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有什么风俗 初伏是什么意思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要步入到了。在一年当中,伏天应该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了,那么初伏是什么意思,初伏有什么风俗?一起来看看吧。
【初伏有什么风俗】
初伏有什么风俗民间有句俚语,叫做“头伏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去东西,而饺子在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二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
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初伏是什么意思初伏是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起到夏至节气后第四个庚日前一天的时间段,一共是10天时间,初伏的日期是由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日期合来决定的。伏表示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步入初伏后,天气一天比一天热,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且潮湿又闷热。
三伏天其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因为三伏天吹东南风,空气潮湿,风的潮湿造成了三伏天期间湿度大,三伏天高温、高湿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北方地区高温、干燥。
【传统入伏吃什么】
导语:入伏就是要进入三伏天了,也就是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一段时期。那么传统入伏要吃什么呢?下面就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传统入伏吃什么
1、传统入伏吃馄饨
在南方部分地区,如上海等初伏要吃馄饨,其实对于南方人来说,馄饨和饺子几乎是一种食物。上海人人有“初伏馄饨二伏茶”的说法。
2、传统入伏吃饺子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入伏的时候,刚好是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家家谷满仓,人们利用这个机会,打打牙祭,吃顿白面,在北方,入伏天肯定要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在人的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3、传统入伏吃汤面
入伏的第一天,北方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习俗,南方如上海是吃馄饨,广州是吃汤面。
面条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而且在煮的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所以吃起来会产生较强的饱腹感。
4、传统入伏吃鸡
民谚云:“起伏吃只鸡,一年好身体。”三伏天里人的'体能消耗较多,须适当补充营养。在炖鸡的时候可适量加入生姜生姜性温,可以调节人体在夏季内外的温差,使得人体适应外界环境,起去湿强身的作用。这样一来,可做到发散体内蕴寒,方阿朱秋发寒病。
5、传统入伏吃火腿
杭州人“头伏火腿二伏鸡”。
中医认为,火腿有健脾开胃、生津益血的功效。火腿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夏季吃最为最佳。夏天人们往往食欲不振,营养不足。火腿营养丰富,食之不腻,能增进食欲,和冬瓜烧汤,既有营养,又防暑祛病。
【进伏天有什么讲究】
入伏的讲究:入伏注意不能吃冷饮、寒凉的食物,比如冰激棱、凉面、凉皮、冰镇西瓜等等。
吃寒凉性食物,身体的气血遇热则行,遇冷则凝,反而将散热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而且入伏后要勤于换衣、多喝点水、避免晚睡早起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入伏这天吃饺子,是希望能平安度过夏季,祝愿祈福之意。
【三伏天的民俗】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历书中“三伏”则是根据节气和干支纪日相结合来编排的,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未伏为10天。
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成、已、庚、辛、王、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一般来看,三伏天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但今年不一般,在入伏前就高温热浪不断6月平均气温平1955年以来的最热历史记录,到7月的热度更是一天比一天强,最高气温曾一度飙升至冲44.6℃。
然而入伏前一天,一场电闪加雷鸣的暴雨把承受高强度日晒的浇了个透,最高气温较之前稍有降低,定格为36.8℃。三伏天分为30天的“普通版”和40天的“加长版”,今年的三伏天以“加长版”模式运行。事实上,“加长版”三伏天并非那么罕见。查询天气网2001年至2023年的三伏时间表显示,近22年里有17年都是“加长版”三伏,占比高达77%,可见“普通版”三伏不普通,“加长版”三伏更常见,炎热天气还是比较多,这和环境变化地球变暖有关,和每个地球人有关。
“三伏”与农事有关联,“三伏”热了才好,“该热不热,五谷不结”;并且“三伏”也同人们的饮食风俗又关,也就是入伏那天当作节日,那天要吃一顿饺子,也可以说是来消解“苦夏”。
入伏后,天气越来越热,人们往往会食欲不振,“三伏”瘦下来几斤也会是常有的事情。中原地区是入伏吃饺子,江苏徐州地区“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饺子也好,羊肉汤也好,都是为了解馋开胃吧。
听说过“头伏饺子二伏面,末伏摊饼炒鸡蛋”。中伏天最热了,伏天吃面由来已久,《魏氏春秋》说:“伏日食汤饼,取中拭汗,面色皎然。
”伏天吃水面、炒面,这里说的炒面,是指用锅将面粉炒热,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在汉代就有的,唐代盛行,演绎成将麦粒炒熟以后,再用石磨磨成面食用。唐代医学家苏恭认为吃这种炒面可以解除烦热、止泻作用,对人的肠胃比较好,现在都改成喝小米粥了。
炎炎夏日,多注意防暑降温,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多喝水减少室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