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下海风水宝地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19-10-16T14:32:19 更新时间:2024-12-26T03:48:30
【大洪山风景区的景区景点】

大洪山整个景区有A级景点21个、B级景点25个、C级景点27个,有观赏价值的景观景物36000多个。目前已初步开发、对外开放的有三个溶洞(两王洞、筱泉洞、仙人洞):三处自然风光(剑口、桥河、皮夹河),两处人文景点——大慈恩寺、洪山禅寺。其余六十多处景点尚在筹划开发之中。

宝珠峰是大洪山脉主峰,海拔1055米,气势雄峻。山顶三峰一体,东北有鼓楼峰,东南有钟楼峰,西北有舍身崖。三峰居中有—片浅凹地,有一泉曰“黄龙池”,水质清醇甘爽,终年不涸。

宝珠峰自唐、宋、元、明、清以来,一直是佛教的圣地——洪山寺上院所在地。洪山寺最盛时有殿堂百余间,金饰佛像,阁藏满经,香火不断,钟鼓常鸣。明代王钺在《金刚坡望大洪山寺》诗中描述道:“扪萝攀石扣禅关,五月阴寒雪满山;遥听云端箫鼓沸,始知天上有人间。”由此可见当年的盛况。清代湖广兵马道陈维舟见到这巍巍屹立主峰的寺院后,题下了一幅楹联:“汉东地阔无双院,楚北天空第一峰”,这可算是极高的赞美之词,至今这幅楹联仍在。据清康熙内府大洪山全图所绘,原山顶修有寨墙,山门前有三个巨釜,有副楹联描绘说:“门前巨釜烹明月,山外悬钩钓白龙”,它生动地勾画出明月下釜中的景色。遗憾的是三个巨釜于1958年被毁,如今只剩下残破的釜底。

为了弘扬大洪山佛教文化,打造湖北“佛教名山”,2009年,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决定恢复重建大洪山慈恩寺,寺院占地面积4.7公顷,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大洪山金顶是大洪山慈恩寺的标志性工程,于2010年4月29日开工奠基,慈恩寺大悲阁恢复重建全面启动,当年11月14日大洪山宝珠峰金顶工程成功封顶,2011年5月底完工。金顶单体高度为15.9米,超过武当山和峨眉山金项,在全国同类建筑中位居第一。

按照“名山、名寺、名和尚”的要求,由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出任慈恩寺住持。印顺大和尚将上院取名为“慈恩寺”,名字组成由开山祖师慈忍(唐文宗赐名)第一字和曹洞宗中兴时期报恩禅师(十方崇宁保寿禅院第一代住持、宋神宗赐名)第二字合成。慈恩寺重建成功后,也将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亮点和精品。根据《湖北随州大洪山洪山寺上院重建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唐朝风格和布局将慈恩寺规划为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舍利塔—金殿、大悲阁、方丈—僧竂院、讲堂—黄龙池院、闭关区、斋堂—豆腐池院等八个功能分区。 大慈恩寺庙门前的照壁一面由大慈恩寺的方丈印顺大和尚题写的“楚山望刹”,历史上为明思宗所题。“楚山望刹”也是当前我们大慈恩寺开发建设的核心定位。另一面是本焕老和尚亲笔题写的“中天佛国”,也是我们的终极梦想。

进入庙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9.3米高的二王尊――哼哈二将,他们镇释山门,把守山门,保卫佛国、佛寺和佛法永不受侵害。大慈恩寺庙门里独树一帜的地方就是观音三十三化身图,它高24米,相当于三层楼高的整体的观音化身像,采用生漆脱胎工艺手法,耗资600万。 大洪山漂流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内。大洪山山高林密,水质优良,河溪密布,湖泊众多,泉水四溢,瀑布飞溅。区内有42湖,99泉、53溪、3 河10瀑,以其光、形、声、色构成了区内生动的风景画面。

大洪山漂流全长4000余米,落差70余米,全线8个景观带,39处景点。沿河两岸怪石嶙峋,花木繁茂,鸟鸣蝶舞。集惊、险、奇、美、幽于一体。 “奇花独占四时春,异石尽含千古秀”,沿线景观重点体现“八迷”:瓜果迷香、花香迷人、旋流迷醉、丛林迷宫、雨淋迷茫、幽谷迷恋,暗河迷途、森林迷雾。

大洪山漂流区位优势明显: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火山温泉景区、琵琶湖景区、林泉生态园等连线,山上游览观景、烧香拜佛;山下休闲娱乐、漂流刺激,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动、优势互补,来大洪山漂流可真正实现“游山玩水”的夙愿。

大洪山漂流景区共分五大区域:漂流区、大洪山漂流旅游度假村、悠波球场区、狩猎区、民族风情园。大洪山漂流景区交通便利,汉十、随岳、麻竹三条高速公路,316、107,两条国道,212、333省道都是进入景区的主干道,武汉、襄阳等大中城市2小时左右都可以到达景区。 大洪山榔头寨是一处石景丰富的游览地。这一带有的怪石峥嵘,似盆景、似兽、似雄鹰、似凯旋门;有的巨石高耸,岌岌可危;有的穹石林立,形态各异,“独拔群峰外”。烟雨茫苍苍之际,欣赏起来更有意境。

此处最有特色的要算那耸立于山脊上的一块巨石。它孤零零,毫无依托,基底是一块平整的石板,上面是由几块断层明显的巨石垒叠而成,似人工堆砌一般,高约10余米。远远望去,像一座半身人像,双手合掌,如一位虔诚的和尚席地而坐,故取名石和尚。人们还编了一些有趣的传说 。这块巨石是如何形成的?有待专家们研究。 大洪山白龙池在大洪山宝珠峰、斋公岩、悬钩山三峰之间,有一个偌大的天然泉水湖,这就是著名的大洪山白龙池。白龙池面积24000平方米,又处在典型的卡斯特地形区内,池水却不渗漏,遍寻此池周围,不见其源头,无论天涝天旱,池面水位不升不降,这在全国少有,华中地区全无,不少地质专家前来考察,始终难揭迷底,唯有早年传说“白龙池底通海洋”才能对其“永不干涸”之现象做最适当的解释。多年来,旅客赞它:水不亚于天山天池,景不逊于云南滇池。池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池中鱼虾流动,历历可见;手捧入口,凉口带甜,沁人心脾。过去这里曾立有一碑,上刻有“苍松翠柏长生地,绿水青山古洞天”,横幅“保佑一方”。

“天下第一洞府,人间罕见云盆。”“黄仙山里黄仙洞,高广悠深气势宏,天下第一清誉远,迎来游客探峥嵘。”黄仙洞,俗称黄金洞,是国家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位于大洪山脉之南麓,坐落在钟祥境内,距郢中镇六十六公里。《大洪山志》卷五·形胜篇曰:“洞之山为黄仙山,相传黄石公憩此,故名。”

史料载:“黄仙山在山南麓。其下有黄仙洞,豁然明旷,有龙潭,深不可测。”黄仙洞面向西北,全长2000余米,洞口壁高100米,宽70米。洞内婉蜒曲折,跌宕起伏,丰富的石灰岩石柱在天然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经过极其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从而形成了极其奇特的洞天石林景观和十分丰富的喀斯特地貌特征。洞内钟乳石比皆是,形态各异,石针、石矛、石笋、石柱、石幔、石瀑,分别呈红、黄、白、褐等色,如玉似翠,景致诱人,色彩绚丽,扑朔迷离。

经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国际旅游洞穴协会认定黄仙洞洞内拥有四个世界级景级景观:边石池大厅、钙膜片边坝、石将军溶蚀石牙、三拱门景观。尤其是洞厅内20000平方米的边石池,气势恢弘,波澜壮阔,被誉为世界溶洞之一绝。

洞内的景点有:济公仰天、云天飞瀑、石将军把关、忠狗牧羊、少女攻读、吉林雾松、神牛饮水、大鹏展翅、蝶戏熊猫、锦绣河山、仙鹤顶月、古榕迎宾、龙潭飞瀑、黄仙宝塔、黄仙画廓、海豚跃江、黄仙华盖、双象戏水、唐僧打坐、仙人指路、杜甫草堂、罪蝉鸣冤、文峰塔、蘑菇金山、金蝉脱壳、雄师回首、蛇王迎宾、龙王出宫……等。使人观后不能不触景生情,羡天功之造化,吧人力所不及,更情于九洲给人以美感,促人以遐想。

黄仙洞景区,古往今来,佛道僧士云集,骚墨客荟萃,留下了众多的摩崖壁画,碑碣石刻,有着极为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同进也具备了较高的地质和科学考察价值,这为世间难得佳境。 走进出黄仙洞出口,便进入四面绝壁合围的——大洪山娘娘寨。景区内古树参天、峰峦叠翠、溶洞群集、溪流纵横、深潭遍布。漫山遍野的奇花异草、成片的古银杏群落、久负盛名的高山云雾茶、众多佛道僧士、骚人墨客的碑刻壁画、神秘的人口不变村落、悠久的历史传说,这些使黄仙洞——娘娘寨景区形成了一个集自然生态历史人文为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区。

据《钟祥县志》、《大洪山志》等文献资料古籍记载,娘娘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村落一处,各类文物保护单位7处。

娘娘寨村位于大洪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客店镇境内,地处大洪山东麓的随州、京山、钟祥三县市的交界处,距钟祥城区70公里,海拔高程600米,南北长4.26公里,东西宽2.45公里。

娘娘寨村总人口128人,31户,村域面积9.2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1.2万亩,耕地面积140亩,其核心聚落村域——水没平,住户21家,人口78人,地处水没平盆地东边山麓脚下,呈一字排列,建筑面积达4500平方米。

娘娘寨村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达到93%,有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树200多棵,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银杏、鹅掌楸、核桃、楠木等15种,有对节白腊、古银杏、古榔榆、古松树等植物群落28处。良好的生态植被成为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有金钱豹、娃娃鱼、穿山甲等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9种。

娘娘寨地形地貌奇特。村民居住区水没平,以喀斯特盲谷、四周喀斯特低山丘陵为主要的汇水盆地,与著名的溶洞黄仙洞相连,开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周围还分布着桃花洞、牛鼻洞、鸽子洞、盆子洞等溶洞。娘娘寨名泉溪流遍布,四季气候宜人,年平均温度12.3℃降水量1268mm, 被权威专家评为“最适宜人类生存的世外桃源”。 大洪山两王洞可算群洞中的姣姣者,主要特色是景点集中,色彩丰富,敲击石幔,珠圆玉润,属于一种响石洞。

此洞位于斋公岩东南面,海拔860米,洞长870米,共有4厅。西汉末年绿林军起义首领王匡、王凤曾在此一带屯兵而得名。

两王洞因岩性、构造、水流及地壳运动等复杂因素而形成迷宫形洞穴。这里洞连洞,洞复洞,洞洞有景;上有景,下有景,处处有景。进入第一厅,有个较大的空间,厅顶石幔如珠帘高悬。堂内有似观音打坐的莲台和形似各种神态的佛像。 大洪山剑口是大自然镶嵌在绿水村的一颗娟秀的明珠。它将陡峭的巉岩,飞泻的瀑布,横卧的乱石,苍劲的青松溶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布局得当、紧凑清秀的山水画。

大洪山剑口怎样形成,当然只能从地质学角度去解释。而民间却赋于它一种神话的色彩。一说剑口上游原是一片大湖,湖中有二龙相斗,山崩地裂,剑口便成。另一说慈忍大师见九龙常作怪,把洪山农田淹没不少,便请来祖师爷挥剑劈开山石,湖水从此倾泻一尽,九条龙便化作如今的九道山梁。“九龙下海”的景点之名由此而来。 在洪山禅寺下院前,传说是建寺院时和尚栽种的。树高近30米,树杆粗围8.2米,直径2.61米,冠幅荫笼半亩余,五人环抱树腰还需多加一手。

杏群落密集区分布有周氏祠、胡氏祠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建筑外观体现了典型的湖北民居特色。胡家河一线小河流水环绕,古树倒影相称映,组合形成一幅清丽、淡雅的自然画卷,可谓风水宝地。依托原真性的乡土建筑、乡村景观、乡村生活场景,展示出独特的田园乡土韵味。

一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三千年树龄古银杏群落

二是三千年的农耕石磨文物大观(见右图)

三是三千年的民居建筑历史画卷(见右图) 银杏谷内有千岁以上的银杏树308棵,百岁以上银杏树17000多棵,定植银杏树510万多棵。以古银杏群落为标志的田园风光,叙说着中国传统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走进银杏谷不管处在哪个方位,都会看到自己向往的世界。阳光下的山脉、树冠,翠流涌动,光与影结合的圆和线条叙说着天与人的共识、默契和力量,山屏树伞护着农家小院,袅袅炊烟亲吻着白云,弯弯山道缠绵得山花含羞,和谐的气韵描绘着真正的崇高。截止2009年,银杏谷一期工程已全面完工,仿古门楼、银杏园宾馆、银杏广场等景点和接待场所已投入使用,银杏谷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曾都区正全力把银杏谷打造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门户景区,吸引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休闲。1、明玉珍故里。2、胡氏祠。3、九口堰纪念馆。 大洪杉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绿林山风景区由五大区域、十大景点、几百个景观构成,独特神秘,奇妙无比。包括以千年古兵寨为主要代表的绿林寨景区,以西线原始森林为代表的古朴神秘原始生态丛林和“亲情”游景区,以众多的瀑布群为代表的水石文化交织的“美人谷景区”,以天然石编钟为神奇特色的空山洞景区,以鄂中久享盛名、柔情蜿蜒6.7公里的鸳鸯溪漂流景区等。

【我国到底有多少条龙脉?现如今还剩多少?】

不管是在一些小说中,还是在一些电视剧中,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我国古代有一个词叫做龙脉。龙脉听起来好像很神奇,一定和皇帝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人却并不很了解龙脉具体究竟指的是什么?而且从一些电视剧里面来看,我国的龙脉似乎还不止一条,而且龙脉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甚至可以能会被人力所更改,古代就有刘伯温斩龙脉的说法。那么我国究竟有多少能卖呢?按照一些说法来看,我国的龙脉到底有多少?现如今还存在吗?

1.龙脉是什么

龙脉,是指起伏的山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龙就是地理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必须了解来龙去脉,才能判断因果吉凶。

风水业内公认:昆仑山是“万山之祖、龙脉之源”,是龙中的祖龙(根龙)。龙脉从昆仑开始发源延伸到世界各地。龙脉的布局结构和分级,类似一棵大树有根龙、干龙、支龙、叶龙。一般龙脉灵气聚集之地(开花结果)被认为是风水宝地(龙穴)。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

2.我国现在还有多少龙脉

龙脉,即山脉,包括山脉的走向和起伏变化。因山脉在形态上多方面与龙相似,故中国风水学将山脉比喻做龙。在中国古代传统堪舆学中,将“龙脉”视作一种特殊的地理形态。学者们认为,以此可以辨别藏风蓄水、大富大贵的风水宝地。

因龙脉种类繁多,实际的地形也千变万化,所以看龙脉要有足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有的风水师可能穷尽一生都不一定能找到认为可以出帝的“龙脉”,通常能找到大富之地就非常不错了,大贵那是可遇不可求的。

《考工记》云:“天下之势,两山之间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

《禹贡》把中国山脉划为四列九山。

中国的地理形势,每隔8度左右就有一条大的纬向构造,如天山-阴山纬向构造;昆仑山-秦岭纬向构造,南岭纬向构造。

我国的龙脉主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分别是:

北龙:西起昆仑山,向北延伸经祁连山——贺兰山——阴山——转向大兴安岭山脉与长白山脉,长白山延伸至朝鲜的白头山从而入海。北龙的特点是,山脉起伏大起大落,雄壮宽厚,有万世不拔之相。

中龙:西起昆仑山,向东延伸经秦岭——大别山——转到江浙一带入海,从海里抬头就是日本。中龙山脉兼具雄壮沉稳与轻灵变化,所以此龙脉所经过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之地,此龙脉辐射整个中原地区,历朝历代皆为英才辈出。

南龙:西起昆仑山,进 ,向南到云南贵州,经横断山脉向东到两广,广东、广西,经过湖南、江西、一路到福建武夷山。到福建下海,南龙抬头指出就是台湾玉山山脉。此龙轻灵俊秀有余,而沉稳浑厚不足。

除了这三大龙脉之外,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所以龙脉有大有小,遍布全国,每一个地方依据地形都可勘测出“龙脉”风水之地。

这三条龙的干脉生出支脉,支脉又生出支脉,犹如人体血管和经络一样,遍布于中华大地。如果细分,中国至少有过24条龙脉,中国历经24个王朝,每一个王朝,可以说都有一条自己的龙脉。

比如:黄帝的龙脉在中原黄河流域;大禹的龙脉在今天四川汶川县的九龙山;商汤的龙脉在黄河流域;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咸阳;汉朝的龙脉在沛县;西晋的龙脉在河内;唐朝的龙脉在长安、陇西、太原;宋朝的龙脉在开封、巩义、洛阳一带等等。

3.如何找寻“龙脉”

形法派认为,应该遵循三大原则:

一、寻祖宗父母,审气脉分阴阳

这里,祖宗指山脉的出处,亦即群山的起源之处,父母山即山脉的人首处,山脊的起伏轮廓线为脉的外形,审脉时先粗观是否曲屈起伏,再细察山的分脊、合脊处是否有轮有晕,起伏有晕者则脉有生气,吉;否则为死气,凶。

分阴阳即是考察山的向背。阴阳是风水里一对极重要的范畴,可表征各种各样相对立的概念,不同的条件下说法相异,在此,形家将之简单化,对于一座山而言,以南有阳光照射的山面为阳,朝北的山面为阴。

二、观势和形,定吉凶衰旺

对于“势”的说法有很多,最著名的有“千尺为势,百尺为形,势在乎粗,形在乎细”、“左右前后兮谓之四势,山水应案兮谓之三形”。

可见势指的是群峰的起伏形状,一种远观的写意效果,形则指单座山的具体形状,近观写实景象。所谓“有势然后有形”,故“欲认三形,先观四势”。

根据中国风水学,又将山脉的起伏和形态,依据不同的状态,分为“九势”: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飞龙、卧龙、隐龙、腾龙、和领群龙。

将山脉的走向分为“五势”:正势:由北向南;侧势:由西向东;逆势:逆水朝上;顺势:顺水朝下;回势:山首回顾于山尾。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都是希望来龙要山势奔驰远赴,因为“势远形深者,气之府也”。而山之人首处则要山碧水环,左右盘旋以形成曲折的入口,显然是出于山区居地要避风的生存需要,同时也满足人的安全防御心理以及审美趣味。

三、主龙四周要有帐幕

帐幕指的是主龙山之前后左右的小山,形法认为无帐幕则主龙孤单,所谓“真龙”应居中。“后有托的有送的,旁有护的有缠的,托多护多缠多,龙神大贵。”

龙脉之说,向来已久。在中国古代曾专门有一个机构,称作“堪舆学”就是专门研究风水和龙脉的。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迁都,其中与“龙脉”也有一定关系。

另外,关于龙脉的说法,历史上还有个著名的“韩、国被日寇13颗龙钉订死龙脉”的故事。

抗战时期,日本在朝鲜以前的皇宫大殿等处钉下了铁钉,据说这些钉子全都是在日本本土特制,使用的全是日本武士们从前刀具的刀条,称之为“大日本最勇敢武士的灵魂”,要用祖先来镇住整个朝鲜。

除此之外,当时日本还有一个特别行动小组,以“绘制新式 地图”的名义在绝对的秘密保护下在朝鲜进行为时一年多的勘测。最后获得整个朝鲜地区的龙脉。

第二年,日本用365根木桩,全部钉在了朝鲜的365个秘密地点,具体位置根本无从知道,因为他们当时使用的全是容易腐烂的木料,如今早已腐烂消失。

九龙下海风水宝地相关文章:

教你如何选择墓地风水宝地
教你如何选择墓地风水宝地

遵循依山傍水的原则。墓地的选择不仅是为了让逝者安息,更是为了造福后代,而一个墓地的风水好坏,取决于它的环境。在阴宅风水的理论中,若是墓地能够依山傍水,必然可以形成很好的风...

看风水顺口溜之快速判断风水宝地
看风水顺口溜之快速判断风水宝地

风水学影响着我们的运势、健康、性格等诸多方面,所以每个人在选择住房的时候,都要看一看周围的风水。下面三堂网老师为您整理了看风水顺口溜之快速判断风水宝地,希望能对您有所...

大富大贵风水宝地有何特点
大富大贵风水宝地有何特点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好的风水宝地来保佑自己生活在这里的时候运气能够顺顺利利,做事情能够顺风顺水的。只不过,对于好的风水宝地并不是那么常见,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风水宝地可以种植的绿植有哪些呢
风水宝地可以种植的绿植有哪些呢

很多人觉得种绿植是一件很简单是事情,甚至可以不用思考,其实不是的,要想风水得到提升,绿植的选择上还是需要多考虑,不同的地方摆放的绿植是有些不一样的,不可盲目跟风。那么今天就...

广州商家抢占大学城贸易风水宝地
广州商家抢占大学城贸易风水宝地

跟着九月份新生入学的滔滔人流,精明的广州商家也嗅出了大学城涌动的商机。8月二8日广州宏城超市的大学城分店开张;九月二8日,大学城独一的大型生活中心北亭广场(LivingMall)也敲...

小户型精装修 变身风水宝地
小户型精装修 变身风水宝地

    小户型精装修,也能刹时变身风水宝地,为你招财免灾,没有钱没关系,多加打造居家风水,小户型照样帮你旺完运势旺姻缘。很多年青人对当代小户型居家有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