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台风水文情况
其实没有必要具体到镇一级区域,毕竟市亮键一级区域之间的气象水文差别是很小的。给部分东莞市水文气象资料参考: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变幅小,季风明显。
2.1.1 气温
年平均气温较高,平均气温高于20℃的月份长达8个月,特别是近年来极端最高温度和高温持续天数都有所增加,主要气温特征值如下:
历年平均气温:22.3℃
历年极端最高敬答巧气温:38.2℃(1994年7月2日)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0.5℃(1957年2月11日)
1月平均气温14.2℃
7月平均气温28.5℃
历年平均高于35℃的天数:4.9天
2.1.2 降水
东莞市已成为广东省第四大暴雨中心(其它三个为清远、阳江、汕尾),历史上最大24小时雨量为545.4毫米,发生于1981年6月30日05时至7月1日05时。近年极端强降雨有增多趋势,2005年5月25日凌晨莞城局地大暴雨,一小时雨量达109.3毫米,是历史上记录到的最大1小时降雨量。年均降雨量达1802.5mm,其中约82%的雨量集中在汛期(4~9月)。东莞市主要降水特征如下:
多年平均降水量:1802.5mm
年最大降水量:2394.9 mm;年最小降水量:972.2 mm
多年平均降雨日数:147.6d;月平均最大降水量:618.4 mm
2.1.3 风况
东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太平洋及南海的热带气旋对本地区影响较大。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每年5~11月是东莞市受热带气旋影响的季节,其中7、8、9月是影响的盛期,占全年影响总数的80%。12月至翌年4月无热带气旋影响东莞市。一年中影响东莞市的热带气旋最多是7个(1961年,含严重影响4个、一举指般影响3个),最少是0个(共有5年),平均是2个;影响时间最早是4月19日(2008年,01号台风),影响时间最迟是11月8日(1972年,20号台风)。本区风况特征值如下:
常风向:E,频率13%;次常风向:NE、ENE,频率9%
强风向N、S,最大风速20m/s,瞬时极大风速35.4 m/s
10 m/s 以上大风日数多年平均每年:1.5d
2.1.4 湿度、雾况
本区相对湿度春夏季较大,最大值多在5、6月份出现,最大相对湿度可达100%;秋冬季节相对湿度较小,最小值出现于12月、1月。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
雾以早春和冬末出现较多,6~8月一般无雾。多年平均雾日5.7天,最多年份雾日数15天。
东江干流在石龙分东莞水道、东江北干流流入狮子洋。根据1997年水利部门的研究成果,东莞水道分流比在20世纪60年代占43%、70年代占45%、80年代占46%、1995年占55%、1997年占58%。东江自石龙头分流后,进入东莞水道流量逐年增加,近年东莞水道的分流量比东江北干流大。
东莞水道、东江北干流的流量来自东江干流和增江,根据多年平均资料统计,东江占86.1%,增江占13.9%。根据年流量统计资料,东江多年平均流量为737m3/s,增江麒麟咀站多年平均流量为121m3/s,由分流比推算出东莞水道多年平均流量为427m3/s。
本区潮流界及会潮点随洪枯季节径流和潮流作用的变化而变化,上个世纪90年代初枯季潮流可以到达东江的石龙~下南附近,而洪水期,则只能到达东江北干流的新塘和东莞水道的下屯附近。近年来,由于人类采砂活动造成河床下切,枯季潮流可达东江干流上游的东江水利枢纽附近。
东江三角洲上游主要进沙控制站为东江干流的博罗站,据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1954~1998年实测资料统计,东江博罗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09kg/m3 ,多年平均输沙量为262万t ,占珠江流域年总输沙量的3.0%,其中汛期输沙量为233.8万 t,占全年输沙量的89.2%。最大年输沙量为580万 t(1959年),最小输沙量为32.5万 t(1963年),变幅为17.8倍。随着东江上游沿线水利枢纽的修建,特别是剑潭水利枢纽的建成,东江三角洲泥沙来源大幅减小。
东莞台风水文情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