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
当前位置:三堂网 > 生肖 > 十二生肖时辰对照表

十二生肖时辰对照表

时间:

   在现代生活中,时间是通过“时分秒”来记录的,但是在我国古代的时间记录方法非常具有我国特色,那就是十二地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生肖时辰对照表

   我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每一时辰的前一小时为初,后一小时为正。

   十二生肖时辰对照表

   1、子时

   夜半,(时间23时至01时)。

   2、丑时

   鸡鸣,(时间01时至03时)。

   3、寅时

   平旦,(时间03时至05时)。

   4、卯时

   日出,(时间05时至07时)。

   5、辰时

   食时,(时间07时至09时)。

   6、巳时

   隅中,(时间09时至11时)。

   7、午时

   日中,(时间11时至13时)。

   8、未时

   日昳,(时间13时至15时)。

   9、申时

   哺时,(时间15时至17时)。

   10、酉时

   日入,(时间17时至19时)。

   11、戌时

   黄昏,(时间19时至21时)。

   12、亥时

   人定,(时间21时至23时)。

十二时辰与属相对应的来由

   1、子鼠

   对应时辰:晚上11时到第二天1时(即“子时”)。这时候,老鼠胆量最壮,活动最频繁,所以,子时同鼠搭配。

   2、丑牛

   对应时辰:凌晨1-3时(即“丑时”)。这时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细、最慢、最舒适,所以丑时同牛搭配。

   3、寅虎

   对应时辰:凌晨3-5时(即“寅时”)。据古书载,这时候,老虎最活跃、最凶猛、伤人最多,因此寅时同虎搭配。

   4、卯兔

   对应时辰:清晨5-7(即“卯时”)。这时,太阳还没露出脸面,月亮的光辉还未隐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称,是月宫神话中惟一的动物,这样卯时就同兔搭配。

   5、辰龙

   对应时辰:早晨7-9时(即“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6、巳蛇

   对应时辰:上午9-11时(即“巳时”)。据说这时候的蛇不会伤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荡,多隐蔽在草丛中,这样巳时就属于蛇的了。

   7、午马

   对应时辰:上午11时至下午1时(即“午时”)。依据道士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阳气达到达极点,阴气渐渐增加,在阴阳换柱之时,一般动物都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属马了。

   8、未羊

   对应时辰:下午1-3时(即“未时”)。据说羊在这时候洒尿最勤,洒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种惊疯病,因此,未时属羊。

   9、申猴

   对应时辰:下午3-5时(即“申时”)。这时候,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属猴。

   10、酉鸡

   对应时辰:下午5-7时(即“酉时”)。这时候,日落山岗,鸡开始进笼归窝、夜宿,于是酉时属鸡。

   11、戌狗

   对应时辰:晚上7-9时(即“戌时”)。黑夜来临,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产生一种特殊的视力和听力,看得最远,听得最清楚。所以戌时属狗。

   12、亥猪

   对应时辰:晚上9-11时(即“亥时”)。这时候猪睡得最酣,发出的鼾声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动得最厉害、长肉最快,于是亥时属猪。

十二时辰养生与打更时间对照表

   1、十二时辰的养生歌诀

   寅时天亮便起身,喝杯开水楼下行;

   定时如厕轻如许,卯时晨练最宜人;

   辰时看书戏幼孙,巳时入厨当灶君;

   午时进餐酒少饮,未时午休要抓紧;

   申时读报写诗文,酉时户外看流云;

   戌时央视新闻到,闭目聆听好养神;

   亥时过半快洗漱,子时梦中入画屏;

   丑时小解一时醒,轻摩“三丹”气血盈;

   脉络通畅心如水,一觉睡到金鸡鸣。

   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与人体的十二条静脉息息相关,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人应该按照脏腑的兴衰来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

   2、古代“更”与现代时间对照表

   一更天:戌时19:00 - 21:00

   二更天:亥时21:00 - 23:00

   三更天:子时23:00 - 01:00

   四更天:丑时01:00 - 03:00

   五更天:寅时03:00 - 05:00

   “更”是古代人夜间用来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等于一个时辰。
古代的更是按时间算的。

   这就是十二生肖对应十二时辰,非常具有我国特色,这是古人留下智慧。根据动物习性来确定时间,可见的老祖宗是多么的有智慧。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