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时大脑处于什么状态
【梦中脑作何思维?】
脑科学研究者发现,人在睡眠时大脑中的几百亿个神经细胞并非全部在休息,会有一部分细胞未休息,仍在延续思考着问题。从脑电位波形图可知,做梦时的波形与清醒时的波形没有什么差异。还有的科学家认为,人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在清醒时不活跃,但在睡眠时却进行演习,这部分细胞叫“后备细胞”。通过实验得知,动物的脑子里确实储存着后备细胞,最明显的例子是海豚的脑中细胞就一分为二,它们的大脑左右两半球轮流地进入睡眠,一半脑子睡眠时另一半脑子清醒,所以人们观察不到海豚有睡眠的时候。还有,人的潜意识在睡眠时也相当活跃,因为没有了显意识的压抑,潜意识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思维。在睡眠时不休息的这些神经细胞担负着梦中的思维工作,共同编织着一幕幕生动奇特的梦中故事。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梦与思维密不可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说明了梦是思维的延续。而且梦并非只是日间思维的重现,而是在继续着思维活动,使思维向深入进展,以至于得到清醒时不曾得到的结果。另外,对动物的观察发现,没有思维能力的动物也没有梦,例如鱼儿就没有梦。凡有梦境的动物也必定有思维,这似乎也是梦与思维相伴相生的一个佐证。
不同的学者对梦的阐述各不相同。苏格拉底说:“梦是那些在人们睡眠时活跃起来的欲望。在人们睡眠时,灵魂的其余部分,理性的受过教化的起控制作用的部分失去作用,而兽性的和野性的部分吃饱喝足之后却活跃起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把梦的性质做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概括:“醒亦一世界,梦亦一世界;醒时世界人所共处,梦中世界己所独享。”那么这两个世界到底有哪些异同呢?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实验揭示了这个问题。
做梦时脑部细胞受到刺激产生的波形,与清醒时产生的波形几乎一模一样。还有,清醒时人的眼球转来转去在观看阅览,做梦时人的眼球也做同样的转动,好像是闭着眼睛在阅读。而且,我们所熟悉的一切感官的感觉体验在梦中都存在,可以看、可以听、可以嗅、可以摸、可以衡量,可以体验情绪,可以做出决定。这一切无不表明梦中在进行着思维。
另一方面,梦境与清醒时的不同之处也很明显。做梦时人的身体肌肉非常松弛,人进入睡眠后脊椎神经处于压抑状态,感官停止搜索外界的各种信号,大脑发出的指令不能通达身体各部,即使梦中再使劲也无法令手脚活动起来。还有一点也是大家都切身感受到的,即我们在梦中永远不能察觉到自己是在做梦。尽管梦中出现了很多全然荒谬的情景,梦中人对梦的真实性却深信不疑。这一切似乎表明梦中缺失的是意识。
第一个科学地阐述梦的是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用潜意识解释做梦的机理。弗氏认为在人的意识中分为显意识与潜意识,清醒时是显意识主宰思维,而潜意识往往在梦中显现出来。人的心理现象就好像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部分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感觉到的各种心理意识活动。藏在海水下面的那部分则是看不见、无法意识到的潜意识心理领域。这种潜意识就其数量而言远远超过人的显意识心理活动的部分。就如同漂在海上的冰山,水下的部分是水面上的许多倍。这两者的关系是,潜意识是意识的基础,就如同冰山的水下部分是水上部分的基础一样。基础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被人发现的。当人做梦时,失去了意识的控制制导作用,潜意识就比较容易地直接渗入到思维中去参与思维。
弗洛伊德对于潜意识的论述具有开创性,他认为潜意识是人的精神中最基本的因素,潜意识具有使人心理发生冲动的能量。潜意识还具有非逻辑性特征,梦境中所表现的跳跃、零乱、荒诞、没有规则的思维都是潜意识非逻辑性的表现。做梦时的脑电波与清醒时的脑电波相同,只能说明两者在进行思维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由于梦中缺失意识的参与,致使梦境与清醒时有处于两个世界的感觉。
做梦时大脑处于什么状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