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除农历春节
过节,特别是春节都是人类智慧的表现,可以想象,一个人从年头忙的年尾,如果没有春节调节一下,是否会出现生活呆板,人生无趣的感觉。?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早就说过,人生假如没有宴会,就类似于人长跑没有站一样,人就会觉得非常地辛苦。所以说春节是中国人的一种智慧的表现。不管是富人或穷人,或是你是皇帝还是普通老姓,都能享受到这个生活。希望人们在舂节期间,尽量赶回家过年。
民国时期面临的新旧 社会 制度的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除旧换新的一种过激的不加取舍的,表现形式而已!
中国的传统节曰春节,是中华民族共同认可的喜庆丰收,迎接新的一年春天到来的欢庆民俗节日!
长久以来,在劳动人民心中己形成固有的又有着人类进步和带有人生积极意义的欢庆,快乐的喜庆佳节!
不接地气的缘故。
最后的封建王朝清朝覆灭以后,从民初开始,确实多次有取消春节的提议也有多次官方主导的实际操作。
这个大背景,就是对过去封建帝制时代的各种制度和思想、习俗进行全面的革旧布新。这些变革涉及面是极广大的。
清朝的末落,有其家天下的周期惯性的规律,也有整个旧时代体系无法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过于温和的举动和措施,肯定会马上被旧有的东西给抹去。所以进步人士群体提出的各种新想法新制度,都是出自让整个古老的老大帝国浴火重生的目的。基于这个出发点,无论是否可行,是否合理,都是可以理解的。这里面包括白话文运动、废除汉字改拼音文字、男女平等等。旧历法改新历法,采用西历的公历,不再用旧历,过公历的一月一日元旦新年,不再过旧历初一的春节,就是这样除旧迎新的一个举措。
当然,我们知道,一个庞大文明体系,众多的人口,完全抛掉过去的一切也是不可能的。而且再怎么落后,它已有存在延续了几千年,还有着神奇而强大的同化能力,自有它本身的合理性。
不同文明的碰撞,最终都是妥协后重新达到一个平衡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春节这个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最终和现在通行的公历年元旦并存下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即使是没有法定假日,也依然是华夏民族最重大的节日。
春节能在多次被废弃的声浪中挺过来,说明它本身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民间有极深的根基,存在就是合理的。
哈哈哈哈哈!因为他们听说春节是韩国人发起来的,所以……
民国时期确实曾经想要废除春节,这也是学习日本的产物。日本当初明治维新的时候,就把传统的农历一下子废除了,全国改用公历。倒也没出什么事,时间长了,日本人就习惯了。
但是在中国,一下子废除农历则比较困难。首先是气候方面的因素。农历新年一般都是在阳历的二月份,而且传统上要到正月十五这一天才会来到高潮。到了这个时候一般天气都开始转暖了,到户外活动已经很适宜了。大家猫冬猫了好几个月,这时正好活动活动,走出家门扭秧歌放鞭炮,过个年乐呵乐呵,然后就准备着春耕种地了。
但是阳历的新年正好是中国北方最寒冷的时候,这个时候过年对所有人来说都很不方便,所以大家都不喜欢。
另外,中国农历上附着的东西非常多,比日本的历法要多很多。像中秋节、端午节、浴佛节、重阳节等等众多的节日都要靠着农历来过。大批的中国农民也都靠着农历来推算耕种的日期,如果没有了农历,大家会非常的不方便。
另外还有一条最重要的,那就是民国时期一直动荡不定,没有出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那样稳定强力的政府。所以推广公历的事一直都很不顺畅。事实上,在民国时期,公历只是在北京上海等少数大城市流行,在广大的农村几乎就没有公历的日历本。农民们都是靠着老式的皇历来过日子的。
公历真正在全国推广开来,那还是1949年以后的事呢。
就说明改革没有成功吗,[捂脸][呲牙][呲牙]
民国时期废除春节失败的原因是,传统春节文化在民间拥有众多的拥趸,民众不会轻易放弃这个节日,而民国上面的人废除春节的理由不服众,那么民众不可能无条件听上面的。
民国是处在新旧交替的一个特殊时期,对过去的陋习是要革除的,是需要 社会 民众接受革新的现代文化的。比如废除过去的扎辫子 裹小脚等,这些都是屈辱或陋习,废除这些有充足的服众的理由的,自然大多数民众会支持。
但是呢,春节这个节日,既不涉及到民族解放也不涉及到陋习,只是民国上面对春节某些元素认为不好,但这些不好否定不了春节文化,因此民众自然会继续要过春节了。
其实当时民国物质不充裕,而春节期间民众又想要大鱼大肉,有人认为春节就是在大大浪费食物,是铺张浪费,所以提出废除春节的原因之一。
可是老百姓却不是这样认为,因为老百姓是在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如果春节能吃上大鱼大肉,就是生活质量好的表现,为什么被扣上铺张浪费的帽子?不接受。
所以废除春节失败了。
因为把春节当成了封建习俗,所以想废除,由于当时经济落后,所以失败。
春节已成了国人生命的一部分,废除春节,不如说想要国人的命。
废除农历春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