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名字好听
【唐太宗的名字】
李世民的名是什么?关于“李世民”这个鼎鼎大名的来历,《旧唐书?本纪第二》记载:[[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第二子也……高祖之临岐州,太宗时年四岁。有书生自言善相,谒高祖曰:“公贵人也,且有贵子。”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惧其言泄,将杀之,忽失所在,因采“济世安民”之义以为名焉。]]
《新唐书?本纪第二》文字内容差不多:[[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几冠,必能济世安民。”书生巳辞去,高祖惧其语泄,使人追杀之,而不知其所往,因以为神。乃采其语,名之曰世民。]]
史书上对于唐太宗之父唐高祖李渊的字是有记载的,《新唐书?本纪第一》文:“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但为什么找不到关于李世民的字的记载呢?
个人猜想原因如下:
古人的“名”是由父母长辈给取的,自幼便有。而“字”,则是男子满二十岁之后,举行“及冠”之礼,表示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取“字”。“字”,又称“表字”,好像是根据幼时取名的原意,引申发挥,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岳飞,字“鹏举”;赵云,字“子龙”(取“云从龙”之意);杜甫,字“子美”(甫,即美男子)。名和字的使用场合不同:名,一般是供父母及尊长等叫唤的,而“字”,则是成年后供平辈朋友、同窗同学、同僚等称呼的,被称“字”者有被当作成年人来尊重之意(有点像从前日本人称对方为某某君的意思)。
而唐太宗李世民,早在18岁(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便随父太原兴兵直取关中,一路上势如破竹,短短几个月便占领长安。李渊随即立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恭帝。恭帝进封李渊为唐王,以李建成为唐王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封李元吉为齐国公。义宁二年(618)三月,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五月,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是为唐高祖,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封李世民为秦王(兼尚书令),李元吉为齐王。李世民受封秦王的时候,还不到20岁。之后,李世民奉命东征西讨,忙于统一全国的战争,是否有空闲回家举行“及冠”之礼就不得而知了,即使举行了及冠之礼,取了“字”,但是,对于文武百官和下属黎民来说,怕是没有任何机会来称呼他的名和“字”了,因为在当时,其地位的尊贵只有李渊、李建成在其上,可谓二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李渊、李建成可以称呼其为“二郎”之外(《大唐创业起居注》原文有载),其他人只有称其为“秦王殿下”的资格。所以,很可能秦王殿下没有必要再取“字”,或者取了字没有人能有资格用“字”来称呼他,天长日久被人遗忘了。至于当了皇帝之后,皇帝的名字更是万万不可随意称呼,而礼法还要避讳。不过李世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开通,不怎么追求虚荣。即位后,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旧唐书?本纪第二)。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
而唐高祖李渊,在“及冠”取字的时候,还是一个普通地方官,被人称呼了很多年,到他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广为人知,所以这个“叔德”这个字就流传下来了。
经查阅史籍,大略的感觉是很多开国的皇帝(包......>>
李世民的名和字没有记载下来。
李世民受封秦王的时候,还不到20岁。之后,李世民奉命东征西讨,忙于统一全国的战争,是否有空闲回家举行“及冠”之礼就不得而知了,即使举行了及冠之礼,取了“字”,但是,对于文武百官和下属黎民来说,怕是没有任何机会来称呼他的名和“字”了,因为在当时,其地位的尊贵只有李渊、李建成在其上,可谓二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李渊、李建成可以称呼其为“二郎”之外(《大唐创业起居注》原文有载),其他人只有称其为“秦王殿下”的资格。所以,很可能秦王殿下没有必要再取“字”,或者取了字没有人能有资格用“字”来称呼他,天长日久被人遗忘了。至于当了皇帝之后,皇帝的名字更是万万不可随意称呼,而礼法还要避讳。不过李世民在这方面还是比较开通,不怎么追求虚荣。即位后,下诏说只要“世民”两个字不连起来用在文字中,就不需要避讳:“令曰:“依礼,二名不偏讳。近代已来,两字兼避,废阙已多,率意而行,有违经典。其官号、人名、公私文籍,有‘世民’两字不连续者,并不须讳。”(旧唐书?本纪第二)。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六部”最早为“吏、民、礼、兵、刑、工”六个机构,其中“民部”在唐太宗时并没有为了避讳李世民的“民”字而改称,倒是到了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为了表示其孝心和尊崇,下令把“民部”改为“户部”而唐高祖李渊,在“及冠”取字的时候,还是一个普通地方官,被人称呼了很多年,到他当皇帝的时候已经广为人知,所以这个“叔德”这个字就流传下来了。
历史上的唐太宗叫什么名字李世民。
据两唐书的太宗本纪,李世民曾经于四岁时与父亲李渊郊游时,见一识相术之士,其相士先赞李渊为贵人,又赞世民,说其“凡二十岁,必能济世安民”。李渊后遍寻相士不获,并将其改名为李世民(亦即李世民本名可能并非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李世民全部女儿的名字及封号???子常山王李承乾(母长孙皇后)楚王李宽(母不详)郁林王李恪(母隋炀帝女杨妃)濮王李泰(母长孙皇后)庶人李佑(母阴妃)蜀王李郑母隋炀帝女杨妃)蒋王李恽(母王氏)越王李贞(母燕妃)高宗李治(母长孙皇后)纪王李慎(母韦妃)江殇王李嚣(母燕妃)代王李简(母不详)赵王李福(母杨妃)曹王李明(母杨氏)女襄城公主汝南公主南平公主遂安公主长乐公主(母长孙皇后)豫章公主比景公主普安公主东阳公主(母长孙皇后)临川公主(母韦贵妃)清河公主李敬兰陵公主李淑晋安公主安康公主新兴公主城阳公主合浦公主金山公主晋阳公主李明达(母长孙皇后)常山公主新城公主(母长孙皇后)
唐太宗叫什么名字?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叫什么名字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号贞观。李世民在位23年,是唐朝杰出的军事家,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最终统一天下。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649年逝世,享年50岁,初谥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的英文名是什么?下面是国外网站的介绍:
EmperorTaizongo阀Tang(Chinese:唐太宗;pinyin:TángTàizōng,January23,599CJuly10,649),personalnameLǐShìmín(Chinese:李世民),。
一般称为EmperorTaizongofTang,名字则是lishimi
李世民名字好听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