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的大名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6-21T22:38:50 更新时间:2024-11-12T11:05:43

【包拯简介:富贵公子辞官回乡10年“尽孝”】

包拯简介:大宋王朝的第40个年头,安徽合肥一家包姓名门望族诞生了一个胖小子,这个全家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的一脉单传,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既不是什么怪胎,也没有所谓的兄嫂,更不存在任何坎坷身世。作为富贵逼人的独生子,父母宠爱备至,他的童年幸福像花儿一样。封建地主家

庭子女要想显达于世,不外乎走上科举之路。包拯自幼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作为当时的一名有志青年,他的追求显然也在求取功名上。19岁那年,他中了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按照如今说法,等于是江西永修县的“一把手”。

包拯简介:然而,恋家的包拯舍不得离开父母,便奏请皇帝把他派在父母身边上班,于是把他改任为和州监税,等于在合肥邻近的和州市***管钱粮税收。回家报喜,结果爸妈既不愿意离开合肥的家业去适应新的生活,又舍不得宝贝儿子独立门户。

包拯看二老年事已高,自己又是根独苗,索性把官给辞了,安心在家陪父母。包拯甘当“宅男”,这一当就是10年有余,二老离世后,他守孝3年。守孝结束,他仍然没有工作的打算,不愿离开父母的灵地,又在家里呆了两年。包拯简介。就在这一年,名臣范仲淹入主开封府,他的《岳阳楼记》名贯天下,而此时,34岁的包拯还是个连官门都没进的“待业老青年”,当时的他也许未曾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将从开封府走进历史的深处。

包拯简介:两年后,在乡亲邻居苦口婆心地劝说鼓励下,包拯才决定离开家乡,正式踏上仕途之路,他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份差事是当时的安徽天长县“一把手”。包拯十几年呆在家里“虚度青春”,这在现代人眼中简直匪夷所思,而在当时却是寻常之事。

包拯简介:宋朝对孝道非常重视,上升到个人品德及社会名声的高度,如果谁因贪恋官位而置双亲于不顾,要被世人唾弃。按照宋朝礼律,父母去世其子必须守丧3年,无论你官居何位,除非皇帝因某种原因不愿让大臣回家守孝,即“夺情”,否则必须离职守孝。所以,包拯的青年时代为了孝顺父母在家里度过,并未有任何惊世骇俗之处,符合当时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观。

【包拯和寇准是不是同一个朝代的?什么官位?】

严格意义上讲,包拯和寇准不是同一个朝代的,虽然两人均为北宋名臣,但寇_是在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考中进士,时任皇帝是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包拯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时任皇帝是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

1、寇准的最高官职是宰相(同平章事)。

寇_十九岁考中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任满改任成安知县。以后他又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官。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

2、包拯的最高官职是礼部侍郎,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

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直到景_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庆历三年(1043年),入京任殿中丞。后经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于十一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

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包拯担任契丹正旦使,出使辽朝,完成了使命。此后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于庆历六年(1046年)六月左右出京任京东路(治今河南商丘)转运使。庆历七年(1047年)四月,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陕西转运使。

庆历八年(1048年)五月二日,包拯调任河北路(治今河北大名)转运使。皇_二年(1050年),包拯受任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皇_四年(1052年)十月,除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嘉_六年(1061年)三月,升任给事中,正式担任三司使。数日后,拜枢密副使。不久,调任礼部侍郎。嘉_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同月二十四日(7月3日),包拯病逝,终年六十四岁。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扩展资料:

其实在为官清廉和为民判案上寇准其实是做的非常好的,但是他的知名度就是不高,在民间的熟知度上更是和包拯差的太远太远。

类似《三侠五义》、包公案、包青天等这些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的古老评书,明见戏剧,以及现在的影视作品,对包公的宣传力度远大于对寇准的宣传,喜欢追逐大流,是人们的天性,包拯因为自身的功绩的确在大部分官员之上,人们满满的就熟知起来。

历史上寇准在抗击辽国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包拯则是在处理朝中事物的时候有突出表现,他敢于弹劾当朝大臣,为朝廷解除了很多内忧,而寇准则是更多的从外患角度在位朝廷办事,而行军打仗不是一个人的功劳,所以寇准更多的是上升到了为国效命的程度。

相比包拯的直接效命于人民,为百姓办实事上,包拯的影响力比寇准大出一截又变得那样理所应当。包拯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敢于指出朝廷中不良的现象,使百姓生活安康,是百姓的得力助手。

虽然说寇准的政绩和官职都要大于包拯,只能说是百姓不关注这些,毕竟攘外必先安内,百姓真正关心的是当官的能不能为自己谋取利益,能不能为自己办实事。包拯正是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可能也应证了这样一句话基层干得好,比高层更的民心。

在民间有各式各样的文学形式来表现包拯的事迹,诸如《狸猫换太子》《铡美案》等,无论是从舆论角度还是,在影响力上,包拯都有小小的优势,当然两人都是为宋朝的政权稳定,百姓安居乐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也没有必要分个谁高谁低。

——寇准

——包拯

——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

——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

包青天的大名相关文章:

百家姓中的姓包大人物——包青天,包青天姓什么名字
百家姓中的姓包大人物——包青天,包青天姓什么名字

一、包青天的背景包青天是明代著名的法官和侠客,是晋阳人,相传此地是春秋时期韩国的大夫、文学家韩非子故里,其家族源出自韩非子。包青天出身于官宦家庭,家世显赫,是包姓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