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卡农背景音乐
【麻烦请推荐一些适合婚礼现场放的音乐~】
你好,我这边有一些小建议,都是在婚礼现场听到的,和自己的一些感想。
婚礼开始前要营造高雅的气氛,为婚礼的开始做好铺垫。
以下是一些婚礼常选的曲目:
《圣母颂》(舒伯特)或者《圣母颂》(古诺)
《温馨的佳节》(巴赫)
《爱之喜》(柯莱斯勒)
《胡桃夹子组曲》(柴可夫斯基)
《薇丽亚之歌》(雷哈儿)
《第八号小提琴协奏曲》(维瓦尔第)
《回旋曲》(莫扎特)
《四季》(维瓦尔第)
《皇家烟火组曲“喜欢”》(韩德尔)
婚礼仪式中
婚礼团进场,婚礼仪式开始,如果伴郎、伴娘及花童等先于新人进场,则其选用的音乐最好与新人进场时的音乐分开,突出新人的主要地位。
婚礼团进场的音乐应该舒缓、优雅,这里推荐两首古典名曲:
《D大调加农》(帕曲贝)
《G旋上的咏叹调》(巴赫)
新人进场
新人进场或新娘进场的传统曲目自然是《婚礼进行曲》。为人们熟知的《婚礼进行曲》共有两首,分别为门德尔松和瓦格纳的作品。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是莎士比亚戏剧《仲夏夜之梦》所作的配乐。乐曲以响亮的小号声开始,接着进入到一段庄严的列队进行音乐,接下来是较轻松活泼的进行曲,重复两次后与木管乐器的优雅声混为一片,逐渐淡去。
新人入场时只是播放开头部分,曲调庄严雄伟,气势昂扬。一般常被教堂婚礼选用为新娘进场时的曲目。
在非教堂婚礼中,更为普遍使用的是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这是瓦格纳所作歌剧《罗恩格林》的第三幕中贵妇们引导新人入新房的混声合唱,改编成管旋乐就成了现在的《婚礼进行曲》。这首乐曲曲调优美,速度徐缓,庄重中不失抒情,是新人入场的绝配。
对两首乐曲都割舍不下的新人,常常会用瓦格纳的为进场曲,门德尔松的为退场曲。
新人退场
新人退场可选用的曲目除了上述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外,还可以选用其他一些轻快宣扬的曲调,如《欢乐颂》(贝多芬)。
中文爱情歌曲
作为婚宴中的背景音乐,最好的例子是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
以下是其他一些常选的曲目:
《每天爱你多一些》——张学友
《求婚》——赵咏华
《约定》——周蕙
《至少还有你》——林忆莲
《Happy2000》——黎明
《明天我要嫁给你啦》——周华健
《灰姑娘》——郑均
《只有为你》——庚澄庆
《爱情宣言》——齐秦
《Love》——刘若英
《喜欢你现在的样子》——黄韵玲
《爱就一个字》——张信哲
《ISwear》——林忆莲
《想你的365天》——李玟
《爱》——蔡琴
《最美》——羽泉
《亲密爱人》——梅艳芳/杜德伟
《今天你要嫁给我》——陶喆/蔡依琳
我姐姐的婚礼上他们用的是《私奔到月球》,还是比较可爱的。
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婚礼为什么不能放《卡农》?】
《卡农》不适合在婚礼播放。因为它的曲调是忧伤的,不适合婚礼氛围。
该曲大概在1678至1690年之间,帕海贝尔在美丽的威尼斯创作的,用了回旋曲曲式,有无穷动音乐的元素在里面。而这个音乐之所以在所有卡农里面特别有名,因为它带着一丝意大利式的忧伤,甜蜜宁静的忧伤。
三百多年后魅力依旧,不仅是现代人最喜爱的器乐小品之一,也是电影电视广告配乐的常客。
背景故事
约翰·巴哈贝尔出生于德国的纽伦堡。早年随施韦默尔学习音乐,1669年进入阿尔特多夫的一所学校接受音乐教育,但因支付不起学费,次年转入雷根斯堡的一所学校。1673年至维也纳,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管风琴师克尔的学生和助手。1677年至爱森纳赫,担任了一年的宫廷管风琴师。于1678年在爱尔福特担任管风琴师,在这里教授了J.C.巴赫。
1681年,约翰·巴哈贝尔二十八岁时娶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Gabler)为妻;1683年,芭芭拉和他们唯一的孩子死于瘟疫。隔年他再娶茱笛丝卓默,这一次婚姻为他带来七名子女。离开了艾尔特,约翰·巴哈贝尔来到伍腾堡宫廷,这个地方给他很多专业上的自由度,可惜好景不长,1692年秋,因为法国大军入侵,他被迫返回出生地纽伦堡,最后辗转到了戈塔。
碰巧出生地纽伦堡的圣塞巴德教堂的原任风琴师,也就是约翰·巴哈贝尔的老师魏克过世,让他得以顺利接任老师之职位。他就在这里一直待到他过世。在纽伦堡的五年间,约翰·巴哈贝尔写下了感恩赞歌等重要的宗教合唱曲和管风琴赋格,被视为他晚年的代表作。1706年,约翰帕赫贝尔去世,享年52岁。
所以约翰·巴哈贝尔从未去过英国,芭芭拉盖布勒(BarbaraGabler)是德国人,死前不但已经嫁给了约翰·巴哈贝尔并且还生了孩子。
婚礼卡农背景音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