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面具图案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6-29T08:17:00 更新时间:2024-08-31T16:50:54

【关于日本面具】

具是一种泛世界性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民族的自画像,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缩影。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是一个面具大国,其繁多的品种和优秀的制作技巧,世界早有公认。这些年我一直从事面具艺术研究,多次应邀赴日本访间,有机会对日本的面具进行实地考察。日本人对面具的研究已经积累了很多成果,无论是在书店、图书馆,还是博物馆、神社,到处都可看到令人惊叹不已的面具书籍和面具实物。从考古资料来看,日本早在绳文时代(约公元前1600年),就有贝壳和泥土制作的面具,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种中,逐渐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有许多面具的原形均来自中国,著名的日本皇室珍品“兰陵王”面具,就出自中国乐舞《兰陵王》。相传北齐兰陵武王高长恭,面貌秀美,类若女人,他嫌自己貌不威武,不足威敌,所以打仗时佩戴面具。《教坊记》云:“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贞观四年,日本舒明天皇遣使来华,遣唐使中的伎乐师大量引进大唐乐舞,乐舞《兰陵王》被遣唐舞生带回日本后备受宠爱,天皇庆祝皇太后四十大寿于清凉殿大摆酒宴,时年八岁的贞数亲王亲自习舞《兰陵王》,可见《兰陵王》乐舞在日本十分流行。

日本的面具大致可分为伎乐面、舞乐面、行道面、追傩面和能乐面。伎乐又称“吴乐”,是南北朝时我国吴地流行的民间乐舞,于推古天皇二十年(公元612年),由僧人味摩之传入日本,通常在佛法会上表演。在鉴真和尚弘法的奈良东大寺,每年佛诞节和盂兰盆节都要举行伎乐会。东大寺正仓院是日本有名的国宝珍藏地,内有“吴女”面具,系吴国公主,其造型面庞丰腴,头梳双髻,一副大唐女子的富贵之态,是典型的唐代少女装扮。而中国这种造型面具在民间枚不胜举,江西萍乡傩面“梅香”,似“长安女儿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夭邪”。舞乐实为唐代歌舞杂戏,唐时称“燕乐”或“宴乐”,用于朝廷宴会。公元686-697年传入日本,主要用于表现贵族生活,其表演典雅、贵族化,艺术性很强,分有左舞和右舞。左舞为唐乐、天竺乐和林邑乐,有《兰陵王》、《拨头》、《采桑老》、《苏莫者》、《秦王破阵乐》等舞目。右舞为高丽乐和渤海乐,有《纳曾利》、《新乌苏》等。正巧一月二十二日东京浅草公堂公演《宫中雅乐》,我慕名前往观摩,其舞台布阵大有唐代“坐部伎”和“立部伎”遗风,丝弦鼓笛一坐一立分置两边。《苏莫者》也实为唐时风行于长安的泼寒胡戏《苏摩遮》,舞者佩戴面具,身着蓑衣,手中执桴,举手投足仍有中国传统戏曲遗韵。面具造型也是典型的中国猿猴相。

日本面具图案相关文章:

***面相学之面相的看法
***面相学之面相的看法

第二点:鼻子塌陷,拱起,弯曲,鼻翼狭窄,露窍。如果是鼻子没长好,失去了气势,不能挺拔,隆起,鼻翼不能丰满,鼻窍不能整齐,都不是富贵的相。还有的鼻子带着拱起,鼻梁弯曲。第三点:嘴若吹火,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