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理和的原乡人和宿命之类
“原乡人”,原为日本统治台湾时期,台湾同胞对中国 同胞的称呼。“原乡”,即祖居地。台湾乡土文学的奠基人钟理和著有小说《原乡人》,台湾导演李行在1980年拍了钟理和的传记片,取名《原乡人》,揭示了主人公对原乡(祖国)的依恋与认同。今天,用“原乡人”一词,往往表达为了理想奔走却不忘故土之意。
钟理和生于日本统治时期的台湾屏东县高树乡。十八岁时随父亲迁至美浓尖山下。他爱上了在钟家农场做工的钟平妹,但当地客家人的风俗是不准同姓人结婚便因此离家出走,远赴沈阳满洲自动车学校学习,两年后学成回到家乡美浓,宾带着平妹私奔到了沈阳。
为了生活,理和当出租汽车司机。随后就辞职不干,出于民族自尊心,又拒绝了酬劳较高的日本翻译工作。最后只好靠怀孕的平妹为人糊鞋盒子谋生。1931年,理和带平妹搬到北平,开了一家木柴小店,这时,他写完了平生第一本书《夹竹桃》。1946年抗战胜利后,他率全家迁回到家乡美浓。先是到内埔地区中学当教员,随后却因肺病咯血,就不得不再度回到美浓老家休养,仍旧由平妹外出打工挣钱养家。1947年冬,理和肺病加重恶化,平妹就变卖掉家中仅有的几亩薄田,将丈夫送进了医院,作了残肺切除手术。三年后,理和出院,但身体却异常虚弱。他坚持与命运搏斗,日夜写作,但收入却还是不多。平妹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挑起全家生活重担,后为生活所迫去盗木材,最终不慎跌倒摔伤。随即更是祸不单行,接着次子又因病错过治疗期而早早夭折。
在沉重的打击下,理和仍顽强拼搏,奋斗不懈,写出一系列吐露农民心声的作品《故乡四邻》、《原乡人》等佳作。他的长篇小说《笠山农场》更获台湾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小说二等奖。这时,他的生命已经走到了最后的尽头。1960年8月4日,钟理和在桌上修订中篇小说《雨》时,旧疾复发,伏在文稿上咯血,终于力竭而逝,时年四十五岁。
钟理和的原乡人和宿命之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