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父母坟墓风水
聂荣臻(1899-1992)中 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现属重庆市)。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 (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次年春转入中国 。1924年10月到苏联学习。1925年8月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广东区委军委成员、军委特派员, 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后在 中央军事委员会参与向北伐军派遣 党员等工作。
1927年7月中旬任 前敌军委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28年任 广东省委军委书记,1930年初任 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5月后在 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1931年12月进入中央苏区,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嫌稿,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同年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1932年冬以后,与军团长 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支持 的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曾率部参加直罗掘则镇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0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 (后改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1923年春转入中国 。
1924年10月到苏联学习。
1925年08月回国后,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 广东区委军委成员、军委特派员, 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后在 中央军事委员会参与向北伐军派遣 党员等工作。
1927年07月中旬任 前敌军委书记,参加南昌起义后任起义军第十一军党代表。
1927年12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
1928年任 广东省委军委书记,
1930年初任 顺直省委组织部部长,
1930年05月后在 中央特科和中央军委工作,先后在香港、天津、上海等地坚持秘密斗争。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苏区,
1932年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曾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2年0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
1932年冬以后,与军团长 率部参加了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取得全国抗战开始后的第一个大胜利。
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在晋察冀3省边界地区创建了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被日军称为名将之花的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
1940年08月,在百团大战中,组织指挥部队在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等铁路线进行破击战。
1943年秋回芹散孝延安参加整风运动。
1945年部署晋察冀军区部队对日反攻作战。
在抗日时期被喻为“活菩萨”,“中日友谊的使者”。
解放战争时期,
任晋察冀中央局书记,
华北军区司令员、 中央华北局第二书记、华北野战军司令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先后参与指挥集宁战役、正太、清风店、石家庄、平津等战役。
1949年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北平军管会主任。
任北平(今北京)市市长,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1950年初任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部署人民解放军继续解放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岛屿,肃清 残余武装和土匪。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参与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的部署、训练、运输、供应、轮换等工作。曾参与组建各军兵种领导机构和一批军事院校,并组织制定军事条令、条例等。
1954年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1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
1958年兼任国务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1959年兼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仅用5年时间就研制成功多种导弹和原 ,不久又研制成功氢弹。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是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央七、八、九、十届中央委员,八届十一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文化大革命期间,同 、 反革命集团进行了斗争。
1983~1988年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因心力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聂荣臻元帅为我国的航天基地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最后骨灰葬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东风航天城烈士陵园。
著有《聂荣臻回忆录》。
聂荣臻父母坟墓风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