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贫血】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贫血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贫血,贫血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它虽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却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那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贫血。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贫血1
贫血是指因人体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减少并低于正常范围,不能运输足够的氧到身体各个组织而产生的一类疾病。若是怀疑自己患有贫血,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是否存在相应的贫血典型症状,来大致判断是否存在贫血,并且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有利于确诊疾病并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1、外观改变:贫血患者皮肤黏膜可呈现出苍白的颜色,是贫血的主要表现之一,好发于面部、口唇、眼睑、指甲等部位。此外,由于血液灌流不良,贫血患者的头发通常会出现干枯、发黄、易断折、易脱落的现象;
2、神经系统症状:贫血患者常出现头痛、头晕、精神萎靡、失眠多梦、眼花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可能发生晕厥;
3、循环系统症状:长期贫血的患者可以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以及活动后心率明显加快等症状;
4、消化系统症状:长期贫血的患者,由于血液循环不佳,可以造成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下降等不适症状。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贫血2
一、了解病史:如果出现了头晕,血压低,面色苍白等症状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的病史,问问自己下列的问题:
1、有无贫血史:曾经是否诊断过贫血。
2、有无诱因:贫血的诱因有:
A、近期是否出现过出血病史,有无胃肠道疾病或妇科疾病等。如:黑便或月经过多等情况。
B、近期是否有补充不足的情况。如:过度的少食、节食、偏食等。
C、近期是否接触过电离辐射、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
D、近期是否有过病毒感染。
E、是否有血液病家族史。
F、是否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等等。
3、病程长短:出现不适的症状有多久了,症状有无缓解?还是越来越重?
4、用药情况:近期是否应用过药物?比如解热镇痛药、抗感染药等等,是否是长期应用?用药前后有没有化验指标的'变化等等。
二、观察皮肤、黏膜的颜色:有很高的可靠度。查看自己的甲床、口唇、皮肤、粘膜,着重注意色泽及有无出血点。它们是判断是否贫血的一个的窗口。
如果上述的问题,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需要到医院去查一下血常规看看是否有贫血。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红细胞数及(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一般以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95%下限作为诊断标准。
三、那么根据指标又是如何判断贫血的严重程度呢?
正常人的血红蛋白含量为: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
根据血红蛋白的含量不同将其分为:
1、轻度贫血:低于正常参考值,高于90g/L
2、中度贫血:60-90g/L
3、重度贫血:30-60g/L
4、极重度贫血:低于30g/L
如果已经出现贫血,就要积极寻求治疗的方法。治疗原则是祛除病因,针对贫血的发病原理进行治疗。比如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等,其他治疗方法还有:输血、免疫抑制剂、脾切除、骨髓移植等等治疗手段。
四、那么我们该如何判断贫血治疗的疗效呢?
有效:抗贫血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至少上升15g/L;
可靠:抗贫血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20g/L
治愈:血红蛋白浓度恢复正常,停用抗贫血药后血红蛋白浓度保持正常3个月以上,且贫血病因完全去除。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贫血3
【贫血的症状】
1、主要症状:面色苍白或萎黄、口唇及指甲苍白色淡,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失眠健忘、女性月经量少、舌质淡等。
2、血液检查:成年男子的血红蛋白如低于12.5g/dl,成年女子的血红蛋白低于11.0g/dl,即为贫血。
【贫血的发病原因】
贫血多因造血的原料不足、血细胞形态的改变、人体的造血功能降低以及红细胞受到过多的破坏或损失而发病。
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当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正常水平时,就会导致贫血,因此,增加血红蛋白浓度是改善贫血的一个重要方法。此外,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当红细胞数减少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引起贫血,因此治疗此病,还应促进红细胞生成。
【贫血的生活保健】
贫血患者补铁要坚持“小量、长期”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切勿擅自加大服药的剂量,也绝不能一次大剂量服用,否则容易导致铁中毒。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含氯霉素、磺胺类、解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避免过度劳累,保证睡眠时间。
【贫血的民间秘方】
1、取当归尾、生地各50克一起捣成粗末,放入锅中,加入500毫升黄酒,以小火煮1小时,滤去药渣,取汁装瓶备用,每次饮用温酒20毫升,1日3次,有滋阴养血的功效,适用于贫血患者食用。
2、取阿胶10克捣碎,红枣4颗洗净,去核,一同放入锅中,加入清水300毫升,以中火烧沸,转文火继续煮25分钟即可饮用,每日早晨饮用1杯,有滋阴补血的功效,适合贫血患者。
如何判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