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安后面加什么字好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7-05T05:34:45 更新时间:2024-10-31T15:21:23

【关于外来词】

分类:教育/科学

问题描述:

外来词从哪来?

外来词的含义?

外来词的历史和发展?

外来词重要吗?说明理由

快来!悬赏!!!

解析:

虚词的定义是,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的词,主要的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

它是种抽象的但并不模糊的没有实在意思的词,所以是“看不见”的,但它不包括你说说的的符号也不是你像你说的那样“可怕”“别扭”的词,其主要作用是在语法功能上。

楼主的问题提得真苛刻,这个问题可不简单,而且专业性极强,不知道你能否看懂啊?

词汇语法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所涉及的因素较多,本文仅就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因素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壹句法位置的改变

就多数情况而言,词汇的语法化首先是由某一实词句法位置改变而诱发的。汉语的虚词多数是由动词、形容词虚化而来。动词通常的句法位置是在“主—谓—宾”格式中充当谓语。在这种组合形式中,充当谓语的动词,一般只有一个,它是句子结构的核心成分,它所表达的动作或状态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某个动词不用于“主—谓—宾”组合格式,不是一个句子中唯一的动词,并且不是句子的中心动词(主要动词)时(如在连动式中充当次要动词),该动词的动词性就会减弱。当一个动词经常在句子中充当次要动词,它的这种语法位置被固定下来之后,其词义就会慢慢抽象化、虚化,再发展下去,其语法功能就会发生变化:不再作为谓语的构成部分,而变成了谓语动词的修饰成分或补充成分,词义进一步虚化的结果便导致该动词的语法化:由词汇单位变成语法单位。所以,在词汇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位置的改变、结构关系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以动态助词为例。近代汉语动态助词“将”“着”“取”“得”等均由动词演变而来。它们从动词向动态助词演变的过程是从进入连动式开始的。

魏晋南北朝,“携带”义的动词“将”出现于连动式,基本格式是“动词+将+趋向补语”:

(1)行至赤亭山下,值雷雨日暮,忽然有人扶超腋径曳将去,入荒泽中。(《还冤志》)

(2)若生女,辄持将去,母随号泣,使人不忍闻也。(《颜氏家训?治家》)

(3)见一老妪,挟将飞见北斗君。(《古小说钩沉.幽明录》)

连动式的“动词+将”间关系较松散,常可插入宾语或连词:

(4)有二人录其将去,至一大门,有一沙门据胡床坐。(《古小说钩沉?冥祥记》)

(5)忽有白蛇,长三尺,腾入舟中……萦而将还,置诸房内。(《王子年拾遗记》)

连动式的“动词+将”表示一种“携带”性的运动,动作是由主体携带对象进行的。而“携带”这一动作,又是以完成前一动作为条件,才得以进行,表“携带”的“将”在某种程度上依附于前面的动词。“将”字之前的动词,魏晋时主要是与“将”字近义的(如“持”),或隐含有“携带”义的(如“曳”,即使没有“将”,“曳去”也是“携之而去”的意思)。“将”对前面动词的依附和与前面的动词词义的重合,减弱了它的动词性。

动词性的减弱,在唐代引起“将”在句中结合关系的改变:

(6)凭人寄将去,三月无报书。(《元稹《酬乐天书怀见寄》)

(7)扬眉斗目恶精神,捏合将来恰似真。(《蒋贻恭《咏金刚》)

同是“动词+将+趋向补语”结构,但其中动作已非主体与对象共同进行,“将”前动词已不限于带有“携带”义的了。

“携带”义减弱的“将”字,开始主要用于表示动作完成后的情况、动作的结果,并出现了新的结构“动词+将+宾语”:

(8)收将白雪丽,夺尽碧云妍。(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再进一步,又从表示动作的结果发展成表示动作的完成:

(9)输将虚白堂前鹤,失却樟亭驿后梅。(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

当动作的完成状态是进行另一动作的伴随状态或方式时,“将”又有了表示动作持续的用法及相应的结构“动词〔,1〕+将+动词〔,2〕”:

(10)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狐兔不复有。(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

发展到例(9)、(10),“将”字已是动态助词的用法了。

“将”字变化的起点是动词“将”进入连动式,处于第二动词位置的“将”字在语境(语义、前面动词词义等)影响下动词性减弱,引起结合关系变化(对动词选择性减弱),再进一步到“携带”义逐渐消失,在句中主要表示动作的状态、结果,最终发展成只表示完成、持续等语法意义的助词。〔(1)〕

“将”字的演变过程也是其它大多数动态助词的语法化过程。

(11)春月,蜂将生育时,捕取三两头着器中。(《博物志》)

这是一个连动式的句子,宾语为“取”与前面的动词“捕”所共有,“取”前动词有“取得”义或以“取得”为目的。

(12)合取药成相待吃,不须先作上天人。(张籍《赠施肩吾》)

“取”已非“取得”义,变为表示动作结果。

(13)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陆龟蒙《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

(14)若遇丈夫谐调御,任从骑取觅封侯。(秦韬玉《紫骝马》)

“取”由表示“结果”发展为表示动作完成(例13)或持续(例14)。〔(2)〕

(15)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卷一○九)

连动式,“得”前动词有“取得”义。

(16)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àn?①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世说新语?德行》)

“得”前动词无“取得”义,“得”表示动作结果。

(17)我令之罘归,失得柏与马。(韩愈《招杨之罘》)

(18)传得南宗心地后,此身应便老双峰。(《东阳夜怪录》,《太平广记》卷四九)

(19)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郑谷《雪中偶题》)

例(17)—(19)中,“得”已由表示动作结果进一步演变为表示动作完成或持续的动态助词。

以上几个动态助词的语法化过程概括起来都是:连动式→表示动作结果(补语)→表示动作完成、持续(助词)。

在这个虚化链中,由于句法位置的变化而进入特定的语法结构(连动式),是其变化的诱因和基础,只有在特定的语法位置上,在语境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这些词才可能产生新的用法,词义才会不断虚化,最终从动词发展为助词。反之,同一时期内没有用于连动式的“将”“取”“得”,都继续用作动词,语义、功能都没有明显改变。而且,在唐五代前后进入相同语法结构的一组动词,沿着同样的途径发生了相似的变化,产生出一组功能相近的助词,这一点更清楚地显示出句法位置改变、结构关系调整对词汇语法化的影响和作用。

近代汉语里,用于处置式的介词“将”是由“执持”义的动词“将”演变而来。介词“将”的语法化过程同样显示出句法位置变更对它的影响。

祝敏彻先生(1957)曾研究过“将”由动词到介词的发展过程。

先秦,“执持”义动词“将”只用于“主语+将+宾语”格式:〔(3)〕

(20)吏谨将之。(《荀子?成相》)

两汉以后,“将”开始用于连动式:

(21)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搜神记》)

在例(21)中,“将”作为连动式的前一个动词性成分,表示后一动词“往”的伴随状况。显而易见,连动式中,后一动词“往”是句子的中心动词,这种状况导致了“将”的动词义减弱,词义开始抽象化。

入唐以后,“将”又进入“将+名词+及物动词”的连动式:

(22)孙子将一鸭私用,yòu?②以擅破家资,鞭二十。(《朝野佥载》)

这里,“将”的宾语同时也是连动式后一动词“私用”的宾语”,“将”仍是动词性成分。但正像例(21)一样,句子里中心动词是“私用”,作为非中心动词,“将”只是一种辅助性动作。这种在句子语义表达中的辅助词地位,促使“将”字的词义进一步虚化,这是因为“语言中的某一成分所表示的意义(这里指的是行为)如果不甚显著的话(因句中另一行为表示的意义更为显著),那它所表示的意义就容易在人们的印象中逐渐消失掉……。”(祝敏彻,1957)

“将”在连动式中词义进一步虚化的结果导致其原先的词汇意义消失而转变为介词:

(23)强将笑语供主人,愁见生涯百忧集。(杜甫《百忧集行》)

和助词“将”一样,“将”字由动词到介词的语法化过程导源于其句法位置的改变,同期句法位置未发生变化的“将”字,仍保持其动词的语义和功能,没有发生语法化的演变过程。

从上面的举例和分析可以看出,句法位置的改变及其固定化通常表现为某个实词由在句子结构中的核心句法位置变成经常出现在某个适合于表示特定语法关系的句法位置上,从而引起其词义变化(抽象化→虚化),发展下去,便虚化成专门表示这种语法关系或语法功能的虚词。汉语的主、谓、宾、定、状、补六个句法成分,先秦即已具备,且语序相当固定。这些句法成分在句子结构中的地位是不相同的。其中主、谓、宾为核心成分,是主要由实词承担的句法位置。定、状、补为非核心成分,词汇意义实在或不太实在的词都有进入的可能。因此,词汇在这些句法位置上发生语法化的可能性也不相同。一般说来,状语和补语的位置较容易引发语法化,这是因为表示范围、程度、时间、工具、方式、原因、对象、结果等语法范畴的词汇一般都出现在这两个位置上(解惠全,1987),处在这两个位置上的词汇如果词义进一步虚化,就有可能转化为单纯表示各种语法意义的语法单位。

从以上对汉语动词语法化过程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生语法化演变的动词大都是由于句法位置的改变,进入偏正式的连动式中,作为非中心动词成分,这些动词在结构和语义上依附于其前或其后的中心动词。这种处境和地位导致这些动词的动作性减弱,词义发生抽象化。与此同时,其语法功能也会相应变化,或在中心动词前作状语,或在中心动词后作补语。词义的进一步虚化,又使得这些动词发生语法化:作状语的动词转变为介词,作补语的动词转化为助词。

贰词义变化

句法位置与结构关系的改变会引起词义的变化,导致实词的语法化;同样,词义的演变、虚化,也会引起词的功能的改变,使之用于新的语法位置、结构关系上,从而产生一个新的虚词。词义变化也是影响词汇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结构助词“个”的产生过程中,词义变化的影响显得更为明显。

“个”本为量词,专以记竹,汉魏以后变成一个一般量词,用以计数各种东西:

(24)负服矢五十个。(《荀子?议兵》)

(25)但愿尊中九酝满,莫惜床头百个钱。(鲍照《拟行路难》)

(26)可更觅数个刀子。(法苑珠林?冥祥记》)

然后发展出不指一个明确数量的虚指用法,可以脱离数词使用:

(27)为个朝章束此身,眼看东路无去因。(张籍《寄朱阚山人》)虚指的“个”有时可直接用于形容词之后:

(28)惊飞失势粉墙高,好个声音好羽毛。(郑谷《飞鸟》)

形容词之后的“个”已不再表示物体的量,而成了表示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标志,词义虚化了。

词义的演变引发了组合关系的改变,从“数+个+名词”,变为“形+个+名词”,最后又出现了跟在名词、动词等后面的“个”:

(29)师云:“你既不会,后面个僧dǐ?③对看。”(《景德传灯录》卷八)

(30)今日问个,明日复将来温寻,子细熟看。(《朱子语类》卷一一五)

(31)莫怪说,你个骨是乞骨。(《张协状元》四出)

量词“个”到结构助词“个”的演变,是从词义虚化开始的。从计竹,到一般量词,到虚指的量词,再到用于形容词之后表示事物的性质,最后扩展到名词、动词等之后,成为部分地区使用的结构助词。在词义由实到虚的演变过程中,结构关系、语法功能不断地调整、变化,以适应词义的演变,并最终在意义和功能两方面都完成了词性的转变。

现代汉语里尝试态助词“看”是由动词“看”演变而来,它的语法化过程也是从词义的虚化开始的。

动词“看”本为“瞻视”义:

(32)遥见dǐ?③桓赤如血色,怪其所以,寻即往看,见一饿鬼。(《撰集百缘经》,《大藏经》卷四)

魏晋六朝时,动词“看”由“瞻视”义引申出“测试”义:〔(4)〕

(33)其家有机,让比丘坐:“即坐小待。”复起以指内釜中,看汤热不。(《摩诃僧律》,同上,卷二二)

(34)五六日后,以手内瓮中,看冷无热气,便熟矣。(《齐民要术?笨jū?④并酒》)

(35)尝看之,气味足者乃罢。(同上)

“看”由视觉动作演变成泛指的“测试”,词义开始抽象,为其语法化奠定了基础。

在同期文献中,这种“测试”义的动词“看”,已可以用于主要动词之后而不带宾语:

(36)妇怪不语,以手摸看,谓其口肿。(《百喻经?ān?⑤米决口喻》)

(37)施功既讫,粪塔如初,在大塔南三步,婆罗门不信是粪,以手探看,遂作一孔。(《洛阳伽蓝记?城北?凝园寺》)

这里的“看”仍是“测试”义动词,“探看”“摸看”犹言“探试”“摸试”。

这类“看”词义如果再进一步虚化并且用于祈使句中,就变成了尝试态助词。这样的例子在六朝前后的文献里已经出现:

(38)将还家,语王云:“汝是贵人,试作贵人行看!”(《俗记》,《太平御览》卷八二九)

(39)精舍中庭前沙地有众长寿:“借我弓箭,试我手看。”答言:“可尔。”(《摩诃僧dǐ?③律》,《大藏经》卷二二)

(40)汝好思量看。(《十诵律》,同上,卷二三)

动词“看”由表视觉动作的“瞻视”扩大使用范围,抽象成为表示一切用感官测试的动作。这种词义变化促使其组合关系、语法功能相应变化:由作主要动词带宾语,变为依附于主要动词之后不带宾语。词义抽象化达到一定程度后引起词义虚化,使之最终失去原有的词汇意义,变成只表示尝试义的语法单位。

汉语里的实词多数是一词多义,即某个实词具有几个不同而又相关的义位。这些同一个词的不同义位,通常是通过词义引申而产生的。词义引申就词的义位数量而言,是词义的发展,就源义和引申义间的词义关系说,又可以看作是词义演变。词义演变的特点通常是由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即词义所表达的概念内涵减少,外延扩大。

在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过程中,一个实词的语法化通常是发生在它的某个义位上,语法化的结果是该词在某个义位上独立或分离出某个虚词。至于这个词的其它义位则仍按实词功能继续使用,不会因为源于某个义位的虚词产生而导致该实词消失。这种情形可用下图来表示:

同时,一个多义词的不同义位发生语法化的可能性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意义具体、实在的义位很难发生语法化,而比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义位则较容易发生语法化。这是因为比较抽象的义位,其动作性和状态性较弱,如果进一步抽象、弱化,很容易虚化而变为语法单位。

这就是词义演变容易诱发词汇语法化的理据。

应当指出,句法位置改变和词义变化是词汇语法化过程中两个基本而又互为依存的条件。一个实词由于句法位置的改变而进入某种结构关系,会导致词义变化;同样,一个实词词义发生某种变化,也会影响其功能,改变其所处结构的关系和性质。许多实词的语法化过程都是句法位置改变和词义变化两方面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叁语境影响

词的意义和功能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之中才得到体现。在词汇语法化过程中,语境影响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

反诘副词“敢”的语法化过程中,语境的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敢”原是个助动词,有“可、能、会”等义。例如:

(41)我不敢效我友自逸。(《诗?小雅?十月之交》)

(42)岂敢爱之,畏我父母。(《诗?郑风?将仲子》)

早在上古,当“敢”用于反诘句时,就相当于“岂敢”:

(43)周不爱鼎,郑敢爱田?(《左传?昭公十二年》)

此句在《史记?楚世家》中作:“郑安敢爱田?”(引自徐仁甫《广释词》)可见,“敢”为“安敢”“岂敢”义。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汉魏六朝:

(44)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5)曾是共治情,敢忘恤贫病?(谢tiǎo?⑥《赋贫民田》)

在同时的文献里,“敢”由“岂敢”义虚化成反诘词,义同“岂”:

(46)齐人敢为俗,蜀物岂随身?(何逊《赠族人秣陵兄弟》)

例(46)中“敢”“岂”互文对举,“敢”“岂”同义。

“敢”用作反诘副词,唐五代仍见其例:

(47)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稽绍血,沾酒属车尘。(杜甫《伤春五首》)

(48)三千大千世界须臾吹却不难,况此小树纤毫,敢能当我风道!(《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

(49)国家音乐,本为九泉,终朝吃你茶水,敢动些些管弦?《同上,《茶酒论》)

“敢”由助动词虚化为反诘副词是在反诘句这一语境中实现的。即:A.助动词“敢”位于动词之前,其位置与疑问副词相当。B.在反诘句中,“敢”的语义犹“不敢”,与原来的意义正相反,用反诘形式表现就是“安敢”“岂敢”。由于这种句式的惯用,“敢”的“岂敢”义位中,“敢”的义素成分逐渐弱化,以至丢失,最终虚化成表示单纯反诘的疑问副词。〔(5)〕

“时”在晚唐五代可用作语气词,其语法化过程,也与语境影响有密切关系。

“时”本为名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

(50)于时始雪,五处俱贺,五版并入。(《世说新语?文学》)

唐代“时”在未然(假设句)语境里,开始出现语法化的趋势:

(51)闻客病时惭体健,见人忙处觉心闲。(白居易诗)

这里的“时”词汇意义还未完全消失,这一点从它与下联中“处”对举可以看出。不过例(51)中作者要强调的是“客病”这一事实,而并不在意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所以例中“时”所表达的时间是无关紧要的。换句话说,“时”在句中的意义已不甚显著,而“语言中的某一成分所表示的意义如果不甚显著的话,那它就容易在人们的印象中逐渐消失掉……”(祝敏彻,1957)。

到了晚唐五代,“时”或与“若使”同现,或与“者”(语气词)互文,已变成语气词了:

(52)若使交他教化时,化尽门徒诸弟子。(《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

(53)远看时意散心惊,近睹者魂飞目断。(同上,《维摩诘经讲经文》)

“时”由名词语法化为表示假设的语气词,是在假设句这一语境的影响之下实现的。

语境对词汇语法化的影响还表现在一个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语义制约和规定上。

六朝乃至唐五代以后习见的介词“着(著)”是由“附着”义动词“着”虚化而来,其语法化过程也明显受到语境的制约和影响。

动词“着”的语法化过程从汉以后就开始了。在汉代以后的汉译佛经中“着”开始用于“动词+着-处所词”格式:

(54)犹如花朵缠着金柱。(《佛本行经》,《大藏经》卷四)

(55)株杌妇闻忆之在心,豫掩一灯,藏着屏处。(《贤愚经》,同上)

这类例句中的动词多是一些会产生“附着”状态的,像“缠”“覆盖”等。“着”后的宾语都表示处所整个“动词+着+处所词”格式表示物体通过某种动作而附着在某处。“着”表示前一动作的结果,又引,出物体到达的处所。从词义看,“着”的动作性虽然已经减弱,但仍带有明显的动词性。

六朝文献里,“动词+着+处所词”的用例迅速增多,“着”所结合动词的语义类型也有所扩大:

(56)一二日,因载着别田舍,藏置fǔ?⑦壁中。(《三国志?魏志?阎温传》裴注引《魏略》,卷一八)

(57)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世说新语?德行》)

(58)负米一斗,送着庭中。(《六度集经》)

(59)可掷着门外。(《世说新语?方正》)

这个时期,“动词+着+处所词”格式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带“着”的动词中出现了许多不能造成附着状态的,如以上几例,这就使得“着”字的动词义“附着”消失,而只担当介绍处所的功能,从而由动词转化为介词。

可见,在“着”由动词到介词的语法化过程中,其所附动词的语义特征对其虚化起了重要作用。

观察以上四例可以发现,同样是介词,例(56)(57)中,“着”相当于现代汉语介词“在”,而例(58)(59)中,“着”相当于现代汉语介词“到”。这种语义差别也同样是由“着”所附动词的语义特征所规定的。例(56)(57)中“载”“坐”为静态动词,其动作实施后可达成某种状态。例(58)(59)中“掷”“送”为动态动词,其动作实施后不能达成某种状态。动词语义特征的不同致使各自后附的“着”在介词语义上表现出差别。

近代汉语的动态助词都是由动词演变而来,大多经过了“连动式中的后一动词→谓语动词的结果补语→动态助词”的语法化过程。如果对这一过程详加考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动态助词的产生都与其前动词的语义特征的影响与制约相关,特别是在“连动式后一动词→谓语动词的结果补语”的虚化阶段,其前动词的语义特征起了决定性作用。像我们以上举的“将”“取”“得”等,它们的语法化过程都显示出这一特点。

肆重新分析

重新分析(re***ysis)是从西方语言学中引进的理论,主要用来解释语法现象产生、变化的原因和过程。Langacker(1977)把重新分析定义为:没有改变表层表达形式的结构变化。一个可分析为(A,B),C的结构,经过重新分析后,变成了A,(B,C)。〔(6)〕

太田辰夫先生在《中国语历史文法》中曾用这种理论来解释汉语被字句的产生。他认为,“被”字后面可以跟名词,也可以跟动词,而汉语中名词和动词是没有形态区别的,在“亮子被苏峻害”(《世说新语?方正》)这样的句子中,“害”可以理解为名词,这时“苏峻”就相当于“其”,作“害”的定语,“被”就是“遭受”义动词,全句是一个主动句。如果把“被”理解为助动词,“害”理解为动词,则“苏峻”就成了施动者,句子就成了表被动的“被”字句。句子仍旧是原来的句子,但由于人们理解的变化,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太田先生认为汉语表示被动的“被”字句就是这样产生的。与此同时,“被”字也由表示“遭受”义的动词,语法化为引出受事者的介词。

英国学者本涅特在《被动式和处置式的发展》一文中也作了类似的分析,并且认为这是一种重新分析。〔(7)〕

同样,“把+名词+及物动词”由连动式到处置式的变化也可看作是一个重新分析现象:

(60)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杜荀鹤诗)

A.(连动式)

B.(处置式)

严格地说,重新分析是一种认知行为,尽管它与词汇语法化密切相关,但二者却并非等价物。词汇语法化是语言本身演变的结果,是通过词汇句法位置和组合关系改变、词义变化(抽象、虚化)、以及功能调整逐步实现的。重新分析的作用是从认知的角度把这种词义虚化、功能变化的过程以结果(虚词产生)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加以确认。换言之,所以要重新分析正是因为某个词汇单位的语法化已经使句子结构的语义关系产生了变化,重新分析标志着这个词汇单位语法化过程的完成。

试以“把”字句(处置式)为例,“把NV”之所以会出现重新分析现象,是因为在这个格式里,“把”字已经语法化,而这个语法化过程,是通过“把”字句法位置的改变(S把N→S把NV),词义的变化、以及功能的调整而逐步实现的。重新分析的作用是从认知角度对“把”的语法化,及由此造成的“把NV”语义关系变化的事实加以确认。因此,重新分析虽不是词汇语法化的一个内部原因,但它在词汇语法化过程中却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伍结语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诱发、影响汉语词汇语法化的因素,这些因素从不同的侧面对虚词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发生影响,同时,它们又是互相交错、互为条件的,常常是几个因素同时起作用,共同推动实词的语法化过程发生和发展。

词汇语法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以上所谈的只是语法化过程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一些问题。除了这些之外,像伴随着功能、词义变化而产生的读音演变(轻声、弱化),一个实词语法化之后它在虚词系统中位置的确立及调整,不同语言(如汉语和其它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接触对虚词产生和使用的影响等诸多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在语法化过程中起过作用和影响,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汉语词汇语法化是由复杂的原因和背景造成的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词汇语法化研究中,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入挖掘材料,考虑问题,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期更深刻地了解汉语的历史,更科学地分析汉语的现状。

【74岁的郑少秋:3段婚姻,4个女儿,他真的爱过沈殿霞吗?】

他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古装男神,一身萧萧白衫,加上他玉树临风,气宇轩昂的外表,折扇挥剑中,都难掩他的俊美。

不管是古装还是现代装,他都用精湛的演技,赢得观众的喜欢,他是《楚留香》中的“香帅”,《戏说乾隆》里的乾隆爷,《大时代》里的丁蟹。

他和“不老女神”赵雅芝多次合作,组合成荧幕CP,他和沈殿霞的爱情,却让人唏嘘不已,他就是郑少秋。

沈殿霞是香港电视节目《欢乐今宵》的第一任主持人,她那猫头鹰的发型,蝴蝶型眼睛,肥嘟嘟的身材,加上幽默风趣的主持风格,沈殿霞成为香港主持界有名地“开心果”。

沈殿霞不仅会主持节目,她还参演了多部影视作品,她和董骠多次在影视剧中饰演“夫妻”,组合成“荧幕CP”,一起合作了《富贵黄金屋》,《富贵再三逼人》等等。

沈殿霞可以说是当时娱乐圈,叱咤风云的人物,人缘也是相当的好。

香港影坛大哥谢贤和邓光荣,是沈殿霞的结拜哥哥。

歌神张学友和周华健,是沈殿霞的干儿子,对于沈殿霞,他们一直都很尊敬。

香港一些娱乐大咖,比如音乐教父罗文,曾志伟,董骠等,都是沈殿霞的至交好友。

郑少秋经历了3段婚姻,生了4个女儿,在娱乐圈被调侃为:“一身女儿债、天生岳父命”。

沈殿霞深爱郑少秋,1988年,生下女儿的沈殿霞,却主动提出和郑少秋离婚,郑少秋到底有没有爱过沈殿霞,今天我们来一起深扒他们背后的故事。

1945年7月21日(巨蟹座),沈殿霞出生于上海一个富裕的家庭,祖上世代经商,父亲做盐业生意,从小不愁吃穿的沈殿霞,可以说是上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

沈殿霞家中有9个姐弟,她排行老六,因为前面6个都是女儿。

父母希望家中有儿子延续香火,于是找人掐指一算,给六女儿的名字加个“殿”字。

幸运的是,后面真的如长辈所愿,迎来了3个儿子。

沈殿霞2岁的时候,1947年2月24日(双鱼座),郑少秋(原名黄可中)出生于香港的一个书香世家。

郑少秋的父亲黄仁杰早年出国留学,后来在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教书。

郑少秋的父亲黄仁杰,不仅学富五车,而且先后生下5个儿子,5个女儿。

但是黄仁杰生性风流,家中虽然有美艳娇妻,但还是忍不住到外面沾花惹草。

在郑少秋年幼的时候,父母就选择了离婚,后来母亲改嫁,他跟着继父改名郑创世。

郑少秋的母亲先后给继父生下一弟两妹,郑少秋的兄弟姐妹也一下子从10人,增加到13人。

小时候的郑少秋脸色发青,长得很瘦弱,邻居忍不住调侃,郑少秋瘦到只有“半边人”的模样。

郑少秋从小就比较调皮捣蛋,喜欢表演和唱歌,幻想着自己的明星梦。

1957年,12岁的沈殿霞跟随父母到香港定居,在无忧无虑的成长环境下,沈殿霞培养了唱歌,跳舞,朗诵等兴趣爱好。

沈殿霞和郑少秋一样,从小就有着明星梦,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万众瞩目的大明星。

1960年,邵氏公司准备拍摄电影《一树桃花千朵红》,电影需要招募一男一女,2个胖胖的童星。

15岁的沈殿霞看到童星招募广告,兴高采烈地同母亲表达自己的报名意愿,希望母亲能带她去试镜。

沈妈妈经不过女儿的软磨硬泡,于是瞒着丈夫带着沈殿霞去试镜,沈妈妈当时觉得那么多人,沈殿霞估计也选不上。

带女儿去试镜,一来可以让沈殿霞上台锻炼,二来也可以让她死心,放弃当明星的梦想,专心读书。

当时邵氏公司坐着100多个胖子,沈殿霞瞄了一眼,只有一个女孩比她还胖。

沈殿霞把这个女孩当成自己的头号劲敌,但是沈殿霞发现,这个女孩走路笨重,看起来也不像很机灵的样子,这时心里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从小就学习舞蹈的沈殿霞,表演起来胸有成竹,最终被导演岳枫相中。

一个星期后,邵氏公司派人到沈殿霞的住处,准备洽谈签约的事情,沈爸爸知道事情经过后火冒三丈,觉得女儿怎么不好好读书,居然跑去当“戏子”。

沈殿霞和父亲保证,自己在拍戏之余,一定会好好读书,在沈殿霞的再三哀求之下,沈爸爸终于心软,同意让沈殿霞去试试。

就这样子,15岁的沈殿霞开始进入娱乐圈,成为《一树桃花千朵红》的女配角。

1963年,18岁的沈殿霞已经在娱乐圈崭露头角,16岁的郑少秋为了自己的明星梦,已经开始到处去电影公司进行面试,参加香港艺人的培训班。

郑少秋的父亲,看到他这么顽皮,无心向学,慢慢地,也就放弃了。

郑少秋进入香港话剧团进行学习,对于表演很感兴趣的郑少秋,经常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废寝忘食。

多情又风流的郑少秋,在进行学习之余,开始谈恋爱,郑少秋的父亲看到儿子谈恋爱,嘱咐郑妈妈多给儿子一些钱,免得出去一趟,还要女孩子免单。

父亲的话,让郑少秋觉得很感动,觉得知子莫若父。

17岁的郑少秋和训练班的同学卢慧茹,不顾父母的反对,领证结婚,生了大女儿郑安仪。

不过爱情来的快,去的也快,这段感情仅维持了3年,就以离婚收场,卢慧茹独自抚养女儿长大成人,郑少秋主要负责挣钱供女儿生活和读书。

1966年,郑少秋考进了邵氏南国实验剧团第五期培训班,深入进行表演学习。

1967年,郑少秋加入了坚城影业公司,主演了自己的首部电影《黑煞星》,从而进入演艺圈。

在导演的建议下,他的名字由郑创世正式改名为“郑少秋”。

不过在当时,郑少秋没有什么名气,虽然和影视公司签约了,但是没有工作和通告,只能天天呆在家里,又不能出去找工作。

为了挣钱,郑少秋在家里学习起编织毛衣,朋友负责去接活、拿货,但是由于郑少秋对织毛衣的机器不是很熟悉,导致不能如期交货。

但是午夜偏逢连夜雨,没有工作安排的郑少秋,此时继父因为心脏病去世,郑少秋肩膀上的重担,一下子沉重了起来,这也是郑少秋人生最灰暗的一段时光。

正当郑少秋对未来感到迷茫的时候,有个女孩认识魏平澳,通过介绍,郑少秋到歌厅唱歌,一个月有1500元的收入,在当时的年代,算是很不错了。

在歌厅的日子里,郑少秋认识了《欢乐今宵》的电视制作人蔡和平,蔡和平邀请郑少秋参加《欢乐今宵》,这是一个综合性的表演节目,郑少秋终于迎来事业上的曙光。

郑少秋在《欢乐今宵》节目里,认识了生命中很重要的2个女人:森森和沈殿霞。

森森是TVB第一批签约的艺人,有着“香港歌后”的头衔,也是《欢乐今宵》的开国功臣之一。

1971年,因为工作关系,郑少秋和森森接触比较多,2个人走到了一起,爱得死去活来。

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郑少秋结过婚,还有个女儿,森森一时接受不了,于是嘱托沈殿霞,给郑少秋带去一封“分手信”。

相比半红不紫的郑少秋,此时的沈殿霞已经成为《欢乐今宵》的金牌主持人,拥有一批喜欢她的粉丝。

而且在当时香港还出现了一个“银色鼠队”的小群体,七人义结金兰,互帮互助,感情很好。

当时沈殿霞作为女主角,郑少秋作为男主角,一群人要去马来西亚拍摄外景。

沈殿霞不知道森森给她的是“分手信”,还笑谈要森森和郑少秋请“喝茶”。

沈殿霞对郑少秋的第一印象并不是很好,她觉得郑少秋这个人风流倜傥,油嘴滑舌,又喜欢同女孩子开玩笑,看起来不是很正经的样子。

当天工作结束,大伙准备去酒店聚餐,但是郑少秋居然“消失”了,找了半天,发现他在角落里泪流满面。

此时善良的沈殿霞有一种负罪感,原来森森交给郑少秋的不是“情书”,而是“分手书”。

沈殿霞心里想着:“或者他也没那么薄情,或者以前是我看错了他呢”,于是嘱咐身边的同事,以后无论吃饭,逛街,看电影,都要预留郑少秋的一份。

沈殿霞怕郑少秋伤心,做什么傻事,这样子自己就成为了千古罪人。

1974年5月,24岁的郑少秋为了挽回森森,在《明报周刊》上,公开了自己写给森森的情书。

沈殿霞和郑少秋相处久了,发现郑少秋好像也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坏”,或许一个人的外貌,不能决定一切。

而且郑少秋平时也很用功,对待他的妈妈很孝顺,也很疼爱自己的兄弟姐妹,渐渐地,2人也就走到了一起。

之前沈殿霞也谈过几次恋爱,但是都是圈外人,她比较欣赏有才华的男生,但是遇见郑少秋之后,沈殿霞可以说是爱得刻骨铭心,完全可以达到飞蛾扑火的境界。

不过这段恋情,遭到沈殿霞6个结拜哥哥的反对,谢贤调侃说到:“肥肥,你看二哥我就够风流的啦,秋仔和你没有结果的”。

邓光荣觉得郑少秋是花花公子,接近肥肥,可能是别有用心。

但是沈殿霞已经深深地陷入进去了,大伙怎么说也听不进去,而且倾尽全力,给郑少秋介绍资源和人脉。

1976年,郑少秋参演武侠剧《书剑恩仇录》,这部电视剧改编自金庸的小说,在这部电视剧里面,郑少秋一人分饰三个角色:乾隆皇帝、陈嘉洛、福安康。

这部电视剧曾经轰动香港及东南亚,郑少秋凭借这部电视剧一炮而红,开启了他的“大侠”之路。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用来形容郑少秋恰到好处。

1979年,郑少秋和赵雅芝合作的武侠剧《楚留香传奇》,受到广大观众的喜欢,郑少秋一时红遍大江南北,还被评为台湾十大明星。

(郑少秋饰)楚留香的折扇和(赵雅芝饰)苏蓉蓉的羽毛妆,成为那个时代的时尚潮流。

除了影视作品,郑少秋在歌曲方面也有一番成就,他在很多自己主演的电视剧,担任主题曲或片尾曲的演唱。

郑少秋演唱了很多经典歌曲,比如:《笑看风云》,《摘下满天星》,《世间始终你好》等等。

1984年,郑少秋出演武侠剧《楚留香新传》,和女二号官晶华眉目传情,传出了很多流言蜚语。

20岁的官晶华和37岁的郑少秋,2人相差17岁,而且官晶华的来历不简单,传闻官晶华的父亲是官莅铭,是蒋介石的干儿子,连邓光荣这种有背景的人,都惹不起。

最主要的是,官晶华比沈殿霞年轻,颇有手段有心机,一般男人招架不住。

恰好这个时间,郑少秋和香港无线电视台的合同即将到期,郑少秋准备到台湾发展。

此时的沈殿霞,在香港的事业正如日中天,但是为了爱情,沈殿霞暂停了自己的工作。

沈殿霞陪同郑少秋来到台湾,专心做起了郑少秋的经纪人。

1984年底,沈殿霞认识10多年的圈中好友李香琴,邀请沈殿霞到三潘市,替她一家酒楼开业剪彩。

没有想到,郑少秋和官晶华在沈殿霞外出的3天,传出了很多流言蜚语,有人说见过他们一起出去游玩。

沈殿霞质问郑少秋,是不是背叛了自己,郑少秋坦言没有,还说想和沈殿霞结婚。

能和郑少秋结婚,是沈殿霞梦寐以求的事情,毕竟2人已经同居了11年。

沈殿霞以为和郑少秋结婚,就万事大吉了,大家就不会惦记有妇之夫。

1985年,沈殿霞在很仓促的情况下,飞往加拿大,和郑少秋结为夫妻。

沈殿霞的身材,很难买到合适的婚纱,一般都需要订做,但是结婚的时候没有穿上婚纱,是沈殿霞一生的遗憾。

虽然结婚了,但是沈殿霞总觉得郑少秋变了,对自己各种嫌弃,郑少秋还说到:“我再给你3年的机会,你快点生小孩,不然别怪我”。

沈殿霞结婚1年后,终于如愿怀上了宝宝,当时沈殿霞的家人很高兴,全家人都飞到加拿大照顾沈殿霞。

但是作为孩子父亲的郑少秋,却显得很平静,只是淡淡说了句:小心一点,小心我的儿子。

沈殿霞作为高龄产妇,身体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生小孩前需要抽羊水,那个针筒又长又粗,但是为了孩子,沈殿霞拼了。

1988年1月,沈殿霞生下儿子郑欣宜,她知道这段婚姻名存实亡,所幸这样子,不如离婚。

在郑欣宜8个月时,沈殿霞主动同郑少秋离婚,结束了这段10几年的爱情,虽然心痛,但还是选择忍痛割爱。

离婚后的沈殿霞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和糖尿病,曾经娱乐圈有名的“开心果”,却因为一段失败的恋情,经常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的掉。

但是他们离婚仅1年,1989年,郑少秋就和官晶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沈殿霞结婚没有穿上婚纱,官晶华替她穿上了。

离婚后,情绪一直很低落的沈殿霞,在朋友的暖心问候下,终于振作起来,她觉得自己的婚姻虽然不幸福,但是还有很多人,等着自己去开心。

2002年,沈殿霞主持的新节目《掌声的背后》开播,郑少秋作为首期嘉宾,这时距离他们离婚,已经过去了14年。

在节目的最后,沈殿霞为了解开心结,忍不住问了郑少秋一个问题:“在这十几年里面,你有没有试过,真真正正中意过我”?

郑少秋回答到:“我真的好中意你,你真的对我很好”,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是沈殿霞多年的心结,终于落下了。

沈殿霞后来在接受《鲁豫有约》时表示,自己在最近的节目中,原谅了郑少秋,但是对于官晶华,她这辈子都无法原谅。

后来官晶华则回应,自己愧对沈殿霞,郑少秋也曾因为压力,想和自己分手,但是后来还是受不了相思之苦,2人又走到了一起。

2003年4月1日,沈殿霞的圈中好友,顶级巨星张国荣在香港去世,这也成了沈殿霞一生最大的遗憾。

张国荣和沈殿霞的家很近,开车10分钟就能到,那个时候,张国荣已经患上了抑郁症,他问沈殿霞:“你看我的样子,是不是很惨”。

沈殿霞一直开导张国荣,人生有高有低,不如趁这个时候,好好地充电,说不定很快又有好的剧本。

让沈殿霞没有想到的是,3月26日,她和张国荣还在半岛喝下午茶,4月1日,张国荣就传来噩耗,这也成为沈殿霞的人生遗憾。

张国荣的遗书里,特别感谢了沈殿霞,在他人生最后的时光里,沈殿霞一直在开导他,遗憾的是,张国荣还是走了。

沈殿霞为此希望,大家能珍惜自己的生命,千万不要自寻短见,死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只有勇敢面对,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2008年2月19日,62岁的沈殿霞,因为肝癌在香港去世,在弥留之际,她很想再见郑少秋一面,做最后的告别,可惜未能如愿。

在沈殿霞的追思会上,邓国荣怒斥郑少秋,为何到现在才出现,这些年对沈殿霞付出过什么?

面对邓国荣的追问,郑少秋很尴尬,最终还是女儿郑欣宜,帮自己解围。

郑少秋3段婚姻4个女儿,4个女儿的命运也各不同。

第一任妻子卢慧茹,同郑少秋生下大女儿郑安仪。

但是郑安仪已经多年没有和郑少秋联系,郑少秋曾经说到:“供完大女儿上完大学,就一直没有联系,可能她走在路上,自己都不认得,对于这个女儿,自己有遗憾”。

第二任妻子沈殿霞,同郑少秋生下二女儿郑欣宜,但是一生下来父母就离婚,21岁的时候,母亲沈殿霞就去世,不得不独立。

网传沈殿霞去世的时候,给郑欣宜留下了6000万的遗产,但是害怕女儿乱花钱,每个月只给郑欣宜2万元,要等到她35岁,才能继承遗产。

郑欣宜最穷的时候,身上只剩下46元,但是也没有找过郑少秋,如今的她也进入了娱乐圈。

第三任妻子官晶华,生下2个女儿:郑咏恩和郑咏曦。

郑咏恩从小备受宠爱,但是因为父母过于溺爱,导致她的性格比较叛逆,私生活也比较混乱。

郑咏恩被媒体曝出,从10几岁就频繁更换男朋友,而且她还在博客上晒出,自己和19位不同男性的亲密照,让人瞠目结舌。

郑咏曦作为郑少秋的小女儿,算是最省心的娃,不仅聪明,而且学习成绩优异,没有像姐姐郑咏恩一样放荡不羁,读的是生物系。

3段婚姻,不同母亲,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成长环境,也造成女儿性格上的差异,再优秀的人,遇见喜欢的人,都会变得小心翼翼和卑微。

沈殿霞为郑少秋付出一切,但是郑少秋,真的爱过沈殿霞吗?

郑安后面加什么字好相关文章:

属牛的起名字用什么字好,牛宝宝该怎样起名才好
属牛的起名字用什么字好,牛宝宝该怎样起名才好

牛年出生的宝宝大部分都会有踏实,稳重的个性特点,并且他们做事情的时候能够有周祥的考虑。自然对于这样特点的牛宝宝会容易给人可靠,以及成熟的感觉。这样的牛宝宝如果需要起名...

属龙的起名字用什么字好,龙宝宝该怎样起名才好
属龙的起名字用什么字好,龙宝宝该怎样起名才好

属龙出生的宝宝容易给人有福之人的感觉,因为出生在这一年的宝宝一般都能够具备了出众的个人能力,并且能够具备了比一般人更加好的福气。自然属龙宝宝做事情会更加容易取得了成...

属兔的起名字用什么字好,兔宝宝该怎样起名才好
属兔的起名字用什么字好,兔宝宝该怎样起名才好

兔年出生的宝宝一般都会具备了温柔,善良的个性特点,并且他们与人相处都能够待人体贴,并且可以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的。自然对于这样特点的属兔宝宝能够更受人们的喜欢,如果...

属虎的起名字用什么字好,虎宝宝该怎样起名才好
属虎的起名字用什么字好,虎宝宝该怎样起名才好

虎年出生的宝宝一般都会具备了勇敢,大胆的个性特点,并且他们做事情能够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只不过,对于这样特点的虎宝宝也容易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对于这样的属虎宝宝如果...

郑安莉姓名测试打分,郑安莉名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意思
郑安莉姓名测试打分,郑安莉名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意思

姓名学测试打分以姓名学的角度看,郑字代表着贞操、正直、诚实的性格特征,且热爱自由宽广,有自己的事业心,寻求商业上的成功;安意味着身心安定、安逸、静谧的气息,寻求平和安宁的人...

属鼠的起名字用什么字好,鼠宝宝该怎样起名才好
属鼠的起名字用什么字好,鼠宝宝该怎样起名才好

我们都知道鼠年出生的宝宝会有相当聪明,机智的头脑,并且他们做事情能够具备了迅速的反应能力,以及敏捷的处事能力。而对于这样特点的鼠宝宝如果需要起名的话,该怎样起才好呢?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