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理解了吗
【你了解我吗?你理解我吗?】
刚刚哄孩子入睡了之后,看了一篇夜读,和我之前的一些想法很契合,本不想这东西的,还是没忍住,想表达出来。
里面最后的结尾是:不评价他人是一种修养,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养。
原谅我真的脑子不好使,没法引用太多的名人语录,写的大多都是一些糙理。
其实这个观点我之前也有写过的了,现在不过是加深理解。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文章说的很对,我们是人类,但是我恩不是一类人。所以每个人也是孤独的。
经常的,我们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了解自己,可是很多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理解自己,却常常苛求别人去做到。
从来我都知道不应该去评价别人,这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可是我从来都没有深究这个中的奥妙。
我虽做到了不去评价别人,可是我没有用做到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对于别人的评价,我很轻易的就会被激怒,会认为被误解了,会觉得需要跟对方解释清楚,这样可能会莫名其妙的陷入一个我揣测别人的想法加里理解,别人对我的说法在加以个人的理解表达,这或许就是意见不同而产生分歧,产生隔阂。
不去做一个评价别人的人,其实不难,再不会,顶多保持沉默就好了,少说话。但是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却不那么容易,确实是一种修行。
我们可能会为别人的一句话而倍感在意,而别人不过是无心之语。听到这样一声质疑,可能连自己也禁不住对自己提出了质疑。表面上我们都毫不在意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内心我们却波澜壮阔的翻涌。
做到毫不在意真的挺难的。之前的文章我讲过一件事,我和我老公发生了正常,争吵的本质就是他理解他的,我理解我的,我在意他对我的话的理解,他在意我对他的理解。说白了,就是我不能接受他对我的理解和评论。也就是说,我当下给他的评论影响了。
吵完以后,我表面真的云淡风轻,当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甚至强制自己不去想刚刚发生过的事情,逃避。
可是,夜深人静后,始终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争吵的语句不停地在脑海里涌现,而我则需要找各种的理由去抵消这些内容给我带来的负面情绪,最后的结果,我几乎一夜无眠。
这真的是一个大学问,修养容易,修行难。始终还是要坚持阅读吧,要给自己预留一个比较自由的空间。
最近老想着怎么赚钱了,心里面总觉得不踏实,始终也还是个矫情的人。努力吧,努力做一个不活在别人评论里的人,也不评论他人,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利己利人!
【舒适圈你理解了吗?】
你知道舒适圈吗?
你如何理解舒适圈?
舒适圈仅仅是不上进的意思吗?
待在舒适圈,人会废了吗?人会被社会淘汰吗?人会被时代抛弃吗。
唯有跳出舒适圈,经历痛苦,才能成事吗?
那你会选择现在立即跳出舒适圈吗?
我有个盲目跳出舒适圈的朋友,最近失业了。
只因身边的人都鼓动她趁着年轻要折腾,她脑袋一热,就从擅长的财务工作跳到了销售行业。
做业务搞末位淘汰制,她的性格和能力完全不适合干这个,两个月没到,就被淘汰了。
最近,演员黄小蕾在某节目中,分享了自己因“跳出舒适圈”而过上了更糟的生活,甚至把自己卡到了瓶颈的经历。
当年,她因出演《射雕英雄传》中傻姑一角,被很多观众熟知,
后来陆陆续续又演了很多同类角色,因为演得好,被圈内人称为“疯傻专业户”。
她自己并不排斥,但她的妈妈不希望她继续干演员这行。
于是,黄小蕾从自己的演艺舒适圈一下子跳到了IT行业,可行业内的专业知识,她真的是一窍不通。
之后她又跳到了主持行业,但最终黄小蕾还是决定跳回自己的舒适圈,踏踏实实做一个演员。
跳出舒适圈的黄小蕾,没有如她妈妈所愿,过上更好的生活,反而处处碰壁,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跳来跳去,跳到怀疑人生。
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劝你跳出舒适圈,却没人告诉你为什么要跳,跳出去的后果是什么。
“让你努力”的鸡汤可能用处不大,但“劝你跳出舒适圈”的毒鸡汤一定是害人的。
可能有人会反驳我,人不能永远待在舒适圈里。
可到底什么是舒适圈呢???很多人或许都搞错了定义。
一个入行不过才两个月的新人,就自认为已经掌握了行业的大部分知识,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了舒适圈,这是他对舒适圈最大的误解。
“舒适圈”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所以又称为“心理舒适区”。
如果一个人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已经熟练掌握,对于目前的工作完全游刃有余,遇到各种情况都能够顺利解决,那么这个人就是在舒适圈里了。
要想达到这种水平,不仅需要刻意精进,还需要时间的复利。别说两个月,两年都是肯定不够的。
实习生以为自己进入了舒适圈,真实情况是他刚摸到行业的大门。
哪有无缘无故的舒适,所谓舒适圈,分明是自己一砖一瓦拼死拼活筑起的港湾。如果你不顾死活,非要跳出去,那说明那个圈本来就不是舒适圈,顶多算个‘委曲求圈’。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曾提出行为改变三圈理论:舒适圈、学习圈、恐慌圈。
当你处于舒适圈时,可以完全应对手上的工作,会感到有安全感;
当你处在学习圈时,会面临挑战,但不会感到太难受;
当你跳入恐慌圈的时候,面对远超出能力范围的事务,大有可能会崩溃。
由此看来,跳出舒适圈,是与人性相悖的。任何与人性对抗的努力,往往都是无效努力。
比起跳出舒适圈,扩大舒适圈才是有效的成长路径。
《认知觉醒》中写道:“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如果步子太大,跳出了舒适圈,你会因痛苦而很快放弃。
相反,不断拓展舒适圈的边缘,把擅长的领域不断扩大,将学习圈慢慢变成舒适圈,这样循序渐进的成长,才是最有效且持续的。
那么该如何扩大舒适圈呢?
1.以擅长的事情为圆心,努力打造出一个舒适圈。
2.不断外扩舒适圈边缘,将学习圈扩大为舒适圈。
我有个朋友,前两年公众号做得不错,文章写得好,拿下不少“10万+”。
今年年初,他开始主攻视频方向,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更新视频,如今也是拥有10万粉丝的up主了。
做公众号早已是他的舒适圈,但内容行业变化很快,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把空闲时间用在刷视频上。
如果他一直躺在舒适圈里,必定会走下坡路。
无论是文章还是视频,都是内容,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
他是在舒适圈的边缘,学习与自己擅长领域相关的东西。
从拍摄到剪辑,从文案到呈现,在每天的实践中,他越来越得心应手,做出的视频质量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做视频不仅提升了他的文案能力,还帮助他开拓了新的变现渠道,这才是正确的成长姿势。
作家王欣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很认同:
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焦虑。
但千万不要随意听从别人的建议,盲目跳出舒适圈。
你理解了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