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子
鼻子读bí zi。
鼻子是呼吸通道的起始部分,也蔽掘橘是嗅觉器官。由外鼻、鼻腔及鼻旁窦3部分组成,由鼻骨、鼻软骨、鼻肌及被覆皮肤而成。
有个有趣的知识,在古代,人们俗称第一个孩子为“鼻子”。如宋朝王应麟《汉制考卷四说文》:“今俗以始子为鼻子。”另西汉杨雄《方言》第十三:“鼻,始散档也。”故“鼻”又有开始、最初的意思。后来人们就把最早的创始人称为“鼻祖”了。
鼻子的笔顺:
鼻总笔画:14笔1. ノ(撇)、2. 丨(竖)、3. ㄱ(横折)、4. 一(横)、5. 一(横)、6. 一(横)、7. 丨(竖)、8. ㄱ(横折)、9. 一(横)、10. 丨(竖)、11. 一(横宏团)、12. 一(横)、13. ノ(撇)、14. 丨(竖)
子总笔画:3笔。1. 乛(横撇/横钩)、2. 亅(竖钩)、3. 一(横)。
【鼻子读音】鼻子读音
[bí zi]
解释:人或其它哺乳动物脸上覆盖着鼻腔前部的突出部分;泛指包括鼻腔在内的鼻子
例句:美中不足的是那个高挺的鼻子旁边长了好些斑点。
“鼻”,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bí,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鼻”的基本含义为嗅觉器官,亦是呼吸的孔道,如鼻子、鼻窦。引申含义为创始,开端,如鼻祖。
在日常使用中,“鼻”也常做名词,表示初始,发端。
康熙字典
自【唐韵】父二切【集韵】【韵会】毗至切【正韵】毗意切,音纰。【说文】鼻,引气自畀也。【释名】鼻,嘒也。出气嘒嘒也。【管子·水地篇】发为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又【扬子·方言】鼻,始也。兽初生谓之鼻,人初生谓之首。梁益闲谓鼻为初,或谓之祖岁改。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扬雄·反骚】或鼻祖於汾隅。又猎人穿兽鼻曰鼻。犹山雀滚持弓曰手弓。【张衡·西京赋】鼻赤象,圈巨狿。又炊鼻,地名。【左传·昭二十六年】师及齐师战於炊鼻。【杜注】炊鼻,鲁地。又有鼻,国名。在永州营道县北。【前汉·昌邑哀王传】舜封象於有鼻。【师古注】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国名。见【风俗通】。又【後汉·杜笃传】共川鼻飮之国。【注】相习以鼻飮也。又反鼻,蝮蛇别名。又类鼻,草名。生田中,叶如天名精。【逗余李时珍曰】卽豨莶。又【内典】阿鼻,此曰无闲。从自从畀。俗从白,非。
鼻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