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相术之头骨骨相图解大全
伏羲骨面相图解
什么是伏羲骨
一、朝天伏犀骨
朝天伏犀骨上至百会穴的顶部,下至中正之部,两侧周边城,直上入鬓曲,下达眉尾之福堂,形成一颗方形的印,又名方伏犀骨。主大富大贵,大名大寿。可享帝王之福,最次也是将相之才,领导的材料。主人尤其英明神武,大勇机智,消息于全国有安危,喜怒于人民有祸福。故博物志有云:“金龙头上有物,如博山之形,其精灵之结晶,完全凝聚於此,有此灵物,方能嘘气成云,扶摇直上,纯拆飞升于九天也。此为特贵之品,故列为第一。
所谓龙颜,当然是头面,龙颜就是龙头的意思,什么是龙头呢?我们看,你看那龙王,他们的额头都是方的,而不是圆的,而且在额头中见有一块隆起的骨头,那叫尺骨,据说龙只有长成了尺骨,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隐身藏行,常人的额头,大多是圆的,不是方的,额头方则贵。开国帝王为所谓“真龙天子”,则头面自然与常人不同,额头不但是方的,而且在天庭上有一块方正而突起的骨头。犹如龙王的头骨,相法上叫做伏羲骨,也叫日角,这块骨头越是方大越贵,圆形为次。这就是所谓的“日角龙颜”,为帝王之品。很多开国帝王都有这种相貌的。
二、巨鳌伏犀骨
巨鳌伏犀骨上至天中之部发际之间,下至华盖之部,平横一长幅,过额角之边城,即成卵形式,又名椭圆伏犀骨是也。主上中贵,其人有巨鳌之脑,当作尚书之说,即指其骨质之大而长者。古法多指为文贵之关键,余考刻下,多操兵柄之武贵。或为文人而兼武职,或为投契而操兵柄。又宜以各部之兼体而论据椭圆伏犀骨,如眉平神有威煞,则终身桥裤升武权,大为屏藩柱石之臣,次亦师旅边镇之将。如眉曲而神和静则终身文贵,大为宰辅关键之官,次亦剌史厅道之职,以及遥领兵备武权之例。其人有大志,其性刚决而坚忍,阴谋而乘时喜怒不常,忧乐不时。余考盛世时代,多为公侯将相之局,小亦刺史州郡之守。浊世民治时,多为割据称雄之品,次亦厅道师旅之贵。不过盛时运久,浊世运暂耳。
三、武库伏犀骨
武库伏犀骨在南岳之间,上过发际,下至印堂,左右以额角为止,圆突高拱,而成一圆形,即圆伏犀骨是以。其大者为上贵,如圆伏犀骨小者,亦为州伯邑候之例。但以其骨之势如何、高低大小如何,以定其事业成功之大小久暂也。按圆伏犀骨,雄突而有势,亦主上贵之敏老权禄,勿论盛衰时代,皆为国家屏藩大臣。最低下者,亦为州郡太守,然得政治之盛名,流芳身后也。如圆伏犀骨,小突而无势,大为厅道中贵,次为州伯邑侯,如超过上列之名,则为偏副之佐使,否则短期即经挫折,而见险阻,及不得夸姣名誉也。其人天性诚中有机智,厚中有巧诈,有迫于事实之奸险行为,其心则慈良而贪也。有武权者,刚决勇为,贪妄走险也。
虎额即伏犀骨之圆突。燕领为两腮方廓。与额成三椅角势。班超即此格。成大贵而遗盛名也。
传说中帝王之相雄奇,开国帝王均有伏羲骨,分为朝天伏羲骨,日月龙虎骨,玉柱骨。
【冰鉴识人术:头颅、骨相也能看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江南易林以前提到过,曾国藩的《冰鉴》开篇写到:“山骞不崩,惟石为镇,骨之谓也。”意思是说,山之所以能不崩坏,全靠石头在里面支撑著。人身上的骨头也是如此,骨头之于人体,好比钢筋混凝土之于房子,作用至关重要。
当说到面相,相信很多人都能随口说出一堆术语,比如天庭饱满、地阁方圆、 鼻如悬胆、唇似丹朱、伏派嫌犀贯顶、骨骼清奇等等,这些词语在相声、评书、小说或电视中经常出现。
关于“骨相”
比如上面说的骨骼清奇,其实一个比较抽象的词语,是对人体骨骼间架的一种整体评价,大概是说某人的骨骼间架长得比较奇特。很多时候,它甚至仅仅是一个与面相无关的形容词。
大家都记得吧,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中的有一个经典桥段,一个满头乱发、神秘兮兮的老乞丐对着路过的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一本正经地说:“少年,我看你骨骼清奇,是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维护世界和平就靠你了,我这有本《如来神掌》秘籍,见与你有缘,就十块卖给你了。”
骨相看起来其实难度很大,尤其是头顶的那些奇骨异相。在古代的书籍记载中,某人如果被认为骨骼有异象,往往有非凡的功名。按照中国的相书,人的额头、头顶以及两侧等地方颇有一些奇骨,其实就是一些特殊的骨骼隆起。现代看相,头盖骨顶部的那些骨骼并不是看相的重点,除非真的有很明显的过人之处。再说了,你帮你女性看相,总不至于掀起她们厚厚的头发专门看来骨相吧。
不过面部的骨骼,比如额头、颧骨、鼻梁等,作用非常大,江南易林以后会逐步讲到。
颅相学的历史
江南易林先来扒一扒颅相学的历史,很多中国人可能对颅相学不太了解。颅相学其实就是脑功能定位学说,由19世纪初法国解剖学家加尔和施普茨海姆共同创立。这个学说的要点很简单:颅相学认为人的各种性情、各种能力——比如音乐、绘画能力——对应到大脑的不同部位,而颅骨即头骨也与大脑的不同区域有密切关系。
不用多说,大家看看下面的图就知道了,颅相学把人的头颅划分成很多不同的小区域,最开始是35区,后来多达42区。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个性和能力,比如某个区域对应“多情”、“野心“、”细心”等。他们根据这些区域的隆起或凹陷程度、特征来分析得出各种结论。颅相学最看重的就是某个区域是否隆起来,认为隆起是好的,所以颅相学被人称为“读隆起术”。
在19世纪的法国、英国和美国,颅相学曾经非常流行,有各种颅相学相关的学会、学院、杂志,直到20世纪初它们才逐渐绝迹。
当时欧美有些人对颅相学迷恋到什么程度呢?有公司甚至专门生产出符合颅相学理论的最优头颅的头罩,头罩里面分为各种区域,这些区域都是隆起的,让出生不久的小孩戴着这个头罩,让稚嫩的头骨按照头罩的形状去生长,以为这样就能获得各种优势的个性、能力。那个年代,不知道有多少无辜的小孩被这种头罩害的苦不堪言。
当然,现代人稍微有一点常识,就能反驳这种理论。头盖骨,说穿了就是人体自带的骨头做的头盔啊,它主要对大脑起保护作用。又不是像大脑那样高度精密的器官,怎么可能不同区域对应不同功能?
说到颅相学的头罩,江南易林倒是有一点要提醒大家。有些家长,尤其农村地区的家长,小孩出生之后睡那种很硬的木板床,又不知道给小孩用柔软的枕头,结派桐果时间长了,孩子后脑勺非常的平,如同刀削,很陡峭的感觉。这种形状,且不说骨相上的吉凶,仅仅从形状来看就不太好看,硬生生的把本该 *** 的后脑勺压平,这一点是广大家长应该注意的。
江南易林总结
总之一句话,西方的那种颅相学没有什么科学道理,早就被医学和心理学理论和研究否定。不过大家要明白,头颅尘羡手虽然没有颅相学的那么多区域划分,但头颅的整体形状在面相上还是有作用的。中国的相术大概而言,崇尚丰隆、圆、浑厚等,不喜欢凹陷、尖、瘦削等。
中国相术之头骨骨相图解大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