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氏家谱十六世
【翁姓的通用联】
源自夏代;望出钱塘:全联典出翁氏的源流和郡望。
千搜预宴;六桂联芳: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家翁方纲,字正三,号覃溪,晚年号苏斋,直隶大兴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曾出席千叟宴(乾隆等清朝皇帝为了笼络臣民而举行的全是老人参加的大型酒宴,赴宴者达数千人)。精通鉴赏,经他考证题跋的著名碑帖很多;书法学欧阳询、虞世南,谨守法度,与同时的刘墉、梁同书、王文治齐名;又能诗文,论诗创立了“肌理说”。著有《两汉金石记》、《汉石经残字考》、《复初斋文集》、《复初斋诗集》、《石洲诗话》等。下联典指北宋朝时期的崇安人翁仲通及儿子公彦约、翁彦深、翁彦国,孙翁挺,曾孙翁蒙之,当时人称“六桂联芳”。翁钟通字济可,历官武平、黄岩知县,自费买地建学校,又率民众兴修水利;翁彦约字行简,政和年间进士,官知高邮军,革除私贩茶、盐的弊端;公彦深字养源,绍圣年间进士,官右司员外郎、国子祭酒、秘书监、太常少卿;翁彦国字端朝,绍圣年间进士,历官御史中丞、江淮荆浙制置转运使、江南西路经制使,曾写信责备金人所立的傀儡皇帝张邦昌;翁挺字士特,翁彦的儿子,博学而善写文章,政和年间官少储监丞,上书所陈都是朝廷急务,后因忏怒权相而罢官,自号五峰居士;翁蒙之字子功,翁彦深的孙子,南宋绍兴年间官常山尉,后因得罪郡将而罢官,孝宗时官司农丞。
传谷梁学;咏梅花诗: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翁君传梁之学。下联典典指唐朝时期的翁承赞咏梅花诗云:“忆得当年随计使,马蹄终日为君忙。”
百姓名重;六桂望高: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翁德广事典,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任溪县知县。朱熹曾奏荐之,称其“不务赫赫可喜之名,而有肯肯爱民之实。”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翁仲通事典。翁仲通,字济可,宗安人。知平武时,自买民地,建学以教之。
状元门第;帝师世家:此联为江苏省常熟市翁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清朝时期的翁心存世家,翁家是官宦世家,有名的书香门第,翁同龢与其父翁心存均为两朝帝师兼宰相,与其侄翁曾源都是状元及第,当时人称“父子宰相,叔侄联魁”,有清一朝,似乎只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的海宁查家可以媲美。翁同龢的长兄翁同书任安徽巡抚时,误抚练首苗沛霖,以致失隐封疆,被两江总督曾国藩上疏参劾,先拟斩监侯,后因翁心存病故,乃革职充军新疆,死于戍所。而翁心存的死,毫无疑问,亦与长子犯事有关。为曾国藩起草这分要命的疏劾的,就是以刀笔辛辣著称的李鸿章。翁、他结怨,实由于此。
父子宰相;叔侄状元:同上。六桂流芳远;五侯延脉长:此联为翁氏宗祠“六桂堂”堂联。
六桂望重第;百梅名高风:此联为翁氏宗祠“六桂堂”堂联。
父子双进士;明清两状元:上联典指清朝道光年间进士翁心存及其子同书,父子皆第进士。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状元翁正春,清朝状元翁同和。
吟诗宜赏雨;持卷爱听莺: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诗人翁春,字曙鸠,江苏华亭人。有《赏雨茆屋诗》。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学者、书画家翁广平,有《听莺居文钞》。
骐骥思千旦;鹪鹌老一枝:此联为清朝咸丰年间的状元、清光绪帝的师傅翁同龢自题联。
六桂家声远;八壶世泽长: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迳美村翁氏宗祠门联。迳美村翁氏宗祠占地两千多平方米,雄伟壮观;大门外有子孙塘,塘中央有天然香炉石,祠堂左前方是笔架山,景观独特,祠内悬挂二块横额牌匾:“都卫府”、“竹俊品”。该祠曾失火被焚后重建。
六桂家声远;百梅世泽长: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迳美村翁氏宗祠(侃公祠)“大有堂”联。福生六桂家声旧;德应三春禄泽新:此联为翁氏宗祠“六桂堂”堂联。
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此联为清朝咸丰年间的状元、光绪帝师傅翁同龢撰题联。
文章真处性情见;谈笑深时风雨来:此联为清朝咸丰年间的状元、光绪帝师傅翁同龢自题联。
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此联为清朝朝时期的内阁学士、书法家、金石学家翁方纲撰题北京陶然亭联。
城西风雨老树立;夜半星月玄谈生:此联为清朝朝时期的进士刘可毅赠翁佩孚联。
万山尽孝留贤德;六桂联芳传盛名:上联典指清朝时期的进士翁运标,因父赴粤失踪,他走遍万山中,得父骨归葬,以孝廉闻名,官知道州。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名人翁乾度,居泉州,生六子,均中进士,时有“六桂联芳”之誉。翁氏以“六桂”为堂号亦本此。
诗礼承先传家业;文章启后共天朝:此联为浙江省建德市姚村乡梓洲村翁氏宗祠联,祠祀本支翁氏先祖翁远望。据说清同治年间(公元1861~1865年),太平天国拜“上帝教”、排斥神佛,所到之处遇见祠堂庙宇一律烧毁。但到梓洲翁家祠堂,因见正厅有这副对联的下联末句内容中有“共天朝”句,与太平天国的国号“天朝”相呼应,故不但不烧还加以褒奖本宗族文才高超,并有政治先见之明。最终使翁家祠堂免遭兵燹之灾。据公元2004年7月,新加坡翁氏宗亲会寄与二十七世孙翁萌的福建莆田翁氏一支脉派世系图引来看,梓洲翁氏系蒲田翁氏二世巨隅公后裔确认无疑。
北宋徽猷学士第;南明副帅总戎家:此联为浙江省建德市姚村乡梓洲村翁氏宗祠大门联。
六桂名高光史册;百梅望重振家声:此联为浙江省建德市姚村乡梓洲村翁氏宗祠中堂“敦本堂”联。地接炉峰,云腾瑞气;山横笔架,星焕文章:此联为浙江省建德市姚村乡梓洲村翁氏宗祠上厅联。
家住翁源,人多寿考;地处梓洲,物产丰饶:此联为浙江省建德市姚村乡梓洲村翁氏宗祠下厅联。
传谷梁春秋,开来继往;建武平学校,易俗移风:上联典指汉朝时期的学者翁郡。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知县翁仲通,字济可,宗安人。知平武时,自买民地,建学以教之。
明基礼荐其馨,宜念秋霜春露;德可钦容可度,当思法祖敬宗: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旧县乡迳美村翁氏宗祠堂联。
六桂文章,洪、江、翁、方、龚、汪分异姓;百梅甲第,厚、恭、易、朴、廉、休乃同宗:此联为福建省福清市江阴镇翁氏宗祠联。全联典指翁乾度六子为避难改异姓之事,在五代乱世时期,翁氏家族在朝中当大官,处在改朝换代关键时刻,为了防止断子绝孙,把自己或子女分为异姓寄养作为掩护,待国家统一、政局稳定之后,各子女被接回,恢复原来身份姓翁,或许有个别子女长年失踪或迁移在台湾、东南亚各地,未能恢复原姓翁,繁衍生息,形成了六姓原一宗的“六桂联芳”堂号。福建省闽侯县青口镇长楼村发现了一座由十八个姓氏共同拥有的祠堂——义溪十八姓宗祠,如此多姓共有一个宗祠,在福建省以至全国都十分罕见。现存这座宗祠是清朝建筑,位于长楼村义溪南岸,坐西朝东,依次建有前厅、天井、厅堂等。前厅、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楹,穿斗式木构架,周围以砖土封火墙,祠正大门上嵌有“义溪十八姓宗祠”青石横匾。整个宗祠占地面达七百多平方米,建筑规模虽不算雄伟壮观,但祠前有蜿蜒溪水流淌,背有石鼓灵山枕靠,左右有五虎,文笔名山拱卫,可谓钟灵萃秀。
祠内现存有一块高四十八厘米、宽四十七厘米的酸丝木神位牌,黑漆金字,竖式直下分别有楷书“荥阳郑氏、晋江朱氏、清水上艾、清水下艾、南街林氏、江口宋氏、玉埔吴氏、金斗黄氏、东际郑氏、溪东陈氏、溪西陈氏、江良陈氏、南杨陈氏、漳邑姚氏、六桂翁氏、刘庄陈氏、郑氏、义溪杨氏”等十八姓元祖宗亲神位,祠内有一副对联。从祠堂里还存在的牌位和楹联来看,它对于研究地方祠堂文化很有价值。但义溪十八姓何时何地迁徙至此、宗祠始建何时等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考证。
睦族并睦邻,一团和气;难兄兼难弟,百世本支:福建省闽侯县青口镇长楼村义溪十八姓宗祠联。【卷四】【羽部】翁
颈毛也。从羽公声。乌红切颈毛也。山海经。天帝之山有鸟。黑文而赤翁。汉郊祀歌。赤鴈集。六纷员。殊翁襍。五采文。急就篇凫翁。按俗言老翁者,假翁为公也。周礼酒人注假翁为滃。从羽。公声。乌红切。九部。
【郑成功他的家史】
一、郑成功与石井郑氏
07/08/2004/12:42华夏经纬网
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那里是他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有他的宗亲和赖以生息的田园滨海,亦是他一家发祥之祖地。史料记载,郑成功是南安石井郑氏第十二世孙。探索郑成功与石井郑氏之宗亲渊源,了解目前石井郑氏宗族之概况,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研究郑成功的家世,主要依赖于大量史料和碑记等文物。而宗族家谱志书是十分珍贵的资料,目前尚存的郑成功及其家族的谱志中,主要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郑氏宗谱》、《郑氏家谱》,《台湾文献丛刊》收录的《石井本宗族谱》等;最近笔者深入石井采访,得悉石井郑氏族人仍藏有多种宗族家谱志书。?
中国历史博物馆书藏的《郑氏宗谱》,是郑成功后裔郑玉海及其子郑沂、郑泽于1920年12月14日重修的。距今已80多年,按其谱记载:郑成功是石井郑氏第十二世,郑玉海是第二十世,可见郑玉海是郑成功的八世孙,郑沂、郑泽是九世孙。该谱志从石井开基祖隐石[讳绵]第一世起,记载二十一世,八十多年后情况则一无所知,郑芝龙一脉自二十二世之后裔概况亦湮没失考。据谱志载,重修者郑玉海,娶继室业赫那拉氏。可推测其宗支应在北方一带。《郑氏家谱》从石井第一世五郎公隐石载起,到二十世止,内容与《郑氏宗谱》基本吻合,但不载修谱者姓名及时间,谱中关于郑成功诸子孙的生卒年、职官、葬地等记载特别详细,对于研究郑成功嫡派家史有重要价值。家谱前载有郑成功父亲郑芝龙于崇祯岁次庚辰十一月朔日所志之“本宗族谱序”。《石井本宗族谱》内容综合,有谱序、祠堂联文、祖传春冬二祀仪注、名贤序、名行序、世系图谱序、谒祖序、序赠、历代人物、郑氏世谱始祖五世宗支易见图等,易见图仅载有一世到五世。载入《井江郑氏历代人物》中自十世到十五世计一百零四人。?
以上三种族谱中,对研究郑成功家世最有价值的是《郑氏宗谱》与《郑氏家谱》。内容比较完整,且以反映郑芝龙——郑成功一脉派系为中心修撰,到于旁系分支则简单交休,忽略而过。由于年过境异及战乱变迁,以及史书谱志的大量流失,以上两谱所载郑成功直系后裔,已湮没失考,现难查证,须待有更新之佐证资料出现。?
据石井郑氏宗族谱志记载,郑氏一世祖五郎公隐石讳绵,字原永。因宋靖康间避乱,兄弟散处,或居莆、居漳、居潮等。五郎公由闽候官来泉郡之武荣,筑室家居,卜地筑坟,日事耕稼业,值岁不登,厥食维艰,闻海滨利薮,日易以给,乃因懿表相依迁杨子山下石井居焉。
一世祖郑绵生山品、岱二子;郑山品生黼,郑岱生木式、模。郑黼生默,郑木式生钅厉、镛,郑模生衡、命[见图]。目前石井郑氏族人已传至二十六代,“式”字行序。共有三千多人,多以办厂经商捕鱼做工为生。分为四大房祧。即:厝后[东角、郑默所传]、后慕[顶角、郑火廷所传]、西亭[西角、郑木式所传]、华亭[上下亭、郑模所传]。四支中以西亭、华亭人口最多,各有千余人;后厝、后慕各数百人。郑成功一脉属西亭分支。从一世祖至郑成功世次是:一世祖郑绵[隐石]—郑山品[隐泉]—郑木式[西亭分支祖]—郑钅厉[纯玉]—郑亮[井居]—郑掊[确斋]—郑盟[乐斋]—郑荣[于野]—郑王容[西庭]—郑士表[象庭]—郑芝龙[飞黄]—郑森[大木]。西亭分支中七世祖郑盟[乐斋]生五子:贡[悦斋]、谦[西江]、省[顺俭]、荣[于野]、志[深江],衍分为西亭支现在的五个房柱,其中四房郑荣[于野]就是郑成功的高祖父,衍派其一脉。?
目前,在石井郑氏族人收藏的谱志中,最为完整的是《石井郑氏西亭长房族谱》、《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家谱》。最近又发现《石井郑氏宗族总谱》,此谱系厦门郑氏后裔郑小建来石井寻祖时带来的祖传至宝。据说到他手中已保存了六代。该稿因经年久已破烂不堪,记载自石井郑氏一世至十二世[部分十三世]总谱。内容涉及后厝、后慕、西亭、华亭四大房祧,较为全面,可惜残头缺尾,恢复很困难。据有关专家推测是明末清初的志书,至今三百多年,是迄今发现的石井郑氏最早、最完整的宗族谱志,具有十分重要的考证价值。目前正由石井延平郡王祠整理之中。?
《石井郑氏西亭长房族谱》记载自一世隐石至八世悦斋[七世乐斋长子,讳贡。故称长房],然后从悦斋次子德靖[讳靖]接至二十二世为止。其中漏掉长房悦斋长子顺斋[讳德藏]一脉。
《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记载自一世隐石至九世[包括西亭分支]、而后从八世顺俭[七世乐斋三子,讳省,故称三房]的盛、和[过继给杨宇公之子郑钰为子],趋、化四子接至十七世[不完整]。谱中附有“本宗族谱序”[十一世孙芝鸾、芝龙各一式]、“族谱字行序”、“世系面谱”、“族谱凡例”;还附有“本房及三房私谱序”,为道光年岁次壬午蒲月郑作珍之子郑则泰[十六世]所作。?
《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家谱》从一世祖起修至八世,再从八世深江[讳志,兄弟居五,即五房]修至十四世[略]然后从十四世郑允德[十三世仲平次子。长子勤朴为鞋舍祖,不入本支谱。]详修至二十一世。本支谱仅为五房中的一部份而已。谱中附有“重修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支图序”,为民国三十一年[1942]二十一世孙郑铁中请浙杭人陈明素写的,还附有石井郑氏行第[延平王订,十六字,十一世起。]“日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后由铁中之父君茂再续订二十八字:“忠教传家奕世昌,名垂通德有余书,贻谋丕振光前代,昭穆万年源泽长”。?
在石井民间私藏的宗族家谱志书中,至今尚没有直接发现[新发现的《总谱》待整理]有郑王容[号西庭,郑芝龙祖父]一脉的谱志,但现存的谱志中仍有郑芝龙一脉相关情况记载,且时间较早。如:《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在介绍八世郑荣[号于野,乐斋四子,郑成功的高祖父]之子郑王容时写道:“讳王容字德重号西庭,以孙芝龙贵,诰赠镇国将军五虎门副总兵。妣李氏[诰封一品夫人]、钟氏、吴氏、谭氏、子士俦[钟出]士表[谭出]”。此谱为道光贰年[1822]岁次壬午蒲月,郑则泰[十六世]作序。载有十一世郑芝龙、郑芝鸾所作《本宗族谱序》二式。?
石井郑氏的发达与荣耀,因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爽几代人的出生入死、开疆辟地、马革裹尸、浴血奋战得来的功劳与封赏分不开的。可以说,是郑成功父子将石井郑氏写入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光辉史册,他们是石井郑氏的千秋功臣和骄傲。?
据谱书记载,郑芝龙的父亲郑士表[象庭]生五子:芝龙[飞黄]、芝虎[韬远]、芝麟[殇]、芝凤[羽公,官名鸿逵]、芝豹[若唐];郑芝龙生五子:森[大木]、流[重勤,承继二房芝虎为子。]恩[恩庆]、荫、袭[葵庵];郑成功[大木]生十子:经、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郑经[式天]生七子:克爽、克〖SX[B-*6〗[HT6”,4”]兴土、克均、克土友、克、克圻、克土高。郑克爽[晦堂]生三子:安福、安禄、安康。石井郑氏族人追随郑芝龙父子反清复明、开疆辟土、追剿海寇、抗击荷兰侵略、收复宝岛台湾等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作出了巨大牺牲。?
据《明郑四世兴衰史》记载,郑芝龙降清后,朝廷先封赏后革职,并将其逮捕入狱,1661年10月将芝龙与其子渡、并家眷11人杀害于北京;芝豹被徙于宁古塔;1635年4月,芝虎奉命追剿海匪刘香牺牲;1657年,芝凤[鸿逵]病卒于金门。1658年,郑成功率师北伐,在长江口遇强台风,六妃嫔并亲子三人及男女老幼231人全部遇难。?
郑成功与石井郑氏的渊源,除宗族家谱志书可作证明外,其祖宗庙宇乃千百年之香火神器,更是良好的见证。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旁的石井郑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初年,由郑氏七世祖乐斋公第四子于野[即郑成功高祖父]主持,宗祠建于始祖隐石公鳌石山麓卜居地。该宗祠奉祀始祖隐石公暨列祖列宗神主牌,称“大祖庙”,宗祠“明季火于寇”。至清初,因年久失修,虞乱破坏,庙宇残破,“鞠为茂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统一台湾,明郑政权归属清朝。当时康熙叹服郑成功的忠孝节烈,御笔亲书“忠臣”、“孝子”两匾,恩赐石井郑
氏宗祠。在康熙褒奖鼓舞下,石井李氏十三世孙郑缵祖等人与十四世孙郑克爽共同商谋下重建郑氏宗祠。郑缵祖撰《井江郑氏重作祠堂记》。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又颁诏书曰:“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剌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还钦赐祭奠明赐姓延平郡王郑成功,亲书挽联:“群臣有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石井郑氏宗祠西边“官阶总录”有郑成功等二十三名,东边“官阶总录”有郑芝龙等二十七名。?
石井的民间收藏的宗族家谱志书和石井郑氏宗祠,虽几经风雨与战乱,湮没虫注与风侵雨蚀却仍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在不断地得到政府、郑氏族人和有识之士的大力保护。鳌山之下,马江之滨,郑氏子孙继承先人遗志,发扬贞忠气节,勤奋上进,文武人才辈出,历代忠贤才士,英杰济济,雄风威烈,蔚为壮观。正如石井祠堂一副对联曰:?
瀚海东回,源远流长,直溯苑经世德。?
杨山西峙,灵钟秀毓,克振石井宗风。?
明朝末年,吴三桂为争夺爱妾陈圆圆,以为明帝复仇为名,出关向满清借兵,结果引狼入室,反而促成了明朝的灭亡。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留下千古骂名。与此相反,京师沦陷以后的江南各地,涌现出不少精忠报国、救亡图存的志士仁人,其中首推抗清扶明到底、收复失地台湾的郑成功。
郑成功名森,字大木,原籍福建省南安县。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尊为“国姓爷”。
明末清初之际,我国固有领土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于1642年强占,台湾人民不断起义反抗,屡遭血腥镇压。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四月,郑成功率师两万五千以及数百艘战舰自金门出发,经澎湖,直取台湾。在台湾岛上人民的支持协助下,登陆后围攻荷兰总督所在的赤嵌(在今台南境内)。并击溃自巴达维亚(今印尼亚加达)前来驰援之敌,前后苦战八个多月。康熙元年(1662年)2月1日,荷督揆一被迫签字投降。至此,被荷兰帝国主义者实施了38年残酷殖民统治的宝岛台湾终于重回祖国怀抱。不幸的是,矢志复明灭清扶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却在收复台湾五个月后一病不起。为寿不永,年仅39岁。正是:
壮志未酬身先丧,
千古遗恨泣英雄。
出乎我们意外的是,日本人对郑成功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却有一种特殊的尊敬感和亲近感。原来,日本文人学士在江户末期就留下了不少咏叹郑成功叱咤风云悲壮一生的诗文。如梁川星岩(1789-1858)的“不辞独力任颠扶,大木堂堂真丈夫”;四方赤良(1749-1823)的“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等等。我注意到,日本人之所以对郑成功如此感兴趣,除了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外,还因为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的生身母亲田川氏(郑氏家谱称翁氏)是日本人。他生在日本,七岁时才被接回中国。
-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
至今,在郑成功出生地平户(日本长崎松浦郡平户町),在每年郑成功忌辰那天,还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公祭。郑成功儿时的故居仍保留着昔日的原样。相传郑成功当年离日回国前亲手种植的一株椎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一位日本友人曾示我一张记述郑成功出生的“儿诞石”的图片,并向我讲述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有一天在平户海边拾贝壳,忽然一阵腹痛,就倚着海边一块巨石生下一个男孩,就是郑成功。这块巨石今天仍屹立在那个海边上,当地人称之为‘儿诞石’,是平户的一个名胜地,慕名前往观光的人很多……”
我从日本一些资料中进一步得知,郑父芝龙在明天启三年(1623)随一艘荷兰商船到了平户,当时才19岁。在清理船货、等待顺风返航期间,借住在比他大两岁的田川小姐家中,这对青年男女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只是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后来,郑芝龙成为在中日之间经常出没的海盗,直到明崇祯元年(1628)接受明廷招安,官至都督同知。1630年,郑成功被接回福建老家。
-饭泽匡的《国姓爷合战》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
郑成功回国后成长于富豪之家,自幼习文弄武,学剑弄枪,从青年时期就关心国家大事,研读兵书,继承儒家中忠君爱国思想,素怀灭清复明之志。他在36岁那年(1659),率领十万抗清义军围攻南京,从瓜州(江苏镇江)直逼金陵城下。为明心志写下了一首题为《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七绝: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断,
不信中原不姓朱。
这首诗力透纸背,至为感人,充分显示了他的胸襟和文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郑成功短暂39岁的一生,原本是传奇性的文学素材,但只因他生在明朝末年,又是抗清英雄,故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满清时代,无法像关羽、岳飞、花木兰等历史人物那样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为人传颂。号称“日本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歌舞伎剧,风靡一时,而且在日本出版界开创了一门“国姓爷文学”。其后,日本连续出版很多取材于郑成功的文学作品,形成一个系列。直到二战以后,日本出版界仍对郑成功情有独钟。不仅上田微古馆的《郑成功的盔甲》一书仍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乐道的通俗演义,中山光义的《国姓爷合战》(1952)还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库。此外,饭泽匡的《国姓爷合战》(1956)也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杨照明)
翁氏家谱十六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