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道个人简历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7-17T08:29:05 更新时间:2024-11-03T20:59:43

【关于童星谢苗】

谢苗,出生于1984年5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9岁时,在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影片《新少林五祖》(又名《洪熙官》)中崭露头角,依靠精彩的武打动作在影片中与李连杰平分秋色。10岁时,他又在《赤子威龙》(又名《给爸爸的信》、《父子武状元》)中再次饰演李连杰的儿子——巩固,将那种孩子所难以演绎的冷静气质和沧桑劲儿表现的淋漓尽致。一时间,谢苗成为境内外媒体和观众关注的焦点。

中文名:谢苗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西城区

出生日期:1984年5月2日

职业:演员

毕业院校:首都体育学院民族运动专业

生肖:鼠

星座:金牛

血型:A型

目录

个人简历个人资料

学历

学武经历

武术比赛获奖经历

个人作品电影作品

电视剧作品

成长经历

平和的谢苗

自我感言

谢苗与巨星李连杰

周润发

个人简历个人资料

学历

学武经历

武术比赛获奖经历

个人作品电影作品

电视剧作品

成长经历

平和的谢苗

自我感言

谢苗与巨星李连杰

周润发

展开编辑本段个人简历

个人资料

职业:演员

生活照(20张)生肖:鼠星座:金牛

民族:汉族血型:A型身高:170cm体重:58kg现居地:中国北京西城区籍贯:北京特长:表演、武术语言:普通话、北京话在家排行:独生子最喜欢的运动:武术最喜欢的乐器:古筝最喜欢的季节:冬天最喜欢的颜色:绿色白色最喜欢的节日:愚人节谢苗

最喜欢的男影星:李连杰最喜欢的歌曲:流行歌曲、《醉拳》等最喜欢的嗜好:看电影看书最喜欢的动物:狗最喜欢的书:《哈利波特》、《秦始皇》最喜欢的导演:王晶最尊敬的人:父母最想饰演的角色:侠客最喜欢的打扮:休闲最喜欢的兵器:剑最喜欢的影视剧:武侠剧最欣赏他的人:fans粉丝爱称:苗苗苗哥苗子谢苗哥哥苗毕业院校:首都体育学院

学历

1991-1993北京市西城区北礼士路二小学(一、二、三年级)1994-1996北京市东城区宽街少林武术学校1996-2002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2002-2006首都体育学院民族运动专业,就读本科

学武经历

1991-1994北京市少年宫武术学校1994-1996北京市东城区宽街少林武术学校1996-2002北京市中关村中学武术班曾拜师:赵惠明、李鹏、张远、王芳武术拳路:长拳、太极拳掌握兵器:剑、枪、棍、九节鞭、双节棍

武术比赛获奖经历

1994年北京市东城区武术比赛男子---拳术第二名1997年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拳术第一名1998年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拳术第一名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剑术第一名1999年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拳术第二名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剑术第一名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对练第一名北京市渔阳杯传统比赛----传统拳第一名

北京市渔阳杯传统比赛----对练第一名2000年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拳术第一名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枪术第一名2001年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枪术第一名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对练第一名北京市“六一”杯武术锦标赛—剑术第一名2002年北京市武术锦标赛男子----对练第一名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电影作品

1993年与狄龙、陈勋奇、袁咏仪、张智霖等拍摄电影《边城浪子》饰演郭小虎1993年与李连杰、邱淑贞拍摄电影《新少林五祖》饰演洪文定1994年与周润发、梁家辉、吴倩莲拍摄电影《赌神2》饰演海远1994年与吴孟达、邹兆龙拍摄电影《小飞侠》饰演谢飞1995年与李连杰、梅艳芳拍摄电影《给爸爸的信》(《赤子威龙》)饰演巩固

电影海报(10张)2002年与释小龙拍摄电影《南北雄师》饰演周继志2002年与释小龙拍摄电影《黑道少林》饰演不详2002年拍摄网络制作的《羽林郎》饰演唐风2006年与陈豪、梁小龙、刘家辉拍摄电影《戚家军》饰演楼大佑2007年与梁家仁、刘硕拍摄电影《酒啸洞天》饰演韩天风2008年与张卫健、黄翠如拍摄电影《夺标》饰演关树宝2010年与梁小龙、陈市拍摄电影《无间罪》2010年拍摄电影《渔鹰》2010年拍摄电影《拳馆》2010年拍摄电影《蔡李佛拳》2011年上映电影的《帝国刺客》中饰演张天保(该电影是由电视剧《少林寺传奇2之十三棍僧》剪辑而成,剧情有改动)

电视剧作品

1998年与汤镇业、吴孟达等拍摄电视剧《新江山美人》饰演少年姜太公1999年与归亚蕾、陈红、赵文瑄、周迅、郭冬临、李冰冰等拍摄电视剧《大明宫词》饰李隆基(少年)2001年与张丰毅、苏瑾等拍摄电视剧《梦断天国》饰演永乐2001年与吕良伟、洪欣、曹骏拍摄电视剧《宰相小甘罗》饰演秦始皇帝2001年与任泉、释小龙拍摄电视剧《卧龙小诸葛》饰演廖化2006年与鲍国安、黄秋生、王刚拍摄电视剧《少林寺传奇1》饰演惠忍2007年与黄海冰、秦沛、李彩桦拍摄电视剧《怒海雄心》饰演定国2008年与元彪、梁家仁拍摄电视剧《少林寺传奇2之十三棍僧》饰演张天保

影视剧照(9张)2010年与鲍国安、洪金宝、元华、刘家辉拍摄电视剧《少林寺传奇3》饰演三师兄智明、万仇清2011年与明道、罗晋、陈乔恩等拍摄电视剧《王的女人》饰演樊哙2011年拍摄电视剧《建元风云》

编辑本段成长经历

谢苗小时候,被父母带到舞蹈班,可是小男孩们一个个穿着紧身裤的样子把小谢苗吓得够呛,说什么也不练,不过旁边的武术班倒是吸引了谢苗,就这样,7岁的谢苗在北京市少年宫练起了武术,并出类拔萃。1993年,王晶导演拍摄《新少林五祖》,需要一批会练武术的小孩,于是剧组到少年宫挑选演员,谢苗通过初试,和许多同伴一起见到了王晶导演,得到了试镜的机会。最终被慧眼识珠的王晶选中,当时决定让他出演洪熙官的儿子洪文定。洪文定这个角色让谢苗一炮而红,谢苗与吴孟达一起合作了喜剧片《小飞侠》,与周润发等合作了《赌神2》,当然,还又在《赤子威龙》里和李连杰当了一回父子,并一发不可收拾,与李连杰、周润发、梅艳芳、王晶等国际明星、名导演合作多次,成为家喻户晓的“小打星”。先前的光环与荣誉还未完全散去,又相继有许多知名导演、制片方来找谢苗商演新戏。可谢苗的父母却有普通人没有的冷静。身为幼儿保健医生的谢苗母亲认为,每个人都应在相应的年龄段完成相应的任务,当演员也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在拍完《赤子威龙》之后,谢苗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他回到了北京继续读书,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暂时离开了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多彩的演艺世界。回到学校以后的谢苗在自己的努力和家长的鼓励下,重新走入了平静如水的学生生活。谢苗仍然清楚自己的理想在哪里,他依旧热爱武术,这么多年来,他的功夫一日日地长进,在他心里,功夫皇帝李连杰是他的偶像,是总有一天他要超越的人。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他大大小小获得了十几个武术比赛的冠军。高三那年,《宰相小甘罗》剧组找到了他,看过剧本后,谢苗十分喜欢,决定在高考前接拍这部当时他认为会很有影响力的电视剧。然而这次,他没有当年那么幸运。这部牺牲了高考前宝贵的复习时间拍摄的电视剧在大陆范围内的播放范围小的可怜,几乎没有什么人看过这部各方面都堪称优秀的电视剧。他的演艺梦想第一次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由于高考成绩受到影响,谢苗和他梦想中的大学擦肩而过。此时心灰意冷的他甚至打算将来当个老师算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首都体育大学的4年深造,使他在武术方面有了更多的进步。大学毕业后他遇到了《少林寺传奇》剧组,和黄秋生等实力相当的明星们演对手戏,这次,谢苗感到他又回到了他应该属于的世界,可是此时的他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红的发紫的洪文定了,他知道童星长大成人,都面临着尴尬的转型,释小龙如此,自己的情况更为棘手。曾经的“小打星”,时隔10余年,面对日新月异的影视圈,重返影坛谈何容易?如果需要他从零开始,如果无法再有当年的成功,他将怎样选择?谢苗勇敢地接受了这一切,他淡淡地说:“我要继续演戏,因为这是我的梦想,这些年从未停止过。从退出那天起,我就决定要从零开始。”谢苗演艺事业的好运气,正是从《少林寺传奇》剧组里开始的。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谢苗遇到了香港骄阳电影公司的总裁,徐小明导演,闲聊之中徐导演得知他练习的拳法是螳螂拳,而徐导演正在拍摄的电影《夺标》正是关于螳螂拳的故事,就这样,他和徐小明先生的缘分开始了。在亮相《少林寺传奇》之后,他很快出演了电影《戚家军》和《酒啸洞天》。重返影坛的谢苗,有着与所有同龄人一样的单纯、青涩,却也有了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成熟与淡定。“我会继续留在影视圈,并力争走出一条有着自己风格的武打路线,虽然辛苦,但我会坚持,因为我已经准备了很久。”

编辑本段平和的谢苗

作为一个小打星,谢苗没有释小龙红得厉害。不过,他饰演的角色洪文定(《新少林五祖》)和巩固(《给爸爸的一封信》),都有一种孩子所难以演绎的冷静气质。那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酷味儿和沧桑劲儿,一度让很多人成为这个“李连杰招牌儿子”的“粉丝”。时光飞逝,小谢苗如今已成为首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的学生,目前正读大三。当年那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已没有他自己所形容的“一脸穷苦孩子样”,完全变成了时尚少年。眼下,和所有同龄大学生一样,谢苗过着单纯而快乐的生活。除了武术,他对别的事儿都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偶尔和朋友出去玩,聊天,但如果有时间,他最喜欢的还是“自己一个人休息休息”。对于自己的未来人生,谢苗也没有什么设计。对记者的问题,他的回答大多是“顺其自然”吧,或者憨憨一笑,完全像一个大孩子。“毕业后重回演艺圈,如果无法再有当年的成功,会考虑换一个方向发展吗?”记者问。谢苗笑着回答:“童星生活只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小亮点,或许不会给未来生活带来多大变化,甚至只是昙花一现。如果当初的起点太高了,现在和未来无法超越,我只能顺其自然。不过,我非常喜欢表演,只要能够,我一定坚持下去。”童年时的辉煌,包括与李连杰、梅艳芳、王晶等大明星、大导演合作的经历,谢苗都将它们作为宝贵的记忆珍藏于心中。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谢苗有着与所有同龄人一样的单纯、青涩,也有了一种别人所没有的成熟、淡定。他说:“最重要的是我懂得调节自己的心境,我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编辑本段自我感言

黝黑精瘦的谢苗坐到记者面前,说话一板一眼,声音沉稳,即使微笑时也是透着一股酷与威严。这也是他和十几年前《新少林五祖》里那个虎头虎脑的童星相比,在外形上唯一的相似之处。正在横店紧张拍摄的《少林寺传奇2》剧组,“十三棍僧”的演员里聚集了一批全国武术冠军。昨天,记者在横店清明上河图景区他们的住处找到了这群武林高手,其中谢苗是最出名的一个。在10多年前的热门电影《新少林五祖》和《赤子威龙》里,还在上小学的谢苗两度扮演李连杰的儿子,他还演过《小飞侠》、《赌神2》等多部影片,名噪一时。在香港,人们开始叫他“李连杰接班人”。“拍《新少林五祖》时,我还在北京市少年宫,完全不知道电影是怎么回事,也不认识李连杰。当时,就是觉得他这人挺内向的,不过对身边的其他演员和工作人员都挺好。那时,我跟他学到了很多武打表演上的东西。直到今天,我在拍片的时候还会有意无意地模仿他的动作姿势。”第一次拍完片回到学校,谢苗发觉不对劲。“心里到处长着草,上课都没心思了,看着老师嘴皮在讲课,就是不知道讲了些什么。当时觉得,剧组特别好玩,课堂里太没劲了。”把心拽回到学校里来,就费了好大的力气。这时,他的妈妈开始反对他继续拍戏。“和王晶的公司签了三年,却发现他的搞笑风格和我的个性完全不合拍。”尽管王晶挽留,但在母亲的极力反对下,在留下10来部影片后,他还是退出影坛,回到学校。高三那年,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同时,他居然还在《宰相小甘罗》里出演少年秦始皇,“因为那个戏太好了、角色太好了,我不愿错过。”考上首都体育学院的谢苗,终于有时间接拍戏了。但是他却发现,这时已经很少有剧组来联系他了,而找上他的戏都不值得他放弃学业。他遭遇到童星长大后都会面临的尴尬。大学四年,他一部戏都没拍。2006年春季,即将大学毕业的谢苗,经历过一阵迷茫的择业困惑。当时他去北京中关村小学实习,差点就留下来当体育老师。就在他似乎要永别银幕时,《少林寺传奇》剧组找到了他。该剧的热播也标志着他复出的成功。在亮相《少林寺传奇》之后,他很快出演了电影《戚家军》和《酒啸洞天》。“幸亏当年我选择了读书而不是继续拍戏。如果选择一直当童星的话,我现在的处境可能会更困难。”谢苗解释说,“童星长大后,小孩的角色演不了了,而成熟一点的角色,则因为缺乏人生阅历而演不好。干别的,又没有一技之长,连退路都没了。即使过得最好的如释小龙,也还是出国了。”对于现在这条路的前景,谢苗是乐观的:“中国习武的人很多,但是顶尖武打演员还是比较缺的。因为,不是会拳脚的就能拍戏,表演需要的是综合素质的人才。一些全国武术冠军拍戏不成功,别说拍文戏不行,就是武打部分也与日常武术表演套路完全不同:武术表演是秀动作,流畅、优美;而功夫片要求的是致人于死地的狠劲与真实感。这就是现在剧组招武打演员都去大学里找的原因。”那么,他的老搭档李连杰的“综合素质”如何呢?谢苗笑着说了句“废话”:“他的演技比他的武功差远了。”不过他表示,李连杰在《投名状》里的表现让他刮目相看,尤其是最后与金城武那场打斗戏,把纠结于内心的名利欲与兄弟情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几年前,泰国片《拳霸》把凶狠表现到极致,引起了跟风。我觉得这并不是功夫片的发展趋势,因为视觉上的尺度总是有限的。”谢苗说,“《卧虎藏龙》这样富有文化内涵和哲学意味的功夫片,现在越来越流行了。当然,这样的角色就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所能驾驭得了的。功夫片演员,必须越来越有文化。”

【什么是福建梨园戏】

俺家乡戏也.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

梨园戏,戏曲剧种。孕育于福建省泉州,流行于晋江、龙溪地区及厦门、台湾省闽南方言区域。东南亚各国华侨聚居地,也有演出活动。梨园戏历史比较悠久,至今尚保留梨园戏不少南戏剧目和音乐。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已有“潮泉二部”的《荔镜记》刊本,可见当时梨园戏已经流行。梨园戏有大梨园和小梨园之分,大梨园又分“上路”、“下南”两支,三种流派都有各自的“十八棚头”(保留剧目)和专用唱腔曲牌。宋时,行省称为路,闽南泉、漳一带人称上头的省份为上路,故“上路”戏系指由浙江传入的戏曲。其剧目较为古老,保留了不少南戏脚本,如《蔡伯喈》、《王魁》、《王十朋》、《朱买臣》、《刘文龙》、《孙荣》、《朱文》(即《朱文太平钱》,存有《赠绣箧》、《认真容》、《走鬼》三出)以及《苏秦》、《林招得》、《孟姜女》等。

梨园戏发源于宋元时期的泉州,与浙江的南戏并称为“搬演南宋戏文唱念声腔”的“闽浙之音”,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被誉为“古南戏活化石”。梨园戏广泛流播于福建泉州、漳州、厦门,广东潮汕及港澳台地区,还有东南亚各国闽南语系华侨居住地。梨园戏在发展进程中,有大梨园(梨园戏过去成年演员的班社)和小梨园(儿童演员的班社)之分,大梨园本地人俗称“老戏”,又有“上路”与“下南”之别。元代各省设“路”,泉州人把福建以北叫做“上路”,把自己叫做“下南人”。上路老戏就是指来自浙江、江西等地的剧种,而下南老戏就是本地戏。小梨园,泉州人叫做“戏仔”,又叫“七子班”,早在宋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闽南泉州、漳州一带的民间,就盛行一种“优戏”。这种土生土长的剧种,唱的是闽南土腔土调,后人称之为“下南腔”。演唱内容多是南曲曲牌体的戏文。南宋时期,由于泉州海上交通发达,与浙江温州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温州的杂剧也流传到了泉州,因戏班来自福建的北部,所以俗称之为“上路戏”。(当时各省设“路”,泉州人习俗泛指北方包括江西、浙江等为“上路”,对自己则自称“下南人”)。它们带来了一批大型的南戏剧目,作为一种艺术形态与当地的“下南戏”同时存在。不久,元兵南下,杭州陷落,宋氏宗室纷纷入闽。由于他们在杭州时过着歌舞升平的奢侈生活,所以入闽时往往都随带戏子家班,以供娱乐。这种家班多由童龄男女组成,泉州人叫做“戏仔”,又叫“七子班”,被后人称之为“小梨园”。这样,在南宋末年的泉州,便出现了上路戏、下南戏和小梨园的三种戏剧艺术形态。南宋恭宗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入闽,泉州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降元,大杀宋室官员梨园戏,于是作为官宦人家蓄养的“小梨园”家班便流散民间,开始与下南戏、上路戏既同时存在,又互相影响。由于三者来路不同,所以各自都有自己的传统剧目。下南戏包含有13个剧目:《苏秦》、《梁灏》、《吕蒙正》、《范雎》、《文武生》、《岳霖》、《刘秀》、《刘永》、《刘大本》、《周德武》、《周怀鲁》、《百里奚》与《郑元和》。上路戏包含有18个剧目:《苏秦》、《苏英》、《程鹏举》、《朱文》、《朱寿昌》、《朱买臣》、《尹弘义》、《刘文龙》、《林招得》、《姜明道》、《曹彬》、《杨六使》、《王魁》、《王祥》、《王十朋》、《赵盾》、《孙荣》与《蔡伯喈》。小梨园有16个剧目:《陈三五娘》、《吕蒙正》、《高文举》、《朱弁》、《韩国华》、《刘知远》、《蒋世隆》、《郭华》、《葛希亮》、《杨文广》、《西祁山》、《宋祁》、《江中立》、《王昭君》、《田淑培》和《崔杼》。以上三家剧目,上路老戏的剧目比较古老,保留了部分当年传自浙江的南戏剧目;下南老戏的剧目生活气息较浓,插科打诨较多。小梨园剧目则以生、旦戏见长,往往取材于民间传说和古代爱情故事。三派在剧目上各自有其看家戏,称“棚头”,彼此不能互演,就是同一故事题材的剧目,在情节、戏路等方面也不一样;在表演上,有统一的程式,音乐上都唱南曲,与曲艺南音彼此有着密切的渊源与交流关系。三派各有其专用曲牌,风格各有不同,伴奏均以琵琶、洞箫为主,用南鼓指挥。以后,下梨园戏南戏,上路戏、小梨园逐渐合流,形成了以“下南腔”(又称“泉腔”)为主体。明万历年间,梨园戏班曾东渡到琉球演出。这次演出是目前已知的福建戏剧团体最早的一次出国演出。二十世纪20年代是福建地方戏剧出国演出的第一个高峰期。1925年“双凤珠班”赴印度尼西亚的泗水演出《陈三五娘》和《雪梅教子》。同年,“新女班”又赴新加坡演出《陈三五娘》、《雪梅教子》、《昭君和番》等,在海外扩大了影响。80年代,梨园戏迎来了历史上第二个出国演出的高峰期。1986年,福建省梨园戏剧团应菲律宾皇都影剧中心邀请,首次赴菲演出《李亚仙》、《朱文太平钱》、《高文举》、《苏秦》、《陈三五娘》等传统看家戏。1990年9月,应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基金会”主席任蒂尼先生的邀请,由福建省梨园戏剧团与中央歌剧院共同组成的中国艺术家代表团飞往地中海参加这次国际性的艺术活动。1991年10月,福建梨园戏剧团应新加坡邀请,在新加坡国家剧场演出《陈三五娘》、《吕蒙正》、《苏秦》、《李亚仙》、《郭华买胭脂》、《高文举》、《节妇吟》等剧目。

梨园戏,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泉州、漳州及台湾省,远至粤东潮、汕地区,并传入东南亚许多华侨旅居国。泉州在晋朝至唐朝,音乐、歌舞已十分繁盛。至今广泛流播于闽南语系区域的古乐“南音”(又称南曲、南管、弦管),其十三套大谱(有标题的器乐曲),犹存汉“相和歌”、晋“清商三调”及唐五代“燕乐”的遗音。至五代,“晋江王”留从效在泉州郡圃,就有化妆的歌舞表演。“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明·徐渭《南词叙录》)。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以后,闽南地区出现了“优戏”。绍定年间(1228~1233年),朱熹的学生真德秀第二次知泉州时,曾颁布“禁戏”与“莫看百戏”的“劝农文”。说明“南曲戏文”已在泉州地区流行。当时有三种艺术形态:土生土长的“下南班”、浙江方面来的“上路班”和贵族府第的家班(俗称“小梨园”),三者各以不同的看家戏“十八棚头”,互相竞胜。“下南班”与“上路班”,二者均以成年人组班,各自可以“优人互凑”,故合称“大梨园”,俗呼“老戏”;家班因纯属童伶,称为“小梨园”,或名“七子班”,俗呼“戏仔”。“小梨园”非“大梨园”所生,童伶长大后就散棚,并非自然成为“大梨园”。从现存的各种剧目看:“下南”的《范睢》、《梁灏》、《郑元和》都具有地方特色,与明刊的《绨袍》、《青袍》、《绣襦》诸传奇,情节大不相同。《岳霖》一剧,是按岳珂为晋江人的外甥(刘锜墓在安溪)而创编的,为全国戏文所仅见。剧目保留方言本色和浓郁的泥土味。表演以净、末、外、丑为行当“四大柱”,并不以生、旦为主,具有唐戏弄和北杂剧末、副净的演出形态和诙谐情笑的特点。唱腔用南音,保留[太子游四门]等古乐曲。其他剧目只有[浆水令]、[金钱花]、[地锦]、[剔银灯]等几十支常见曲牌反复出现,且具有粗豪的声腔特色,其古朴原始,尚存宋元南戏的风貌。“上路”的《赵真女》、《王魁》、《刘文龙》、《朱文》、《王十朋》、《朱买臣》等,都是“宋元旧编”的古剧,与明刊《琵琶》、《焚香》、《菱花》、《荆钗》、《渔樵》诸记,绝不相同,为全国所仅见;《朱文》更为海内孤本。其题材以已婚男、女悲欢离合的家庭剧为多,异于“下南”之侧重忠奸斗争和公案戏。表演行当以生、大旦、净、丑为“四大柱”。音乐唱腔同是南音,曲牌处理以刚劲、淳朴、哀怨为主,别具风格,也较“下南”丰富。《蔡伯喈·弥陀寺》的[摩诃兜勒],是古乐曲的遗存。而此剧尚具南戏“实首之”的《赵贞女》的原型特点。虽仅止于“认真容”,要“一齐去拜墓”,而无“雷殛”的后文,但可看出《琵琶记》是据其祖本改为“全忠全孝”的。“小梨园”剧目如《吕蒙正》、《郭华》、《蒋世隆》、《刘知远》等,都是“宋元旧编”,与明刊《破窑》、《胭脂》、《幽闺》、《白兔》诸记也不同;其《董永》独以“摘花”产生人物纠葛,而非“路遇”,且以“皇都仙女送麟儿”作喜剧性结束。所有题材都是少男少女的恋情,以小生小旦为主,故其行当“四大柱”是生、大旦、小旦、丑,与“大梨园”不同。音乐唱腔同用南曲,不同剧目有不同的曲牌、套曲、名曲,丰富多彩。从三者艺术内涵考知:“上路”一词本指宋之“两浙路”,可知系来自温州班,经地方化的易语改调而成。它与“小梨园”家班同是外来戏曲,经历宋、元、明易代,由城市退处农村,与“下南”亦农亦艺者共处,而完成其风俗与方言的改造,壮大了地域声腔,元末明初融会为一体,进入大发展时期。“下南”有《刘永》、《周德武》;“上路”有《苏英》等新创剧目。而以“小梨园”的《陈三五娘》一剧,标志着梨园戏发展的艺术高峰。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出版于建阳麻沙的《荔镜记》,是合潮、泉二部《荔枝记》的重刊本,省梨园戏实验剧团现尚藏刊于清光绪十年的《荔枝记》,潮州则有刊于明万历年间的东月李氏《乡谈荔枝记》。“泉腔”在声腔上已吸取潮调;《朱弁》一剧把一支[弋阳腔]融入[举起金杯]的南音[寡北]滚门;“下南”《郑元和》的[鹅毛雪]一曲,则吸取自[昆北]。当明代四大声腔盛行之际,梨园戏在闽南语系地区,随南音的流播,“泉腔”已成为独立声腔,并融化外来唱腔艺术养料而发展壮大,从而鼎盛于清代。据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同安县志·礼俗》载:“昔人演戏,只在神庙,虽不过上路、下南、七子班。光绪后,始专雇江西班及石码戏。”闽南在清光绪前,只有梨园戏三流派独步翟毛毹;清末,高甲戏兴起,其后台湾歌仔戏传入,梨园戏以严格的师承,继世相传,因固步自封而趋式微,濒于消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怀戏曲艺术,把流散民间的“下南”、“上路”、“七子班”的梨园戏名老艺人,罗致集合在一起,于1952年在晋江县成立大梨园实验剧团,由小梨园名师蔡尤本口传身教《陈三五娘》。翌年,改属省级建制,定名为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后改称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大力抢救、记录三流派的传统剧目、音乐唱腔、表演艺术等。先恢复传统原貌,再进行整理加工,使古老剧种焕发青春。20世纪50年代,梨园戏改编出一批优秀传统剧目,如《陈三五娘》、《郭华》、《高文举》、《朱文太平钱》等,并在各级会演中获奖。其中《陈三五娘》、《郭华》被拍成电影,《朱文太平钱》被誉为“海内孤本”,得到戏曲专家的高度评价,赢得“宋元南戏活化石”、“活文物”称号。80年代后,梨园戏进入创作、研究的新时期。新编古装剧《节妇吟》获1987年省第17届戏剧会演剧本一等奖及导演、音乐等奖项;1988年,又获首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出奖及第四届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在“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时,又获各奖项的榜首,剧中颜氏的扮演者曾静萍获福建第一个全国戏剧梅花奖。1990年,文化部授予梨园戏剧团为全国(剧团管理)先进艺术表演团体称号,该团于1991年被评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剧团自1980年至1995年,先后出访日本、菲律宾、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地区,并与世界各国许多文化艺术团体及学者建立联系。1983年9月,梨园戏导演吴捷秋赴台,在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艺术学院、成功大学南管戏传艺中心等处演讲《泉腔梨园戏艺术史》。1994年11月,梨园戏导演苏彦硕,赴日本参加“东亚民俗与表演艺术”国际研讨会,在会上介绍梨园戏演出民俗。1995年3月,在省首届百花文艺奖评奖中,《董生与李氏》一剧获一等奖。1996年1月,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应中央电视台邀请晋京参加春节文艺晚会现场直播演出。1997年8月,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赴台演出,随团出访的专家学者在台湾与文艺界同行共同探讨梨园戏的历史与现状。

姜明道个人简历相关文章:

姜省民姓名测试打分,姜省民名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意思
姜省民姓名测试打分,姜省民名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意思

姜省民,一个名字充满力量和智慧的人。他的名字寓意着勇敢和责任,五行为木,象征着成长和繁荣。姜省民的名字吉凶中和,但在正确引导下可以带来好运。他的名字含义丰富多样,既有涵养...

陈周佳案二审 陈周苗个人简历
陈周佳案二审 陈周苗个人简历

陈周佳案二审的主角陈周苗是一位才华横溢、成就斐然的青年律师。他早年就读于国内的一所名牌大学,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在成为一名律师后,他多次代表受害者进行维护合法权益,并因此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