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五行管理学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0-11-24T15:02:02 更新时间:2024-11-20T03:54:00
【易经和管理的关系】

管理是一件很重要而且的确是很有意思的事,大到家国管理,小到自己生活的管理,可以说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管理。《大学》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得从自身做起,只有自己真的衡量准了自己心中的那把戒尺,才能推己及人,从而管理家庭,公司,乃至一个大企业,国家。

开始认识管理这个词,是和组织这个词一起的,那么管理和组织是有什么区别呢?可以这么说吧,组织是管理的一个基本职能。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也有管理的基本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或计划、组织、人事、指导和监督等划分。但无论是哪一种,组织都是管理的一个基本职能。

最近在读《易经》,我一直以为管理学是西方提出的概念,没想到在我们古老的中华文化中,也早已经有记载。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的管理学,由于哲学上的局限性,已走到尽头,出现了危机。为了克服这种危机,求得发展,他们便回过头来,求助于东方文化。有人对日本进行研究之后,认为日本管理现代化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东方文化的应用;而日本东方文化的来源正是中国的儒家思想。

《易经》的核心讲“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而这三者也正好是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方向,又是中国管理哲学的核心。因此,值得重视和研究。易经的五行生克与企业管理:影响我们地球万物由生到灭生老病死生命运动变化规律的五种物质即是(金木水火土,来自太阳系宇宙的五大气场);天有五气,地有五行,人有五脏,企业也不例外,一样可以用五行生克来进行智慧管理。

《易经》的思维优势就在于它是通过对卦象结构所蕴藏的“天(时势)、地(环境)、人(人脉)”信息向量进行完整而透彻的感悟与分析,把对企业发展的未来结局所作的前瞻性预测作为现在的行为依据,以正确决策,趋吉避凶,力求取得最佳的行为效果。这就是《易经》的“逆数思维”。

《周易·说卦传》中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中华先贤就是借用易经的“察往知来“(易经既可追溯以往,更可以预测未来)功能,以“逆数”的思维方式来推演、预测事物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行为发展策略和最高的行为指导原则,趋吉避凶,知所进退。

有时候真的很感慨,其实现代某些管理学的理念,还是可以追溯到《易经》上,可见得咱们的老祖宗多有智慧啊。不过我们老祖宗的智慧还是要现代的管理学的相结合起来,还是一门很不错的学问。读下来的感受还是要向内求,记得刘丰老师的课说过,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不需要什么都向外求,把自己来这个世界的责任完成了,在离开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维度高上一点就可以了。

尤努斯的故事告诉我,即使一个人的出身不是很好,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改变,让自己从一个穷人,通过自己的学识能够走上富人之路。这个可太引起我的共鸣了,处境惊人的相似,而他成功了,我还在起始阶段,但是,那又如何呢,至少能够让我有参照物学习,而我们读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不就是把他们当成参照物学习了吗?成功不可能百分百复制,那么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成功思维,再加上自己的经历和学识,总会找到自己的成功模式,当然,一切的成功离不开后天的努力,即使先天的条件多么优渥,也许只是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那缺乏了努力,只会让你的成功夭折。

从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的故事中,我最深的感受是衡量自己的人生,做好自己的人生管理战略。其实前段时间我自己真的很迷茫,不知所措,看不到尽头。突然想起来自己近期读过的《色彩心理学》,并且自己做过测试,我是蓝色性格的人,这个颜色的人,一旦开始迷茫就不知所措,但迷茫持续的时间不会很久,因为这类型的人,不会让自己活得毫无目标。于是马上又燃起了斗志,马上把自己今年明年要做的事情都写下来,并且一条条捋,好像找到了方向,路真的要一步一步走,才能知道自己走的路如何走。

最后一个故事,其实感觉不深,因为,我真的没有管理公司的经验,不过呢,听爸爸说了,曾经濒临破产的公司很多时候除了是外力因素,很大可能是公司内部的管理模式出现了问题,通常接手这样的公司,需要魄力和领导力比较强的人来做,才有可能让这个公司慢慢起死回生。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觉悟传统文化《周易》(6)】——五行

一、五行概述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系统观,广泛用于中医、堪舆、命理、相术和占卜等方面。五行的意义包涵借着阴阳演变过程的五种基本动态。水(代表浸润)、火(代表破灭)、金(代表敛聚)、木(代表生长)、土(代表融合)。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它强调整体,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

道家五行学说最早,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于一身的理论。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滋润)。雨水,山水,河水皆向下流,湿润入土,以生万物。火曰炎上(燃烧)。火向上升,产生炎热,大则为火山,爆发生土地,小则为百姓日用所需。木曰曲直(弯曲,舒张)。树木不是曲就是直,象征真理与非真理,人们观象于木以分事态之曲直。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古称金为铜,以铜铸器日求改良,精益求精(革)。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土地生各种农产品以养人。润下(水)作咸。(咸入肾)。炎上(火)作苦。(苦入心)。曲直(木)作酸。(酸入肝)。从革(金)作辛。(辛入肺)。稼穑(土)作甘。(甘入脾)。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

二、五行渊源

五行是五种动态平衡的运动方式,而非实在的某种特定的元素,这个概念错了后面就全是错误中的错误。

道家人士早在春秋时期便提出了属性论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以木、火、土、金、水为序,是循环数了,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帝》篇中记载:“……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五行”一词,最早出处在《尚书》的《甘誓》与《洪范》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洪范》中则指出“鲧陻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它提出了为人们所用的以水为首的五材排列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和作用,但是它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行学说的形成可能有多条思路背景:其一,五帝尧舜时期羲和就开始了术数五行实践,《童子问易》已有考证;其二是源于商代后期以来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四方”、“四土”的记载,东、西、南、北、中央的五方观念在商代后期已经形成。这种方位观念的术数化约在春秋战国之际完成,如《墨子·贵义》有时序和方位,如《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天官书》有对四季天象方位的观测做记录;其三,是来源于西周后期以来逐渐兴起的“五材学说”,五行最初源于五材,五材则导源于六府。古代有木、火、土、金、水、谷六府主管事务,周幽王之后撤销谷府,逐渐形成“五材”。《国语·鲁语》《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中均有所记载,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

“五行”是关乎自然的呈现与持续运作。所谓“行”,郑玄注曰:“行者,顺天行气也。”而《尚书》提到的“五行”则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义--“行”。“行”所指称的无非是一种自然的“运行”,是依循着本身之为呈现所固有的一种规则而持续运动,是一种自然的作为。因此当鲧矱洪水时,帝要震怒,因为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作为,天命之降于禹,是因为禹因势利导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坏水性,坏了自然之性,定会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导致人怨,是以夏启伐有扈氏,认为所行之讨伐是“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

“五行”意味着万事万物运动,意味着万物之宗。古人所云,实际在表达一种思想:不顺“五行”而行,则将如有扈氏与鲧般,为天命所弃绝!

德性论五行学说由道家与思孟学派共同发展的。道家《五行》曾伴随古本老子出土两次,其中有明显的道家成分与子思学派气息。马王堆帛书《五行》和郭店简《五行》的出土即是证明。

三、五行应用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的运行和循环生克变化所构成,常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五行在人体来讲,代表五脏六腑,各有所属: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庚-大肠,辛-肺,壬-膀胱,癸-肾脏。阴阳互为表里,比如说,甲木受克,可能是胆不好,但也可能应验在肝脏,因为阴阳是互为表里,甲木受伤,木很弱的话,乙木也会跟着非常弱,它又可能应验在胆,也有可能应验在肝;丙也一样,可能应验在小肠,但是你说他的心脏功能一定也不会太好,丙火受克,证明火非常的弱,就是水来克火,火要弱,一定是没有木来生,丙火弱,丁火也一定跟着弱。这十个天干,在我们人体来讲,各代表不同的部位:己-脾受克,你说脾不好,人家可能不知道,但通常断有可能是糖尿病,通常是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导致糖尿病的一个原因;庚-大肠受克,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痔疮;气管什么都属于肺;这是基本的,但是人的健康不止是这样。在命理学中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推断一个人命运之吉凶祸福的行为也称为指迷信算命。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独创的,它光辉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有极重大的促进作用。五行学说的实质,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物特性条件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的条件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古代人民,上观天文,下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根据太阳、月球对地球来回寒热一年十二月周期运动变化的交互作用,总结了一整套适合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干支纪年纪月历法,并发展成为融入五行生克学在内,影响至现在的“干支纪年月五行生克历法”。

木,具有生发,条达的特性,属东方。火,具有炎热,向上的特性,属南方。土,具有长养、化育的特性,属中央。金,具有清静、收杀的特性,属西方。水,具有寒冷、向下的特性,属北方。

五行学说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世上万事万物朴素地分为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运用生克制化的关系,来说明和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变化。像阴阳一样,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规律。相生相克是任何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没有相克,就没有事物发生发展中的协调和平衡。相生保证了事物发展的原动力和可能性,相克保证了事物发展的控制力和协调性。事物之间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辅相成,互相为用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的不断生长、变化和发展。《类经图翼》曰:“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生克循环,运行不息,而天地之道,斯无穷已。”

运用五行的各种特性,以木火土金水为中心,凡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特征、形态、功能、表现等诸方面和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类似,就把它归纳于哪一行中,分成五类,在五行属性的基础上分门别类作系统归纳,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理出五行规律,从而可以说明各类之间的联系及变化关系。

上述这些现象受时间的转变而影响,每年每月每日每时都有不同,因而便把阴阳(时间转变)配合到五行来。

早在三千年前,我国的天文学家已经测定了太岁(木星)的运行,和每年冬至、夏至的确定时间,从而分出四季和记时的天干地支。

每年农历十一月的冬至节(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开始北移,日渐长,夜渐短,称为一阳生。

每年农历六月的夏至节(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太阳开始南移,日渐短,夜渐长,称为一阴生。

把一年时间分作两份,冬至开始至夏至之前为阳,夏至开始至冬至之前为阴。这是阴阳划分之始,一年如此,一日之间白昼为阳,黑夜为阴,午前为阳,子前为阴。

时间上阴阳相对,推而广之,物质亦是阴阳相对,而物质是五行生克所成,故阴阳与五行乃成为一体。

阴阳五行既是自然的构成元素,而道家以研究自然为目的,于是把五行阴阳支配在一切物质上。

四、五行内涵

1.五行生克

先秦道家与阴阳家也承认五行是构造自然的元素,于是把五行的活动变为相生及相克,并加时间的循环,便成为阴阳五行家,周末时邹衍倡之于先,汉初诸儒具体于后,他们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五行属性事物之间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初始含义:金——金属;木——植物;水——液体;火——热能;土——土地。对应关系为,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藏矿生金;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扎根土里;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

形象表达为:金克木 ,木斗不过斧(金);木克土 ,树木的根固定泥土;土克水 ,水来土淹,土堤防水;水克火 ,救火现象;火克金 ,铸铜成器;金生水 ,铜镜凝结空中水气变成露珠;水生木 ,草木赖水份以生长;木生火 ,烧木柴生火;火生土 ,地震喷火,生成新土地;土生金 , 一切金属自土中出。

2.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滴之水,北方。

3.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的关系

木:东方,甲乙,青色,青龙;

火:南方,丙丁,红色,朱雀;

土:中央,戊己,黄色,黄麟;

金:西方,庚辛,白色,白虎;

水:北方,壬癸,黑色,玄武。

4.五行与八卦的对应关系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火---离: 离为火;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水---坎: 坎为水;

土---艮、坤: 艮为山,坤为地。

5.五行记日

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记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以多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6.五行地理

五行学说里,南方属于火,东方属于木,北方属于水,西方属于金,中央属土,协助金木水火的平衡。

7.五行季节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输送,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长夏属土,长夏是夏和秋之间的一段过度期,天气湿热,庄稼走向成熟的一段时期,所以长夏属土。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古人认为一年可细分为五季,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行。

8.五行时间

干支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是中国所特有的阳历。它以立春为岁首,年长即回归年,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没有闰月。干支历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干支历的月份按五行来说:寅、卯、辰月属木,主宰春季,代表东方;巳、午、未月属火,主宰夏季,代表南方;申、酉、戌月属金,主宰秋季,代表西方;亥、子、丑月属水,主宰冬季,代表北方;辰、未、戌、丑,单个而言都属土,为四方土,主宰四季最后一个月。

9.五行节气

春雨(寅)惊春(卯)清谷天(辰),夏满(巳)芒夏(午)暑相连(未),秋处(申)露秋(酉)寒霜降(戌),冬雪(亥)雪冬(子)小大寒(丑)。

节气歌,每两个字为一个月,以节为始,以气为本。(以第一字为节,第二字为气,两字一月)

古语云: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自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人立其中,天、地、人三才立,万物成。清者上浮为天,浊者下降为地,圣人立于天地之间,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调节阴阳,和谐万物。天道重子,地道重丑,人道重寅。故以寅月为岁首,立春为岁首元旦,此为干支阳历之法。

木,始于寅(立春),旺于卯(春分至极),接地气于辰(清明)。圣人立法,以木为人,人生于寅,重寅月,立春为元旦,人气旺于卯(春分),及至清明,人气入土,是为辰月,人气入土,乃人气衰而入墓之象,世人哀之,故以人气入土,设辰月清明节扫墓祭奠之。木气入土,犹人入墓,折柳喻木,寒食禁火,辰月清明也。

火,始于巳(立夏),旺于午(夏至至极),接地气于未(小暑),太阳虽炙热至极,然炙烤大地,与大地产生反应,产生暑气效果,需要时日,当在未月(小暑),日接地气,暑气形成,天地同热。

土,旺于四季,四季之末月:辰、未、戌、丑,皆为土。人虽贵为三才之一,然终为土所造,生于地,立于地,制于地,归于地。人一生皆离不开土。辰、未、戌、丑皆为地球地气与太阳阳气,产生剧烈反应的四个土月。

金,始于申(立秋),旺于酉(秋分至极),接地气于戌(寒露),秋高气爽,天凉接地气,凝为露水,是为戌月(寒露)。

水,始于亥(立冬),旺于子(冬至至极),接地气于丑(小寒),天寒地冻,天寒接地气,地始冻,是为丑月(小寒)。

五、五行中医

“人”是自然界中的精英结合而生,故人实际自然的具体,例如:人有毛发,自然有草木;人有双目,自然有日月;呼吸为风,挥泪成雨;骨为山,血脉为河流等,谓之天人合一,汉初诸儒盛宗之。

道教采其说,合阴阳儒术以为炼丹炼气的根据,当时中医皆先习儒术,旁及阴阳五行,而研究阴阳五行之学以道教为最精,故中医学说亦以阴阳五行为主,著书立说皆道教言,于是学中医者皆知:五脏属阳,肝属木,肾属水,肺属金,心属火,脾属土。六腑属阴,肝以胆为腑,肾以膀胱为腑,肺以大肠为腑,心以小肠为腑,脾以胃为腑,腑脏相连,有病互相影响。六腑中有三焦一腑,将人身分为上、中、下三段,不属五脏。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依五行相克之说:肝(木)克脾(土);肾(水)克心(火);肺(金)克肝(木);心(火)克肺(金);肾(水)克心(火)。

中医即以上述理论去治病,例如胃痛由于肝强,以木克土(脾胃属土),故治胃痛多用平肝之药,而不多用止痛之药。

道教炼气、炼丹,讲求心肾相交,谓之水火既济,亦谓之坎离相交。自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以周易八卦,加入阴阳五行之说,于是阴阳、五行、八卦成一综合体,为道教主体之学,八卦中间的太极,内分阴阳,外围八卦,按八方排列:坎(水)北方;离(火)南方;震(雷)东方;兑(泽)西方;巽(风)东南;乾(天)西北;坤(地)西南;艮(山)东北。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堪舆家以八卦八方配合二十八宿,廿四节气,六十四卦(八卦重叠)等组成罗盘以定吉凶。星相家以五行八卦为根据以定命相。占卜家以五行八卦为根据以判未来。各家皆以道教学说为依据而成书。

道教供奉多神,广受大众崇拜,通书所载,中医所说,尽是阴阳五行八卦之理,深入民间,百姓日用而不知。“心火”盛则失眠,“肾水”不足则神弱,老中青年,皆能宣之于口,而不知皆出于道教之中,道教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深愿世人注意及此。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丁俊贵

2020年4月29日

周易五行管理学相关文章:

2021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五出生的女孩五行缺什么
2021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五出生的女孩五行缺什么

家庭当中对于宝宝的关注力度是很大的,每个人的未来都不一样,而家人们对于宝宝未来的成长状况,以及性格等等方面都会很期待,这些期待就会萦绕家人们的脑海中。这些关于命运的事,家...

2020年农历十月二十出生的女孩怎么样 五行缺什么
2020年农历十月二十出生的女孩怎么样 五行缺什么

在学习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出色的才能与才华,无论何时可以做出成就,或者通过自己的能力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命运,所以八字符与五行要素,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2021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五出生的女孩五行缺什么
2021年6月24日农历五月十五出生的女孩五行缺什么

家庭当中对于宝宝的关注力度是很大的,每个人的未来都不一样,而家人们对于宝宝未来的成长状况,以及性格等等方面都会很期待,这些期待就会萦绕家人们的脑海中。这些关于命运的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