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名家:晋代风水老师郭璞
今人说起风水学,恐怕大多认为那是无稽之谈,是故弄玄虚,但古人却不这样认为。
古人的风水理论起源于阴宅风水,经无数先贤发现、研究而成,在古代绝非“荒诞”。
接下来,老师为您介绍风水学名家之一、晋代风水老师郭璞,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风水学鼻祖郭璞生平经历
郭璞,字景纯,生于晋武帝咸宁二年(276年),卒于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其父郭瑗,晋初任建平太守,后任西晋的尚书都令使。在尚书都令使任上,曾对被誉为“杜武库”的尚书杜预增损经典多有驳正,因而“以公方着称。”
晋惠帝、晋怀帝之际,郭璞的家乡河东受到匈奴族骚扰,他预感到家乡受匈奴贵族的蹂躏已不可避免,家乡战乱将起,于是联络亲戚朋友数十家,到江南避难。
郭璞过江以后,最初被宣城(今属安徽省)太守殷佑任用为参军,后又从宣城东下,被当时任丹阳太守的王导引为参军。这时郭璞已是40岁左右,他精神昂扬,热望中兴。大约在过江前后,写了着名的《江赋》。
晋元帝于建武元年(318年)即位后率全朝郊祀,郭璞又写了颇有气势的《南郊赋》,描绘了郊祀的盛大场面,希望晋元帝能“振西北之绝维,隆东南之桡柱,廓清紫衢,屯扫坤宇。”深受晋元帝赏识,任其为着作佐郎,迁尚书郎。后任大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因劝阻王敦篡位,被害。后郭璞被追赠为弘农太守。
郭璞在古文字学和训诂学方面有颇深的造诣,曾注释《周易》、《山海经》、《尔雅》、《方言》及《楚辞》等古籍。郭璞诗文本有数万言,“词赋为中兴之冠”(《晋书·郭璞传》),多数散佚。今尚存辞赋10篇,较完整的诗18首。《隋书·经籍志》记载有“晋弘农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明张溥辑有《郭弘农集》2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在风水方面,世传《葬书》、《青囊经》为其遗作,是后世风水理论之基石。
相传郭璞易术系从河东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阴阳、天文、五行、卜筮之事。亦有传说郭璞系得青乌子所授,有传说青乌子即东汉张天师。郭璞是历史上第一个给风水定义的人,他在《葬书》中云:“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现在我们通常说的“风水”一词的称谓。后人都视郭璞为风水史上之鼻祖,推崇其为风水术的开山祖师。
《晋书》中说:“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古文奇字,妙于阴阳历算”;“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从这些文字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郭璞在当时学术界的知名度和地位。
《晋书》记载:在璞年轻的时候,有个精通卜筮的人曾到过他的家乡,郭璞就拜他为师,而受传一套《青囊中书》。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青乌子,可见郭璞还是有师承的。
青乌子传法于郭公,授之以书藏之于青囊中(青囊即古时常用青布类织成的袋子,用来藏放贵物)。而郭璞之门人赵载,常想窃为已有而屡不得,最后毁于火患,不得不叹息也。后郭公据青囊中之书所回忆而写成《葬书》,可见《葬书》这本秘籍非同一般。
郭璞受河东郭公青囊九卷,他集历代我国风水之大成,废除了八宅风水术,承继了《狐首经》和《青囊经》,撰写的风水巨着《葬书》,或称《葬经》,全面论述了风水术的理论与实践,为后人留下不朽之作,奠定了我国风水的理论基础,受后世风水界的推崇。《葬书》还被皇朝收为“禁中御函秘书”,于皇宫内使用。
对于《葬书》是郭璞亲撰还是后人托名而作,曾有学者提出质疑。如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其书自宋始出,其后方技之家,竞相粉饰,遂有二十篇之多……”。
清光绪戊寅年版的丁芮朴的《风水祛惑》里亦有与纪昀相似的说法和考证。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葬书》当是唐宋时期的作品。不过,清代之后的风水术士仍尊称郭璞为鼻祖,并最终认定《葬书》作者为郭璞。
《葬书》几乎全篇所言形势、形法,可以说为形势峦法的纲领,如《葬书》:地势原脉,山势以原骨。委蛇东西,或为南北,宛委自复,回环重复,若踞而候也,若揽而有也。欲进而却,欲止而深来,积止聚冲,阳和阴工,土厚水深,郁草茂林,贵若千乘,富为万金。即可窥见一斑。
总的来说,郭公是认形察气,找寻生气,以《葬书》为指导原则,杂卜筮、道法而从事风水活动,可算是风水鼻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