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苦行者
1、:“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红楼梦》曹雪芹)
2、“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誉激宏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与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
“你终于出来了,”他说,“是呀,我已经等了你很久了,而且细听着,但既没有听到一点动静,也没有听到一声哭泣,再过五分钟那么死一般的沉寂,我可要像盗贼那样破门而入了。看来,你避开我?——你把自己关起来,独自伤心?我倒情愿你厉声责备我。你易动感情,因此我估计会大闹一场。我准备你热泪如雨,只不过希望它落在我胸膛上,而现在,没有知觉的地板,或是你湿透了的手帕,接受了你的眼泪。可是我错了,你根本没有哭!我看到了白白的脸颊,暗淡的眼睛,却没有泪痕。那么我猜想,你的心一定哭泣着在流血?
…………
“听着,简,没有一句责备的话吗?没有尖刻、辛辣的言词?没有挫伤感情或者打击热情的字眼?你静静地坐在我让你坐的地方,无精打采地看着我。
“简,我决不想这么伤害你,要是某人有一头亲如女儿的母羊,吃他的面包,饮用他的杯子,躺在他怀抱里,而由于某种疏忽,在屠场里宰了它,他对血的错误的悔恨决不会超过我现在的悔恨,你能宽恕我吗?”
读者!——我当时当地就宽恕了他铅灶。他的目光隐含着那么深沉的忏悔;语调里透出这样真实的憾意,举止中富有如此男子气的活力。此外,他的整个神态和风度中流露出那么矢志不移的爱情—一我全都宽恕了他,不过没有诉诸语言,没有表露出来,而只是掩藏在心底里。
“我确实爱你,”我说,“从来没有这么爱过。但我决不能表露或纵容这种感情。这是我最后一次表达了。”
“最后一次,简庆册!什么!你认为可以跟我住在一起,天天看到我,而同时要是仍爱我,却又经常保持冷漠和疏远吗?”
“不,先生,我肯定不行,因此我认为只有一个办法,但要是我说出来,你准会发火。”
“噢,说吧!我就是大发雷霆,你也有哭哭啼啼的本事。”
“罗切斯特先生,我得离开你。”
“离开多久,简?几分钟工夫吧,梳理一下你有些蓬乱的头发,洗一下你看上去有些发烧的脸吗?”
“我得离开阿黛勒和桑菲尔德。我得永生永世离开你。我得在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环境中开始新的生活。”
等一下,简。你走之前,再看一眼我那可怕的生活。你一走,一切幸福也就被夺走了。然后留下了什么呢?作为妻子,我只有一个疯子在楼上,你还不如把我同墓地里的死尸扯在一起。我该怎么办,简?哪儿去找伙伴,哪儿还能寻觅希望?”
“像我一样办吧,相信上帝和你自己,相信上天,希望在那儿再次见到你。” (简·爱 作者 夏洛蒂.勃朗特)
3、一〉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二〉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预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
〈三〉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四〉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五〉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
〈六〉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解脱。
〈七〉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八〉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终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九〉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worry)。
〈十〉…………多思考人生问题,宇宙问题。把个人看的渺小一些。那末自然回减少患得患失之心。结果身心反而会舒泰,工作反而会顺利。
〈十一〉人寿有限。精力也有限,要从长远着眼,马拉松才会跑得好。
〈十二〉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 (《傅雷家书》傅雷)
4、偶尔……
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摹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清静之莲》林清玄)
5、 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人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妻,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爱》张爱玲)
6、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
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眨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
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
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
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
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
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先前,还有一两个孩子来了他们别人打剩的枣子,
现在是一个也不剩了,连叶子也落尽了,他知道小粉红花的梦,秋后要有春;他也
知道落叶的梦,春后还是秋。他简直落尽叶子,单剩干子,然而脱了当初满树是果
实和叶子时候的弧形,欠伸得很舒服。但是,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
梢所得的皮伤,而最直最长的几枝,却已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
天空闪闪地鬼陕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
鬼陕眼的天空越加非常之蓝,不安了,仿佛想离去人间,避开枣树,只将月亮
剩下。然而月亮也暗暗地躲到东边去了。而一无所有的干子,却仍然默默地铁似的
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一意要制他的死命,不管他各式各样地长着许多蛊惑的
眼睛。
哇的一声,夜游的恶鸟飞过了。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
都应和着笑。夜半,没有别的人,我即刻听出这声音就在我嘴里,我也立即被这笑
声所驱逐,回进自己的房。灯火的带子也即刻被我旋高了。(秋 夜 ( 鲁迅))
7、 生活,总是这样散文似地过去了,虽然在那早春时节,有如初恋者的心情
一样,也曾经有过所谓”狂飙突起”,但过此以往,船便永浮在了缓流上。夏天是
最平常的季候,人看了那绿得黝黑的树林,甚至那红得像再嫁娘的嘴唇似的花朵,
不是就要感到了生命之饱满吗?这样饱满无异于“完结”,人不会对它默默地凝视
也不会对它有所沉思了。那好像要烤焦了的大地的日光,有如要把人们赶进墙缝里
去一般,是比冬天还更使人讨厌。
而现在是秋天了,和春天比较起来,春天是走向“生”的路,那个使我感
到大大的不安,因为我自己是太弱了,甚至抵抗不过这自然的季候之变化,为什么
听了街巷的歌声便停止了工作?为什么听到了雨滴便跑出了门外?一枝幼芽,一朵
湿云,为什么就要感到了疯狂?我自恨不能和它鱼水和谐,它鼓作得我太不安定了,
我爱它,然而我也恨它,即至到夏天成熟了,这才又对它思念起来,但是到了现在,
这秋天,我却不记得对于春天是些什么情场了,只有看见那枝头的黄叶时,也还想:
这也像那“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样子,但总是另一种意味了。我不愿意说秋天是走
向“死”的路,——请恕我这样糊涂安排—一宁可以把“死路”加给夏天,而秋天,
甚至连那被人骂为黑暗的冬天,又何尝不是走向“生”的路呢,比较起春与夏来,
我说它更是走向“生”路的。(秋 天(李广田 ))
8、人生真味(柯灵)
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这“三字经”不是我发明的,但我在滚滚不尽的岁月淘洗下体会到了此中的人生真味。
时间很冷酷,也很仁慈。时间使我丧失了许多,也得到了许多。
我经历的是一个伟大而艰难的时代,每走一步都不是轻松的。时 验了我,也哺育了我。这是不幸,也是大幸。
生活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生而有涯,每个人只能读到有限的章节,因此必须认真地读。
必须画好生命的句点,不辜负自己到这瑰玮的人世走这一遭,使自己能够安静而轻快地作一次最后的发言:“永别了,世界!祝福你前途无量!”
9、 迟暮的花(何其芳)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象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
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看见一片白帆。
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于是我忧郁
地又平静地享受着许多薄暮在臂椅里,存街上,或者在荒废的园子里。是的,现在
我在荒废的园子里的—块石头上坐着,沐浴着蓝色的雾,渐渐地感到了老年的沉重。
这是一个没有月色的初夜。没有游人。衰草里也没有蟋蟀的长吟。我有点儿记不清
我怎么会走入这样一个境界里了。我的一双枯瘠的手扶在杖上,我的头又斜倚在手
背上,仿佛倾听着黑暗,等待着一个不可知的命运在这静寂里出现。右边几步远有
一木板桥。桥下的流水早巳枯涸。跨过这丧失了声音的小溪是一林垂柳,在这夜的
颜色里谁也描不出那一丝丝的绿了,而且我是茫然无所睹地望着它们。我的思想飘
散在无边际的水波一样浮动的幽暗里。一种记忆的真实和幻想的揉合:飞着金色的
萤火虫的夏夜;清凉的荷香和着浓郁的草与树叶的香气使湖边成了一个寒冷地方的
热带;微风从芦苇里吹过;树阴罩得象一把伞。在月光的雨点下遮蔽了惊怯和羞
涩,……但突然这些都消隐了。我的思想从无边际的幽暗里聚集起来追问着自己。
我到底在想着一些什么呵?记起一个失去了的往昔的园子吗?还是在替这荒凉的地
方虚构出一些过去的繁荣,象一位神话里的人物用莱琊琴声驱使冥顽的石头自己跳
跃起来建筑载比城?当我正静静地想着而且阖上了眼睛,一种奇异的偶合发生了。
在那被更
深沉的夜色所淹没的柳树林里,我听见了两个幽灵或者老年人带着轻缓
的脚步声走到一只游椅前坐了下去,而且,一声柔和的叹息后,开始了低弱的但尚
可辨解的谈话:
——我早已期待着你了。当我黄昏里坐在窗前低垂着头,或者半夜里伸出
手臂触到了暮年的寒冷,我便预感到你要回来了。
——你预感到?
——是的。你没有这同样的感觉吗?
——我有一种不断地想奔回到你手臂里的倾向。在这二十年里的任何一天,
只要你一个呼唤,一个命令。但你没有。直到现在我才勇敢地背弃了你的约言,没
有你的许诺也回来了,而且发现你早已期待着我了。
——不要说太晚了。你现在微笑得更温柔。
——我最悲伤的是我一点也不知道这长长的二十年你是如何度过的。
——带着一种凄凉的欢欣。因为当我想到你在祝福着我的每一个日子,我
便觉得它并不是不能忍耐的了。但近来我很悒郁。古人云,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仿佛我对于人生抱着一个大的遗憾;在我没有补救之前决不能得到最后的宁静。
——于是你便预感到我要回来了?
——是的。不仅你现在的回来我早已预感到,在二十年前我们由初识到渐
渐亲近起来后,我就被—种自己的预言缠绕着,象一片不吉祥的阴影。
——你那时并没有向我说。
——我不愿意使你也和我一样不安。
——我那时已注意到你的不安。
——但我严厉地禁止我自己的泄露。我觉得一切沉重的东西都应该由我独
自担负,
——现在我们可以象谈说故事一样来谈说了。
——是的,现在我们可以象谈说故事里的人物一样来谈说我们自己了。但
一开头便是多么使我们感动的故事呵,在我们还不十分熟识的时候,一个三月的夜
晚,我从独自的郊游回来,带着寂寞的欢欣和疲倦走进我的屋子,开了灯,发现了
一束开得正艳丽的黄色的连翘花在我书桌上和一片写着你亲切的语句的白纸。我带
着虔诚的感谢想到你生怯的手。我用一瓶清水把它供在窗台上。以前我把自己当作
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看着一位少女为了爱情而颠倒,等待这故事的自然的开展,但
这个意外的穿插却很扰乱了我,那晚上我睡得很不好。
——并且我记得你第二天清早就出门了,一直到黄昏才回来,带着奇异的
微笑。
——一直到现在你还不知道我怎样度过了那—天。那是一种惊惶,
对于爱情的闯入无法拒绝的惊惶。我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过了一上午。我坐在他屋子
里很雄辩顺地谈论着许多问题,望着墙壁上的一幅名画,蓝色的波涛里一只三桅船
快要沉没。我觉得我就是那只船,我徒然伸出求援的手臂和可哀怜的叫喊。快到正
午时,我坚决地走出了那位朋友的家宅。在一家街头的饭馆里独自进了我的午餐。
然后远远地走到郊外的一座树林里去。在那树林里我走着躺着又走着,一下午过去
了,我给自己编成了一个故事。我想象在一个没有人迹的荒山深林中有一所茅舍,
住着—位因为干犯神的法律而被贬谪的仙女。当她离开天国时预言之神向她说,若
干年后一位年轻的神要从她茅舍前的小径上走过;假若她能用蛊惑的歌声留下了
他,她就可以得救。若干年过去了。一个黄昏,她凭倚在窗前,第一次听见了使她
颤悸的脚步声,使她激动地发出了歌唱。但那骄傲的脚步声蜘蹰了一会儿便向前响
去,消失在黑暗里了。
——这就是你给自己说的预言吗?为什么那年轻的神不被留下呢?
——假若被留下了他便要失去他永久的青春。正如那束连翘花,插在我的
瓶里便成为最易凋谢的花了,几天后便飘落在地上象一些金色的足印。
——现在你还相信着永久的青春吗?
——现在我知道失去了青春人们会更温柔。
——因为青春时候人们是夸张的?
——夸张的而且残忍的。
——但并不是应该责备的。
——是的,我们并不责备青春……
倾听着这低弱的幽灵的私语直到这个响亮的名字,青春,象回声一样迷漫
在空气中,象那痴恋着纳耳斯梭的美丽的山林女神因为得不到爱的报答而憔悴,而
变成了一个声响,我才从化石似的瞑坐中张开了眼睛,抬起了头。四周是无边的寂
静。树叶间没有一丝微风吹过。新月如半圈金环,和着白色小花朵似的星星嵌在深
蓝色的天空里。我感到了一点寒冷。我坐着的石头已生了凉露。于是我站起来扶着
手杖准备回到我的孤独的寓所去。而我刚才窃听着的那一对私语者呢,不是幽灵也
不是垂暮重逢的伴侣,是我在二十年前构思了许久但终于没有完成的四幕剧里的两
个人物。那时我觉得他们很难捉摸描画,在这样一个寂寥地开展在荒废的园子里夜
晚却突然出现了,因为今天下午看着墙上黄铜色的暖和的阳光,我记起了很久以前
的一个秋天,我打开了一册我昔日嗜爱的书读了下去,突然我回复到十九岁时那样
温柔而多感,当我在那里面找到了一节写在发黄的纸上的以这样两行开始的短诗:
在你眼睛里我找到了童年的梦,
如在秋天的园子里找到了迟暮的花……
1935年5月
【寻回世间的本真(自我)之路——读《悉达多》有感】近期的上海,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足不出户的我打开了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这本书。
这不是一本关于佛陀额传记。而是一个名叫悉达多的婆罗门贵族,寻找世间真相(真正的智慧),最终找回“自我”的过程。
在当下的日子里,绝大部分人都被封闭在家,心情都很压抑郁闷。所以非常推荐这本《悉达多》。在精神的世界里,去寻找自己人生的真谛。从而达到内心的安静,孙启平和的面对现实世界的一切,和谐的接纳世间的万事万物。
本书的作者赫尔曼.黑塞,出生于德国,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等多个文学大奖。他是一位真正的文学大师,被誉为德国浪漫派最后的一位骑士。
其的作品,文笔优雅、细腻,又朴实无华,不像某些思想哲学类书籍那么的晦涩难懂。同时他又注重精神领域的探索和挖掘。让人在阅读之余,享受到文字所带来的魅力。
第一站, 家庭 。(觉醒)
回到书中,悉达多出身于婆罗门的贵族家庭,家境富裕殷实。他自幼聪慧好学,而且长相俊朗,风姿优雅,气度非凡。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歌文达,与他一起追求人生慧的境界。
即,“ 我 ”在哪里?(何为自我)
这个“我”,不是肉身,不是骨骼,不是思想,不是意识。它到底是什么,在哪里呢?
所以,悉达多开始不满足于父母师长教授予他的知识,认为这些都是外部世界已然形成的东西,是规则,是规律,是仪式,也是前人思想的积淀。但绝不是世间真正的智慧和真谛!
第二站, 沙门 。(觉知)
当年轻的悉达多发现自己曾经受到的教育不是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智慧时,他决定舍弃当下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贵族身份,优越舒适的生活环境,还有自己习得的婆罗门教义和知识,步入沙门,去追寻真正的智慧启迪。
为此,他与身为婆罗门祭祀的父亲,发生了矛盾和对抗,最终父亲屈从了悉达多的选择,允许他成为一位沙门的苦行者(僧侣)。
作为苦行者,必须要服从戒律,练习克己和冥想,要经历痛苦,忍受饥饿(每天只吃一顿饭,并且还是乞食),承受疲倦(不断的自我修行)。
但是,很快悉达多发现沙门中追求世间真谛的方法,也是不对的。虽然他在冥想中,看到世界万物的轮回,也达到了一定的“无我”的境界。但是那个世俗的“本我”终究还是会重新回到他的身上、他的心里。
这让悉达多认为,这也是错误的方向,是一种回避,是自我欺骗。和酒鬼酗酒的状档凯颤态一样,是在逃避现实世界的问题。
这里我个人的理解是,外部世界教给我们的知识,这不是真正的智慧。科学也好,哲学也罢,亦或是苦修,还有技能,这些只是让我们的内心感到充实,能够更好的生活。但绝不是世间的智慧真谛。
真正的智慧,是源自于我们内心,或者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的丢失,或是被蒙蔽了。
所以真正的修行,应该是找回,那个“自我”的过程。
这和王阳明的“致良知”有着极其相似的地方,都是“心即理,心外无物”的境界。
第三站, 乔达摩 。(觉悟)
当有人告诉悉达多和歌文达,在舍卫城有一位大智大慧者,乔达摩。他已经完成了涅槃,参悟了大道。
为此,这两位年青的苦行者,决定去舍卫城,聆听这位大德高僧的讲道。结果歌文达深深地被吸引,立刻决定皈依,跟随乔达摩修行。
而悉达多此时的思想境界认为,世界一切由语言、文字教导的内容,都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乔达摩讲道的内容,是乔达摩自己的感悟,但这不是悉达多的悟道。
如果遵从乔达摩的教诲,这不是真正的悟道,只是乔达摩教义的延伸。
真正的彻悟,是无法用言语教授给别人的。这是乔达摩启迪了悉达多的修行方向。
所以,悉达多决定要继续自我探索下去。修行之路,只有自己,没有他人。除了自己,其他的都会行败成为你的妨碍。
第四站, 自我探寻 。
悉达多在告别乔达摩和歌文达之后,一个人继续上路。他要追寻“我”的本质。
之前婆罗门的智慧、沙门的戒律,和乔达摩的讲道,都让悉达多觉得失去了自我。只有抛弃这些外界的束缚,才能慢慢地靠近内心中真实的自我。
所以,他开始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去用心看见天、地、河、山、草、树。
此时,他突然间顿悟,感到了重生。天是天,地是地,河是河,山是山,他就是悉达多,“我”就在这里,“自我”就在自己的心里。
禅宗有三重境界。初级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级阶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高级阶段,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个或许就是悉达多此刻的状态,从自己的赤子之心开始,到被外界的各种东西影响,迷失了自我,再到找回自己的那颗初始之心。
这个时候的悉达多觉得自己不再被过去的身份、旧的学识所束缚。已然是脱胎换骨,重获新生。
第五站, 红尘 。(磨砺)
在悉达多觉悟之后,他又重新回到城市之中。因为他虽然感悟到了这世间的智慧,但还是需要通过这滚滚红尘的俗世间,来检验自己心智。
所以,他遇到了美丽的交际花甘玛拉,和商人卡玛士瓦密。前者给了悉达多情欲的极乐体验,后者带着悉达多步入商界,学会赚钱和花钱。
在这个阶段,悉达多可以说体验了人间各种的喜怒哀乐,有美女香车,有锦衣玉食,也有 时大起大落的情绪激情。
逐渐地悉达多被这个凡俗的世界给同化,把他曾经领悟到的智慧给遮蔽了。他变得懒惰、堕落、自大傲慢、贪图享乐。
直到有一天,悉达多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的情欲启蒙老师,那位高级妓女甘玛拉,养的一只美丽的、会唱歌的小鸟,突然死了。
这是上苍在用死亡来警示悉达多。预示着俗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会随着死亡的来临,最终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唯有智慧才是永恒存在的。
就在此刻,悉达多再次顿悟。那些蒙蔽自己的各种堕落的欲望,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那颗曾经顿悟,拥有世间智慧真谛的心灵,又重新回到了悉达多的身上。
第六站, 河边 。(参悟)
当悉达多摆脱这尘世的各种欲望和情绪之后,又重新回到了森林之中,又开始原来苦行者的修行。他来到河边,遇到一位摆渡人,也是之前的旧相识。
这位摆渡人告诉悉达多,世间的智慧,其实存在于每一个地方,在天上,在地下,在尘埃里。所以眼前的这条河,也存在着世间的智慧真谛。只要去耐心的倾听,它就会告诉你。
比如,悉达多在关注和倾听这条河的声音时,他领悟到这世间根本就没有时间这个东西。就像河流不分昼夜的向前流动,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只有当下。
这又和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得“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概念是极为相似的。
所以,“ 活在当下 ”这个理念,无论在古时候,还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就是我们人生的一个重要世间智慧。
同样,真正的智慧(真理)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就像河流一样不分昼夜的,一代人一代人的传承下去。
第七站, 儿子。 (亲情)
悉达多在河边作为摆渡人参悟的日子里,他重逢了自己的情人甘玛拉,并且得知她还为自己生了一个儿子。
不幸的是,在悉达多与儿子相认之后,甘玛拉就撒手人寰,离开了这对父子。
而悉达多在故人离世的悲伤过后,看着自己的儿子,突然间从内心中涌出了一股亲情的快乐。
当他看着这个从小骄纵成性的孩子,也产生了溺爱的行为,忍受着孩子的坏脾气。
哪怕在内心已然感知到孩子很讨厌他这个父亲,不愿意和他一起过这种苦修的生活。悉达多还是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企图用仁爱和温情去感化他。
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下,悉达多再次来到了河边。他看到河里出现了他父亲的脸,听到曾经他为了追求世间的真谛,要放弃婆罗门的身份,去步入沙门时,与父亲发生的矛盾。
突然间,他体会到当时自己父亲的悲痛,就像现在的他正在体验到儿子要离他而去的内心悲痛。
这是轮回,亲情的轮回。这不同于红尘中的修行。
亲情是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本能情感,哪怕是动物,也会有舐犊情深的行为,更何况是拥有七情六欲的人类啊!
悉达多此时感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他的父亲想要自己做一个婆罗门的祭祀,而他本人想要追求人生的智慧。他的儿子只想在尘世间享受生活。
所以,分离才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亲情的最终结果。把孩子一直拴在身边,也是一种欲望的执念。
此刻,悉达多一下子顿悟了。突然间听到世间万千种声音合在一起,自己的灵魂也摆脱了某一种声音的禁锢。
那个“我”(智慧)的真谛,完全的展示在他的面前。他感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
第八站, 传道 。
当上了年纪的、同时也成为苦行者中的大德高僧的歌文达,慕名来看悉达多时,他们俩之间有这样一段对话。
歌文达问:世界有没有一种教义、信仰,或是知识,能够引导人们正确的生活,正确的做事?(意思是说,悉达多追求的世间智慧的真谛,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容形态?)
悉达多平静的回答:知识可以传授,技能可以教授,但智慧不可言传。因为真正的智慧原本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需要我们去发现,而不是通过学习来获取的,所以唯有在生活中,让智慧指引着自己,去坚定自己的意志,去创造自己生命的精彩。
就如同善恶一样,早已在我们的心中,从未离开。大善之人心中存着人性的阴暗,大恶之人心中也有善的佛性。
还有生死亦是如此,生的终点就是死亡,而死的涅槃是生的开始。
而且这些都与时间无关,是超越时间的束缚和限制,是天地间的轮回往复。生命的延续与传承,从不都是时间来决定的。
所以,接受当下的一切,接纳万事万物本来的样子,用自己心中已觉知的智慧,去面对,去行动。
总之,智慧,是无法说出来的,是需要在生活和自己的行为中,去展示出来,是你内心觉悟(佛性)的外在表现。
《悉达多》给人的启迪,就是世间智慧的真谛,其实早已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
就是我们一出生已经拥有的那颗赤子之心,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受到外界的影响。有原生家庭,有社会环境,也有自身欲望的滋生,逐渐迷失了自己。
所以,悉达多的修行之路,也是一条找回自我的路。
首先舍弃原生家庭的羁绊,割舍亲情,这是放下内心的欲望,还有自己以往的学识;
其次自我修行(冥想苦行),去扫除赤子之心上的蒙尘,去觉知其的存在,领悟其的智慧,遵从其的指引,然后用自己的行为将其展现出来,最终收获自己内心的平和,与这个世界和谐的融为一体(天人合一);
再则是领悟之后,再入红尘,用世俗的各种欲望来考验自己,也有用血脉至亲来坚定自己内心的目标。即真金需要烈焰来检验,智慧的真谛也需要经历世间的各种考验。也可以理解为,自己感悟的之后能否抵御住内心的私欲。
最后真正的智慧是无法通过教诲和传承来习得,唯有靠自己的修行才能觉悟其的真谛。在生活中修行,在家庭中修行,在工作中修行,在人际关系中修行,在高光时刻修行,亦在低微里修行……
佛家对于开悟有三个阶段:
看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诸行无常,诸漏皆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大概意思是说,我们要无时无刻地看待这个世界一切的万事万物,不要执着,不要被束缚,要解脱自己内在自有的体性。这也是悉达多舍弃自己婆罗门的家庭,和自己旧有的学识这个阶段。
放下。
即放下自己心中的执着,也就是尘世间的各种诱惑,或是自己内心的私欲,方能达到涅槃的境界。这是悉达多觉悟世间智慧的真谛,经历红尘中各种诱惑,和儿子分离之后,顿悟的那个阶段。
自在。
心中没有任何束缚,真正的达到“因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本心,那颗赤子之心,如同旭日东升,磅礴而出。整个人无所牵绊,活得潇洒自在,随遇而安。这是悉达多在河边与一生的好友歌文达论道时的状态。
吐槽:这篇读书笔记,大概写了四五天哈,断断续续的。因为佛法的修行,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所以一直处于战战兢兢、惶恐不安的状态之中。
用自己的内心感悟,去体会佛法的精深,宛如一只小小的蚂蚁,在巨浪波涛中去感受大海的高深。虽有自不量力,但在人生的修行之路上吾往矣!
还有平时爱看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在看佛法、道教,还有儒家经典学说时,总有一种触类旁通的感受,觉得它们有相似相通的地方。佛法中的打坐禅修,与积极心理学中的心流状态是如此的相似,让人感觉到人世间的真正智慧,其实从未离开,也从未改变。
活在当下,不惧将来,无畏过往,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不被负面情绪所影响,也不沉溺于欢愉的刺激之中,抵御内心的各种诱惑私欲,让自己内心充盈中正,活得洒脱自在,也就是人生智慧的终极表现吧!
梦见苦行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