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鼻特征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7-13T10:07:34 更新时间:2025-01-18T05:29:38

【关于玉璧的发展,你了解多少?】

玉璧,是一种扁平状中有穿孔的圆形玉器。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尔雅·释器》解释玉璧:“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邢禹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玉璧在中国古代作为瑞信之物曾广为流行。《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由此而知,玉璧作为礼“天”的祭器,使得它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玉器长河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出土实物来看,玉璧的孔径与器体之间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并不一定像《尔雅·释器》所载一定要“肉倍于好”。因此,我们现在一般习惯于把宽边小圆孔的片状圆形玉器统称其为“玉璧”,而把窄边大孔的玉器称其为“环”,至于“瑗”这种名称则较少使用,“环”和“瑗”都属于璧类玉器,是属于特殊类型的玉璧。?

玉璧的用途大致上有下列几种:一是作为祭器,祭天、祭神、祭山川河海等等。二是礼器,用作礼天以及身份的象征,如《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载:“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三是作为葬玉,古人认为玉可以防腐和避邪,《周礼》曾记述:“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四是作为一种信物,用以传达某一种特殊的信息,《荀子·大略》载:“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用玉璧来表达相见之礼,在各国交往之间,也往往以玉璧作为瑞信之物而成为一种凭信。五是作为佩饰,尤其是在唐代以后,玉器失去了汉以前的神秘色彩而庶民化之后,以玉璧为佩饰更是大为流行。?

新石器时期的玉璧?

玉璧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据考古资料来看最早的玉璧出现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以及龙山文化等时期,此时的玉璧多是素面无纹,器形简单。如辽宁省博物馆藏红山文化玉璧,这些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璧都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其制作工艺粗糙,玉璧的造型不规范,中心部位厚于外缘,使得玉璧的外缘呈刃状,也许此时的先民还将玉璧用作切割的工具亦未可知。而且此时已经出现了双联壁和三联形璧。另外由图2可以看出,玉璧的边缘有两个细小的穿孔,明显是用以佩戴。再如良渚文化玉璧这件玉璧现藏于浙江博物馆,直径达24.3厘米、内径4.9厘米、璧厚1.2厘米。该玉璧切割规矩整齐,璧身光素无纹,玉质温润,是典型的“好倍于肉”。如此大尺寸的玉璧显然不适合佩戴,应当是祭祀或是随葬的器物。?新石器时期的玉璧无论是红山文化还是良渚文化,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玉材方面,都是就地取材,如红山文化玉器基本都是辽宁所产的岫岩玉,而良渚文化玉器基本都是当地所产的透闪石、阳起石类材质;二是制作工艺方面,基本都是素面无纹饰,制作工艺粗糙,切割痕迹明显,多数器物造型不规范。较红山文化稍晚些的良渚文化玉璧,其制作工艺有明显进步,“在极少数玉璧的璧面上,还有用极为浅细的阴线刻出的鸟纹或其他的图文符号。

【龙鼻女人的面相】

龙鼻女人的面相一种非常好的鼻相,主大贵。

面相是一种透过观看面部特征的方式来论命的民间学问,其是古典哲学阴阳五行体系学说的分支。阴阳五行之气化生天地万物,人禀命于天则有表候于体,一切外在体表特征均蕴含着不同的命运信息,所以古人认为只要把握规律即可从面部特征透出的信息推算出人之富贵贫贱及命运休咎变化。面相的起源是和古代社会的社会背景及哲学理论分不开的,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龙鼻特征相关文章:

龙鼻与虎鼻哪个好,龙鼻和虎鼻
龙鼻与虎鼻哪个好,龙鼻和虎鼻

龙鼻和虎鼻是传统文化中常被提及的动物***,它们在各种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虽然两者都代表着力量和威严,但在不同的情境中,它们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首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