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李是哪里的人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10-15T06:08:47 更新时间:2025-01-05T06:18:31

【李唐氏族之推测的作品原文】

(甲)引言

李唐氏族问题,近人颇有讨论。寅恪讲授清华,适课唐史,亦诠次旧籍,写成短篇。其所征引,不出习见之书。凡关系疏远之证据,事实引申之议论,虽多可喜可观者,以限于体裁,不能详及。极知浅陋筒略,无当于著述之旨。然此文本意,仅在备讲堂之遗忘,资同学之商榷。间有臆测之说,固未可信为定论,尤不敢自矜有所创获。傥承博洽君子,不以为不可教诲而教诲之,实所深幸焉!

(乙)李唐自称西凉后裔之可疑

李唐自称为西凉李暠后裔。然详检载记,颇多反对之证据。兹择其最强有力,及足以解人颐者,各一事,移录于下:《魏书·壹捌广阳王深传》(北史壹陆广阳王深传同)论六镇疏云:

昔皇始以移防为重,盛简亲贤,拥麾作镇,配以高门子弟,以死防遏。不但不废仕宦,至乃偏得复除。当时人物,忻慕为之。及太和在历,仆射李冲当官任事,凉州土人悉免厮役,丰沛旧门,仍防边戍。自非得罪当世,莫肯与之为伍。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或投彼有北,以御魑魅,多复逃胡乡。乃峻边兵之格,镇人浮游在外,皆听流兵捉之。于是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言者流涕。按,旧唐书壹高祖本纪(新唐书壹高祖本纪略同)云:

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

今依李冲世系(魏书叁玖李宝传、伍叁李冲传、北史壹佰序传。)及唐室自称之世系(两唐书壹高祖本纪及新唐书柒拾上宗室世系表等),综合推计,列为一表。以见其亲族关系:

李嵩歆--重耳--熙

(番飞?)--宝--冲

据此,则重耳与宝为共祖兄弟,熙舆冲为共曾祖兄弟,血统甚近。魏太和之世,冲宗族贵显,一时无比。(新唐书玖伍高俭传云:“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陇西李)宝等为冠。”)熙既舆冲为共曾祖兄弟,所生时代,前后相差,必不能甚远。当太和之世,六镇边戍乃“莫肯与之为伍”之人。李熙一族,留家武川,则非“凉州土人”,而为“丰沛旧门”可知。是李冲即陇西李氏,不认之为同宗,自无疑义。李唐自称为西凉后裔之反对证据中,此其最强有力者也。又唐释彦悰《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下》载法琳对太宗之言曰:

窃以拓拔元魏,北代神君。达阇(即大野)达系,阴山贵种。经云:以金易鍮石,以绢易缕褐,如舍宝女与婢交通,陛下即其人也。弃北代而认陇西,陛下即其事也。(此条女师大学术季刊第一卷第四期刘盼遂先生李唐为蕃姓考所引较详,可参阅。)据此,可知唐初人固知其皇室氏族冒认陇西,此李唐自称为西凉后裔之别一反对证据,而又可以解人颐者也。

(丙)李唐疑是李初古拔之后裔

李唐世系之纪述,其见于新旧唐书壹高祖本纪,北史壹佰序传,晋书捌柒凉武昭王传,林宝元和姓纂等书者,皆不及新唐书柒拾上宗室世系表所载之详备。今即依据此表与其他史料比较讨论之。表云:

歆字士业,西凉后主。八子:勗,绍,重耳,弘之,崇明,崇产,崇庸,崇祐。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生献祖宣皇帝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生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字德真。三子:长曰起头,长安侯,生达摩,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长安县伯。次日太祖。次乞豆。此表所载必为唐室自述其宗系之旧文。兹就其所纪李重耳李熙父子事实,分析其内容,除去其为西凉后裔一事以外,尚有七事。条列于下:

(一)其氏为李。

(二)父为宋汝南太守。

(三)后魏克豫州。父以地归之。

(四)父为后魏恒农太守。

(五)父为宋将薛安都所陷。

(六)父为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

(七)子为后魏金门镇将。

考《宋书·伍文帝纪》云:

(元嘉二十七年二月)辛丑,索虏寇汝南诸郡,陈·南顿二郡太守郑琨、汝阳·颍川二郡太守郭道隐委守走。索虏攻悬瓠城,行汝南郡事陈宪拒之。

又《宋书·柒贰南平穆王铄传》云:

索虏大帅拓跋焘南侵陈颍,遂围汝南悬瓠城。行汝南太守陈宪保城自固。

又《宋书·柒柒·柳元景传》云:

(元嘉)二十七年八月,(随王)诞遣振威将军尹显祖出赀谷,奋武将军鲁方平建武将军薛安都略阳太守庞法起入卢氏。(中略)闰(十)月法起安都方平诸军入卢氏。(中略)法起诸军进次方伯,去弘农城五里。(中略)诸军造攻具,进兵城下。伪弘农太守李初古拔婴城自固。法起安都方平诸军鼓噪以陵城。(中略)安都军副谭金薛系孝率众先登,生禽李初古拔父子二人。(中略)殿中将军邓盛幢主刘骖乱使人入荒田,招宜阳人刘宽纠,率合义徒二千馀人,共攻金门坞,屠之。杀戍主李买得,古拔子也,为虏永昌王长史,勇冠戎类。永昌闻其死,若失左右手。

又《宋书·玖伍·索虏传》云:

(元嘉)二十七年,焘自率步骑十万寇汝南。(中略)宣威将军陈南顿二郡太守郑绲(文帝纪作琨)、绥远将军汝南颍川二郡太守郭道隐并弃城奔走。虏掠抄淮西六郡,杀戮甚多。攻围县瓠城,城内战士不满千人。先是汝南新蔡二郡太守徐遵之去郡,南平王铄时镇寿阳,遣左军行参军陈宪行郡事。宪婴城固守。(中略)焘遣从弟永昌王库仁真步骑万馀,将所略六郡口,北屯汝阳。(中略)太祖嘉宪固守,诏曰:“右军行参军、行汝南新蔡二郡军事陈宪,尽力捍御,全城摧寇,忠敢之效,宜加显櫂。可龙骧将军、汝南新蔡二郡太守!”

又《魏书·陆壹·薛安都传》云:

后自卢氏入寇弘农,执太守李拔等,遂逼陕城。时秦州刺史杜道生讨安都。仍执拔等南遁,及世祖临江,拔乃得还。

据上引史实,则父称李初古拔,子称李买得。名虽类胡名,姓则为汉姓。但其氏为李,则不待言,是与第一条适合。李初古拔为后魏弘农太守,弘农即恒农,以避讳改字,是与第四条适合。李初古拔为宋将薛安都所禽,是与第五条适合。宋书柳元景传言:“生禽李初古拔父子”,魏书薛安都传言:安都禽李拔等,仍执拔等南遁。世祖临江,拔乃得还。则李初古拔必不止一子。或买得死难以弟代领其职,或唐书高祖纪称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因而留居之记载,经后人修改,今不能悬决。但李熙为金门镇将,李买得亦为金门隖戍主,地理专名,如是巧同,亦可谓与第七条适合。至第二条李重耳为宋汝南太守一事,征诸上引史实,绝不可能。盖既言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其时必在元嘉二十七年。当时前后宋之汝南太守,其姓名皆可考知。郭道隐则弃城走,徐遵之则去郡,陈宪则先行郡事,后以功擢补实官,故依据时日先后,排比推计,实无李重耳可为宋汝南太守之馀地。据宋书柳元景传言李买得为永昌王长史,永昌闻其死,若失左右手。则李氏父子与永昌王关系密切可知。宋书索虏传又言“水昌王北屯汝阳”。考资治通鉴系永昌王屯汝阳事于元嘉二十七年三月,系李初古拔被禽事于元嘉二十七年闰十月,而汝阳县本属汝南郡,后分为汝阳郡者,故以时日先后,地域接近,及人事之关系论,李初古拔殆于末被禽以前,曾随永昌王屯兵豫州之境,故因有汝南太守之授。然则此汝南太守非宋之汝南太守,乃魏之汝南太守也。第六条之安南将军,豫州刺史,当即与第二条汝南太守有关之职衔。第三条所谓后魏克豫州,以其地归之者,亦与第二条为宋汝南太守相关,同与上引史文冲突,实为不可能之事,无待详辩。魏书薛安都传言安都执李拔等南遁,及世祖临江,拔乃得还。是李初古拔原有由北遁南,复由南归北一段因缘。李唐自述先世故实,或因此加以修改傅会,幸赖其与他种记载矛盾,留此罅隙,千载而后,遂得以发其覆耳。

又魏书薛安都传之李拔即宋书柳元景传李初古拔之渻称。梁书伍陆侯景传景祖名周,南史捌拾侯景传作乙羽周,与此同例。盖边荒杂类,其名字每多繁复,殊异乎华夏之雅称,后人于属文时因施删略。昔侯景称帝,七世庙讳,父祖之外,皆王伟追造(事见梁书南史侯景传),天下后世传为笑谈。岂知李唐自述先世之名字亦与此相类乎?夫侯汉李唐俱出自六镇,(侯氏怀朔镇人。李氏武川镇人。)虽其后荣辱悬绝,不可并言,但祖宗名字皆经改造,则正复相同。考史者应具有通识,不可局于成败之见,以论事论人也。

总而言之,前所列七条,第一、第四、第五、第七,四条中,李重耳父子事实,皆与李初古拔父子事实适合。第六条乃第二条之附属,无独立性质,可不别论。第二条第三条实为互相关联之一条。第五条既言“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则元嘉二十七年南北交兵之际,李氏父子必属于北,而不属于南。否则何能为宋将所禽?故易刘宋为后魏,则第二条第三条之事实,不独不与其他诸条事实相反,而且适与之相成。况此其他诸条中涵有“元嘉二十七年”一定之时日,“李氏”“薛安都”之人名专名,“弘农”“金门”之地域专名,而竟能两相符应,天地间似无如此偶然巧值之事。故疑李唐为李初古拔之后裔,或不至甚穿凿武断也。

(丁)李唐先世与大野部之关系

李唐先世与大野部之关系,以今日史料之缺乏,甚不易知。姑就其可以间接推测者言之:

李虎曾赐姓大野氏,或疑所谓赐姓者,实即复姓之意(见女师大学术季刊第二卷第二期王桐龄先生杨隋李唐先世系统考第四页)。寅恪请举一事,以明其不然。隋书伍伍(北史柒叁)周摇传云:

其先与后魏同源。初为普乃氏。及居洛阳,改为周氏。(中略)周闵帝受禅,赐姓车非氏。据此,若赐姓果即复姓,则周摇应赐姓普乃氏,而非车非氏矣。故知赐姓即复姓之说非也。然则李虎何以赐姓大野氏?李氏与大野氏之关系究何如乎?今考李虎之外,李氏而有赐姓者,如李弼之赐姓徒何氏(周书拾伍、北史陆拾李弼传)。李穆则赐姓拓拔氏,(北史卷伍玖李贤传。又见容斋三笔卷叁元魏改功臣姓氏条。洪氏谓“(宇文)泰方以时俗文敝,命苏绰仿周书作大诰。又悉改官名,复周六卿之制。顾乃如是。殆不可晓。”是亦不解赐姓为兴灭国继绝世之大典,正所以摹仿成周封建制度之意者也。)是同一李氏,而赐以不同之姓矣。又曾赐姓大野氏者,李虎以外,尚有阎庆(见周书贰拾、北史陆壹阎庆传、新唐书柒叁下宰相世系表、通志贰玖氏族略五、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叁壹等。又郑氏邓氏书皆言:“后魏龙骧将军谢懿赐姓大野氏”,王氏金石粹编贰柒载魏孝文吊比干文碑阴题名有“龙骧将军臣河南郡大野恣”。钱氏潜研堂金石文跋尾贰作“大野口”。寅恪见缪氏艺风堂所藏拓本,亦不清晰,以字形推之,及证以龙骧将军官名,当是“懿”字。即此谢懿也。然魏孝文乃改代姓为汉姓者,岂有转赐汉姓之人以代姓之理?颇疑实大野氏改为谢氏,以野谢音近之故。魏书官氏志中此例甚多。后人误于西魏末年赐姓之事,因谓谢懿赐姓大野氏矣。待考。)是不同汉姓之人,亦赐以同一之大野氏矣。其间关系复杂纠纷,殊不易简单说明。考魏书壹序纪(北史壹魏本纪略同)云:

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

又魏书壹壹叁官氏志云:

初,安帝统国,诸部有九十九姓。至献帝时,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

又周书壹柒北史陆伍若干惠传云:

若干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其先与魏氏俱起,以国为姓。

据此则代北之姓,代表其国名。所谓国者,质言之,即部落也。周书贰文帝纪下西魏恭帝元年纪赐姓事。其文云:

魏氏之初,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绝灭。至是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后,次功者为九十九姓后。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

宇文黑獭锐意复古,信用苏绰卢辩之流,摹拟成周封建之制,赐姓功臣之举,乃其所谓兴灭国继绝世之盛典也。资治通鉴载此事于壹陆伍梁纪元帝承圣三年正月,而删去“为三十六国后”及“为九十九姓后”之文,使赐姓大典之原意不能明显,遂启后人诸种臆测之说。今依“为后”之文解释,则赐李虎以大野氏者,其意即以李虎为大野氏之后。又依“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之文解释,则其意部主与部属必应同一姓氏。当时既以大野之姓赐与李虎,则李虎先世或为大野部之部曲亦未可知。若李虎果为李初古拔之后裔,则南朝元嘉北朝太平真君之时已姓李氏,似本汉人。譬诸后来清室之制,辽东汉人包衣有以外戚撞旗故,而升为满洲本旗,并改为满姓之例。李虎之赐姓大野氏,或亦与之有相似者欤?李唐先世与大野部之关系所能推测者,仅止于此,实非决定之结论也。

(戊)李重耳南奔之说似后人所伪造

前于(丙)章已言当元嘉二十七年南北交兵之际,李重耳无为宋汝南太守之可能。假使果有其事,而其为李唐先世与否,又为一问题,尚须别论。寅恪则并疑凡李重耳南奔之事,载在唐修晋书凉武昭王传、北史序传、两唐书高祖纪、新唐书宗室世系表等者,皆依据唐室自述宗系之言,原非真实史迹。乃由后人修改傅会李初古拔被禽入宋后复归魏之事而成。兼以李重耳之奔宋,与李宝之归魏,互相对映也。何以知其然?因世说新语言语篇云:

张天锡为凉州刺史,称制西隅。既为苻坚所禽,用为侍中,后于寿阳俱败。至都,为孝武所器。每入言论,无不竟日。

又晋书捌陆张轨传载张天锡归晋后事云:

又诏曰:故太尉西平公张轨著德遐域,(中略)拔迹登朝。先祀沦替,用增矜慨。可复天锡西平郡公爵!俄拜金紫光禄大夫。天锡少有文才,流誉远近。及归朝,甚被恩遇。

又僧祐出三藏记集壹肆沮渠安阳侯传(慧皎高僧传卷二昙无谶传略同)云:

沮渠安阳侯者,河西王蒙逊之从弟也。魏虏托拔焘伐凉州,安阳宗国殄灭,遂南奔于宋。从容法侣,宣通经典,是以京邑白黑咸敬而嘉焉。

夫前西二凉,俱系出汉族,遥奉江东。沮渠虽为戎类,而宰制西隅,事侔张李。故国亡之后,其宗胤南奔者,咸见钦崇。即使李重耳声望不及张公纯嘏,学行不及沮渠京声,然既已致位郡守,御敌边疆,而南朝当日公私记载,一字无征,揆诸情事,宁有斯理?故举张氏沮渠同类之例,以相比喻,定知李重耳南奔之说实出后人所伪造。魏书玖玖私署凉王李暠传本不载重耳南奔事,汤球十六国春秋辑补所录重耳南奔事,亦取之唐修晋书,而不知其不可信也。(汤氏书敍例云:“此书于十六国春秋纂录所删节处,以晋书张轨李焉等传及刘渊诸载记补足。”寅恪案,今十六国春秋纂录陆西凉录无重耳南奔事,故汤氏从唐修晋书李暠传补足之。至若伪本十六国春秋之载重耳南奔事,必录自唐修晋书,更无足论矣。)

(己)唐太宗重修晋书及勅撰氏族志之推论

李唐先世疑出边荒杂类,必非华夏世家,已于前(丙)(丁)二章言之矣。知此,而后李唐一代三百年,其政治社会制度风气变迁兴革所以然之故,始可得而推论。以其范围非本篇所及,兹仅就太宗重修晋书及勅撰氏族志二事,简略言之:

唐以前诸家晋书,可称美备。而太宗复重修之者,其故安在?昔汉世古文经学者于左氏春秋中窜入汉承尧后之文(见左传鲁文公十三年孔氏正义及后汉书陆陆贾逵传),唐代重修晋书特取张轨为同类陪宾,不以前凉西凉列于载记,而于捌柒凉武昭王传中亦窜入

士业子重耳脱身奔于江左,仕于宋,后归魏为恒农太守

一节,皆借此以欺天下后世。夫刘汉经师,李唐帝室,人殊代隔,迥不相关。而其择术用心,遥遥符应,有如是者,岂不异哉!李延寿于北史壹佰序传中,虽亦载李重耳奔宋归魏之事,然于南史叁捌柳元景传、肆拾薛安都传、北史叁玖薛安都传关于宋书魏书所载李初古拔父子事,皆删弃不录,或者唐初史家犹能灼知皇室先世真实渊源,因有所忌讳,不敢直书耶?其有与重修晋书相似者,则为勅撰氏族志一事。盖重修晋书所以尊扬皇室,证明先世之渊源。勅撰氏族志,虽言以此矫正当时之弊俗,实则专为摧抑中原甲姓之工具。故此二事皆同一用心,诚可谓具有一贯之政策者也。新唐书玖伍高俭传(参观旧唐书陆伍高士廉传、唐会要叁陆氏族门、捌叁嫁娶门、贞观政要柒论礼乐篇贞观六年太宗谓房玄龄条、资治通鉴壹玖伍贞观十二年条。)云:

初,太宗尝以山东士人尚阀阅,后虽衰,子孙犹负世望,嫁娶必多取赀,故人谓之卖昏。由是诏士廉与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责天下谱谍,参考史传,检正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曰氏族志,而崔干仍居第一。帝曰:“我于崔卢李郑无嫌,顾其世衰,不复冠冕,犹恃旧地以取赀,不肖子偃然自高,贩鬻松槚,不解人间何为贵之?齐据河北,梁陈在江南,虽有人物,偏方下国,无可贵者,故以崔卢王谢为重。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向声背实,买昏为荣耶?(中略)朕以今日冠冕为等级高下。”遂以崔干为第三姓,班其书天下。高宗时许敬宗以不敍武后世,又李义府耻其家无名,更以孔志约杨仁卿史玄道吕才等十二人刊定之,裁广类例,合二百三十五姓,二千二百八十七家。帝自敍所以然。以四后姓、酅公介公及三公太子三师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为第一姓,文武二品及知政事三品为第二姓,各以品位高下叙之,凡九等,取身及昆弟子孙,馀属不入,改为姓氏录。当时军功入五品者皆升谱限,缙绅耻焉,目为勋格。义府奏悉索氏族志烧之。又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三品以上纳币不得过三百匹,四品五品二百,六品七品百,悉为归装夫氏,禁受陪门财。先是后魏太和中定四海望族,以宝等为冠。其后矜尚门地,故氏族志一切降之。王妃主壻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旧族。后房玄龄魏征李勣复与昏,故望不减。然每姓第其房望,虽一姓中,高下悬隔。李义府为子求昏,不得,始奏禁焉。其后天下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皆称禁昏家,益自贵,凡男女皆潜相聘娶,天子不能禁。世以为敝云。又旧唐书柒捌张行成传(新唐书壹佰肆张行成传、资治通鉴壹玖贰唐纪贞观元年条同。)云:

太宗尝言及山东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正侍宴,跪而奏曰: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若如是,则示人以隘狭。

观此,可知对于中原甲姓,压抑摧毁,其事创始于太宗,而高宗继述之,(详见旧唐书捌贰、新唐书贰贰叁上李义府传、太平广记壹捌肆氏族类七姓条等。)遂成李唐帝室传统之政略。魏晋以来门第之政治社会制度风气,以是而渐次颓坏毁灭,实古今世局转移升降枢机之所在,其事之影响于当时及后世者至深且久。兹考李唐氏族所出,因略推论其因果关系,附于篇末,以为洽唐史者之一助。至其他演绎之说,多轶出本文范围之外,故不旁及焉。

(原载一九三一年八月《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叁本·第壹分》)

【谷雨是谁演的】

这个角色是由纪李扮演。

谷雨是电视剧《棋魂》中的角色,由纪李扮演。《棋魂》是由刘畅执导,卓越泡沫、陆洋等担任编剧,胡先煦、张超、郝富申、韩沐泊、纪李、翟冠华等主演的青春奇幻网剧,于2020年10月27日在爱奇艺播出,2022年5月13日在日本乐天TV播出。

纪李是哪里的人相关文章:

纪李名字寓意,纪李名字的含义意思解释
纪李名字寓意,纪李名字的含义意思解释

纪李名字含义深厚,寓意美好,字义解释丰富多样,取名纪李名字非常好,纪李名字的读法简单明了,纪李名字的重名率较低,笔画解析扎实稳定,纪李名字的五行属性理想,综合评分高。【1、纪李...

三颗痣连成三角形好不好 痣长在哪里的人命好
三颗痣连成三角形好不好 痣长在哪里的人命好

三颗痣连成三角形好不好?我们的脸上或者身上总是会有痣,甚至有些人一个部位就有好几颗痣,不同部位的痣都有着不同的含义,那么三颗痣刚好连成一个三角形好不好呢?一起来看看关于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