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
【中药之桑树】
桑树的全身都是宝,桑叶,桑枝,桑白皮,桑寄生,桑椹。晚蚕砂,白僵蚕
1.桑叶禀金秋之气,所以霜桑叶效果最佳,霜桑叶相互碰撞,发出类似金属的声音,因而霜桑叶就有金石之性,在五行里,金克木,所以霜桑叶平肝明目的效果最好。蚕吃桑叶为什么从来不喝水,因为桑叶清肺润肺。2.桑枝为桑树的枝条,尤善横走肢臂,祛风湿,通利关节。3.桑白皮为桑树的根皮,泄肺平喘,利水消肿。主治肺热咳嗽。4.桑寄生是寄生在桑树上的小灌木,因其与怀孕的孩子同气相求,所以可以安胎,肝肾亏虚引起的胎元不固。5.桑椹是桑树的成熟果穗,滋阴补血,生津,润肺。6.桑螵鞘为螳螂在桑树上产的虫卵,必须蒸过之后将虫卵杀死才可用,固精缩尿,补肾助阳。7.晚蚕砂为蚕快要吐丝的时候排除的粪便称为晚蚕砂。升清降浊,清肝明目8.白僵蚕,蚕感染了白僵菌而形成白僵蚕,这种蚕死后不僵硬,不腐烂,具有息风止痉的作用。
【桑树分哪几种呢?】
桑苗栽植后,根据其品种特性、环境条件和生产要求,采用伐条、疏芽、整枝、摘心等方法,培养成一定的树形,这一过程称为树形养成阶段。这一阶段以养树为主,应控制采叶,增加养分积累。树形养成后,进入生产收获阶段,仍需采取合理的剪伐方法维护丰产树形,做到采养结合,保持桑树高产稳产和延长盛产年限。
长期的生产实践形成了不同的桑树养成形式。按树干的高度分为高干桑、中干桑、低干桑和地桑(根刈桑)等类型。桑树养成一定的树形后,又因剪条时基部残留部分的长短分为拳式与无拳式,拳式桑树是在最上层支干养成后,每年在枝条基部或留很短部分进行夏伐,残留部位的潜伏芽抽发新枝,经多年后在支干顶端逐渐形成拳状,称为拳式养成;每年剪伐枝条时在枝条基部残留6~10厘米,由残留部的休眠芽抽长新枝,以后年年这样提高伐条,树形逐渐升高,支干顶端不形成拳状,称无拳式养成,经多年后树冠过于高大时,作适当的降干处理。
①高干桑
树干(包括主干和支干)高度在150厘米以上。特点是树干高,根系深而广,抗旱性较强,树龄长,但树形养成时间较长。易受旱、涝、霜冻害地区,溪滩地、零星散栽桑及不耐剪伐的桑品种等宜选用高干树形。
②低干桑
树干高度在70厘米以下。特点是树干低矮,根系分布浅,养成时间短,收获早,树势易衰败,树龄较短,抗逆性较弱。适宜在雨量充沛、灌溉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采用,干旱、寒冷地区不宜采用低干树形。
③中干桑
树干高度70~150厘米。中干桑的特点及选用范围介于低干桑和高干桑之间。
④地桑
又称无干桑,主干埋入土中或稍露出地面。每年在枝条基部近地面处剪伐,新抽发的枝条似从地上长出,缺点是下部桑叶易受泥水污染。在地处南亚热带的广东、广西,气温高,雨量足,桑树生长期长;栽植的杂交桑生长势强、耐剪伐,一般采用密植、根刈养成地桑树形。
桑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