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诗百科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6-11T15:38:22 更新时间:2024-11-07T07:01:13

【许衡文言文注释】

1.《许衡》翻译及译文

许衡。

尝暑中过河阳。暍甚。

道有梨。众取啖之。

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

曰。非其有而取之。

不可也。人曰。

世乱此无主。曰。

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凡丧葬嫁娶。必征于礼。

其乡学者寖盛。有果熟烂堕地。

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

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

以疾辞。卒后。

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谥文正。(许衡传)译文:许衡元朝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人,字仲平,博学多通,教学有方,许多人士都来追随他求学。

自己题书斋匾额叫“鲁斋”。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地方,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很多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一定遵照吉凶礼节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

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后来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古人云:“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试观许衡,宁愿忍受口渴之苦,不动一念贪取之心,以良知在我心而约身如绳,严持儒家之廉洁,佛家之不偷盗戒,确实清净圆满。

其健全之人格,不但化及全乡,且感召天下。及其去世,四方人士群聚哀恸拜祭,足征平生德行摄化感人之深厚矣。

2.许衡问师的文言文注释

许衡问师许衡①年七八岁,受学于乡师,书过目辄不忘。

一日,其问于师曰:“读书欲何为?”师曰:“应科第②耳。”复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谓其父曰:“此儿颖悟非常,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不能为之师矣。”

固辞而去。【注释】①许衡:元朝著名学者。

②科第:科举考试的等级名次。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书过目辄·不忘()(2)如斯·而已乎?()(3)他日必有大过·人者()(4)固辞而去·()2.翻译下列句子。(2分)(1)此儿颖悟非常。

(2)吾不能为之师矣。3.说“如斯而已乎”的人是()(2分)A.许衡B.乡师C.许衡的父亲D.作者4.许衡幼年便与众不同,从文中找出其特异的语句。

(2)5.乡师为何“固辞而去”?(2分)参考答案:1.(1)总是(2)这样(3)超过(4)离去2.(1)这孩子的聪明,不是一般孩子比得上的。(2)我不能担任他的老师。

3.A4.“书过目辄不忘”“如斯而已乎?”5.孩子聪明非常而又有这么大的志向,老师不想误人子弟,固辞而去。.cn/open/articleFine.do?articleId=1318344916085。

3.文言文《许衡》翻译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暍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凡丧葬嫁娶。必征于礼。其乡学者寖盛。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谥文正。(许衡传)

译文:

许衡元朝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人,字仲平,博学多通,教学有方,许多人士都来追随他求学。自己题书斋匾额叫“鲁斋”。

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地方,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很多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一定遵照吉凶礼节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

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后来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古人云:“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试观许衡,宁愿忍受口渴之苦,不动一念贪取之心,以良知在我心而约身如绳,严持儒家之廉洁,佛家之不偷盗戒,确实清净圆满。其健全之人格,不但化及全乡,且感召天下。及其去世,四方人士群聚哀恸拜祭,足征平生德行摄化感人之深厚矣!

4.许衡文言文的译文

许衡,字仲平,是怀之河内人。身材高大,好学,然而遭遇社会动乱,家里又穷买不起书。曾经从日者家里看到了《书》的……于是请求主人让其留宿。他用手抄完《书》才归家。当他逃难来到徂徕山时,得到了《易》……当时正处于兵荒马乱的时候,而许衡却不分昼夜的诵读《易》,并且身体力行书中的道理。行动和言语都要参照书中道理去做。一次,夏天过河阳时,大家都很渴,路边有梨,其他人都争先恐后的争着去吃,唯独许衡在树下坐的直直的,象什么都没看见一样。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去吃,不可取啊。”别人又说,现在世乱,梨是没有主的。而许衡却说:“梨是无主,难道我们自己的心也是没有主的吗?”……人家掉的东西,只要不是自己的,一分一毫都不能要。院里有果子熟了,都熟烂落地了,小孩子路过看见了,连看都不看它一眼就走。这、都是他的家人教化的结果啊

一开始有点不顺,很久没学文言了,参考吧。不过我的底子还不错呢

5.《许衡》翻译及译文

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暍甚。道有梨。众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凡丧葬嫁娶。必征于礼。其乡学者寖盛。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帝欲相之。以疾辞。卒后。四方学士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谥文正。(许衡传)

译文:

许衡元朝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人,字仲平,博学多通,教学有方,许多人士都来追随他求学。自己题书斋匾额叫“鲁斋”。

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地方,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很多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一定遵照吉凶礼节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

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后来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古人云:“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试观许衡,宁愿忍受口渴之苦,不动一念贪取之心,以良知在我心而约身如绳,严持儒家之廉洁,佛家之不偷盗戒,确实清净圆满。其健全之人格,不但化及全乡,且感召天下。及其去世,四方人士群聚哀恸拜祭,足征平生德行摄化感人之深厚矣!

6.文言文《许衡授学》怎么翻译

译文:

许衡元朝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人,字仲平,博学多通,教学有方,许多人士都来追随他求学。自己题书斋匾额叫“鲁斋”。

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地方,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很多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

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一定遵照吉凶礼节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

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后来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古人云:“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试观许衡,宁愿忍受口渴之苦,不动一念贪取之心,以良知在我心而约身如绳,严持儒家之廉洁,佛家之不偷盗戒,确实清净圆满。其健全之人格,不但化及全乡,且感召天下。及其去世,四方人士群聚哀恸拜祭,足征平生德行摄化感人之深厚矣!

7.文言文《许衡授学》怎么翻译

译文:许衡元朝河内(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人,字仲平,博学多通,教学有方,许多人士都来追随他求学。

自己题书斋匾额叫“鲁斋”。早年许衡曾经跟很多人一起逃难,经过河阳地方,由于行走长远路途,天气又热,喉干口渴,同行的人发现道路附近有一棵梨树,树上结满很多梨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摘梨来解渴,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在树下,连动也不动,大家觉得很奇怪,有人便问许衡说:“你怎么不去摘梨来吃呢?”许衡回答说:“那梨树不是我的,我怎么可以随便去摘来吃呢?”那人说:“现在时局这么乱,大家都各自逃难,这棵梨树,恐怕早已没有主人了,何必介意呢?”许衡说;“纵然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平日凡遇丧葬婚嫁时,一定遵照吉凶礼节办理,全乡人士,都受感化,乡里求学的风气,逐渐盛大。

乡内的果树每当果实成熟,掉落在地上,乡里小孩从那边经过也不看一眼,乡民都这样教导子弟,不要有贪取的心理。许衡的德行传遍天下,元世祖闻知,要任用许衡为宰相,但是许衡不慕荣利,以病辞谢。

后来去世后,四方人士都来聚集灵前痛哭,也有远从数千里外赶来拜祭痛哭在墓下的。皇上特赐谥号为“文正”。

※古人云:“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试观许衡,宁愿忍受口渴之苦,不动一念贪取之心,以良知在我心而约身如绳,严持儒家之廉洁,佛家之不偷盗戒,确实清净圆满。

其健全之人格,不但化及全乡,且感召天下。及其去世,四方人士群聚哀恸拜祭,足征平生德行摄化感人之深厚矣。

8.文言文,许衡不食梨,翻译

许衡不吃梨啊!原文: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人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翻译:许衡曾经(有一次)在一个炎热的天气里从河阳经过,非常口渴,路边(的梨树上)有梨,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只有许衡在树下正襟而坐,神态自然。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梨吃),(他)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却占为己有,这是不合道义的。”那人说:“(现在)世道乱,这(梨)没有主人。”

(许衡)说:“梨是没有主人,可是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别人遗留的东西,只要有一点不合道义的(地方),我也不能接受。”。

9.许衡幼有异质文言文翻译

许衡幼有异质

许衡幼时聪慧过人,7岁开始读书,曾问老师说:“读书是为了什么?”老师回答说:“是为了获取功名利禄.”他奇怪地说:“难道就只为了这些?”老师被许衡这一反问,弄得不知说什么好了,只在心里暗自惊讶,这孩子是个很不一般的人.此后,老师一直留意许衡的一言一行,发现他对任何问题都不轻易放过,极善于刨根问底,不管是书中的要旨理义,还是生活中的寻常事理,他都要追问个明白.过了不久,老师渐渐地感觉到,要应付许衡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于是,这位老师便找许衡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悟性不凡,将来一定大有作为.我才疏学浅,不适宜再做他的老师,请你们另聘高人.”说完便辞去教席.此后,许衡的父母又接连为他请了三位老师.而这三位老师又都一个接一个相继辞去教席,而且都是出于同样原因,即没有能力满足许衡的要求.

许衡在没有老师指点的情况下,坚持刻苦自学,常常是枕卷而眠,废寝忘食.他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从来感觉不到有丝毫的满足.

摘自《百度·》

10.请帮我翻译一下这段文言

原文: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日:“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日:“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日:“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人日:“世乱,此无主。”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

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

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

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

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

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

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

未几,衡谢病归。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

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申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

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予,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

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重。

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

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译文: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举!”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

每次叫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

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

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而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

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后来迁移到山东,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

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

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

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睁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

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不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

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

(至元)八年,命许。

许文诗百科相关文章:

许文武姓名测试打分,许文武名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意思
许文武姓名测试打分,许文武名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意思

一、发音顺畅许文武这个名字在发音方面非常顺畅,听起来非常好听。其中“许”字的发音清晰,有条理,而“文”和“武”字的发音柔美协调,起到了与“许”字相互辉映的作用。二、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