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姓的历史名人的故事
【贺俊侦的人物经历】
潜龙贺,是一个自然湾,是东源与杉木东西两股水流的交汇点。解放后属东源乡潜龙村,由于体制改革现在属王英镇杉木村。潜龙贺这个湾子是一个单姓,都姓贺,没有一个杂姓。这里地处大幕山脉白马山下,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丘陵特征——田少山多。这里的农户以种红薯杂粮为主,兼种水稻。贺俊侦的先祖都是勤劳苦做的农民,通过一代一代的节约积累,到贺俊侦的父亲贺广远这一代,有几亩田几块地,自食其力,只要风调雨顺,解决温饱不成问题。贺广远不光精心经营田地,还养了一群鸭子,家庭经营的还算殷实。美中不足的是,贺光远40多岁了,一连生了三个姑娘,还没有儿子,这对传宗接代非常重视的老贺家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祖宗的香火总不能在我的手里断送吧?广远公时常念叨这个话题。那时的农村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没有儿子可以在族中儿子多的兄弟中过继一个过来做儿子,名叫“续香火”。贺广远眼见自己年纪越来越大,生儿子的希望非常渺茫,就决定在族中引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贺俊侦的兄长贺俊亨。贺俊亨是本村临湾墩头贺人,因为家庭贫穷,兄弟众多,生存困难,同意到地理位置和家庭条件都相对好一点的贺广远家做崽。
贺广远虽然引了崽,但生儿子的念头却一直没有放弃。也许是老天不负有心人,1913年,贺俊侦终于出生了。贺俊侦出生的这一年,正直大旱,贺俊侦的出生给老贺家带来了新的希望,也给老贺家带来了难题,三个女儿,两个儿子,还有老人,负担非常重。原本殷实的家庭转眼就变得捉襟见肘了,贺俊亨眼见贺广远成天起早摸黑,不堪重负的肩膀越来越弯,就向贺广远提出:“您现在已经有儿子了,我是不是回去?”贺广远说:“孩子,你有这份孝心爹理解,爹不是这样的人,没有儿子就引你,现在生儿子了,就把你一脚踢开,这是人做的事吗?”贺俊侦出生后,父亲根据心中的意愿给贺俊侦取了一个乳名,财望。希望贺俊侦这一辈“财”能望一点,不像自己每天为吃饭发愁。但是这个带有广大贫苦农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的名字,并没有给幼小的财望带来多少福音。家庭依旧贫困,没有因财望的名字而好转。五岁时,贺俊侦的父亲请族中的长老为贺俊侦取了一个与他一生结缘的名字——贺俊侦。贺是姓,俊是辈,侦才是他的名,这个名字是否注定了贺俊侦一生都要为这个“侦”字而工作,奋斗?出生贫困家庭的贺俊侦很懂事,小小年纪什么事都抢着干,放牛,砍柴,做农活,遇事都想为这个家庭分担一点。贺俊侦十岁时,墩头贺一个长期在外教“经馆”(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初中或高小老师)的贺广源老先生回来了,族中长老商量,我们是不是也办一个私塾,把我们贺姓的子弟也集中起来,请老先生教教。贺广元,字寿山,是远近闻名的饱学之士,一辈子在外游学,当过幕僚,因不满官场腐败,愤而辞职,转而教私塾。一生严谨,桃李满天下。贺俊侦父亲贺光远想,自己一生没有读书,受尽了不识字的罪,深知穷人不读书,就更加受人欺。现在学校开到了家门口,这样的机遇可遇不可求,俊侦正是上学的年龄,可不要耽误了,于是咬咬牙也送贺俊侦上学了。贺俊侦上的是私塾,学校离家不是很远,是一所旧祠堂改建的。几十个学生来自附近几个村庄,家境都不是很好。贺俊侦聪明好学,小小年纪求知欲很强,在教学之余,时常问光元先生一些不懂的问题。“为什么穷人这么穷?,为什么军阀这么横?为什么世上这么多不平事?”贺广元先生虽然见多识广,但贺俊侦这些提问他也回答不出。贺俊侦在上学期间,不光要读书,忙时还要帮着干农活。贺俊侦知道,自己能读上书是很不容易的,而且还是这个家族祖祖辈辈破天荒能进学堂读书识字的人,所以学习上特别勤奋。他的记忆里很强,认字背书又多又快,经常受到贺光元老先生的夸奖。两年后,贺俊侦又到河对面的陈家祠堂读书。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懂得读书的重要和来之不易。私塾读完后,他一心希望继续能升学深造,但高昂的费用让贺俊侦望而止步,他不得不辍学了。这时,贺俊侦尚不明白家庭贫困的原因,但确深深体味到了它的苦果。贫富悬殊的现实,激发了年少贺俊侦的励志图强,另谋生路,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不幸命运。在这些年里,贺俊侦养过鸭,做过泥工。特别是在做泥工学徒时,一次跟地主家干活,不小心摔碎了几块砖,被地主从房顶上踢下来,摔成重伤。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有过三个红八军,一个是龙州起义建立的由俞作豫任军长的红八军,时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为李明瑞。一个是隶属于红三军团建制的红八军,一个是由湘赣苏区地方武装组建的由肖克任军长的红八军龙州起义创建的正规红军队伍。这里要说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活跃在鄂东南的红三军团建制的红八军。
南昌起义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党为了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并提出了在湘鄂粤赣4省发动秋收起义的计划。同年9月初,湖北省委将鄂东区分为大阳(大冶、阳新、鄂城),黄圻(黄梅、蕲春、圻水、广济),黄麻(黄冈、麻城、罗田)3个特区,各设立中共特别委员会。1929年6月,根据毛泽东“向农村进军,建立农村根据地”的思想,红五军第五纵队从湖南平江来到鄂东南,在大冶地区开展游击战,解放了被囚禁的无辜农民,取得了第一次攻打大冶县城的胜利。接着,红五纵队又配合赤卫队,消灭了刘仁八、白沙铺、小箕铺、三溪口等十几个重要集镇的反动武装,取得节节胜利,队伍迅速壮大。根据地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引起了敌人的极大震惊,国民党独立十五旅唐云山部急赴大冶、阳新地区,企图扑灭革命的火焰。蒋介石非常担心,于是派出国民党独立旅前来镇压,其中15旅中共产党非常多,主要代表是独立十五旅第二团二营五连排长程子华。而这一次国民党的行动,却成了大冶兵暴发生的导火线,革命的火焰在高压之下,反而越烧越旺。1929年9月,红五军军委和湘鄂赣特委在赣北召开联席会议,决定红五军分三部分活动,彭德怀率四纵队南下重回井冈山,黄公略率一二三纵队留在湘赣苏区,五纵队北上鄂东南开辟新根据地,从此五纵队开始独立行动,红八军的雏形就此出现。五纵队到鄂东南后,解放了大冶、阳新、通山等多座县城,迅速打开了局面,建立了鄂东南根据地,队伍也由原来的一千多人迅速发展到五千多人,队伍扩编为两个支队,刘文琪李才志分任支队长,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红八军。东源,民国时称永福里,属凤山区(区公所设在三溪口)管辖,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历来是革命的重要根据地,罗伟,肖作舟,罗冠国,在这里办过农民运动讲习所,彭德怀也曾经到过这里。1928年,罗冠国来当时的革命根据地——王文驿开展革命活动,一次路过潜龙贺时,见贺俊侦柱着拐杖正在干活,于是就问:“小老乡,怎么了?”贺俊侦把如何被地主从墙上踢下受伤的经过跟罗冠国说了一遍,罗冠国看着贺俊侦愤着怒火的眼睛开导说:你看那些地主老财住在富丽堂皇的大屋里,冬天烤火,夏天遮阴,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就活该我们穷人累死累活?这世界不公平,我们不能牛马不如地活著,我们一定要改变这个世界,地主能把你从墙上踢下来,你为什么不反抗?我们穷人难道不比地主人更多吗?在罗冠国的熏陶下,贺俊侦的思想有了质的飞跃。罗冠国这个敏锐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独特的眼光,意识到贺俊侦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年轻人,时常带一些油印的进步刊物给他阅读。从此,贺俊侦便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对人生意义的认识与理解,一步一步由混沌模糊而变得清楚明白。由于贺俊侦年龄太小,党团组织对贺俊侦进行考察后,由罗冠国介绍加入了C.Y——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时,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已初步形成,革命斗争日益高涨,共产党鄂东南特委在阳新广大农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立了儿童团,少先队,妇女会和赤卫队等群众组织。贺俊侦参加了儿童团,并当上了团长,在宣传发动群众学唱革命歌曲,禁止妇女包脚和抗租,减息等斗争中,常常有他的身影。1929年10月,五纵来到了东源,当红军转移时,贺俊侦决定参加红军。当贺俊侦的母亲知道贺俊侦要参加红军时,哭着对贺俊侦说:“儿啊,我们家就是你一根独苗,你走了我们怎么办?”贺俊侦拉着母亲的手哭着说:“我在家也帮不了什么忙,我们是穷苦的命,只有革命成功了,我们才有好日子,到时我一定会接你们享福的!”说罢毅然扮开母亲的手,挣脱母亲的阻拦,参加了红八军。就是因为受这支红军队伍的影响,阳新县迅速成为了鄂东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几十万农家子弟纷纷参加革命,后来成为著名的烈士县,有20多万烈士。贺俊侦被分配到红八军团六师二分队,从这一天起,贺俊侦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开始了他漫长的职业革命军人的生涯。1930年6月鄂东南中央苏区将湘鄂赣之红五军、红八军等直属部队合编而组成红三军团,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第八军,军长李灿(何长工代),政治委员何长工(后邓乾元)。红三军团组成后,相继攻占通山、祟阳、岳阳,进入平江、浏阳一带活动。7月27日攻占长沙。8月23日与红一军团在浏阳永和市会师,合编为红一方面军。贺俊侦参加了黄石岗战斗、岳阳战斗以及第一第二次攻打长沙的战役。作为年仅17岁的新兵蛋子,贺俊侦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和勇敢,通过几年战斗的洗礼,贺俊侦能从敌人的枪炮声中,听出枪炮的型号和数量。参加革命后的贺俊侦,在数年的对敌战斗中,逐步由班长,排长而至连长。1932年冬组织上选派贺俊侦到国家保卫局工作,在保卫局工作期间,贺俊侦接触到了红军收缴的最原始的“三灯机”(只能收不能发的电台)。每当夜深人静,战友们带着强烈厮杀后的疲劳酣然入睡时,只有贺俊侦总是对着这部不言的“三灯机”入迷。一天,军委二局侦听科科长胡立教来保卫局交流工作并寻找侦听员,保卫局首长介绍说,我们这里有一位干部脑子很活,记忆力惊人,不正是你们需要的人才吗?于是胡立教召见了贺俊侦,在一连串的对答中,贺俊侦能复述不漏。胡立教惊喜地说“找到了,找到了!”1933年初贺俊侦被选送到红军无线电学校学习报务,这个学校1931年创办于瑞金,几经改名现在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58年迁址西安,以“西军电”而闻名于世。该校是中国最早的2所国防工业重点军校之一,是曾经与哈工大齐名的军工大学,是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当然这个时候的红军无线电学校是简陋的,但贺俊侦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学校里,成为军中情报名将的。
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秀,一结业贺俊侦就被中华苏维埃政府要去当了电台报务员。后因战事紧张军委二局侦听人员紧缺,胡立教向总部再三请求,贺俊侦才被调到了三科任侦收员。在此期间贺俊侦先后参加了红军苏区的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的全部战斗和情报侦收工作。在江西瑞金的二局期间,贺俊侦负责监控军阀陈济棠、周浑元、薛岳等敌部的电台,能很快的找到并准确的抄收其来往的电报,同时还不断的开辟新方向。他边干边学不仅侦收业务精湛还掌握了破译知识,有的电报做到了抄下电文即可知道其内容的程度。在他们的努力下,使当时围剿中央苏区的师以上的电台都在二局的严密监控之下,为军委领导的判断、决策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贺俊侦的夫人李凯于1999年12月26日因病治疗无效逝世。贺俊侦共有子女六人,四子两女。贺俊侦这一代老红军,老革命家具有伟大的革命情怀,他的大儿子贺洪林是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生活困难经常需要贺俊侦给予资助,三儿子贺立华在部队受核辐射过早去世,孙子要人抚养,也是贺俊侦予以支持。贺俊侦从不向组织伸手,什么困难都自己扛。贺俊侦逝世后,总参的悼词是这样说的:
“贺俊侦同志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无论是在“十年动乱”期间还是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遇到什么挫折,矢志革命的信念从未动摇。几十年来,他坚持不懈的学习革命理论,自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贞守了共产党人和老红军的政治本色。
贺俊侦同志对党的技改事业怀有深厚的感情,他虽然离休多年,仍十分关注三部的建设与发展,他热情支持现任领导的工作,并利用适当机会为搞好技侦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充分表达一个技侦老战士对党的事业的无比热爱。贺俊侦同志具有坚强的革命毅力,他身患重病常年卧床,始终以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坚持在病榻上读书学习,展示了革命者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风貌。
贺俊侦同志具有很强的党性观念和奉献意识,为了党的事业他淡泊名利,不及荣辱,时刻听从党的指挥、一切服从党的安排,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的崇高境界。
贺俊侦同志有很好的人品修养,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作风民主,谦虚谨慎,团结同志,生活朴素,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敬重与爱戴。
贺俊侦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贺俊侦被收录《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解放军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人物志》(中国经济出版社)、《楚天将帅风云录》(解放军出版社)等书
贺姓的历史名人的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