八字
当前位置:三堂网 > 八字 > 十二时辰养生法是怎么样的

十二时辰养生法是怎么样的

时间:

  十二时辰养生法是怎么样的?有的人很注意养生,有的人不注意养生,养生有着很多讲究,但有些人不知道养生法。其实可以十二时辰养生法。那么,十二时辰养生法是什么呢?一起来看看。

  十二时辰养生法是怎么样的是什么意思?

  一、十二时辰养生法

  5:00--7:00为卯时

  卯时大肠经最旺,最利于渗出。这时候的我们应该起床喝一杯温开水把体内的毒素和垃圾排除体外。

  7:00--9:00为辰时

  胃经最旺,这个无论再晚也要吃早餐,为一天的工作补充能量。减肥的人可以选择多吃早餐,此时天地阳气上升,人体消化功能增强,即使“吃得像皇帝”也不会导致发胖。

  9:00--11:00为巳时

  脾经最旺,是一天的的黄金时期。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把食物转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是消化、吸收、渗出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经畅通,唇色红润,爱美的姑娘唇膏都可以省掉了。

  11:00--13:00为午时

  心经最旺,这个时候阴气开始升起,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人体也要注重这种天地之气的转换,吃过午饭,休息一会,不扰天地有利自身。这个时候有心脏病的人要特别小心,注意休息保护心脏。

  13:00--15:00为未时

  小肠经最旺,小肠经是人体的“大内总管”,它把水液归膀胱,糟粕送大肠,精华上输送于脾,这时候人体血液中营养成分最多,喝杯水有利于保护血管。

  15:00--17:00为申时

  膀胱经最旺,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也是身体抵御外界风寒的重要屏障,千万不要简单地理解成为排尿的问题。这个时候是我们工作的第二个黄金时期,也是人体排毒、泻火的好时机。

  十二时辰养生法是怎么样的是什么意思?

  17:00--19:00为酉时

  肾经最旺,这个时候服用补肾的中药效果最好,肾是先天之根,是“人活一口气”的元气,人体经过申时的泻火排毒,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这个时候要再喝一杯水,保护肾和膀胱。

  19:00--21:00为戌时

  心包经最旺,心包“代主受邪”,是心的保护组织,这段时间要保持心情愉悦,散散步,准备休息。

  21:00--23:00为亥时

  三焦经最旺,三焦经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这个时候阴阳和合,是孕育新生命的好时机。这个时段人体应该进入睡眠,让身体获得休息。

  23:00--1:00为子时

  胆经最旺,“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取决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可见胆的重要性。这个时候阴气最重,务必睡眠,以保护初生的阳气。如果在这个时候学习、工作,无异于拿生命健康来做交换。

  1:00--3:00丑时

  肝经最旺,要肝脏发挥解毒、造血功能,人体就需要在这个时候休息,让“血归于肝”,如果这个时候喝酒、玩乐,时间长了必将影响健康。

  3:00--5:00寅时

  肺经最旺,有助于肺气调节和输布血液运行全身。这个时候是阳气的开端,是人体气血由静到动的转化过程,气血不足或是体虚的人这个时候就容易早早醒来,而肺部有病者这个时候也比较容易发病,因此不要过早起床。

  十二时辰养生法是怎么样的是什么意思?

  二、十二时辰别称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即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夜半”一词常被古代文人用于诗词之中,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以及“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等。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即北京时间01时至03时。“鸡鸣”一词,源于《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是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风雨》)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时是夜与日交接之际,即北京时间03时至05时。在《史记·李将军传》中,用了“平旦”这个词,如:“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至于后来的诗词中就用得更多了。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指太阳刚刚露脸,即北京时间05时至07时。在古代诗文中,人们使用“日出”这个时间名词的例子不少,例如《史记·封禅书》载:“以递日出。”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也就是吃饭时间,即北京时间07时至09时。“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例如:“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礼记·坊记》)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临近中午时,即北京时间09时至11时。《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即北京时间11时至13时。这个时间名词在古籍中使用相当频繁,如《列子·汤问》:“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太阳偏西为日跌,北京时间13时至15时。这个时间名词最初见于《史记·天官书》,“日昳”的意义是,太阳过了中天偏斜向西边。以中天为界,这时的太阳与隅中之日相对。

  申时:哺时,又名日埔,夕食等,即北京时间15时至17时。古代汉族人民常常以“晡”这个字来代替“晡时”而写入作品中,如杜甫的《徐步》:“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傍晚,即北京时间17时至19时。古时人们将“日出”和“日入”分别作为白天和黑夜到来的标志。《元史·日历志》云:“日出为昼,日入为夜。”当时人们生产劳动、休养生息就是以“日出”、“日入”为基本的简易时间表的。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傍晚,即北京时间19时至21时。最早使用“黄昏”一词的是大诗人屈原。他在《离骚》中写道:“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改路。”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即北京时间21时至23时。“人定”最早见于《后汉书·来歙传》,而在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有“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的诗句。

没有接收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