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除三恶三毒
三恶和三毒,皆是危害人间的重要因素,例如三恶,就是杀、盗、淫。社会之所以存在不安宁的状况,大多都是这三恶起主导作用;又如三毒,即贪、嗔、痴。这三毒起到了辅助或火上浇油的作用,只要三恶和三毒走到一起,那么这个人肯定是非常危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清除三恶和三毒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要如何清除三恶三毒,其实释迦牟尼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方法,只是很少人认真去做而已,那就是“戒定慧”。所谓的戒定慧,其实就是指出家人一定要修行持戒,并以此滋生出高深的定力,然后凭借此让自己对三恶三毒有抵抗的能力。所以便能守戒,不犯贪欲的思想,能有定,不犯嗔恚的心理,能生智,不犯愚痴的行动。
首先来看三恶,一般都是受到外在影响的,毕竟不是天生就会杀、盗、淫。而三毒则是内在滋生的,因为大多都是有了贪嗔痴之后,就犯了杀盗淫。若能将贪嗔痴变成戒定慧,那么,就没有杀盗淫了。
因此我们要消除三恶首先就要搞定三毒,怎么做呢?很简单,采用佛教六大宗旨即可,即用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六大宗旨来洗扫,一定洗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污垢存在。不争,世界自然无**。不贪名,不贪利,人人和睦相处。不求,人格自然高尚,处处受人恭敬。不自私,事事为人著想,忘掉自己,不和人计较,没有四相的分别。不自利,利益均得,没有独占的思想,甚至以吃亏为原则,令他人得快乐。不妄语,无论何事,以信相待,说真实话,就不会发生不必要的麻烦。
如此便能彻底清除三恶三毒,希望各位修行之人,能够早日在修行之中培养定力,最后坚持六大宗旨来清扫自己,如果不这样做的话,那么是不能修成佛的,因此必须要做,还要强硬去做。
推荐阅读:进入寺庙需要注意的地方(上) 进入寺庙需要注意的地方(下) 因果的表现形式
佛中说贪嗔痴是三毒,每个人身上都有贪嗔痴,可是这三毒是如何来到人身的呢,不说无量劫中恶业累积?
贪
三毒的贪欲指的是渴求,依凡夫的习性,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事、物,自然想要执为己有,这就是「贪欲」。贪欲是一种向外的追求,意味着内里面缺少点什么,所以必须向外追求,以满足此渴望。
贪欲的表现是由渴望到追求,由追求到占有,然后占有欲又继续增长、扩大。贪欲的基本渴求有两种:一是感观享受的渴求;二是生命延续的渴求。除此之外,贪还有一个最要紧的功能,就是思想意识中对追求的贪执,这种烦恼的危险更大。
正因为三毒的贪欲难以满足,所以佛教强调贪是一种疾病,用满足贪的方式去解决不是办法,只有断除三毒的贪欲,才是根本办法。嗔
三毒的嗔恨:对于不顺己意的人、事、物,产生排斥,甚至厌恶;贪欲得不到满足时,就会产生「嗔恨」。佛经中所讲的忿、恨、覆、恼、嫉、害就是对嗔恨形态的概括。嗔的本质虽是嗔恨对方,其意图虽是要伤害或毁灭对方,但无论意图是否达成,任何嗔恨生起之刹那,其人之心中直觉的会感到jiduan的痛苦或不快。
三毒的嗔恨之所以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痛苦,是因为嗔之本质是恶意的,恶意在对别人之时,则其无形的反作用也会自然伤害自己。所以,佛经中说,极度愤恨的怒火,给人带来的灼痛实不亚于地狱之火。痴
三毒的愚痴就是不知道、不明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无明。由于凡事全凭自己的好恶,顺己则喜,违逆则怒,完全不明事理,这就是「愚痴」。无明有两层意思,一是不知道,二是错误的知。最初的佛法中认为,痴就是我执,后来又有四邪见来加以说明:一是把无常的事物认为有常;二是把痛苦的事情认作为快乐;三是把无我的认作为有我;四是把可恶的认作为可爱的。
错知的痴是小乘佛教对痴的基本解释,大乘佛教除了错知之外,还加上了无知,如不知道「自心即佛性」。痴是三毒中最根本的,以痴为根源产生贪和嗔,没有三毒的痴,就不会有三毒的贪和嗔,所以佛教特别强调痴是一切烦恼及痛苦的根本。
因此,学佛修行不但要「勤修戒定慧」,以期「息灭贪瞋痴」,尤其要「转识成智」。《摄大乘论讲记》说:「佛法不外乎转迷启悟、转染成净的行践。转迷启悟与转染成净的关键,即是知。」「知」就是明理,就是「般若智慧」,就是「转识成智」,若能转识为智,则无明烦恼灭尽,自能开显佛性,找回自我。所以,佛法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此乃大乘佛教之究极。如何分辨一个人投胎,是从三善道投来,三恶道投来,三恶道的众生最好是直接干掉,免得成为社会毒瘤。
这时代正是根器浅时代!
三恶道堆积如山!
佛菩萨都是清净清静!目前,暗黑三怨毒之眼,恶魔之牙怎么出啊?
除了赫拉迪姆宝箱的每章专属掉落以外 其他的装备基本都是世界掉落
没准在哪杀什么怪甚至于翻箱子都会掉落
另外玩的难度越高传奇装备掉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