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肖
当前位置:三堂网 > 生肖 > 四念处是什么

四念处是什么

时间:

  四念处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佛门弟子必须具备的人生观,要他们平日里时刻遵守保持这四种正念,所以如果你要学佛就必须要知道这四念处是什么,因为如果你不能保持这种人生观,那么你就是与佛无缘,无法让自己修筑道心。

  

  观身不净

  所谓观身不净,就是观察体内不干净的地方,学佛之人把体内分为五蕴,所以我们要观察的对象也是他们,如果不干净了,那么就要做好调整,更加尊于五戒,这样体内五蕴就能得到清净。

  观受是苦

  世间无处不在苦难,有离别苦、求不得苦以及离合苦。因为乐是短暂的,不可持续的,所以当乐走到了尽头,那么苦就会出现,让自己烦恼,让自己无法清净,所以观一切法是苦的,无常故苦,认识到这一点,对外境的攀缘追逐,就可以看淡放下。

  观法无我

  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其中没有一个实际主宰的东西,没有一个不变化的东西,大家想想,俗语说的沧海桑田、桑田沧海,十年变化许多人。哪件事情没有变化?哪件事情是主宰?我有变化,一切法有变化,故要建立无我观点。

  观心无常

  心是妄心、众生心、有漏心。心也是时刻变化的,事物都会随着心的变而变,所以观心的动静,就能明悟事物的变化,让我们更加明白事物的起源变化以及死亡,所谓无常变化即是如此。

  推荐阅读:佛教莲花是什么,莲花与佛教的关系 佛法四教是哪四教 佛教知识,超度有何意义

  知道吗,小乘四念处和大乘四念处是不同的


小乘和大乘是互通的,并不是说不同的,只能说是不究竟而已,小乘的法是面向二乘弟子说的,大乘的法是面向菩萨说的。

  上座部佛教中的「止观禅法」和「四念处」是什么关系


学员:请问在修止禅业处时,必须修四念处,可以吗?会影响修入出息吗?

  玛尊者:这个问题问得很不应该,把四念处和止观分开。什么叫四念处呢?我想问一问提这个问题的人。

学员:身念处、受念处、法念处、心念处。尊者:对啊!现在有一种错误的理解,认为四念处就是在平时当中怎么怎么做,其实这只是四念处的一个部分。如果要修四念处,我想大家都看过《大念处经》吧?有没有?修四念处就要依照佛陀教导的《念处经》或《大念处经》,《大念处经》里面佛陀怎么教导的?第一种念处,第一种念处是什么?

  学员:身念处。

尊者:身念处其中的第一种业处是什么?

  学员:入出息念。

尊者:是不是修入出息念?如果你是入出息念,难道你不就是在修四念处吗?修四念处是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这四种念处一共包括了二十一种业处,其中的身念处包括了十四种业处,第一种业处就是入出息念,第二种业处是四威仪,第三种业处是四种正知,第四种业处是厌恶作意也就是三十二身分,第五种业处是四界分别、四大,接着是九种墟观,或者叫冢墓观,是九种坟场的修行方法。入出息念是什么?现在大家在修止业培育定力,那不就是在修四念处其中的身念处吗?为什么把它分开?修四界分别也是这样,修三十二身分也是这样,修九种墓墟观叫修不净,这些都是属于培育定力的方法。而其中的修四种威仪和四种正知,包括了止与观,讲到了要修受、修心、修法,《清净道论》很明确讲到这些都是修vipassanà(修观)的范畴,这个是一个次第,好像我们在修出息念,修入出息念可以一直完成四念处的修行。在《相应部
入出息相应》讲到,如何把四念处和修入出息念结合起来的修行方法。其中我们现在一般讲到的修止业处,也就是佛陀在《大念住经》里面讲到的第一种业处,十四种身念处的第一种业处,当他修到入出息念,这种业处是以达到第四禅为成就的,再修其它的业处,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去看这部经的《义注》就会很清楚。然后接着的两种业处,四威仪就是在我们行(走)站立、着、躺卧都修习。如果是修止就修止,如果是修观就修观。然后到了受念处、心念处,完全就是修观的范围。再修法念处,法念处其实就是在修心所。法念处又可分为五种业处:第一种是观照五盖的,第二种是观照五蕴的,第三种是观照六处的,第四种观照七觉支的,第五种是观照四圣谛的;身念处14种,受念处1种,心念处1种,16种,再加上(法念处)5种,一共21种。这21种是修行四念处里的具体的修法。四念处是从所缘(观照对象)上来分为4大类。其实还是离不开五蕴,身念处就是以色蕴为主,如果是要修止业处培育定力,那是以概念为主,受、心、法,其中的心是识蕴,受是受蕴,而想蕴、行蕴是属于法念处。所以观照的对象还是五取蕴,不要把四念处与止观分割开来。修戒定慧是从次第上来分,修四念处是从所缘上来分,它还是一样的,不要认为我修四念处,我走路的时候,就知道脚步的“动、动、动”,这不叫修四念处。不要窄化了四念处的修行方法,如要透彻的了解的话,我们应当要了解经典里面,完整的看,不要断章取义的看。不要抽其中一段,然后就说这个叫四念处,否定其它,这个要注意。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