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历和太阳历的历史
玛雅人在对天文的研究中,经过对太阳和星辰的长期观测,发明了历法。玛雅的历法共有四种,即:玛雅历、太阳历、太阴历和金星历。玛雅历一年中分为13个月,每个月为20天,全年只有260天;太阳历每年分为18个月,每月也是20天,在年末的时候,要外加上5天,全年整满365天。每一年,都是从冬至日升始计算,每月都有一个名字(均与农事的季节相关),如:楚思(播种月)、摩尔(收割月)等。太阳历属于玛雅人的生活历法(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太阴历一年为365天零8小时(公元765年,方圆500公里的祭司汇集科潘,交换各自对天象研究的数据);金星历是玛雅人通过对金星的长期观测,测出在地球绕太阳转行8圈(8年),而金星正好绕行5圈(5个金星年),然后就这样不停地循环往复。他们用2920(8年)除以5,便得出金星一年(绕太阳一圈)为584天(现代科学家计算为583.92天,与之相差72分钟,即每月相差6分钟,每天相差不到12秒)。
【太阴历是谁发明的?古巴比伦人还是古埃及人? 古埃及人是发明了什么?太阳历么?】1、太阴历是中国人发明的。
太阴历是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殷历"、"古历"、汉历、"黄历"、"夏历"和"旧历"等。
在天文学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一年为十二个历月的一种历法。在历法发展衍变过程中,二十四节气的出现用于科学地指导农业生产,形成了农历(汉历)。
虽然,阴历、农历都俗称古历、汉历、夏历、旧历,不过阴历和农历(汉历)是有区别的,传统上使用的夏历(汉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2、古埃及人发明了太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公历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阳历。尼罗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
七千年前,他们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这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推算起来,这一天是7月19日。
扩展资料:
历法的发展史:
从历法的发展史来看,所有古老文化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罗马和中国,最初都是用阴历的。因为月亮的盈亏朔望周期非常明显,所以把29天或30天称为一个月,把12个月称为一年,便成为古老国家最初的年历。
但是阴历一月之长,即月亮绕地球周期约为29天半;而太阳年一年之长,即地球绕日的周期约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如以12个月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与太阳年相差几乎11天。过10多年,就有6月降霜下雪、腊月挥扇出汗、冬夏倒置的毛病。
古代国家农业慢慢地发展以后,就发现纯粹用阴历历法、月份和春、夏、秋、冬四季,农业节候配合不上,为了解决这阴、阳历的矛盾。
古代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放弃阴历月亮盈亏作为计算月份方法,而以太阳回归年即365又四分之一天为一年,把年分为12个月,平年365天,闰年366天,4年一闰。这是公元前46年西洋罗马所采取的办法。
另一办法是找出阳历年的日数和阴历月的日数两者之间的最小公倍数,这就是我国古代颛顼历的十九年七闰的办法。因为阴历的235个月的日数却等于19个阳历年的日数。据日本天文学家新城新藏的考据,十九年七闰的办法是我国春秋时代已经应用的。
我们古代从早的颛顼历以及汉朝太初历、四分历统是依照此法安排的。但这一安排虽可以调和阴阳历,不至于冬夏倒置,但平年354天,闰年384天,一年中节气仍然可以相差一个月,对于农业操作安排上仍然不够精密,所以到了战国末年又建立二十四节气,和阴历相辅而行。
到了东汉时代又发现一节一气尚有15天多的间隔,才又创立一年七十二候。这是我们旧历发展的经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阴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历
太阴历和太阳历的历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