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面相
我们通过史料记载和博物馆收藏的画像,来看看朱元璋到底长啥样?
《名山藏》:“日章天质,凤目龙姿,声如洪钟,奇骨贯顶。稿灶”
这里说朱元璋是“奇骨贯顶”,这个词是相学家的术语,指的是额上隆起的“伏犀骨”。
《人伦大统赋》:“印堂有骨,上至天庭,名天柱骨,从天庭贯顶,名伏犀骨,皆至三公。”
简单点来说就是凡是带有伏犀骨的都是大富大贵的面相。
自古帝王画像都是以写实外加美化为主,但是朱元璋最为特殊。
因为他的画像是历代皇帝中最多的,其他皇帝可能只有一两幅。
而朱元璋到目前为止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画像居然高达十二幅,再加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共是十三幅。
最神奇的是,如果把这十三幅画像摆在你的面前,你绝对不相信这画的是同一个人!
因为这十三幅画像的内容存在差异性,所以被分为了两类。
其中一类是由专门负责为宫廷画画的宫廷画师所绘制的,主要是用来被后代供奉的,这一类是被民间成为官方版的“御容”,一共有两幅。
其中一幅为坐在椅子上的全身像,高291.4厘米,款162.8厘米。岩培这幅画像里的朱元璋仪表堂堂,相貌巍然,五官端正,英气逼人。
另一幅为半身像,半身像应该是朱元璋老年的一幅画像,但是通过这两幅画像我们能清楚的认识到,这两幅画所画的人,绝对是同一个人。
半身画像中的朱元璋虽然年事已高,没有了年轻时候的英气,但是眼神中依然透露着坚毅的力量,而且在这幅画像中,我们能很清楚的看到上文文字描述的“伏羲骨”,大富大贵的面相。
再加上有《名山藏》的文字记载,有关朱元璋的长相,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角度,出土服饰文物角度,还是从博物院的收藏来讲,这两幅画像中的朱元璋应该是最真实的了!
而其他有关朱元璋的“异像”虽然是来源于南键枣扮熏殿(专门供奉历代帝王像的地方),但也是假的。
因为这些画像从粗糙的画法来看,显然是出自民间画工的手笔。
而且大部分都是明末或者清朝中期的时候创造的,那个时候朱元璋已经入土为安了。
所以说朱元璋的真实长相绝对不是民间传言的鞋拔子脸。
明朝皇帝面相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