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宏村风水营造分析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公元1190—1194年),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9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风水形势绝佳。
定居雷岗山
宏村里居住的主要是汪氏一族,相传,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年),汪氏新安系第六十一世,名叫汪仁雅(字舜先,号庆堂)。祖居在新安唐模,合家都在金陵经商为生,家道殷富。但忽数遭火灾洗劫,其万贯家财均毁于一旦,舜先公抢救汪氏家谱和先主遗像后携妻子归返故里,途经羊栈古岭,登高一望,只见雷岗山一带林木森森,瑞气昭昭,就决定留在雷岗山重新开基创业。
风水形势
细看宏村形势,黄山行度到此,外成一大紫薇垣,左右开帐而拥抱,中抽一支跑入龙江附近而结,而中抽一支与白虎又成一小紫葳垣局,中有特出一支,款款前行,龙有力而脉柔嫩,前有一金鱼塞住水口,滴水不漏,整个局势圆阔舒朗,紧密有秩,山有清而水有意,真一千古佳城。
定居山脚
舜先公后,旺氏就在此处定居下来,但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生活在现在宏村背后的峦头上。但在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五月,当地连续下了两个昼夜的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西溪河水泛滥而改道,改绕村向南流去,因此峦头下姻褥部分大为扩展,山上的汪氏族人才陆续开始到山下居住。因为祖先经历数次火灾的切肤之痛,同时也是生活取水躬耕灌溉的切实需要,他们需要离水源更近。其生存智慧的具体体现也加速催生了宏村这一风水阳宅典范的诞生。
风水构思
元代中叶,宏村汪氏74世祖汪玄卿(公元1298—1369),字元一,中年辞官隐居家乡。因祖遗山业尽堪栋梁,木材生意相当红火,平时多济贫救困,乐施好义,是当时黟北著名巨商,也结交了不少文人墨客,社会贤达。一天,与几位客人信步游雷岗山。有位老者仔细察看宏村地理村貌,对玄卿公建言:村之正中有天然一窟,冬夏泉涌不竭,水不绝源,表里晶莹,可以洗心。村中之甘泉乃雨露之精,其性柔,如果把它扩为池塘,蓄内阳水,锁丙丁之火,阴阳和合万物兴旺,真是开拓村落水园的好地基,玄卿公认为很有道理,于是记入宗谱传于后人。
风水整治
到了明初永乐年间,玄卿公的嫡孙汪辛(1374—1424),字思齐,号景齐。汪思齐在外为官,家政均由胡重娘老孺人打理,并主持族人建乐叙堂。
永乐初年,思齐公辞官返里,一日披阅宗谱,见祖父有"开拓村中天然一窟"之遗言,仔细实地堪查,泉眼果在乐叙堂前,不敢轻举妄动。他听说海阳有位号称国师的何可达君,于是三次聘请,和族中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以及扩建以村中窟泉为中心的村落水系蓝图。
并授笔立记:“以西溪以凿圳绕村屋,其长川九曲,流经十湾,坎水横注,丙地午曜前吐宦,自西自东,水涤肺腑,共夸锦锈蹁跹,乃左乃右,峰倒池塘,定主甲科延绵,万亿子孙,千家火烟,于兹肯构。”
牛形格局
宏村人按照风水理论的指点,将村落布局设计为牛形,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牛腿,屋为身;为使这头牛活起来,他们按照牛的消化系统,凿造一条近千米长的水渠作为牛肠,牛肠引来山泉水从家家门前流过;继而将村中一古泉扩掘成一个千余平方米的池塘作为牛胃,又在村边掘了一个数千平方米的南湖作为牛肚;宏村巧夺天工的水系不仅改善了生存环境,而且为牛形村落增添了灵气。
安徽宏村风水营造分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