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姓从何而来
【蔡字怎么读】
蔡拼音为cài。
蔡,汉语常用字(一级字),形声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此字本义一般认为指野草。文献中一般用作国名,即蔡国。蔡也是姓氏。古时又称占卜用的大龟为蔡,有人认为这是由于这种大龟出产于蔡地的缘故。
蔡,形声字。从艸,祭声。“蔡”字甲骨文构形不明。战国文字中同时又出现从艸、祭声之“蔡”字,为小篆及后世文字所本。一说“蔡”字甲骨文像豪猪形,借来当“蔡”字用。本义是指野草。
不过,在古代文献中,“蔡”字当野草讲的用法比较少见,用得最多的是人的姓氏。《说文》:“蔡,艸也。”《楚辞·九怀·尊嘉》:“水跃兮余旌,继以兮微蔡。”王逸注:“续以草芥入己船也。”《文选·左思〈魏都赋〉》:“蔡莽螫刺,昆虫毒噬。”李善注引王逸《楚辞》注曰:“蔡,草莽也。”
蔡姓是中国常见的姓氏之一,其来源有多种说法:
1、源于姬姓:《姓氏考略》认为,蔡姓其实是源于商朝美龚氏的一个分支姓氏,美龚氏属于姬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姓氏逐渐演变成了蔡姓。
2、源于国名:据《左传》记载,周朝有一个国家叫做蔡国,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可能因此而以国名作为姓氏,与官位和地位无关。
3、源于地名:据《通志·氏族略》记载,蔡姓最早出现在今天的湖北襄阳一带,那里有一个蔡山,也就是蔡姓的发源地。后来,蔡氏的祖先在襄阳及周边地区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蔡姓。
总之,蔡姓的来源存在多种说法,无从考证。但无论哪种说法,都能够表明蔡姓已经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并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蔡"名的起源?】
蔡姓的起源与演变: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
?蔡姓的有名历史人物:蔡伦、至孝的蔡顺、蔡元培、定六经的蔡邕(焦尾琴)、蔡文姬、蔡谔。
蔡祭古时通用姓氏系承仲胡
关于蔡氏的姓氏来源,历来的古籍都有十分详尽而肯定的记载,譬如,《姓氏考略》上说:“周文王第十四子蔡叔度生蔡仲胡,受封于蔡,子孙以国为氏,晋有蔡墨,秦相蔡泽,望出济阳,蔡、祭,古通用。”
《性纂》上也指出:“周、蔡叔度既死,其子曰胡,续封,是为蔡仲,后因氏焉。”
另外,还有一项明代的归震川《华亭蔡氏新谱序》,把蔡氏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为清楚。该序文是这样记载的:“蔡之先出于周文王,而蔡叔度,武王之同母弟,以武庚之乱迁,其子胡,能改行,率德驯善,周公举以为鲁卿土,复封之蔡,尚书,蔡仲之命是也。今蔡州有蔡城,其后平侯徙居今新蔡,昭侯徙州来,今寿州也,后二十六年灭于楚。”
由上述的记载,有关蔡氏的来源便一目了然,清楚明白了。他们在得姓之初,主要是繁衍于现在河南省的上蔡县一带,传到蔡平侯的时候,其他被野心勃勃的楚国所夺,就随着平王东迁,被改封于现有的河南省新蔡县。到了昭侯之时,楚国“阴魂不散”又动脑筋到蔡国的头上,他们不得已,只好又迁徙到下蔡,也就是现在安徽省凤台县的地方。不过,他们对楚国一让再让,却仍然不能使楚国“感动”,最后还是难逃被强楚所灭的命运。于是,曾经在周朝初年一度掀起满天风云的蔡国,自此在历史上消失,而他们的后裔,却世代繁衍,同时表现卓越出色,终于成为了一个族大人众的著名姓氏。
蔡氏在历史上的表现,真当得上“杰出卓越”四个字而无愧。汉代的数百年间,蔡氏的表现更加不得了,造纸的蔡伦,至孝的蔡顺,以及定六经文字的蔡邕,都是在历史上闪耀着无比光华的名字。他们的大名,千百年来大家耳熟能详,他们的事迹,更早已深入民心。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蔡伦是东汉和帝时的一位宦官,由于有才学而深受皇帝的器重,后来并被汉安帝封为龙亭侯。他所发明的纸,被称为“蔡侯纸”,其制作方法依照《本草纲目》的记载,是这样的:“东汉和帝时,桂阳蔡伦始采树皮,故帛、鱼网、麻缯,煮烂造纸,天下乃通用之。”
蔡邕在当时名望的崇高,真可以说是如日之中天,《后汉书》还记载有他的另一段故事说,当董卓当了汉献帝的司空之后,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曾经强迫他出来做官,并且“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董卓虽然不是好人,后来在王允诛董卓之后,他甚至被连累而冤枉死于狱中,但当时蔡邕的响亮声誉,却已足令后世子孙引以自豪自傲。
“文姬归汉“的女主角蔡文姬,则是蔡邕的女儿,她在离别胡夫及胡子时所作的《胡笳十八拍》,和她当着曹操的面诵忆所读四百余篇坟籍的故事,一样的有名。
蔡姓从何而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