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周易发展研究院梁伟柱
石鼓书院对联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
秀开百粤,看群贤事业名山。
左宗棠题湖南石鼓书院,岳麓书院亦有此联
此真净绿唾不可;
我实薄才歌奈何。 阮元(题衡州石鼓书院联)
衡州石鼓书院有净绿阁,阁中有韩文公[绿净不可唾]一诗,为张南轩所书。
不许岳云封古洞;
但愿江月认残碑。
范研云题湖南石鼓书院合江亭
修名千佛上;
至味五经中。
湖南石鼓书院二门,位于衡阳,初创于唐元和年间,宋至道年间重建
愿分华山一半席;
安得广厦千万间。
李镐题湖南石鼓书院留待轩
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
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来。
祝澹溪题湖南石鼓书院
心远地自偏,问草庐是耶非耶,此处想见当日;
江流石不转,睹秋水来者逝者,伊人宛在中央。
范鹤年题湖南石鼓书院武侯祠
是七二峰雄峻所钟,看砥柱中流,但莫赏青草烟痕,朱陵石迹;
溯卅六湾波涛而上,听鼓角午夜,应不减船山灯影,岳麓书声。
周延俊题湖南石鼓书院大门
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
紫阳世泽;
白鹿家声。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
文章千古事;
明德万年馨。
——李秀峰题庐山白鹿洞书院
事业铸千秋,白鹿导前迎白鹭;
忠贞博万里,丹楹启后育丹心。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
前贤筑室,岂但木石与居,鹿豕与游;
后学入门,要识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
【大门】
千古余波流圣泽;
四周深翠护儒美。
——林俊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大门
古往今来,前圣后贤同脉络;
天地高下,四时百物共流行。
——胡松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大门
后学入门,要识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前贤筑室,岂但木石与居,鹿豕与游。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大门。
鹿豕;鹿与野猪。《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
二李读书看白鹿,书中得几分,白鹿中得几分;
三贤讲道对青山,道外无一事,青山外无一事。
——周相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大门
【正学之门】
天开白鹿洞;
山抱紫阳归。
——朱资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正学之门
【先师庙】
千古宫墙,丽日祥云照耀;
万方礼乐,太和元气流行。
——张纯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先师庙
【礼圣殿】
礼圣殿又名大成殿。“大成”,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意。宋徽宗曾尊崇孔子是“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南宋淳熙九年(1182),朱熹赴浙东提举后,以钱三十万嘱从守钱闻诗修建礼圣殿。淳熙十年(1183)朱端章知南康军,动工兴建。元末被毁。明正统三年(1438)南康知府翟溥福兴建,易名大成殿。明弘治十一年(1488)提学佥事苏葵等重建。清顺治三年(1646)兴复白鹿洞书院,顺治五年(1648)重修白鹿洞书院,礼圣殿亦得到重修。顺治十四年(1657)江西巡抚蔡士英再次修复。康熙五十二年(1713)提学又重建。礼圣殿是书院祭祀孔子及其门徒的地方,也就是对历代的儒家圣人施之以礼的地方。所谓“礼”,是泛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论语·为政》有所谓“齐之以礼”。朱熹认为:“礼,谓制度品节也。”
傍百年树;
读万卷书。
——朱熹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结庐人境;
伐檀河干。
——黄遵宪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道迷前圣院;
朋误远方来。
——朱熹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无丝竹之乱耳;
乐琴书以怡情。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
——朱熹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泉清可饮我欲隐;
树老如此人何堪。
——李秀峰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泻石清泉堪一饮;
倚门老树欲千年。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泉石可人,烟霞友我;
青山傍屋,绿树盈门。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云树千山,风泉万壑;
洞门一扇,石屋半重。
——李秀峰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
峰泉交映,知仁独得之天。
——朱熹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谁课汝功,莫错过晨钟暮鼓;
欲知吾教,须领略秋月春花。
——李锦焕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德冠生民,溯地劈天开,成尊守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江西省计委主任罗凤田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书院中你讲一场,我讲一场,众言淆乱;
庐山上释家几处,道家几处,二氏逃归。
——周相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庐山上释家几处,道家几处,二氏逃归斯受之,宗门大启;
书院中你讲一场,我讲一场,众言淆乱折诸圣,庙貌赫临。
——周相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礼圣殿
【朱子祠】
列嶂成垣,永护考亭之遗迹;
环溪作泮,遥通泗水之真源。
——高贲亨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朱子祠
名山大川,开万古文明之会;
斯文正印,起千年豪杰之思。
——朱资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朱子祠
正印:正方形的官印。清制,自布政使至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官均用正印,故府州官又称正印官。
我辈来游,不独问津兼问俗;
诸生志学,试言忧道不忧贫。
——胡松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朱子祠
方寸中质诸鬼神,内圣外王之学;
庙堂上参乎天地,衣锦尚纲之心。
——张纯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朱子祠
【明伦堂】
明伦堂又名彝伦堂,在御书阁之后。明正统三年(1438),南康府知府翟溥福建。明弘治十年(1497)江西提学佥事苏葵重建。砖木结构,白墙灰瓦,人字形硬山顶,四开间,前后均有门和窗,开后门可通往鹿洞。房中八柱支撑,中立二柱,前有走廊,房基长16.00米,宽11.90米,房高6.80米。前门高2.50米,宽1.75米;窗高1.50米,宽1.10米;后门高2.30米,宽1.60米。明伦堂原为书院讲堂,是老师向学生既传授文化知识又灌输封建伦理道德的地方。外廊柱联: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泉峰交映,仁智独得之天”,原为都御史虞守愚书,亦有说朱熹撰文,现为姚公骞所书。
源头活水;
鹿洞书声。
——李铎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墨池烟霞花向露;
茗鼎香浮竹外云。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祠前紫阳,院纪白鹿;
道致广大,学尽精微。
——冯友兰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此地正好寻孔颜乐处;
到来莫仅作山水奇观。
——曹龙树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藏焉修焉,静得江山之趣;
高矣美矣,妙收天地之功。
——明都御史林俊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白鹿洞开,泉谷烟霞竞秀;
紫阳道在,圣贤师友同归。
——张寰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十里入云峰,白鹿先生栖隐处;
千秋明正学,紫阳太宋讲经堂。
——曹龙树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白鹿先生:即唐李渤。 紫阳太守:即朱熹。
此心敬一无欺,对越青天白日;
吾道流行不息,昭然参前倚衡。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望;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
——罗凤田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鹿逐慨中原,叹戎马仓皇,忍令棫朴菁莪,百代作人沦雅化;
洞深迷古道,喜森林阴翳,从此楩楠杞梓,十年树木长良材。
——刘洪辟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明伦堂
【先贤祠】
心远地偏,修然千仞之表;
格言古引,卓乎百世之师。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先贤祠
【宗儒祠】
青山碧水,长留豪杰之高踪;
弄月吟风,便见孔颜之乐趣。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宗儒祠
鱼跃鸢飞,善观者反求诸己;
青天白日,有志者能自得师。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宗儒祠
弄月吟风,便见孔颜之乐趣;
青山碧水,长留豪杰之高踪。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宗儒祠
【三贤祠】
裁成天地,造端于中唐,毕力以晚宋;
绍述圣贤,元公由默契,晦老集大成。
——周相题庐山白鹿洞书院三贤祠
九江水抱一洞院,半由天半不由天,二代十全成造化;
三贤祠对五老峰,谁是石谁匪是石,八心万古绝磨磷。
——周相题庐山白鹿洞书院三贤祠
【忠节祠】
大节精忠,二贤君臣义重;
化名善俗,异世出处同心。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忠节祠
【思贤台】
空中楼阁;
静里乾坤。
——李资元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思贤台
【文会堂】
诗写梅花月;
茶烹谷雨香。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雨过琴书润;
风来翰墨香。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一帘风雨王维画;
半壁云山杜甫诗。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座列千秋延五老;
窗开十里纳重湖。
——曹龙树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昼永并无人迹混;
夜深惟有鸟声啼。
——虞守愚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草色松荫,静中嘉兴;
天光云影,物外幽情。
——虞守愚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诏有格言,求真才子正学;
教无异术,体玉理于常行。
——邵宝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升堂入室,为难得其门者或寡;
圣经贤传,诸在待其入而后行。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白鹿洞主有规,名教中皆是乐地;
紫阳夫子虽远,川流上自有余师。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门临知水,窗到仁山,坐来有许多真领会;
鸟说天机,花呈生趣,到此愁不做好文章。
——曹龙树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文会堂
【御书阁】
泉清堪洗砚;
山秀可藏书。
——佚名题庐山白鹿洞书院御书阁
【朋来亭】
五老忘年,白鹤巢云纪岁;
孤亭无侣,丹霞射影看山。
——徐复吾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朋来亭
【独对亭】
诸峰已惬意;
更有最高亭。
——徐岱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独对亭
五老此间惟独对;
孤亭之外有朋来。
——曹龙树题庐山白鹿洞书院独对亭
【风月楼】
风过试留声,檐角振文江之铎;
月斜还有影,楼头照字水之书。
——尹士元题庐山白鹿洞书院风月楼
【棂星门】
陵谷经几迁,此地依然为砥柱;
江河同万古,斯文有幸见迥澜。
——刘铎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棂星门
【报公祠】
白鹿无迹,与唐文宋理,都成陈迹;
青山常在,共民生国运,大启新图。
——姚公骞题庐山白鹿洞书院报公祠
千百年楚材导源于此,近世纪湘学与日争光(前门)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大门)
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
学有因革,通变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大门门厅)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二门门厅)
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
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二门门厅)
三湘隽士讲研地,四海学人向往中(赫曦台)
合安利勉而为学,通天地人之谓才(赫曦台)
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讲堂)
一水长流池不涸 ,两贤互磋道终同(讲堂)
岳麓学府传千载,书院育才有良规(讲堂)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涉岳麓峰头,朗月清风,太极悠然可会;
君亲恩何以酬,民物命何以立, 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 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讲堂)
院以山名, 山因院盛,千年学府传千古;
人因道立,道以人传,一代风流直到今(讲堂)
圣域修文,前有朱张讲坛,宋清宸
名山汲古, 上藏三坟五典, 诸子百家(御书楼)
训诂笺注,六经周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
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书生(御书楼)
学贯九流,汇此地人文法海;秀冠三湘,看群贤事业名山(讲堂侧门)
惟楚有才,三湘弟子遍天下;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半学斋)
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
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大成殿)
觉世庸民,诗书意象春秋,永垂道法;
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大成殿)
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大成殿)
道若江河,随地可成洙泗;
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大成门)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文庙庑廊)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锆;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教学斋)
陟此峰颠,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讲堂)
教同化雨绵绵远,泉似文澜汩汩来(百泉轩)
学忆宋张绵圣脉,书传虞夏刻螭虬(百泉轩)
金声玉振,虎跃龙腾(成德堂)
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时务轩)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吹香亭)此杏坛也,闻说杨公曾就教;
是枫林乎,争传才子好题名。
田翠竹
纳七十二峰,合孔门贤者数;
囿八百余里,接洞庭巨浪声。
田翠竹
书院书声,掩卷难忘南宋子;
名山名寺,流泉长洗古今愁。
廖人伟
惟楚有材,千秋栋梁限于此;
斯文无价,百代风骚蔚自兹。
廖平波
岳色湖光,三湘形胜朝千古;
地灵人杰,千年学府重东南。
肖长迈
六秩弦歌,无数英才钟岳麓;
千年学府,万般风雅看今朝。
吴继刚
赫赫黉门,新种夭桃香碧野;
曦曦旭日,更沾雨露育良材。
唐子畏
景物常新,岳麓聚三湘奇气;
弦歌不辍,书院育四海英才。
陈恒安
国庆中兴,学府同臻新岁月;
人歌四化,名山亦不负千秋。
罗召南
继往开来,鳣坛旧价流风永;
据今考古,鹏路新标建树高。
蒋维煕
大学镇名山,千载弦歌犹振耳;
长沙留胜迹,一庭岁月正盈怀。
方镇衡
岳气正嵯峨,桃李种来天下丽;
江河流日夜,春风无限古今情。
申剑涛
岳院壮千秋,犹存翰墨馨香烈;
楚材推近代,盛替诗书造化功。
田世儒
讲究大规模,麓山古筑今尤胜;
堂皇新面貌,祖国文风莫与京。
邓丙中
日夜读书声,随风直送天心去;
往来游客迹,览景无如岳麓多。
邓丙中
大麓焕文章,弦诵千年湘学著;
名山滋雨露,经纶八表楚材多。
刘诚
理论启湖湘,先哲朱张开学府;
文风荣岳麓,后生桃李阐书林。
苏时松
节用以爱民,千古遗风传孔孟;
去欲而存理,一生事业数朱张。
彭青野
贤声育楚材,百泉雨露三春煦;
名教沿邹邑,千载门墙万古辉。
蒋维煕
读岳麓之藏书,百家争鸣才有据;
移兰亭于爱晚,群贤毕至且停车。
邓芝香
千年学府重修,岳麓崇阶常焕彩;
百代英才毓秀,荆湘宏教继垂文。
袁其微
须趁空气新鲜,红叶亭前迎旭日;
莫忘课余锻炼,翠微山下沐清风。
陈慕韩
讲学重名山,前称朱张,后称罗欧;
成材光上国,川作舟楫,羹作盐梅。
曾光炎
千年学府巍巍,造就人才荣楚城;
一统儒冠济济,化为时雨润尧疆。
曹甸安
千秋胜迹重新,文史更添岳麓秀;
四化宏图巧绘,诗歌共助洞庭澜。
曹甸安
灿灿新花绿入帘,且看桃李迎风舞;
苍苍古木凉生座,犹听弦歌挟雨来。
方镇衡
纳七十二峰,计算数合孔门贤者数;
囿八百余里,读书声接洞庭巨浪声。
田翠竹
岳云深锁喜重开,欣观中外才人笔;
麓山豪气垂青史,展览湖湘俊杰风。
欧阳云
纵目登楼,且看湘江滔滔,长江滚滚;
穷源竟委,犹忆履声橐橐,书声琅琅。
黄叙伦
升讲堂,肃衣冠,持诚守敬,修齐之本;
求治道,研经史,借古鉴今,教化为先。
曹瑛
陟此峰岭,看湖浪湘波,总是源头活水;
拜兹堂上,仰贤关圣域,无非心地严师。
李峨峰
乍喜归来,又亲见黄蔡丰碑,朱张朴学;
不忙离去,还得看洞庭秋月,衡岳春云。
马璧
推翻帝制,再造共和,黄蔡功勋辉岳麓;
继往开来,改天换地,毛刘事业盖中华。
邹霍才
忠孝廉节,书院重光,活水清源延道脉;
杞梓楩枬,楚材大用,宏梁伟栋耀寰区。
曹光炎
岳麓山高,湘江水远,胜会长沙招雅士;
屈原风彩,贾谊情思,贤傅书院集名流。
董庆林
岳麓流光,伴浩泽湘波,万古名山供景仰;
朱张雅范,喜春风化雨,千年学府树宏谟。
刘新民
书毓杏花红,想化雨均沾。渥遍春宫桃李;
院钟丹桂馥,看斗光高灿,昭开秋水芙蓉。
彭特侯
源远流长,绵延一千余载,又伴中华崛起;
龙腾虎跃,嵯峨七十二峰,更推云楚峥嵘。
缪英
学府仰高风,华夏菁英,远怀互励匡时道;
岳云消俗虑,湖湘子弟,素志常萦立国基。
刘汉屏
休说绝顶难攀,天已赫曦,游客早穿古道路;
应知劝学可贵,人皆爱晚,青年少唱咏归桥,
陈慕韩
桂馥兰芳,花明柳暗,要坐月观鱼,当来此处;
谷幽林静,竹翠泉清,欲谈经说典,还向何方。
唐子畏,此联为流觞亭作
学府誉千秋,纵浩荡湘江,淘不尽流风余韵;
名山开万卷,任钟毓岳麓,培得成壮士奇才。
敬和
朱张道脉越千年,继往开来,岳麓永传洙泗泽;
屈贾风流高百代,播芳扬烈,湖南原是芷兰乡。
谭致平
登百丈峰头,揽旖旎风光,乐而莫忘效民报国;
陟千年书院,数文贤伟绩,钦之应思继往开来。
张光华
何人驾黄蔡勋名,湘水奔流,大地沉浮今有主;
此处话朱张教学,麓山环绕,讲堂兴革史无前。
陶晋圭
学府著千秋,历宋元明清而来,千国良才承教泽;
道南崇正脉,树杞梓楩枬之秀,兴中大业启文明。
陈宴春
忠孝本励己良规,新学绍前贤,庶几乎克昌厥德;
廉节乃从公正轨,古道为今用,斯可矣长发其祥。
熊绪文
船山思问,濂溪通书,黉舍越千年,神州古已弘湘学;
韶麓扬旗,滇池护国,大风起天外,猛士当今继楚材。
刘德宾
鲁灵光殿久成尘,何如学府千年,重修更壮湖湘色;
宋清献公曾览岳,留得麓山八景,亘古长昭爱直心。
陈宴春
怪他白鹤,也恋丹枫,侧耳听经文,看来红叶能成苑;
对此红墙,空怀绎帐,惊心眺楼阁,除却白云总是书。
鲁开祥
岳麓为衡韶七十二高峰,绵亘葱笼,山河崇丽钟俊杰;
学府乃湖湘千余年胜地,光辉焕映,日月熙和育俊才。
毛远定
缅怀先贤,有朱张理学,屈贾词赋,黄蔡功勋,罗王教泽;
放眼岳麓,看白鹤飞翔,天阁冷空,晚亭落照,湘水横波。
任燕瑞
湘江清流,峰峦秀色,喜见胜迹辉煌,恒招浩气笼岳麓;
教化重地,学术丛林,更夸铎声振荡,代有高才出门墙。
徐家奕
放怀想学府当年,野火横空,烧不尽院外丹枫,林中白鹤;
举目眺星垣今日,繁华胜昔,增添了城头画阁,江上飞虹。
鲁开祥
济世楚材多,自宋元明清以来,树木树人,教泽溯一千年学府;
兴邦肩任重,继朱张黄蔡而后,尚文尚武,壮怀展四化宏图。
张叔枚
岂天下已安时,看烟火万家,敢忘却屈大夫九歌,贾太傅三策;
此城西最高处,更楼台百尺,好管领卅六湾风月,七二峰云岚。
周昭怡
伟哉山乎,喜南接衡岳,北领洞庭,霞蔚云蒸,为湖湘人民增色;
盛哉水也,看左揽长沙,右跨梦泽,岚光波影,引天下奇士来游。
陈朗秋
仗七二峰云气南来,燹劫越宋元明清,犹剩北海丰碑,紫阳遗迹;
听三六湾涛声北去,文彩盛湘资沅澧,难忘船斋黄卷,半学青灯。
李芸青
百里岳麓横亘湘中,含四水,跨洞庭,峰峦似画屏,妆点神州成绵绣;
千年书院耸立山下,历五朝,扬圣教,桃李遍寰宇,长为楚地出英才。
胡麦秋
溯八百里洞庭而上,文津放棹,爱晚停车,景物望难收,风月江山聊一览;
孕衡岳七二峰之灵,南宋开基,晦庵设帐,弦歌声未歇,潇湘洙泗自千秋。
何光年
问天下长治久安之道竟如何,须究底盘根,谋略中宜教育领先,人才笫一;
岂世间出类拨萃者流真有种,但决心矢志,指点处令洞庭波伏,衡岳云开。
唐海波
若银河倒泻,阐古今绝学奥秘,见半学斋楚材济济,此中有科域伟人,治世贤哲;
自赤旗高擎,扬中外文化硕果,听赫曦台捷报喧喧,怎能忘麓山灯火,爱晚书声。
李芸青
惟楚多材,看左宗棠、黄克强各类英豪,肝胆照神州,全赖此书院育人,老师施教;
斯堂尤美,集禹王碑、爱晚亭诸般胜迹,弦歌传德泽,不负它衡山毓秀,湘水神奇。
周砥中
迎衡山之爽气,送湘水之清波,喜峡醉丹枫,泉鸣白鹤,宫流晓雾,亭染晚霞,把酒上高台,楚天浩浩秋无际;
承贾傅之遗风,踵陶公之余烈,数碑崇北海,诗美少陵,学仰朱张,功昭黄蔡,披襟寻胜迹,华胄绵绵代有才。
刘诚
岳麓遗徽,道南正脉,溯书院肇兴,学堂继起,大学更新,弦诵越千年,几度变迁,咸仰懋绩凝光,百代流风昭史册;
清芬永挹,教泽长敷,看湘江源远,衡岳云高,洞庭波涌,声华扬四海,八荒雅集,更喜名出毓秀,九如献颂启鸿猷。
刘新民
名山自昔集名流,历稽宋元明清,有千秋正学,有一代通儒,有九域楷模,有百世师表,更缅怀那三贤六君五峰二仲,楚材兴盛,灵麓峥嵘,偕来济济英髦,优游文津道岸,源原洙泗,绪衍潇湘,想当年披沥陶甄,缉熙若入春风座;
胜地而今留胜迹,纵览园林楼阁,或台峙赫曦,或亭标爱晚,或碑镌北海,或记著南轩,复点缀些横塘曲涧碧嶂丹崖,云气氤氲,江涛舒卷,阅尽茫茫浩劫,依稀鼓舞弦歌,雾润琴书,峦含栋宇,喜此日腾骧奋发,彪炳频增上国光。
夏国权
嵩阳书院
嵩山嵩阳宫联(清•吴慈鹤)
近四旁惟中央(1),统泰华恒衡(2),四塞关河拱神岳(3);
历九朝为都会(4),包伊洛瀍涧(5),三台风雨作高山(6)。
[题析]中岳嵩山位于河南登封县北部。嵩山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阳宫在太室山南麓的嵩岳寺内。
[注释](1)近四旁惟中央:指嵩山在四方的中央,为中岳。惟,是。
(2)统泰华恒衡:指中岳嵩山统领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3)四塞关河拱神岳:指四方之地的河山环绕朝向嵩山。四塞,四方边塞即四方之地。关河,泛指河山。拱,环绕朝向。神岳,尊称嵩山。
(4)九朝都会:指洛阳,在嵩山附近。洛阳曾是东汉、晋、汉、周、三国魏、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的都城。隋唐及五代的梁、晋、汉、周和北宋都以洛阳为陪都。九朝,言朝代很多。
(5)包:包容。伊、洛、瀍(chan 阳平声)、涧:四条水名,都流经洛阳一带。
(6)三台:星体名,共六星,两两相对,分别名上台、中台、下台,此处指高天。作:兴起。高山:嵩山。此句说天上的风雨仿佛从嵩山顶上形成,极言嵩山高耸天际。
[赏析]此联描绘嵩山的高大雄伟,上联以四岳相拱,突出嵩山地处中央的统领地位,下联以洛阳古都与四水相绕,衬托中岳的高耸入云。从历史地理两方面来写,气势雄浑,意境高超。
九转金丹,虚夸妙药求方士;
程门立雪,还似菁莪育俊英。
“九转金丹”,道有以矿古药物烧炼成丹,谓服令后可以成仙,称火金丹;九转,谓反复地烧炼。认为丹药烧炼时间愈久,反复次数愈多,其功力便愈足。谓一转之丹,服后三年得仙;九转之丹,服后三日得仙。见《抱朴子金丹》篇。刘克庄《水调歌头寿胡详定》词:“九转金丹成后,一朵红红云深处,玉立侍虚皇。”“虚夸”,浮夸。“妙药”,即灵丹妙药,指能治好百病的丹药。“方士”,方术之士。古代自称能访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的人。上联用“虚夸”一词,指出方士所吹嘘的妙药九转金丹,纯属骗人钱财之物,万万不可轻信。
“程门立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螟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然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后和为尊师重道的典故。“菁莪”,《诗经小雅菁菁者莪篇的简称
.《诗序》:“《菁菁者莪》,乐育才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后用以指培育人才。“俊英”,《淮南子泰族训》:“故智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誉,驰驱并俊英。”下联用“还似”二字,指出重要的是以“程门立雪”的精神去尊师求学,就能培育更多杰出的人才。
此联以江湖术士的骗术做对比,旨在称颂书院培育人才之功德,激励学子们务实求真,发人深思。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吴慈鹤(1778——1826),字韵皋,号巢松,江苏吴县人。清嘉庆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官至翰林院侍读。著有《兰鲸录》、《凤巢山樵求是录》等。此联是他督学河南时为嵩阳书院所题。
联语不直接写嵩阳书院,而是写书院所在地的奇峻雄伟,借以烘托。上联写山。嵩山地处中央,故称中岳,与四旁的东岳泰山、西华岳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相临。联语着一“统”字,既然写出五岳群妖相连牵结之势,更衬托出中岳嵩山统领诸岳的非凡气魄。“拱”,环绕。四方边塞、长城黄河都朝向中岳,进一步渲写染了嵩山在神州山河中居中统领的态势。
下联起笔写洛阳。洛阳又名嵩京,以嵩山在其东南而名。“九朝”,指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孝文帝后)、隋(炀帝)、唐(武后)、后梁、后唐九个朝代,均建都于洛阳。接着写水。“伊洛廛涧”是流经嵩山与洛阳一带的四条河流名。“三台”,星宿名,包括上、中、下三台共六星。此处代指天空。言风雨是从嵩山兴起而生的。联语用一“包”字,形象地写出四河环绕奔流之状,更衬出嵩山怀抱诸水之貌。
中华周易发展研究院梁伟柱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