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姓分布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9-24T03:58:44 更新时间:2025-01-17T07:06:37

【但在姓氏里怎么读】

简介

DanXing但[但,读音作dàn(ㄉㄢˋ)]但姓,为中文姓氏之一,没有在百家姓名单之内。

编辑本段姓氏源流

但姓起源有四:①、源自上古,周公旦后裔,以祖名为氏。相传周公旦有孙名但,后世以祖名为姓,称但氏。一说黄帝次子含宏,出生时双手分别有纹似“人”、“旦”,遂赐姓但。②、出自春秋齐桓公之后。春秋时齐桓公后人桓氏,有改亘氏或旦(但)氏者。③、出自避讳所改。南宋时,因避赵桓讳,桓姓有改旦(但)姓者。④、出自他族。西南少数民族有旦姓。第一个渊源:源于公孙氏,出自轩辕黄帝之二子含宏,属于以帝王赐姓为氏。但氏在中国是十分古早的姓氏之一。原始汉语部族在连续不断的东迁过程中,逐渐散布整于个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西半部,在那片土地上,他们创造了发达的前仰韶文化。原始汉人与原始东夷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文化交融,形成了太昊(伏羲氏)文化。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与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认同的人文始祖。公元前三十世纪,原始汉人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生产的阶段,首领称神农氏。神农氏文化也是原始汉人与东夷文化的融合。神农氏末期,原始汉人中出现一个强大汉语部族少典氏(有熊氏),有熊氏和原始汉语部落的有牛氏分别通过婚姻与另一个原始汉部族的有娇氏繁衍成黄帝和炎帝部落。黄帝与炎帝这两个亲缘部落后来为了争夺地域霸主,在汾河下游的阪泉地区发生;了激战。炎帝被打败,归服了黄帝,以两个部落为基础,华北平原西部、汾河平原南部、渭河平原东部的诸多远古汉语部落逐渐融合成华夏族。后来,原居山东的东夷族首领蚩尤率部众西进,原居淮南的三苗族(苗、瑶先祖)首领夸父也率部众北进中原。东夷族与三苗族结成联盟,由炎帝一族的原属臣蚩尤任盟主,共同对付华夏族。传说,在公元前2700年,华夏族领袖黄帝在今河北省的涿鹿平原指挥部族军队大败蚩尤与夸父的联军,当场将夸父杀之。联军残众向冀州撤退,黄帝穷追不舍,在“涿州之野”捕获并斩杀了蚩尤。随后,东夷族、三苗族(九黎氏)余众渡黄河南迁,三苗族一直南退至长江中游,东夷族则东退至胶东的临海山区(今山东泰山),黄帝领导的华夏族由此占领了河南大部,定都有熊(今河南新郑)。后来经过与东夷族之间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适合汉语特点的文字即汉字正式开始出现。据传,轩辕氏黄帝本姓公孙氏,有二十五个儿子,得其赐姓者有十四人。黄帝的次子名叫含宏,生来就十分奇异,他的双手掌纹似字,左手掌纹似“人”字,右手掌纹似“旦”字。含宏成年后,身长九尺,虎背熊腰,威武骁勇,但十分仁义守信,很得黄帝的喜爱和信赖。后来,在黄帝氏族与蚩尤氏族间爆发的争战中,含宏率主力军与蚩尤氏大战于逐鹿平原,杀得天昏地暗,终得全胜。由于含宏在逐鹿之野决战中大有功勋,群臣钦佩,纷纷奏请黄帝给含宏赐姓封功。黄帝摆摆手说道:“我早就已经赐姓给他了!”群臣不解,问道:“帝给四母二十五子中的十四子十二姓氏,已分化成十二个胞族,分别姓姬、姞、酉、祁、己、滕、箴、荀、任、僖、嬽、依。不过,这十二个赐姓里没有给二王子的赐姓呀!”黄帝笑笑说:“吾子左手生人字,右手生旦字,两手合来就是一‘但’字。这不就是早就赐给他的姓吗!”‘但’字,就是人之初始,预示含宏将来是他自己那一族人的始祖。群臣皆恍然。据《但氏宗谱》记载:“但氏一姓乃上古姓,轩辕黄帝公孙氏之裔也。黄帝二十五子,得赐姓者十四人。惟次子名含宏者,生而奇异,左手掌有人字,右手掌有旦字,及壮,身长九尺,仁而威惠而信,奉命与当时诸候名蚩尤氏者战于逐鹿之野,大有功勋,群臣奏请赐姓封功,黄帝曰:‘吾子左手生人字,右手生旦字,两手合来成一但字’。以但姓之本,非同于百家姓之编也,惟司马《资治通鉴》及《五代之志》纪载之甚详。迨至前汉文帝朝,有讳忠者赠十万禄,封河间候,即今郡望称为河内者是也。家居洛阳之浦,其后子孙散而之四方者,多有讳钦者。汉授西域都尉候有讳巴者,汉明帝时奉临朝议大夫、济阴太守有讳兴者,居汉阳是东晋惠帝时,人授金吾上将军之职,在西土交州提调六州都护府,与土番兵接界。北齐昭帝时有讳宝者,授晋阳州太守,有讳旺者授黄州路太守,有讳隆者任九江府太守,固居罗汉坛之地,即今称为莲花洞者是焉。后徙居麻城县,有讳珍者任李唐黄州麻城县令,有讳威者唐末授金紫光禄大夫,领江南道副史,生子广,世居中州洛阳之浦邑,授德化县令,生子三:曰操、捷、拘,为南康都昌县令,因从而家焉,操为永兴县令,迁居武昌崇阳黄州之地捷,僖宗时拜嘉议大夫,官刺史,因黄巢兵变,迁瑞邑五仙乡庄舍,即今称为大湖庄但家桥者是焉。后复取颜阳山水之秀而卜宅焉,生子四曰:耕、荟、蕃、讷。人杰地灵而家道昌炽,瓜瓞绵绵,面蔓延南北,可胜言哉。立四书堂,两客馆东西二层楼,南北二蚕室,立社于东南,建先祠于水口,规模宏远,迄今基址尤。存后嗣有能兴之者,殆未可量也。越三代后有讳卿者,在后唐李庄宗时为殿前直御史,赠新邱公,传至十八世孙讳全者,娶蒲塘马氏,生元伯,伯娶武宁双溪熊氏,生子四:宗裕、成功、盛茂、明。自后族大繁衍,难以尽述。宋末年间,吕氏文德以襄阳城池归伯颜,丞相领兵下江南,逃移迁徙居外郡者多究而言之,远则郎河黄州、郧、安陆、京山等县,四川则青草、重庆,湖广则兴国、通山等县。近则建昌、德安、武宁、星子等处。皆系族焉。后世有能从面推考者。则祖宗之脉、尊卑之分,可得而明矣。”但氏一族得姓至今,已经有四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人口稀少,却是非常古早、神圣的姓氏之一。该支但氏正确姓氏读音作dàn(ㄉㄢˋ)。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周公旦之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旦,在周成王姬诵即位后出任周公,与另一弟弟姬?#93;(召公)共同辅佐周成王。周公旦有个孙子名叫姬但,接继周公旦为周公,其后裔子孙世为周王室大夫,与召公?#93;的后裔子孙轮流为周公、召公之职。在姬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但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但氏正宗。但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但为得姓始祖,该支但氏正确姓氏读音作dàn(ㄉㄢˋ)。第三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桓公之后裔,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桓公姜小白为首任春秋霸主,九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诸方,安定周室,一时势力遮天。周惠王姬阆十四年(燕庄公二十八元年,公元前663年),山戎民族击败燕国,都城亦被攻破,燕庄公失国逃亡,向齐桓公求救。至周惠王十五年(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出兵北伐山戎,将山戎击溃并驱赶向西远遁,遂救了燕国。在此期间,齐桓公乘火打截,借机占据了燕国的大片领土不归,燕庄公恼在心里却也莫可奈何。之后,两国君主在燕国都城相互致谢后,燕庄公就亲送齐桓公回国,并假装不知不觉,热情十分地一直送齐桓公入齐国之境。按周王朝典制,诸侯国君不得随意进入他国之境,待齐桓公醒悟时,燕庄公已经入齐国之境五十里了。齐桓公已经占据了燕国大片领土,因此很有些不好意思,干脆就将齐国这边境五十里之地赠送给了燕庄公。燕庄公好歹也捞回了一点损失。雷旦(今河北沙河),原是燕国之地,在漯水与灅水之间,这次就被齐国借击戎救燕之际所霸占了。齐桓公回国后,就将自己的一个儿子封在雷旦。以后,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雷氏、旦氏,到了春秋中期以后,旦氏族人中有将姓氏加“亻”偏旁,遂称但氏,世代相传至今,与姜姓雷氏、旦氏同宗同源,史称燕山但氏。该支但氏正确姓氏读音作dàn(ㄉㄢˋ)。得姓始祖:含宏、姬但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但姓早期居住于陕西一带,汉时已因仕宦等原因迁居于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并在河南宛县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阳郡为郡望。唐宋以后,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西至甘肃、宁夏,北至辽宁、吉林,南至四川、广东,东至山东、江苏,都有但氏家族踪。目前但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但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源流繁多,正宗一支,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二十一位,以南阳、开封、燕山为郡望,宗支称“南阳世家”。今四川省的成都市金堂县、崇州、大邑县、自贡市、遂宁市大英县、眉山市、自贡市、仁寿县、荣县、乐山市、眉山市、绵竹市,重庆市的云阳市、合川市、忠县、江津县,云南的大理州,河北省的邢台市,江西省的九江市星子县、瑞昌市、都昌市、鄱阳市,湖北省的武汉市、赤壁市、蒲坼县、天门市、黄石市、孝感市、恩施市、汉川市、通城县、大悟县、鄂州市、仙桃县、十堰市、咸宁市崇阳县,湖南省的张家界市、常德市临澧县,沅江市,,辽宁省的丹东市、沈阳市,河南省的罗山县、株洲市,安徽省的六安市霍山县,浙江省的宁波市,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海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贵州省的贵阳市、织金县、遵义市,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的南京市,陕西省的西安市、汉中市、南郑县、安康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广东省的广州市、东莞市、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美国洛杉矶等地,均有但氏族人分布。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①、郡望南阳郡秦置,治宛县(今河南南阳)。②、堂号南阳堂。自立堂号:武德堂等。

编辑本段宗族字派

字辈:湖北蒲圻(赤壁)但氏七续宗谱字辈:传尚德懋,功昭汉唐,家崇仁让,代选贤良,学尊孔孟,品重端方,博厚恒远,咸期同昌。四川大英但氏字辈(同蒲圻旧字辈):一弘正开传,尚德懋功启,承光裕必大,图中广其天,序如日之同。重庆长寿但氏字辈:维文开天运,道大国家兴,富贵传宗宝,永远万年青。重庆垫江但氏字辈:从启学凤林,永作盛朝相;汝可长连登,人才万代兴。重庆合川但氏字辈:凤应守为红,秦开大春家,山河天光秀,丰玉正新发。云南宾川但氏字辈:兴邦正国朝,永远家升泰,文斌荣华显,世应富贵全。江西都昌、鄱阳但氏合谱字辈:汉盛扬先誉,垂芳积庆长,教家敦信让,立品效贤良,继述诗书久,贻谋训典光,绵延开统绪,发迹志三昌。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但钦

(?-13),汉将领。平帝元始中任西域都护,其时西域诸国频受匈奴攻袭,多次向他求救,他不以时助,车师后国及胡去来王等遂相继亡降匈奴。王莽称帝后,派人更换匈奴单于印玺,匈奴益怨,时发兵攻掠汉边郡与西域诸国。王莽始建五年(13),西域焉耆等国叛汉归附匈奴,攻没西域都护,遂被杀。

但元行

明湖广安陆人。洪武中曾任武陵知县。在任率民开垦荒田,兴修水利,民赖之得利。(《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一六八)

但存学

明湖广蒲圻人,字宗儒。威化二十二年举人。授叙州府推官。在任礼仕恤民,屡辨疑狱,自持严正。迁重庆府通判。承办采木之役。亲历险阻,调度有方,民德之。(《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一六八)

但应隆

明湖广蒲圻人。国初以功擢指挥。从太祖征陈友谅于鄱阳湖,叙功不及,逃去山中,如芥子推故事。后御史罗洪论列其功,乃拜武德将军。(《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卷一六八)

但明伦:

(生卒年待考),字云湘,河南广武人(今河南成皋)。著名清朝大臣。清道光年间任两淮盐运使,有政绩。公元1842年7月,鸦片战争时期,英舰沿江而上,进攻镇江,威胁扬州。这时在扬州任两淮盐运使的但明伦,积极领导和组织防卫力量,随时准备打击侵略者。8月,《中英南京条约》被迫签订,英舰撤出长江,扬州始安。

但懋辛:

(公元1886~1965年),一名但兴茂,字怒刚;四川合川人,一说四川荣县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但懋辛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12月留学日本东斌学堂,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同盟会,11月回国,从事反清活动。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1月,但懋辛出任蜀军政府参谋长,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2月任蜀军政府川南军总司令,4月任四川都督府成都府知府兼四川团务督办,7月任川军第五师参谋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8月任四川讨袁军副参谋长兼前敌指挥官,失败后流亡于上海、香港、日本。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12月,但懋辛任护国军四川招讨使署参谋长,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7月任川军第五师第九旅旅长,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5月任四川靖国军第一师师长,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5月任川军第一军军长,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11月任川东边防督办,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7月任四川讨贼军第一军军长,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因不满蒋中正,脱离军职,在上海、北京居住。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3月,但懋辛赴日本神户暂居。抗日战争爆发后,但懋辛回国担任民国政府国防委员会上将军事参议员,后任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任四川省第二区立法委员。1949年冬,但懋辛协助中共地下组织进行策反工作,12月30日在成都迎接解放,并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后担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四川省委主委。1965年11月7日,但懋辛在成都病逝,终年七十九岁。

但杜宇:

(公元1896~1972年),名绳武,字杜宇。原籍贵州。著名中国电影业先驱。他家世代簪缨,游宦赣省,到他父亲手里,家通中落。父亲逝世后,无以为生,二十岁的但杜宇便同母亲一起从贵州来到上海谋求生路。为解决生活问题,他刻苦自学绘画,练就了多方面的本领,他既画月份牌年画和漫画,也画封面画、人像、水彩、油画等,其中尤以月份牌年画和漫面影响最大。自从他从外商手里买了架电影摄影机后,便把兴趣转向了电影方面,成立了上海影剧电影公司,由他自编、自导、自拍、自洗印的故事片《海誓》,是我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之一。后来他长期寓居香港,1972年因病去世。

但茱迪:

(公元1931~今),出生于上海,成长于香港。著名1952年“世界小姐”。她的父母都是当年中国电影界的知名人物,父亲但杜宇是中国著名的导演和书画大师,母亲则是美貌出众的女明星殷明珠。演艺之家出身的但茱迪,于香港圣玛利书院毕业后,进入岭南大学学习。虽父母都是电影界里的名人,但是但茱迪在获港姐之前似乎并无意从影。在报名参加港姐选举之前,她一直在国泰航空公司做一些后勤工作。获封港姐之后,但茱迪赴美国参加了“世界小姐”的选美大会,结果也表现不俗,获得了第四名的佳绩。她的美貌引起美国环球电影公司的兴趣,环球公司立即与她签下了演出合约。与环球公司签约之后,但茱迪开始在美国接受为期半年的培训,在受训期间她的周薪是两百五十美元,这在当时好莱坞的外籍演员中已是相当不错的待遇,可见环球公司当初也是对她寄予了厚望。在结束半年的培训之后,但茱迪被环球指派去参演著名影星尤伯连纳主演的名片《国王与我》,在片中她饰演一个嫔妃,虽然只是一个小配角,但能得到这样的机会已是不易。之后,但茱迪便退出了影坛,不久在美国与一位姓胡的华侨结婚,并一直定居于美国。1952年的“世界小姐”的加冕大典,比起当年的“香港小姐”的加冕典礼,更是盛大隆重。环球电影公司将这次加冕大典拍成了电影放映,当年,这部纪录片也曾在香港公映,里面有自然有获得殿军的但茱迪的镜头。这可以算做是但茱迪在银幕上的第一次亮相。做为第一位参加“世界小姐”选美的“香港小姐”,和第一位在国际选美大赛上获得最好名次的东方美人,但茱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在她的银幕生涯中写下更为辉煌的一笔。但她在事业刚刚开始时选择了隐退,而甘心做一个全职太太,这也许正是一个典型的东方美女的表现。

但树成:

(生卒年待考),河南长葛人。著名中医师。1967年开始学习医书,曾拜几个老医师学医,现就职于长寿县葛兰镇星火村卫生室。对甲亢病、风湿心脏病、黄值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肾炎、骨髓炎、麻风病等有研究,治疗效果达80%以上。并撰有相当专业的学术论文多篇,在各级刊物发表大量。

但德忠:

(公元1947~今),四川荣县人。著名地质环境学专家。1982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应化系。环境科学及工程系环境监测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四川省分析测试学会电分析专委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矿分析测试专委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技术专委会委员。著作有《电化学分析》和《分析化学文献及其检索》。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要有《微量金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测定》、《天然水中痕量超痕量金的分析》、《微波溶样技术》、《流动注射分折在我国岩矿分析中的应用与进展》、《单扫描报谱法连续测定钾纳》、《COD测这下的新方法——微波消鲜法》、《现代免疫分析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新型荧光光纤宪裴磁珠流动注射分析系统研究》、《Indirect、Deetermination、of、Cesium、in、Brine、by、single、sweer、Oscillopolanography》《A、New、catalytic、Polarographic、System、for、Determination、of、Trace、Amounts、of、Tumgsten》、《Determination、of、Urinary、Iodine、by、Flow、Injection、Catalytic、Spectrophotometry、with、online、Digestion、》等。

但昭义:

(公元1940~今),四川重庆人。著名音乐家。1964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1961~1964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钢琴专业主科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创作改编的主要作品有《美丽的鲜花在开放》、《放牛娃娃儿盼红军》、《苗家新歌》、《蜀宫夜宴》、《思恋》等。主要论文有《钢琴演奏的读谱与练习》、《试论钢琴作品中复节奏的演奏》、《钢琴演奏中力度层次的计设与应用》、《重视钢琴演奏的基础训练》、《少儿钢琴学习辅导手册》等。出版演奏录制卡式录音带《中国儿童钢琴曲集》共五十余首钢琴曲。出版儿童钢琴曲专辑《美丽的鲜花在外放》,合作编辑出版《初级钢琴教材集成500首》。学生多人在国际、国内钢琴比赛中获奖。因教学成绩突出1993年在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二届优秀教学成果评奖中获二等奖。传略收入《四川音乐家名录》、《中国文艺家传集》。

但党丰:

(公元1950~今),湖北赤壁人。湖北省赤壁市茶庵岭镇青石桥村党支部书记。1977年10月~1979年12月任青石桥村文书,1979年12月~1987年3月任青石桥村副书记,1987年3月~1995年1月任青石桥村主任,1995年1月至今任现职。该村支部1996年7月被评为市先进党支部,他1997年2月被评为市劳动模范。1998年12月当选为赤壁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但汉珍:

(公元1956~今),湖北鄂州人。著名医药企业家。武汉富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武汉市第二生物化学制药厂厂长,高级经营师。1978年7月~1981年11月在湖北省制药工业学校学习,1981年12月至今在武汉市第二生物化学制药厂工作,1984年6月至今任武汉市第二生物化学制药厂厂长。1991年12月~1994年12月在武汉大学法学系学习,1995年7月~1998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班学习。是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理事,全国“人工牛黄”生产协调组组长。1997年7月被武汉团市委树为“武汉市百名优秀企业家”、1997年12月任武汉宫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1997年10月任江岸区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在担任厂长期间,工厂效益连年翻番,固定资产连年增长,人均获纯利一万元。科研成果“武汉明盐”在1988年12月获湖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1988年3月获武汉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97年12月论文《改革和社会心理变迁》获国家人才评价委员会一等奖,1997年12月论文《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思想》获国家人才评价委员会一等奖,1989年5月获武汉市科技新产品开发先进个人称号,1989年2月“武汉胆盐”获武汉市优秀新产品三等奖;1997年12月《改革和社会心理变迁》、《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思想》被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收藏。1991年2月获武汉市科技工作者先进个人称号,1996年10月获“青年实业家”称号,1997~1998年被武汉副食品(商业)集团总公司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7月至今任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理事。

但竟成:

(公元1958~今),湖北赤壁人。著名运输企业家。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镇装运公司经理。1974~1980年在镇采石厂工作,1980年至今在镇装运公司工作,历任公司副经理、经理、公司党支部书记。1995~1998年连续四年被评为镇“优秀共产党员”、市劳动模范,1995年被评为地区“优秀企业家”。1998年12月当选为赤壁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但新球:

(公元1963~今),湖南沅江人。著名个人收藏家。1979年7月毕业于中南林学院林学系,高级工程师,任职于林业部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系湖南省收藏协会理事、长沙市钱币学会常务理事。潇湘泉刊编委。1979年7月开始收藏,主集中国历代货币、邮票、旅游门券,现藏货币珍稀品千余枚、珍邮二枚,侧重机制铜元;兼集旅游导游图、毛泽东像章、瓷器、古玩、林业历史文献、明信片。

但斌:

(公元1967~今),浙江省东阳市人。深圳东方港湾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目前被称为“复制巴菲特最成功的中国人”。

编辑本段但姓宗祠通用联

周公后裔;齐桓子孙。指但姓得姓源流。武陵传美德;叙州播芳名。上联:明朝但元行,知武陵,开荒田,兴水利,吏民爱之。下联:明朝成化举人但存学,官至重庆府通判。汉时西域都护;明代武德将军。上联:西汉但钦,官西域都护。下联:明朝但应龙,官至武德将军。敷政宣猷,济阴讴歌载道;开荒兴利,武陵依赖如山。上联:汉朝人但邑,曾官济阴太守。下联:但元行。开荒田,兴水利,功德多矣;历险阻,采木材,绩能大哉。上联:但元行。下联:但存学。

【姜姓的来源?】

姜姓图腾

jiāng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姜:出于神农氏。炎帝神农氏居住在姜水(渭河支流之滨,因此以河名为姓。春秋时代的齐、申、吕、许等封国都是姜姓。

【迁徙分布】

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立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接续炎帝的香火。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到了汉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苏、四川者。但是,直到唐代,天水仍是姜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方及广东琼山。到了明、清时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据姜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姜世良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在此发迹。其后代子孙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广东陆丰盐墩乡,继续繁荣发展。后来姜世良11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内地移居台湾。此后,闽、粤姜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

【姜姓名人】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时的姜子牙。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的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姜仲海、姜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蜀汉的姜维,天水人,本为魏将,后归蜀,得到诸葛亮的信任。曾继诸葛亮之后继领其军,后任大将军,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工诗,精通音乐,满腹经论,可惜由于当时秦桧当政,因姜夔唾弃他的为人,后隐居;南宋还有名将姜才;明代有书画家姜立纲;清代有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等。

姜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氏中居于第60位。

[姜氏起源]

姜姓始自炎帝。《元和姓纂》中就有记载,炎帝神农氏,因生于姜水(今陕西岐山县西),而以姜为姓。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即吕尚,齐国的创建者,因辅佐周王朝得天下而被封于吕,所以才从封地为姓。战国时,齐国被田和所灭,吕尚的后代分散各地,有姓吕的,也有姓姜的。

姜姓来源于远古的炎帝神农氏。关于这种说法,在许多文献如《元和姓氏》、《说文解字》、《新唐书》中都有记载。《水经注》:“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身为我国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农氏,出生于陕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于是他就于是以姜作为自己的姓,子孙世代相传。姜姓与姬、媙等20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与姜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以“齐、甫申、吕、纪、许、向”等8氏为姓的。而作为神农氏嫡系的姜氏后裔,战国七雄之一。

姜方宗谱---寻根溯源,姜姓起源有三:(1)、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以居地姜为姓。(2)、出自桓氏改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亘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为姜氏。”唐代上元时有桓姓者改为姜姓。(3)、出自其他民族改姓。据《宋书·吐谷浑传》所载,宋时有羌人改姜姓;另有清满八旗姜佳氏改为姜姓;除此以外,今满、侗、瑶、彝、蒙古、土家、保安、白、俄罗斯、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因此,河南姜氏的血脉源头应当为炎帝神农氏后裔。《说文》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山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姜方宗谱,得姓始祖---炎帝。姜姓出自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炎帝神农氏生于姜水(今陕西省渭河支流的岐水,在今陕西岐山之东,源出岐山),以居地命姓为姜。炎帝是姜姓的受姓始祖。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县西),建立吕国,再次被赐以祖姓,以续炎帝的香火。春秋时的齐国,其创立者是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由伯夷建立的吕国,在公元前六七八年被楚国所灭,由姜尚建立的齐国,在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国所灭,在吕齐两国被灭亡后,其子孙都有以姜为姓的,他们尊炎帝为姜姓的得姓始祖。

[姜氏繁衍播迁]

(1)、虞夏之际,炎帝裔孙、四岳始祖伯夷,辅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建吕国,复赐以祖姓姜,以续炎帝香火。炎帝部分子孙,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易为其他姓氏,姑且不论。夏商以来,姜姓,分为齐、许、申、甫四国,世显诸侯,居戎狄者为姜戎氏,系古戎一支,为姜姓,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炎帝出生的姜水,姜姓的发源地,姜姓得姓则是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姜尚建立的齐国,表明姜姓又发源于山东淄博一带,田和灭齐后,姜子牙的后代子孙散居各地。金学孟曰:“其中一支西迁甘,史误为姜戎,其实为中原炎帝部落后裔”。

(2)、“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国的吕尚(潘承祥语)”。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掌四岳有功,子孙从封姓。”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姜太公姜子牙,因他治四岳有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左传-桓公十八年》述其事(此为《左传》中第十五项用“通”记载之事):“公将有行,遂与姜氏如齐。申曰:女有家,男有室,无相渎也,谓之有礼,易此必败。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车。”这些婚外恋活动,《春秋》载作“纯客观报告”状。如“夏,夫人姜氏如齐师”。

(3)、战国时期(据史书记载),田和灭齐姜子牙后代西迁移西戎---姜戎一支,东渐入陕,公元前368年,为秦所迫,迁至晋南。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西汉以前,姜姓,其后代继续东归河南等地,不断繁衍发展,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西汉初,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大族。西汉为充实关中人口,时刘邦采纳娄敬建议,迁六国贵族后裔的关东豪族于关中,关东大族迁至关中,姜氏望族被迫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遂世居天水(今属甘肃),又返回西戎故地,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

(4)东汉末、三国---姜维盛于甘肃天水。后姜氏已有徙居到今四川者,姜诗盛于广汉(今四川谢洪南)。姜维降蜀后,其后裔居川。汉代到唐代,天水一直是“姜氏发展繁衍中心(姜方语)”。两晋南北朝时期---为避战乱,姜族纷纷从中原徙居江南各地。但“四川姜族远隔中原,故历千余年长盛不衰,代有显官(张友茂语)”。

(5)、唐代,四川姜族一支,出蜀北,转汉中,入天水,继续融入姜姓发展繁衍中心地。便是蜀国北出汉中,西迁甘肃天水的那支,姜方为三国名将名臣----姜维后裔。其中天水姜维后裔,乃唐舒州刺史姜神翊的先人。姜神翊嫡孙姜公辅在唐德宗时任宰相,后贬为泉州刺史,当是姜姓最早入闽者。神翊后裔,为保血脉,继续远迁蛮荒之地,发展成中派天水分支---九真姜姓,因其族人仕途而南移福建,后沿海岸线西迁广西。

(6)、南宋末期---姜氏河南。姜方的先人,因忽必烈军团,远征大理国,姜族一部自广西北还中原故里---河南,融进当地姜族土著居民之中。明洪武年间---此支系继续在豫繁衍生息,复成望族。清---其一脉,就是姜世良11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内地移居台湾。其一脉,迁往海岸城市青岛等地,暂居齐鲁境内。

(7)、其族人居小青岛,以捕鱼为生。德国侵占青岛后,将小青岛改名为“阿克那岛”。1898年夏,改名为“青岛百合”,或“百合绿岛”。姜先人退出该岛,去海岸内定居。1914年一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侵占了青岛,地名全换成日文名称。姜方曾祖父,因抗拒日本黑暗的殖民统治,而投身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活动---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牺牲。其祖父,于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一律将日文的名称改为中国的名称)前夕,“西返中土河南故地,形成现代姜方的河洛近祖(日不落语)”。姜方族谱近况:父,姜红泼;母,海南人。生一女,曰姜方。姜方,乃历史名人后裔,武汉北京中文系毕业,当代散文作家。

[姜姓郡望堂号]:姓名www.vgv.cn

姜姓在长期的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天水郡,西汉置郡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治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

2、广汉郡,西汉治所在乘乡(今四川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

3.河南郡:汉高帝置,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裔孙向,被封为诸侯,后来国灭,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

堂号:姜姓以“河洛”、“天水”、“龙泰”、“稼穑”、“渭滨”、“敬睦”、“云磬”、“森阳”等为其堂号。

[姜姓宗族特征]

1、姜姓自炎帝神农氏以降,后裔分支命氏,共计为二百四十七个姓氏,可知姜姓起源之早。

2、姜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方,又盛于北方。

3、姜姓以孝行著闻。如东汉隐士姜肱,兄弟友善,常同被而眠,故有“姜被”之典故,又东汉广汉人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

4、姜姓字行辈份严谨有序。据一九一七年姜正芳所修《姜氏家谱》所载,江苏常州姜姓一支字行为:“中俊法仁,炳习志士,国良翰广,思茂。”

5、姜姓保存了其始祖优秀的基因,在河南大地上出现了“姜方现象”---姜方,才女北京生。

[姜氏属地]:

(1)、广汉郡,今四川梓潼县。

(2)、《百家姓》注居天水郡,今甘肃通渭县西南。

(2)、当代,全国已形成四川西部、山东东部、东北、河南四大块姜姓聚集区。

[八、姜氏名望]

(1)、姜太公(又名姜子牙)----源头之鼻祖。

(2)、姜肱,东汉高士,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常同被而眠,世人用“姜被”喻兄弟友爱--承太公血脉、史书称其“家世名族”。

(8)、东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3)、姜维,原为三国时魏将,后归顺蜀国,得到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亮死后辅佐后主,统领其军---出现在中国西部,光大太公遗风。

(4)、姜夔,南宋著名词人,精通音律,满腹经纶,词作为世人所熟悉,广泛流传----渗透到文学领域。

(5)、姜才,是南宋著名的将领。姜立纲,明代书画家----在上层建筑中,依旧保存着姜姓基因。

(6)、姜宸英,是清代文学家,曾参与纂修《明史》,属于“江南三布衣”----姜姓已大为扩展。

(7)、姜方,河南人,网络校园文学作家----是当代姜姓之优秀人物

[姜姓历史文化名人]

(1).姜尚(姜子牙、太公):吕国(今河南南阳)人,一说汲县(亦属河南)人,属东夷族,一说属羌族,西周初年的北京家、政治家,周文王、周武王的得力谋臣,他足智多谋,灭商居功至伟,以功封于齐国,成为齐国的开国国君,相传曾作兵书《六韬》。姜小白:即齐桓公,姜子牙的后裔,春秋五霸之首,他任命管仲为相,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南征北战,树立霸主威望。

(2).姜维: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人,是位有名的大臣,三国时蜀汉名将。本为魏将,后归蜀,深得诸葛亮信任,任征西将军,诸葛亮死后,魏军攻蜀,他死守剑阁,蜀主刘禅降魏,他诈降,企图反魏复蜀,事败被杀。

(3).姜夔: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宋代著名诗人、著名词人、音乐家。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工诗,精通音乐,满腹经论,可惜由于当时秦桧当政,因姜夔唾弃他的为人,后隐居;一生未仕,其诗初学黄庭坚,后深造自得,为杨万里所称,词尤有名,精音律能自度曲,又擅书法,有《白石道人歌曲》、《琴瑟考古图》、《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续书谱》等。

(4).姜才:濠州(今安徽凤阳)人,南宋名将,以善战有名,后据扬州抵抗元兵,兵败被俘而壮烈牺牲。

(5).姜立纲:永嘉(今属浙江)人,明代书画家,曾写匾于日使,日使曰:“此中国惠我至宝也”。

(6).姜彭:江苏扬州人,清初著名书画家,画翎毛当时盛称第一,于山水则法明代唐寅,花卉宗元人,老而益精。

(7).姜宸英:浙江慈溪人,清初书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能诗文,工古文,善画墨,精书法,行草尤入妙,年七十始中进士,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有《湛园文稿》、《苇间诗集》等,后人辑有《姜先生全集》。

(8).姜宜:如皋(今属江苏)人,清代女书画家,善墨兰及竹石,工诗。

(9).姜思周: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画家,擅长牡丹,钩勒、设色俱绝。嗜酒,醉后逞笔。

(10)姜炳璋:象山(今属浙江)人,乾隆进士,石泉县知县,多善政,民有“慈父母”之称,又署江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修建“姜公堰”。

(11)姜桂题:安徽亳县人,清军将领,早年效力僧格林沁麾下,后投左宗棠,历任直隶提督、热河都统、兼毅军军统,袁世凯称帝后,封一等爵,袁死后,归附皖系。宝宝起名www.vgv.cn

(12)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

(13)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等。

(14)当代著名画家、“江山行”画家组主持画家、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姜东。

【姜姓郡望】

姜姓在长期的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

1、天水郡:西汉置郡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西晋移治上圭阝(今甘肃省天水市);

2、广汉郡:西汉治所在乘乡(今四川金堂东),东汉移治雒县(今四川广汉北)。

3、河南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堂号:姜姓以“天水”、“龙泰”、“稼穑”、“渭滨”、“敬睦”、“云磬”、“森阳”等为其堂号。?

4、渭川郡:姜子牙的后裔,分布未详。

【姜姓堂号】

中华姜氏堂号大汇集

这是本人多年来收集的姜氏堂号:(目前已知堂号有56个,以下未尽录入)

堂号分布地

天水堂:湘阴姜氏【始祖:[后周]姜松年;先祖:姜应麟】、福建漳州姜世良公后裔、广东、香港、台湾等地姜姓

稼樯堂:湖北、四川、福建渭水堂:江苏沭阳、福建。山东盐城姜姓【始迁祖伯六,明洪武三年奉诏自姑苏迁徙】、合肥姜氏【始迁祖永贵,明洪武初自句容迁合肥东乡浮槎山】。

渭滨堂:浙江淳安官川姜氏族。

孝友堂:江西九江瑞昌市井泉庄,为汉姜肱、季江、伯淮三兄弟孝友传世,大被流芳。

敬义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南湘潭中湘姜兴禄、添恩、添佑派下、四川、湖北阳新、大冶、武汉等地以及浙江遂安城西敬义堂、新定渭川姜氏。

寅清堂:为孝友堂分支,为孝友堂分支,湖北华荣郭店姜姓

表海堂:为孝友堂分支,湖北武汉黄陂姜家湾2500人,江苏赣榆县石桥镇人近6000人。

孝思堂:福建石狮市姜厝姜姓,目前135户,男丁300余人。

敬睦堂:

敬胜堂:浙江馀姚、江西南昌

敬德堂:浙江象山

三孝堂:湖南

森荫堂:湖南宁乡

森阳堂:

龙泰堂:

云磬堂:湖南长沙【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宁乡【始迁祖:[后唐]姜德厚】

瀚静堂:河北始迁祖浩,清道光间自河北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大沽口。

渭璜堂:安徽安庆地区和湖北黄梅地区

宝璜堂:湖北湖北汉阳、打虎庄16庄、

崇本堂:浙江鄞县姚江姜氏、鄞东梅墟姜氏、浙江慈溪慈东青林姜氏

经草堂:东禅来经草堂,浙江黄岩,黄城姜氏

松柏堂:安徽桐城

馀庆堂:(余庆堂)安徽桐城皖桐姜氏,江苏丹阳滕村

敦本堂:江西南昌城塘姜氏、江西婺源姜氏、安徽池州姜氏

敦睦堂:山东莱阳姜氏

孰乐堂:湖南宁乡

敦伦堂:湖南邵回

瀚静堂:始迁祖:[清]姜浩清道光间自河北盐山县姜家庄迁天津大沽口

致远堂:昌邑姜氏

享典堂(惇典堂):浙江金华姜氏

贻安堂:凰林姜氏

聚仪堂:浙江省龙泉市城北乡,字辈“洪、昌、乾”

东海堂:山东

仁德堂:山东烟台福山肖家沟,始迁祖姜苛....

忠仪堂:山东

贵三堂:清朝年间,姜洪令、姜申令、姜玉令带领姜贵春、姜贵林、姜贵芝,在辽宁庄河县鼓山沟,开办的以抬钱生意为主。后因北京支官司和经营不善而关闭。

善庆堂(善庆堂)开阳姜氏

获胜堂(获胜堂)

养拙堂山东峄县姜氏始祖姜垒于清乾隆年间由滕县迁入700人(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堂号系清咸丰帝所赐)

璜瑛堂湖北枣阳,明代从江西迁移到枣阳

峝支堂:山东海阳,始迁祖:[元]姜朝阳,字桐臣,元时自海阳猪湾村迁居同邑槐树底。

寿世堂:浙江江山文溪姜氏,始迁祖:[宋]姜屿;先祖:[宋]姜璿。以及潭源姜氏、嘉湖姜氏

飞熊堂:先祖:姜东道;先祖:姜东述;先祖:姜东遐

叙伦堂:浙江兰溪泽口姜氏,始祖:[明]姜文二。

乐颜堂:延令姜氏【始祖英四,原籍江西南昌之沙湖,明嘉靖时,其子真九[明]、先三[明],迁居当涂洪山,真九之子後归南昌,先三子孙落籍当涂,清初,其後裔再徙泰兴】

追远堂:江苏武进西林姜氏【始迁祖宗扬,谱称明永乐初自濑水(或云云阳)迁武进西林】

鲁文盛堂:湖南岳阳巴陵姜姓【始祖松年,北宋初人。始迁祖十三世孙时升,宋嘉定间由江西分宁县陂山迁巴陵一都梅田】。

【姜姓辈分】

姜姓字行辈分严谨有序:

《唐.姜公辅主修姜氏统总谱合大成派系50世》

世运承先泽光华继后如

家国文明远廷贤任尔思

一邦登政仕永绍吉人图

三伯从公久天壁可为谟

子能辉前志兆泰俊良储

井泉庄姜氏为接“储”字辈下延

储文茂胜永大守志兴启

贤能道仲时金常必正家(之)

迁至北京的姜姓氏族字辈,接“家”字辈下延:

书文仲永严才丰志训贤

侯武德秀昌丁书相信唐

英双乔如坦祖士育卞恒

义全工画吉海言东慧婵

姜姓合大成统一字派如下:

孝友本厚俊秀芬香

前传衍庆勋烈降昌

肇基建业丹书训详

英才左汉忠信相唐

封侯赐爵祖武留芳

姜姓特殊的字辈:

1、循环用字字辈

2、按五行“金木水火土”作为偏旁部首的字派来进行循环

桓姓分布相关文章:

桓姓历史名人,桓姓起源
桓姓历史名人,桓姓起源

本文主要介绍境内以桓姓命名的历史名人以及桓姓的起源。首先从桓姓的起源和分布入手,介绍桓姓是汉字姓氏中的一个重要姓氏。其次,介绍几位顶尖的桓姓历史名人,如zhengzhi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