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灸的手法
【如何针灸】
如何针灸如下:
针灸最重要的是对穴位的选择和对操作手法的选择。首先要对患者进行辨证论治,选取合适的穴位,然后根据穴位所在的部位不同,选取不同的针灸手法。常用的针灸手法有单手针灸法提捏针灸法,以及舒张竞针灸等等。在留针的过程当中,根据患者所患的疾病,采取不同的补泻手法,比如呼吸补泻法,引随补泻法,捻转补泻法等等。
在整个针灸操作时,一定要引导患者尽量的放松,不用太过紧张,太过紧张,容易导致滞针弯针的现象。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通常说的针法讲的是进针法,也就是如何把毫针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主要分为三种,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和管针法,具体内容如下:
1、单手进针法:就是单手持针,主要为拇指、中指持针,对准穴位快速地将针刺入穴位,常用于短针,多见于头部、面部、颈项部的穴位的操作;
2、双手进针法:为双两只手协同进针,可分为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和舒张进针法,这四种进针法主要是根据身体部位和毫针的长短来决定。指切进针法适用于四肢关节处的穴位,还有中短毫针;夹持进针法适用于臀部的穴位及中长毫针;提捏进针法适用于儿童、面部等皮肤浅薄处穴位及短针;舒张进针法适用于腹部及皮肤疏松处穴位及中短针;
3、管针法:把针放到针管中,固定于穴位上,食指快速地击打针尾达到快速破皮,再拿掉针管把针刺入穴位,特点是疼痛少适合于身体大部分穴位及中短针。
【养生知识三伏天艾灸的方法?】
艾灸是我国中医学上的一种传统医疗方法,对于一些病症都有着很明显的治疗效果,民间也有三伏天艾灸的传统,有身体很多好处。那么,本期的老黄历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三伏天艾灸的方法。
艾炷的常用艾灸方法:一、无瘢痕灸:施灸时不烧伤皮肤、不让其化脓、不留瘢痕的灸法。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更换新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一般以灸至局部皮肤轻度红晕而不起泡为度。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虚寒性疾病的治疗。
二、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称为瘢痕灸,又称为化脓灸。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出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施灸。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部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天换敷贴一次。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慢性疾病的治疗。
三、隔姜灸: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拨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然后将姜片至于要施灸的部位,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微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抬离皮肤片刻,再放下继续施灸,之艾炷燃尽再更换艾炷,每次每穴3-5壮,灸至皮肤潮红为止。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咳的作用,故此灸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呕吐、腹痛、泄泻等。隔盐灸:又叫神阙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至脐部填平,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至患者感觉灼痛,即可更换艾炷。也可在食盐上放置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隔盐灸多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痢疾、虚脱等。
艾条的常用艾灸方法: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2、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需要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动着施灸。3、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想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肤红润、灼热为度。
温馨提示:各种艾灸操作应避开禁忌部位与禁忌症患者,并由专业中医师进行,或在获得专业中医师认可后,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操作,如艾灸过程中或艾灸后出现不适,请尽速就医。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
八字灸的手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