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
微信号:lishan070591
这二天在听一位台湾老师的微课《亲子同心面对挫折与冲突》,我听得最有感触的是:什么是挫折?
一、挫折的概念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既包括挫折情境,又包括挫折感受,两者关系密切。挫折情境导致挫折感受。挫折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包括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
挫折也像压力一样无所不在,关键要看人们是否承受得住。有不少各方面都非常优异的高中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在强手如林的新环境里一下子失去了绝对优势,不再是最出色的学生,因而意志消沉,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便是一个承受不了挫折的例子。心理学家们所研究的就是在挫折情境下分析个体产生的挫折感,以及如何提高人的挫折承受能力。
二、挫折的产生原因
导致挫折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可以概括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环境方面的,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外在因素常常是个人意志或能力所不能左右的,如个人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意外事件、社会 等。例如,辛勤耕作一年的农民眼看丰收在望,正盘算着丰厚的收益如何用来改善生活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冲走了庄稼,也冲垮了他的愿望。这里导致挫折的就是无法预料和控制的外部力量。内在因素则主要指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阻碍了目标的实现。包括个人的生活条件、人格特点、心理状态、经济水平等。例如,一个身材矮小的人,一心想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这个愿望显然很难实现,使他体验到挫折感。自我估计过高的人,因为常常设定不现实的目标,很多愿望难以实现,也容易受到挫折打击。挫折虽然带来的是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但挫折对人的影响并不都是负面的。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根据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形象地把挫折比作一块石头。石头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但对于不同的人就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强者它可以成为垫脚石,让人站得更高对于弱者它可以成为绊脚石,使人一厥不振。经历挫折,可以使人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磨练意志,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解决问题、适应环境的能力。俗话说吃一辈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相反,挫折承受能力差的人却可能因此产生心理上的痛苦,情绪不稳,行为失态,甚至导致生理心理疾病。可见挫折犹如一把双刃剑,可以为我们所用,也可以伤害我们,关键要看我们怎么用它了。
三、挫折后的反应
人们受到挫折后会引起以下各种可能反应。
(一)攻击行为
社会学习心理学家多拉德和米勒于1939年出版了《挫折与攻击》一书,他们运用了大量实验证据来说明挫折与攻击的关系。他们认为攻击必然是挫折的结果,即,如果一个人表现出攻击行为,就可以推论这个人受到了挫折。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不少这样的例子,如在单位受气回家责打妻儿,为社会所抛弃走上暴力犯罪之路等。
(二)冷漠
有的人在长期遭受挫折,又对改变现状感到无力无望时,可能会表现出冷漠、麻木。这种冷漠中包含着愤怒,是愤怒暂时受到压抑,而以间接方式表示的反抗.
(三)幻想
个人遭到挫折后,可能陷入一种想像境界中,就好像白日梦,即暂时离开现实,沉浸在自己的想像中来获得满足,这是一种对待挫折的非现实的方法。幻想对挫折后的情绪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但它终究代替不了现实,还是不能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四)心理防御机制
个体处在挫折与冲突的情境中时,经常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来减轻内心的不安,以恢复情绪的平衡与稳定。这些方法统称为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个体在潜意识中为减弱、回避或克服现实冲突带来的挫折、焦虑、紧张等而采取的一种防御手段,借此保护自己。常见的防御机制有压抑、抑制、否认、转移、退行、投射、补偿、合理化、反向、文饰等。
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当人面对挫折时,心理平衡往往遭到破坏。在多数情况下,人会感到困扰、不适应,体验到痛苦的折磨。出于人的自我保护本能,会自发地唤起心理防御机制起作用,以达到缓冲心理挫折、减轻焦虑情绪的作用,并且可为人寻找战胜挫折的办法提供时机。在这个意义上说,心理防御机制的运用是积极的,但如果使用不当或过分使用,从而影响了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就会起到消极效果。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具体表现为十种方式。
(1)否认: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如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没有科学根据,依然我行我素。
(2)幻想:指通过想像中的成就去满足受到挫折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心理。如一位内向、缺乏魅力的男青年恋爱受挫后,想像自己是一个英俊的小伙,成为很多少女心中的偶像,陶醉在幻想的世界中获得心理满足。
(3)压抑:指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如某学生因一时糊涂,偷拿同学的钱物,事后羞愧难当,又没勇气承认,拼命想把这件事忘掉。但以后每遇到同学丢东西,就怕被怀疑,以至发展到怕见同学,这种失常行为的根源就是过分压抑的结果。
(4)投射: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如一位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本来很喜欢班里的同学,但他们恨我,所以我才无法喜欢他们,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孤立。
(5)反向:指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如明明内心自卑感很重,觉得事事不如别人,但却总表现出自高自大,傲慢不羁。
(6)转移:指将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小的对象身上。如受了老师的批评或家长的指责后,把怒气发泄到同学身上,对同学发火、扔东西。
(7)退行:指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退回到儿童水平。如考试不及格就到老师面前哭哭啼啼,苦苦哀求,或者不吃饭,与自己赌气。
(8)文饰: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如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要求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可爱。
(9) 补偿:指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如学习成绩平平,但体育成绩突出,或因有其他特长,而使自己能够得到满足。
(10)升华:指把不易直接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欲望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将低层次的需要和行为上升到高层次的需要和行为。如把失恋的痛苦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动力。
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具有二重性。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适应挫折,化解困境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只能起到暂时平衡心理的作用,并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埋下心理变态的种子。心理健康的人能在积极意义上使用心理防御机制,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依赖于心理防御机制,其结果使适应能力日趋削弱,人格和心理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可以说,某些心理不健康的人是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使用过度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心理防御机制,适时适度地运用,以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学会更有效地应对挫折。
四、挫折的应对策略
既然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就有必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应对挫折,提高挫折承受力,以下有一些建议。
(一)正确认识挫折
要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首先要正确认识挫折,建立一个正确的挫折观。在现实生活中,考试不理想、人际关系困难、生活不适应等挫折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过。有的人总认为生活中的挫折、困境、失败都是消极、可怕的,受挫后往往悲观抑郁,甚至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事实上,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处理得好的话,它也可以成为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生活中许多优秀人物就是在挫折磨练中成熟,在困境中崛起。相反,过于一帆风顺的生活反而会使人耽于安逸、丧失斗志,在挑战到来时措手不及。因此可以说,挫折也是一种机会。只要能坦然面对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就可以适应任何变化的环境。
(二)改变不合理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强烈挫折感的与其说是挫折、冲突,不如说是受挫者对所受挫折的看法,以及所采取的态度。常见的不合理观念有以下几种。
(1)此事不该发生。有些人把生活中的不顺利,学习、交往中的挫折、失败看作是不应该发生的。他们认为,生活应该是愉快的、丰富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和谐的、互助的。一旦生活中出现诸如人际之间的冲突,成绩滑坡,好友负心,评不上优秀等等事件,就认为它不应该发生,而变得烦躁易怒、束手无策、痛苦不堪、失去信心。
(2)以偏概全。有些人常常以片面的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简单地以个别事件来断言全部生活,一叶障目。例如,有人对自己不友好,就得出结论说自己人缘不好或缺乏交往能力;一次考试不如人意,就认为自己彻底失败,不是读书的材料一次失恋就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等,从而导致自责自怨、自卑自弃的心理而焦虑、抑郁。以偏概全不仅表现在对自己的认识上,也表现在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中。例如,因一事有错而对他人全盘否定因社会有缺陷,存在阴暗面,就看不到光明,而彻底丧失信心。
(3)无限夸大后果。有些人遇到的是一些小挫折,却把后果想像得非常糟糕、可怕。夸大后果的结果是使人越想越消沉,情绪越来越恶劣,最后难以自拔。例如,一门功课考试不及格,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学不下去,毕不了业,找不到工作,人生没前途,生命没价值。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己吓唬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的做法。只有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纠正错误的观念,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挫折带来的后果,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三)加强修养,勇于实践
为了提高挫折承受力,就应该主动地、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充满矛盾的、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去磨练,向生活学习,而不是逃避社会。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道德修养、知识素养、培养慎独精神,养成冷静思考的习惯,经常自我分析,自我反省,自我激励。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积极主动的适应,勇敢顽强的拼搏,反复不懈的磨练,会使心理更趋成熟,增强承受挫折、化解冲突的能力,促进心理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四)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挫折承受力与人格特征有关。以下几种人格类型的人常常容易引起挫折感。
(1)性情急躁的人。他们情绪变化大,易动怒,火爆脾气一点就着,常常因为一点芝麻绿豆的事而引起挫折感。
(2)心胸狭窄的人。他们气量小、好猜疑,喜欢斤斤计较,容易体验消极的情感。
(3)意志薄弱的人。他们做事缺乏耐力和持久,患得患失,害怕困难,只看眼前利益,经不起打击和挫折。
(4)自我偏颇的人。他们缺乏自知之明,或者自高自大、目空一切,或者自卑自贱、畏首畏尾。
为了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每个人都应主动地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改变那些不适应发展的不良的人格品质。重点应培养自信乐观、自强不息、宽容豁达、开拓创新等品质。自信才能乐观,乐观才能自信,两者相辅相成。当遇到挫折、困境时,如果相信自己一定能取胜,那就会积极去改变现实,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这是自信的作用。乐观者在面临挫折、困境时,不会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而是能够透过表面的不利看到蕴藏在背后的希望,相信明天是美好的,从而信心十足地去战胜困难。自强不息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一切成功者的共同特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通向成功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挫折、逆境常常会出现,只有坚强不屈、顽强拼搏,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而那些一遇挫折就偃旗息鼓者,只能半途而废,永远不可能成功。宽容豁达和开拓创新的人胸怀宽阔,对挫折不是被动的适应,一味忍耐,而是面向未来,积极进取,勇于创造新生活。因此,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应从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入手,从细微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在实践中锻炼,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心理健康达到高水平的状态。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
我正在参加日志星球12期21天训练营,我是301星宝宝,如果你喜欢写日记,欢迎你一起加入!
【挫折是什么意思??】挫折(cuò zhé)
【基本解释】
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阻碍人们达成目的的障碍。
心理学上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必然的情绪反应,会给人带来实质性伤害,表现为失望 痛苦 沮丧不安等。
【含义】
挫折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挫折情境,即指对人们的有动机、目的的活动造成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条件,构成刺激情境的可能是人或物,也可能是各种自然、社会环境;
二是挫折认知,即指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
三是挫折反应,即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即挫折感。其中,挫折认知是核心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
【近义词】
磨难、困难
【反义词】
成功、顺利
【引证解释】
①汉桓宽《盐铁论·诛秦》:"控弦之民,旃裘之长,莫不沮胆,挫折远遁。"
②《东观汉记·耿弇传》:"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③宋杨万里《张魏公传》:"元佑至隆兴 初,首荐论事切直、挫折不挠者数十人。"
【相关名言】
1、苦难是人生的老师,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2、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3、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来.——张海迪
4、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锻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契诃夫
5、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一种正确的态度,即使遭遇挫折也不畏惧、不沮丧,而是继续微笑着出发,勇于摆脱艰难困境,寻求自我超越。
挫折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