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音乐大师的格言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7-22T13:36:20 更新时间:2024-11-01T11:46:43

【赞美贝多芬】

恩格斯对贝多芬的评价很高,曾写到“这个最屈辱的仰仗外人鼻息的时期,正好是文学和哲学的光辉灿烂的发展时期,是以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的繁荣的时期。”

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奇妙的东西,那末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

在第18篇笔记里,我着重于描述最近以来对贝多芬的一些明显带有个人色彩的印象。其实,说老实话,这对贝多芬来说,不算公平,并且也违反了我写作这份音乐笔记的三个原则。虽然个人的好恶不可避免,但是,起码的客观性还是应该坚持的。因此,在这篇笔记里,我将尽量客观地描述贝多芬。

当我们将贝多芬与莫扎特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承认了贝多芬的地位及其重要性。抛开伟大与否不说(这实际上已有定论,不是我们所能左右和改变的),至少,他和莫扎特是等量齐观的。

如果说,巴赫是已有的事物和秩序的完善者,莫扎特是音乐史上惟一最明亮的耀眼瞬间,那么,贝多芬则是“力的化身”,是扼住那不曾向任何人或神低头的命运的咽喉的人。他用自己的作品向世界宣告了自己生活和创作的准则,在身后留下了任何一个作曲家都从未创造出的最强有力的音乐。贝多芬曾经这样描述自己:“我不想介入你们的伦理体系,强力是杰出者的品行,那就是我。”

如果要总结贝多芬作品的特性,我觉得有五点是必须提到的,即:激情,力,个人的骄傲,存在于一切中的独立性,自由。

从本质上说,贝多芬是一个个人主义者。这里所说的“个人主义”,并非通常意义上我们所指的略带贬义的“个人主义”,而是指贝多芬始终致力于个人的自由、尊严和平等。我实在想不出更准确的词来加以形容,只好沿用“个人主义”这个词。或者,“个性解放主义者”比较准确一些。再或者,“尊重个体生命主义者”。好了,打住,这快变成文字游戏了。没有一位作曲家比贝多芬更献身于人类的奋斗。巴赫为上帝的荣耀而创作,莫扎特出于天才的横溢(当然也有生存的需求),而贝多芬则是为了将自己的意愿施加于世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绝不会使我屈服”,这句话正是他的这一意志地体现。

实际上,作为一个个人主义者的贝多芬,有时会将个性夸大到令人讨厌的地步,从已经或尚未被证实的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狂妄得无以复加的贝多芬(想想我曾经讲过的那两个故事)。“为尊者讳”的虚伪传统和某些人出于某些目的的猥琐想法,曾经一度使我们忽视了隐藏在贝多芬某些言行后面的不大光彩的东西。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和丰子恺先生对贝多芬的评价,曾经被某些人恶意地(至少是片面地)利用,客观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我们忽略对贝多芬的全面认识。在最近见到的一本贝多芬传记和一些片断的资料中,我惊异地发现,其实贝多芬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的性情极为恶劣,一位传记作家写道:“过度的欲求被他看成是符合常规的良好举止。”无论在职业上还是私人关系上,他几乎对任何人都不信任。作为一个钢琴家兼作曲家,他故意在他的钢琴作品结尾处加颤音,因为他“喜欢为难那些维也纳的钢琴家,其中一些是我的死敌”。他甚至预言那些钢琴家碰到他的变奏曲时“会出丑的”。这简直就是暗算,完全的小人行径。当我们对贝多芬顶礼膜拜的时候,这些事实完全是被忽视的,贝多芬于是被套上了光环,完全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嘴脸。那副光环就像孙悟空用金箍棒画在地上的圆圈,让我们无法接近真正的贝多芬。德彪西曾经这样比较过莫扎特和贝多芬,他说:“自然,天才可以没有品味,贝多芬便是一例。而另一方面,身为天才的莫扎特则有最雅致的品味。”当然,作为力的化身,贝多芬的作品难免失之粗疏,从而缺乏莫扎特那样的细致与优雅,但是,品味的缺失使他只能居于莫扎特之下。

其实,我并不因为贝多芬的个性问题而忽视他的音乐成就,这不是客观的态度。但是,我必须认识一个真正的贝多芬,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地理解贝多芬的音乐。文如其人,音乐也是一样的。尽管贝多芬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天才,但他绝对是一个令人不快的音乐家——虽然他不是瓦格纳那种品行低劣的人,他只是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并且这种自我中心常常演变为狂妄和自大,使人们感到不快;即使在他的作品中,也存在这种倾向。然而,这从不妨碍人们对他的精神和作品大加赞赏。

除了个人主义之外,贝多芬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英雄主义。其实,英雄主义应该算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变奏。或者说,英雄主义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按照《新葛罗夫音乐及音乐家辞典》的说法,贝多芬的英雄主义体现在他性格的力量,他的独立性与自由意志,他的耳聋,他追求一个女人的执着的痛苦和失败,以及他独自将苦难转变为积极的艺术图景的明确能力。这个归纳是比较准确的。

斯特拉文斯基有一段话点透了贝多芬的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本质,他说:“贝多芬是法国革命的朋友和同时代人,他对此始终保持信仰,甚至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那些有着席勒式脆弱神经的人道主义者背离革命,希望在戏剧舞台上用纸剑消灭暴君时也是如此。贝多芬这位平民天才骄傲地背向那些国王、亲王和贵人——这就是我们热爱的贝多芬,我们爱他坚定不移的乐观主义,他雄壮的悲伤,他发人深思、令人感动的奋斗,还有他扼住命运咽喉那铁一般的意志。”注意,斯特拉文斯基在这段话里提出了一个“平民天才”的概念,正因为如此,贝多芬的个人主义也好,英雄主义也罢,都因为他的平民性而顺理成章了。

在谈及贝多芬的作品时,柴可夫斯基有两段话是耐人寻味的:

“我向他伟大的作品鞠躬——但我不爱贝多芬。我对他的态度,使我想起孩童时对上帝耶和华的态度......如果说贝多芬在我心中的地位类似于上帝耶和华,那么我爱莫扎特,视他为音乐的基督......”(这立刻使我想到《圣经》中对耶和华的描述,耶和华基本上是一个威严、暴戾、冷血的上帝,滥施神的权威,不和善,不近人情。)

“我不会就音乐发表演说,也不讨论细节。但我要说,关于贝多芬,我喜欢他的中期,有时也喜欢他的早期,但从根本上厌恶晚期,特别是最后的四重奏。这里有一些微光——别无其它。剩下的则是一片混沌,包围着难以穿越的迷雾,上面徘徊着注视这位音乐耶和华的精灵。”

一般认为,贝多芬的创作分为早、中、晚三期;也有人认为是模仿期、外在期、思考期。如何分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普遍认为,晚期的贝多芬处于巅峰状态,他的作品“超越了从前所有的音乐,向人类想象力所能触及的最高领域翱翔”。这一时期,他完成了第九“合唱”交响曲和《庄严弥撒》,以及最后的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几乎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评论家们认为,在早期贝多芬和晚期贝多芬之间存在着意义重大的音乐上的发展:除了形式和风格的改变,除了独立性和独特性,还有前所未闻的一种个人的表达,即“人类情感和思想的彻底解放”。我同样认为,“贝九”和《庄严弥撒》和最后的四重奏是伟大的。那么,老柴厌恶晚期贝多芬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暂时思量不透,简单地以个人好恶来解释,恐怕不会理解老柴的本意。或许,华德斯坦伯爵对贝多芬说过的一句话可以作为理解老柴此话的钥匙,伯爵曾经是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好友,也是一位有才华的音乐家,贝多芬曾将他最著名的钢琴奏鸣曲之一《C大调第二十一钢琴奏鸣曲》献给这位伯爵。

华德斯坦伯爵在给贝多芬的信中这样说:“刻苦工作吧,从海顿手中接过莫扎特的灵魂。”

难道说,老柴认为贝多芬背叛了莫扎特的精神?这是个需要再认真考虑的问题。

附:对贝多芬音乐的异议

“贝九”首演音乐会之后,当时的一位评论家写道:“我的整体印象是,这场音乐会由印第安人打仗时的呐喊声和野猫的狂叫声组成。”

英国评论家罗斯金说:“贝多芬的音乐在我听来,就像打翻了一袋铁钉,而到处又掉下锤子。”

门德尔松的父亲亚伯拉罕说:“你们那没完没了的贝多芬,只是一个恼火的家伙、江湖骗子,他的作品简直是噪音。”

回答者:☆贝式弯刀-见习魔法师三级6-1015:25

贝多芬是音乐最高级的建筑师,他的天才在奏鸣曲-交响曲的思想结构形式中得到了表现。他的速记本显示出他构想的乐思是怎样一步步地最后形成的,也显示出他将这些素材注入必然的形式时付出了多么艰卒的劳动。

贝多芬继承了海顿和莫扎特的奏鸣曲式,并把它改造成庞大的结构适于自己的思想。他把第一乐章的规模扩大了,特别是扩大了尾声。他向海顿和莫扎特一样,把展开部看作是奏鸣曲式的动力中心。他的短小而深刻的主题为扩展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会,它们以猛烈的力量和气势展开。慢乐章在贝多芬手中具有赞美诗的特点,体现了贝多芬式的悲怆。他把小步舞曲乐章变为谐谑曲乐章,成为具有节奏动力的乐章,情绪从“纵情大笑”到神秘的和惊奇的。他把终曲扩大,成为在规模和意境方面与第一乐章相仿的一个乐章,使交响曲在凯旋中结束。

在贝多芬的艺术中,钢琴曲占据了中心位置,他的32首奏鸣曲,无论是对业余的钢琴家还是对音乐会独奏家来说,都是曲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被恰当地称为是钢琴家的“新约全书”(“旧约全书”是指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力度的对比。爆炸性的重音、高低音区的对置、切分音以及强有力的渐强都是贝多芬钢琴风格的基本特征。他对主题变奏曲的爱好也很有特点,在这方面他是一个高明的建筑师,他运用无穷尽的思想把最简单的素材建造成高耸云天的大厦。

贝多芬认为交响乐是向人类致词的理想手段,他的9部交响曲是有普遍感染力的精神戏剧。它们以席卷一切和激动的气势肯定了生活。在《第三交响曲(英雄)》中,贝多芬的风格成熟了。这个作品最初是题献给拿破仑的,他认为拿破仑是革命精神和人类自由的体现。当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来时,贝多芬对他不报幻想了。被激怒的作曲家从刚刚完成的作品上撕下题有献词的一页,改写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

【赞美贝多芬句子】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句子吧,不同的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大有不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句子才是好的句子,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赞美贝多芬句子,欢迎大家分享。

【第1句】听着贝多芬的《月光》,瞎子阿柄的《二泉映月》,肯尼基的萨克斯,深深的陶醉,心亦随其时起时落,时而轻快、时而清脆,时而婉转时而深情,感受着这一切,仿佛心中一片澄净,有着说不出的惬意和愉悦。

【第2句】贝多芬时常令我想起古希腊的英雄人物西西弗斯和普罗米修斯,前一个是不知疲倦的工作,永远从零开始,不管取得怎样的成绩。后一个为了人类的光明,不惜用自己的身体去盗取天上的火种。贝多芬也是一样,总是忘我的工作,这一点可以通过贝多芬的年表得到相应的证明。贝多芬一生总共创作了大大小小300多个作品,九首交响乐、六首半钢琴协奏曲、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七首弦乐四重奏和五首大提琴奏鸣曲、还有一部不朽的歌剧《废德里奥》。

【第3句】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当时波恩是人口不满三万的小城。城东靠莱茵河,城北群山连绵绿葱葱。《梦幻曲》的作者舒曼曾写道:“当莱茵河上的船路过此地,外国人问巨人的名字时,每个孩童都能回答——那是贝多芬。船上的外国人还以为这是一个德国皇帝的名字”。舒曼的话对于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来说,已是事过境迁。因为,现在贝多芬是属于全世界的。

【第4句】你虽然听不见任何声音,但经你的耳膜筛选出的音韵,却让全世界所有有耳的,都侧耳倾听你自然的温馨,我徜徉在你的田园小径,在你荣耀大地的声浪里,自由自在地逡巡,等待你那把幸运的小提琴,弹奏出美妙的梵语神心,你虽然听不见任何声音,可你的春光里,到处都鸣叫着小鸟的喜讯,全世界所有有耳的,都侧耳倾听你小溪流水的欢心,我醉卧在你的草丛中,在你的恬淡优雅中,等待你那双幸福的眼神,描摹出我耕耘土地的殷勤。

【第5句】在聆听贝多芬的音乐中,我找回了往昔努力奔跑,时刻做梦的自己;在聆听中,发现了隐藏在微笑背后的自己;在聆听中,重新振作,创造全新的自己。每当失落时,沮丧时,是音乐把我们带回到遥远的春天,激烈的音乐让我们心情澎湃,神采飞扬;轻缓和谐的音乐是我们变得更加情趣,赋予我们一颗水晶般透明的心。

【第6句】在病榻上,贝多芬没有痛苦,领悟人生的透彻,趋于宁静。贝多芬对万世证明精神可以克服痛苦,甚至可以克服死亡的命题。贝多芬完成了生命的飞跃,还有事业的成功,除了震古铄今的第九号交响曲”合唱”和”庄严弥撒曲”外,全是钢琴奏鸣曲和弦乐四重奏曲,流淌内在的与深邃的精神意境,贝多芬把旋律揉进了骨骼揉进了血肉,并发挥的淋漓尽致。弦乐四重奏曲,这些室内乐是贝多芬最后的作品,也是贝多芬留给世人的遗嘱。贝多芬,全世界只有一个。

【第7句】人们都知道贝多芬的《命运》,知道贝多芬的《英雄》,知道贝多芬的《热情》《悲怆》,知道创造者贝多芬是伟大的音乐家,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贝多芬26岁时,贝多芬就开始发现自己的听力渐渐衰退,到了45岁时,贝多芬的耳朵完全失聪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但是,倔强的贝多芬没有屈服于命运的安排,而正像贝多芬自己所说的那样:“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用一根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内,另一端用牙咬住,用以在作曲时“听音”。可以想象,这一切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毅力啊!

【第8句】贝多芬是德国音乐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贝多芬的出现无疑增添了国人的骄傲与自豪,贝多芬的出生并非如康德、叔本华、歌德等人那样有身份、名望和地位。贝多芬父亲是一个酒徒,贝多芬的母亲是一个宫廷厨师的'女儿,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充其量是工薪阶层,更何况命运给贝多芬的种种不平等,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贝多芬变成光芒万丈的巨星呢?是勤奋和对人类的爱,更是对自然和艺术的无限崇敬,感动了上帝,才会让贝多芬在厄运里奋起,进入了贝多芬渴慕一生的星空。打量这片星空,无疑给人以力量,在贝多芬的精神沐浴里,生命自然开合,灵魂开阔绵长。

【第9句】当耳聋之疾缠绕贝多芬美丽的音符,当一首首交响曲回荡在世界各处,是贝多芬,战风战浪,持之以恒,谱出动人的曲调;是贝多芬锲而不舍,永不言败,走出生命的乐章。热爱生活,相信自我,贝多芬是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榜样;挑战命运,飞跃极限,贝多芬是不向命运低头的楷模。贝多芬就是无人能及的音乐巨人——贝多芬

【第10句】一直以来,贝多芬是我的精神领袖,贝多芬引领我走出愚昧无知的少年时代,也引领我走出冲动、卤莽的青年时代。我能有今天的安宁和诗意地栖居,完全归附于贝多芬。每当生命遭遇黑暗,遭遇痛苦,遭遇挫折和不幸的时候,我总是会仰望头顶上那片灿烂的星空,打开贝多芬给我带来的音响世界,我的灵魂自然得到满足,力量倍增,不会再害怕风雨雷电,或者贫困要挟,我会依然决然地朝着确定的目标挺进。我知道,我不可能象贝多芬一样成为灿烂的巨星,但我也知道,将生命和灵魂交给贝多芬,我的生活必然得到精神品质的保障。

【第11句】贝多芬的作品美妙绝伦:第一号到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第一号到第三号钢琴协奏曲、第一号、第二号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九号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第二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华德斯坦”、第二十三号钢琴奏鸣曲”热情”、歌剧”费黛里欧”、第四号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五号交响曲”命运”、第六号交响曲”田园”、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七号交响曲、第八号交响曲等,是贝多芬神奇的想象,才气的凸显,听不见声音的巨人,却听见了内心激情磅礴的飞扬,看见灵光如闪电凝固在五线谱上,弥漫着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扎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有着经典和高雅的张力与内涵。贝多芬,不愧为人类音乐大师!

【第12句】1824年5月7日,贝多芬成功地指挥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创作的不朽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当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作曲家却全然不知,直到一位女歌唱家牵着贝多芬的手,使贝多芬面对观众时,贝多芬才看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贝多芬终于以顽强的意志和信心战胜了命运,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敬仰。1827年3月26日,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贝多芬孤独地离开了人世,终年57岁。贝多芬去世的消息,使维也纳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两万多人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

【第13句】那里的星空灿烂无比,那里的土壤富饶肥沃,那里的天空一片蔚蓝,阿尔卑斯山庄严肃立,美丽的莱茵河横贯东西,悠悠穿越,滋润和养育出无数堪称世界一流的人才。有人说,那里是哲学的故乡,艺术的王国,而我更喜欢说那里是艺术与文化最完美的结集地。是的,每当夜色人静,我总是会对着星空辽望、遐思,它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贝多芬就是我的精神领袖—贝多芬!

【第14句】当奇妙的音符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当孤独的乐器奏出那一首首动听的乐曲,当雷鸣般的掌声响彻整个大礼堂,那不仅是对艺术的认可,更是对贝多芬那不屈的精神的赞美。命运的坎坷阻抑不了贝多芬生命的前进,更不能压制住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贝多芬的热血在沸腾,迸溅出《命运交响曲》这样耀眼的火花。贝多芬那不屈的生命赞歌在大地上回响,激励着一批又一批的人们前进。

【第15句】女诗人李清照为英雄项羽写过这样的诗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是的,在李清照看来,项羽就是她崇拜的精神领袖。贝多芬也不例外,贝多芬把拿破仑当作自己的偶像来崇拜,英雄交响乐就是为贝多芬而作。这与其说是献给贝多芬的赞歌,倒不如说是贝多芬献出了自己一颗爱国,爱民、爱人类的赤子之心更为贴切。文化和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就象我们日月星辰一样,照亮黑暗,开启晨曦!

【第16句】贝多芬的灵与肉,有着热情的火山,爆发着无穷的遒劲,其感情又是那么细腻、超凡、和谐。贝多芬与一名十七岁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贝多芬们相恋的作品,那如水的月光,如水的柔情,恬静的大自然,把我们带到了梦幻般美丽的世界。贝多芬音乐是贵族化的,又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表现个人自由与人权的空间,吹过一股清新之风,让人沐浴陶冶。

【第17句】雪飘落在无人过往的莱茵河桥头,风儿演唱着自己谱写的歌谣,透过清晰的烛光看见贝多芬的身影在煽动,手指与钢琴配合的多么默契,乐章悠闪着华丽,当序曲落幕后再变成回忆,只为你心中悠悠的写着曲,在黑白相交的琴键上贝多芬的悲伤在徜徉,唯有烛光在微风中起舞,伴随旋律,憔悴面庞为谁撕断心肠,清晨是爱丽丝的飘逸,落叶是挥舞写的曲。

【第18句】贝多芬,一个如星空灿烂不朽的名字,一个用深度、力度和广度构筑起博大的音响诗人兼哲人,一个苦难丛生但敢于掐住命运咽喉而令生命腾飞舞蹈的人,贝多芬的刚强与坚毅,贝多芬的执着与忍性,还有贝多芬超人的勇气与智慧,无不令我钦佩之至,翘首盼望。尤其聆听贝多芬那雄壮的英雄和命运交响乐的时刻,我的心更是一石击起千层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每每想起贝多芬,自己仿佛变成一只吟唱的海燕,在生活的海洋上不知疲倦地飞舞,为的是搏击风浪,锻炼意志,从而向着精神品质靠拢。

【第19句】“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屈服。”深邃的眼睛,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描绘出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宽阔的两肩,仿佛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聋”虽然给贝多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贝多芬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是音乐给了贝多芬勇气!是音乐给了贝多芬力量!

【第20句】贝多芬选择了孤独,选择了音乐,选择了自然,将生命的厄运汇成激流,用音符去放飞自己,从而得到情感的回复与熨平。这决不是一种臆造或者猜测,而是贝多芬自己灵魂的回应。贝多芬的善良、博爱与深沉不是柔和在释放的音符里去了吗?恬静无比,轻柔若水的田园交响曲和月光奏鸣曲不是贝多芬美好感情最有力的写真吗?中国有句俗话:文如其人。是的,什么样的人诞生什么样的作品。贝多芬的作品就是对自己无论是情感、生命、艺术还是历史、自然、文化都达到了一流的诠释。

【第21句】贝多芬,一个生活中不幸的人,严重的耳疾象经济上的拮据一样,让贝多芬生命得不到舒展,病魔也始终尾随着贝多芬,也同样让贝多芬感到痛苦与困惑,丑陋的外表使贝多芬失去爱的滋润,总之,人生的一切不幸都被贝多芬摊上了,然而,贝多芬并没有为此而失落、沮丧或者颓废,而是将它们转化成一种文化的力量,将心转向了艺术和哲学的天空,用心里最美妙、最神圣的音符来释放自己孤独的灵魂。

【第22句】贝多芬暴躁的性情挥去了朋友的安慰,迎来的却是一生的孤独。从此,音乐成了贝多芬的全部,“贝多芬俩”融为了一体,贝多芬虽孤立,但骄傲,贝多芬将世间最美的音乐献给了大地;虽沉郁,但坚强,贝多芬面对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用不屈的意志征服命运;虽严肃,但善良,贝多芬的心灵默默承受着一切苦难。贝多芬的精神也将成为人间永恒!

【第23句】尽管贝多芬才活了57个春秋。贝多芬的音乐难道不是点燃生命希望的火种吗?尤其对于那些生活中看不到曙光,意志消沉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精神的振奋剂,聆听它,生命的上空不再阴霾密布,人生的旅途风雨交加,而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用贝多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世界还给人,把人归还给自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涵义,谁便能超脱常人难以振拔的一切苦难。

贝多芬音乐大师的格言相关文章:

音乐家名言分享,及有关于贝多芬的座右铭名言
音乐家名言分享,及有关于贝多芬的座右铭名言

师名言赏析:师名言激励人做一件好事,但世界又多低姿态,既形容了功勋,古人也是用他的经激励而起正的。世界万物有一条仁慈的路,我们走了就没有还能继续迈进任人指挥的行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