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自己去磨小麦磨面
【乡村散文:磨房】
#十九届农交会#
在乡下的日子快乐而美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跟母亲去磨房磨面,那会儿,商品面很贵,好多人都在吃一种叫八五的面,只有城里人才能吃的起,农民大部分都自己种麦子,自己去磨房里磨面吃。
母亲先用筛子把麦子里的石头子,沙子,土坷垃筛出去,然后倒进大盆里,大盆里面倒上水,用笊篱旋几圈,舀去麦糠。从底下抄底洗去尘土捞起放在盖顶上,反反复复好几次,直到洗干净为止。屋顶上铺一张塑料布,把麦子放在塑料布上暴晒,直到把麦子的水份全晒干,用牙咬一下“嘎嘣”脆。
麦子晾干后,我和母亲簸箕把小专装进化肥袋子里,用绳子把口系住,放在小土车上就快马加鞭的往磨房里赶。
小磨房相当简陋,电线裸露在外,灰尘,蜘蛛网布满了屋子,可真是眼不见为净,一台大电机,一个漏斗型的装置,一条输送带,还有一条大布面袋子,把麦子倒在漏斗型的装置上,工人一合闸,麦子就会往下走,麦子不要倒太多,太多了还要用手左右抚摸一下,因为下口太小,容易堵。
机器发出“隆隆”的声音,整个屋里变得乌烟障气,跟人说话必须靠近耳边才能听见。
机器下方有个小口,半边拉块的粮食出来后,在往漏斗里倒,它不仅可以磨面粉,也可以磨棒子面,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那条长面袋子是接面粉的,面粉出来后,直接用化肥袋子接上,还要抖上三抖,防止面粉撒在外面。
面粉出来后,会留有一部分麸子,这麸子也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回家后做成鸡食,猪食,它们都喜欢吃。
面粉打好以后,屋里就有地磅,电面粉抬上去称一称,算一算帐,把钱给工人,就可以把面粉推回家去了。
新磨的面粉就是香,也很有韧劲,可以用来蒸馒头,花卷,也可以包饺子,炸鱼,炸丸子。制作各种美味的面食。现在农村磨房基本没有了,都去超市里买现成的面粉吃,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有些东西跟不上节奏,已经到了淘汰的边缘。
【乡愁散文:淘麦子磨面】
乡愁是由于赤子之情未能找到归依和寄托而产生的怅惘,有一种凄美之苦,只好在梦中去求索了。
——题记
淘麦子磨面这件事对于七、八十年代以前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而且那也是一种无法抹去的记忆,淘麦子简单说有以下几个步骤:筛选麦子、清水淘洗、晾晒、捡沙粒、装袋。
淘麦子的先决条件必须是晴天。选择一个晴好的日子,男主人早早起来打扫院子,然后再在向阳的地方支一口大铁锅,把自家库存的麦子搬到院子里靠近水锅的地方,做好这些就去泉里挑。为了使麦子淘得干净,需用四五担水。在男人去挑水的时间里,女人也不闲着,拿出簸箕、筛子把准备淘的麦子进行筛选。筛去细小的沙粒和土,簸去碎草芥。簸箕和筛子我觉得是为农村女人量身定做的,是她们一生中离不了的农具,也是她们使用最频繁的工具。簸箕是属于乡下女人的,是女人认养的一个孩子。一个乡村女人,针线饭食固然重要,那是作为女人的本分;打理庄园也重要,那是碗边的花朵;收拾场院,筛选粮食和种子更是责无旁贷,她们使用簸箕或筛子的时候大都双膝跪着,屁股半坐在脚后跟上,摆动双臂,开始颠簸箕,双手握住簸箕的两边,运匀了气息开始簸动:左边一下、右边一下、前面一下、后面一下,双手力道不同,粮食在簸箕里起伏的方向就不一样。女人在那里颠簸着麦粒谷粒,也掂量着自己的人生。在苦熬苦煎的日子里,她坚信,这些都是会被颠簸出去的尘土和碎屑、秕谷糠草,一定有沉甸甸的饱满日子在后面等候着。
清水倒进大铁锅里,水要宽裕,盖过麦子为好。把经过簸箕和筛子处理干净的麦子倒进水里,用芨芨草编的笊篱慢慢地搅动、淘洗,使泥土融化砂石下沉,让麦皮和萆瘦的麦子等杂物浮上水面,然后轻轻的漂捞干净,再用笊篱一下一下带旋转动作捞出干净的麦子倒在筛子里滤水。不旋转直接下去捞很容易带上沉在锅底的细小砂石。再加点水,继续搅动着,再用笊篱把淘出的湿麦子倒进旁边的筛子或簸萁,筛子或簸萁的下面盛了盆子滤水,等快满了,端起倒在不远的、已经铺好的席子上,用手搅拌铺平,中间还要不断地进行搅动,以充分晒干。就这样一次次加水,慢慢旋转笊篱,把拿出的所有麦子全部淘洗干净。
等淘洗完所有的麦子,也就日上三竿了。劳顿了一两个小时稍作休息,就开始了翻晒麦子这一流程。
翻晒麦子也有讲究,要想使麦子干得快,差不多半小时翻一次。记得母亲对我说过:"翻晒麦子不能摊的太平了,要把麦子用手翻成地垄一样的形状,那样光照面积就大了,容易晒干。"现在细思,确实不无道理。
等到麦子晒到七八分干,就开始最为精细的工作——捡沙粒。虽然前期经过了簸箕簸、筛子筛,但是还是有极少的沙粒混迹于麦子中间,如果不处理干净,磨出的面做了饭或蒸出馒头,吃起来就碜牙。因为晾晒的麦子是在地面上的,捡沙粒站着当然是不能做的,要么蹲在上面,要么趴在上面。蹲的时间长了脚会麻的,所以最好是脱了鞋趴在麦子上面。为了不使麦子洒在晾晒的席子外面,首先把麦子用手向里扑进去一方子,然后开始慢慢细捡。这活小孩子是干不了的,要么还没有捡出一粒沙子,就把麦子从席子上撒到席子外了,要么就是急急草草的,捡不干净。小孩子的活儿就是挡鸟儿偷吃麦子了。
时间在大太阳的暴晒之下慢慢前行,捡沙粒的大人一会儿擦汗,一会直腰捶背,一会儿不抬头捡着沙粒责笑骂我们不懂事。
全部捡过去了,还不能直接装袋,要等到太阳晒不到麦子,再阴干一阵子才能装袋,这样做磨出的面粉筋道。
装袋是整个淘麦子过程中最为简单和快的工序了,我们小孩子也就排上了用场——撑袋口。大人用簸箕盛了麦子,我们撑大袋口,不一会儿就把所有的麦子装完了,只待磨面了。
磨面,是一项古老的生活场景,在中国有很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农村,磨面可以说是几千年来人们必备的生活内容。在几十年前,农村家家户户还会自己磨面,或者是选择到农村的磨坊磨面。过去的农村,日子非常艰难,人们吃了不少苦。在我的记忆里,磨面吃的日子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
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最原始的磨面工具就是驴拉石磨,二三百斤麦子要耗费一天的时间。而且工序繁杂,要分三到四次重复,再通过罗面工具反复筛罗,才能磨出白面。
到了八十年代,有了电动机器磨面了,但是,麦子还得一桶一桶提上七八十公分高的台子,倒进正方形口的大漏斗,台子下面设有两个小碗口粗的白布袋子,一个流下白花花的面粉,接到桶里再装进面袋子里;一个流下未磨净面粉的麦麸再搭进漏斗过机器,直到主人觉得可以了,看机器的人才关机。两袋麦子,可能得两小时,那时排队磨面是我最头疼的事儿。几十户人的村子就一台磨面机,排队有时到深更半夜。
那时候由于机器不先进,出粉率不高,磨出的面分头面、二面,三面就比较黑了,还有麸皮。
麸皮的用途,主要是喂养家里的猪鸡和羊,用作饲料添加。现在有了自动磨面机,节省了以前磨面的诸多过程。不用说,这是科技的力量,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农村人乘改革的春风,靠勤劳和智慧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我心里由衷地高兴和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的农村人也不再选择磨面,而是直接买面粉,但味道远远比不上自己磨的面粉的味道。如今,农村的磨坊,也只有少量的人在坚持,很多人觉得这个生意已经不太景气。也只有真正感知乡土气息的人,才会选择磨面,那种古朴的面香,很多人已经越来越难闻到。
难忘淘麦子磨面——难忘过去的旧时光。
梦见自己去磨小麦磨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