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什么还乡
【第五十七回刘邦衣锦还乡谢幕吕雉清除异己专权|大汉雄风|通鉴演译】
汉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灭了黥布,凯旋回长安,路过沛县,停留了几天,并在沛县行宫举办酒宴,宴请老友、长辈和家族子弟,说说往事,叙叙旧情。喝到酒酣耳热之时,刘邦唱起自己写的歌,挥剑起舞,慷慨伤怀,泪洒数行。刘邦对大家说:“游子悲故乡。我以沛公之名起事诛灭暴逆,然后取了天下。我决定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百姓赋役,世世代代不再征收。”刘邦在沛县待了十多天后才离开。
就是在这次宴会上,刘邦作了那首著名的《大风歌》,但司马光没有收录进《资治通鉴》,就跟没有把项羽《垓下歌》和别姬一事收录一样。有个别观点认为司马光看不上这首歌,认为粗俗没文采,但司马迁却收进了《史记》。《史记·高祖本纪》关于这一段的记载也更为生动一些:
汤沐邑是周代诸侯朝见天子时,天子赐以王畿以内的供住宿和斋戒沐浴的封邑,《礼记·王制》说:“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以后也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古人称沐浴温水为“汤”,《论衡·讥日》说:“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也说是古人称“沐”为洗头,“洗”为洗脚,“盥”为洗手,“浴”为洁身。
在北方,周勃全部平定代郡、雁门、云中等地,在当城斩了陈豨。
刘邦因为荆王刘贾没有后人,便改荆国为吴国。十月二十五日,刘邦立兄长刘仲的儿子刘濞为吴王,管辖三郡五十三城。
十一月,刘邦经过鲁地,用牛、羊、猪的太牢礼祭祀孔子。这应当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统治者第一次祭祀孔子。
刘邦自从破黥布回来后,病情加重,也愈发想更立太子。刘邦年老了,思想也更加固执了。张良来劝,刘邦不听,张良也只好称病不再过问。叔孙通劝刘邦:“从前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废黜太子,另立奚齐为太子,晋国乱了几十年,被天下耻笑。秦国因为不早定扶苏为太子,让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绝祭祀,这是陛下亲眼所见。如今太子仁义孝顺,天下人都知道。吕后与陛下备尝艰辛才至于此,又怎么可以忘记这些。陛下一定要废嫡立少,我宁愿一死,以血涂地!”刘邦说:“你算了吧,我只是开个玩笑!”叔孙通说:“太子,是天下之根本,根本一旦动摇,天下震动。怎么能以天下来开玩笑呢!”当时大臣中坚持立刘盈的很多,刘邦也明白群臣的心都不向着赵王,于是就不再立刘如意为太子。
相国萧何因为长安地方狭窄,而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空着不用,都荒废了,想让百姓入内耕种,收粮食后留下的秸杆,可以作为苑中鸟兽的饲料。刘邦大怒,说:“相国一定收了商人的财物,才为他们算计我的上林苑!”就把萧何交给廷尉,用刑具铐起来并且关了起来。过了几天,一个姓王的卫尉值班侍奉刘邦,瞅个机会问刘邦:“相国犯了什么大罪,陛下把他关了起来?”刘邦说:“我听说李斯做秦始皇的丞相时,有善行就归功于君主,有过失就自己承担。现在萧何接受了奸商的大量财物,为他们要我的上林苑,以讨好百姓,所以抓起来治罪。”王卫尉说:“职责范围内的事,只要对百姓有利就向皇帝建议,这是真正称职的宰相。陛下为什么怀疑相国收了商人财物呢?陛下与楚打了几年仗,之后陈豨、黥布造反,您亲自率军征讨。当时,相国守关中,尽职尽责,如果关中一旦不守,函谷关以西就不再是陛下的了!相国不在那时为自己谋利,现在会收商人的钱物吗?秦就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才丢了天下,李斯为秦始皇分担过失,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为什么如此轻易地怀疑相国呢!”刘邦听了虽然很不高兴,当天还是派人持符节赦免释放了萧何。萧何年纪已老,平素很恭谨,进宫后光着脚前去谢恩。刘邦说:“相国你算了吧!相国为百姓要上林苑,我不同意,我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昏君,而相国你是贤相。我之所以把你关起来,就是想让百姓知道我的过失啊!”
陈豨造反时,燕王卢绾发兵进攻他的东北部。当时,陈豨派王黄向匈奴求救,卢绾也派使臣张胜去匈奴那里,说陈豨等人已被打败。张胜到了匈奴,原来的燕王臧茶的儿子臧衍也逃在那里,看见张胜,说:“先生您之所以在燕国受到重用,就是因为熟悉匈奴的情况;燕国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就是因为诸侯屡次反叛,战事不息,天下未定。如今您为了燕国,想急于灭掉陈豨等人。但是,陈豨等人一灭,接下来就会轮到燕国,你们也将成为俘虏了。您何不让燕王暂缓攻打陈豨,而与匈奴讲和?局势缓和,燕王可以在燕长期称王;汉廷如有急变,也可以借匈奴保全燕国。”张胜认为臧衍说的对,于是擅自决定让匈奴帮助陈豨等人攻击燕军。卢绾怀疑张胜和匈奴勾结,就上书请求灭张胜的家族。张胜回来,向卢绾报告为什么那么做。卢绾于是让别的罪犯顶替张胜,脱免张胜的家族,继续派他到匈奴作内线,而秘密派范齐到陈豨处,想让陈豨离得远远的,不再交战。
汉军攻击黥布的时候,陈豨经常领兵驻扎在代。汉军击斩陈豨后,他的裨将投降,交待了卢绾派范齐与陈豨相互妥协之事。刘邦派使者召卢绾回京,卢绾称病不去。刘邦又派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去接卢绾,趁机向卢绾的属下调查。卢绾更加害怕,躲了起来,对他的心腹说:“不是刘姓而称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去年春,朝廷灭了淮阴侯韩信,夏天,诛灭彭越,这都是吕后的主意。现在皇上病重,大权委托给吕后;吕后这个女人,一心想着找借口杀异姓王和大功臣。”于是仍然称病不去,他的心腹也都躲了起来。不幸的是,卢绾的话泄露了出去,辟阳侯听说后,回来报告了刘邦,刘邦更加恼怒,加上匈奴俘虏也交待张胜长期在匈奴作为燕王的使者,于是刘邦说:“卢绾果真造反!”春,二月,刘邦派樊哙以相国的名义率兵攻击卢绾,同时立皇子刘建为燕王。
刘邦颁布诏书,说:“南武侯织,也是南越的贵族世家,立为南海王。”织,是百越族人,原为闽越国的南武侯。班固《前汉书·高帝纪》载:十二年三月,“诏曰,南武侯织亦粤之世也,立以为南海王。”
刘邦带病平黥布时,曾被流箭射中,加上本就生着病,在班师回京后,病势加重。吕后请来一位医生,医生诊断后说:“病可以治。”刘邦破口大骂:“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我一个平民百姓,手提三尺剑,最后取天下,这不是天命吗!人的命,天注定,即使扁鹊复生又有什么用!于是不让医生治病,赏给医生五十斤黄金,让他走了。吕后问刘邦:“陛下百年之后,萧何死了谁来接他?”刘邦说:“曹参可以。”吕后再问曹参之后,刘帮说:“王陵可以,但他有点憨,陈平可以帮他。陈平智谋有余,但难以独担重任。周勃厚道但文采稍欠,但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必定是他,可让他当太尉。”吕后再问以后,刘邦说:“以后的事也不是你能知道的了。”夏季,四月,二十五日,刘邦驾崩于长乐宫。二十八日,朝廷发丧,大赦天下。
卢绾率领几千人住在边塞等候机会,希望刘邦病愈,他好亲自入朝谢罪,听到刘邦驾崩的消息后,便逃入匈奴。
五月,十七日,将刘邦安葬在长陵。
当初,刘邦不修学术,但他秉性聪明通达,喜谋略,能采纳别人的建议,哪怕是守门卒、戍卒,也都像老熟人一样。当年入关中后,顺应民心约法三章,天下平定以后,又命萧何整理法令,韩信申明军法,张苍制定章程,叔孙通定礼仪,与功臣剖符作誓,用朱砂写铁片上,盛在金盒石室,藏在宗庙里。刘邦虽然日理万机,但考虑长远。
刘邦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刘邦起自草根布衣,却不甘寂寞,生逢乱世,广结朋友,善纳人言,实践了“听人劝吃饱饭”的老人言,终成大事。后世刘备的经历,与刘邦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囿于时势,虽未大成,却也小成。反观项羽,世出贵族,孔武有力,却小鸡肚肠,斤斤计较,言而无信,不舍得手中掌握的几顶官帽子,只送给自己的亲信,疑人不用,最终乌江别姬自刎,无颜再回江东。刘邦与项羽足以警示后人,却也不乏张邦与李羽。然而世事总是如此,此消彼长,阴阳易势,历史就这样螺旋式前进着。
五月二十日,太子刘盈登上皇帝大位,尊吕后为皇太后。
当初,刘邦病重时,有人诬谄樊哙,说他与吕姓结党,只要刘邦驾崩,就兴兵诛杀赵王刘如意。刘邦大怒,用陈平之计,召绛侯周勃在床前颁布诏令:“陈平立刻带周勃乘驿车,让周勃代樊哙为将军。陈平到军中后,即斩樊哙!”两人接受诏令后,乘驿车前往,还没到军中,在路上商量:“樊哙是皇上的旧人,功劳很大,而且是吕后妹妹吕媭的丈夫,既是皇亲又是尊贵之人,皇上因为一时动怒想杀他,日后恐怕会后悔。我们不如把他抓起来送到皇上那里,让皇上自己去杀。”他们没到军中,就筑了坛,用符节召樊哙前来。樊哙接受诏令后,立即将手放到背后叫人把他绑起来,用木栏囚车押送到长安,让绛侯周勃代他为将军,率军征讨燕国谋反的诸县。
陈平在路上得知刘邦驾崩的消息,怕吕媭在太后面前说他的坏话,便乘驿车先行回长安。回长安的路上,陈平遇到朝廷使者,诏令陈平与灌婴屯守荥阳。陈平接受诏令后,随即疾驰到宫中,哭得十分悲哀,又坚决请求亲自守卫内宫。吕太后任命陈平为郎中令,并命他辅佐汉惠帝刘盈。此后,吕媭便无法再说陈平的坏话。樊哙到长安,便被赦免,恢复原来的爵位和封地。
吕太后下令把戚夫人关在宫中永巷里,剃去头发,带上刑具,穿上土红色的囚服,做舂米的苦活。吕后又前后三次派使者去召回赵王刘如意,赵相周昌对使者说:“高帝生前把赵王嘱托给我,赵王年纪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并杀掉,我不敢让赵王去。而且赵王也病了,不能接受诏令。”吕太后知道后大怒,派人召回周昌。周昌到了长安后,再派人再去召赵王。赵王还在路上,刘盈听说太后生气,便亲自去霸上迎接赵王,和他一起入宫,自己带着他一同吃饭睡觉。吕太后还是想杀了赵王,但找不到机会。
汉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冬季,十二月,惠帝刘盈早晨出去练习射箭。赵王刘如意因为年纪小,贪睡不能早起,吕太后便派人拿着毒酒让赵王喝。惠帝回宫后,赵王已经死了。吕太后又下令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珠,熏聋耳朵,喝哑药,让她呆在厕所里,称她为“人彘”。过了几天,吕太后便召惠帝来看“人彘”。惠帝见后,问知这就是戚夫人,便大哭起来,因此患病,一年多不能起身。惠帝派人向吕太后请求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我虽然是太后的儿子,到底还是治不了这个天下。”惠帝因此每天饮酒淫乐,不理政事。
司马光说:为人子者,父母有过则谏;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做儿子的,见父母有过失就应该劝谏,劝谏不听,就应该哭着再谏。哪有继承高祖之业,为天下之主,因为不忍心于母亲的残酷,就抛弃国家不管,纵情酒色自伤身体的道理!像汉惠帝这样,可以说是固执于小的仁爱,而不知道大义啊!
孔子他老人家曾经说过:“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4·18)《礼记·内则》也说:“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悦则复谏。”《礼记·坊记》说,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但是,孔子并不提倡绝对服从父母,在《孝经·谏诤》中有这样一段: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如果我们发现父母有过,包括一些不合于现在的道德规范、生活规范等的方式和做法,我们一定要真诚规劝,以避免使父母陷入不义的处境,而达到无过的境界。劝谏父母时,态度要恭敬和顺,言辞要委婉含蓄,讲究说话技巧,让父母欣然省悟,从而避免犯过,这是最理想的结果。如果父母不受劝谏,也千万不要气馁,更不宜盛气凌人,唐突双亲,应该以无比的耐心,换一种方式或说法去感悟父母。但是,在大义面前,还是应当以大义为主,特别是惠帝作为皇帝,不理朝政,纵情声色,自暴自弃,固然是吕太后过于强势,但也不应当如此。毕竟,惠帝年纪还是小了,没有经历过政治斗争。想当年郑庄公出生时因为是倒着生的,他的母亲武姜厌恶他,而爱他的弟弟姬段;武姜讨厌郑伯,与共叔段秘密谋划,自己做他的内应;郑伯在鄢地打败了共叔段,对武姜说,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后来又后悔了;颖考叔劝郑庄公掘地见泉,母子于地道相见,和好如初。当年秦赢政与赵姬的矛盾也处理得很好(见第三十二回《黄歇失朱英乱李园?赢政得茅焦诛嫪毐》)。但在司马光看来,汉惠帝刘盈显然是没有处理好与吕后的关系,所以进行了批评。司马光这是说给宋朝皇帝听的。
这一年,朝廷改封淮阳王刘友为赵王。元年春正月,朝廷开始修筑长安城西北面的城墙。
刘邦为什么还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