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兵程昱
【三国第三十一回程昱十面埋伏之计】
我不知道这段历史有没有,我只知道是荀彧建议曹操力战不退,而许攸是曹操等来的机会,曹操采纳了许攸的计谋,把握住战机,打了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我们这里还应该关注一下,在此战之前,袁绍的左右手,颜良,文丑(颜良因为袁绍采纳刘备的建议招降关羽,所以见关羽疾驰而来,以为关羽是来投降的,便问其姓名,不料被二爷直接一刀斩于马下,其实关羽这一战赢的很不光彩)(文丑是在追击曹操的过程中,明知无法追击却还是硬上,结果又贪小便宜,被曹操反咬一口)已经相继被杀,而张颌明显尚嫩,袁绍军中难有大将之才,这也是兵败的一层意思。
这是历史事实,尊重历史,才能更好的反思。
我们回看这一段,楼主所说的这一段,我并未了解过,也不清楚是不是史实。但就背水一战而言,却是有真实的典故的。背水一战于破釜沉舟应当有相同的一层意思,就是最大化的调动士兵的求生欲望,不成功便成仁。
详见韩信擒广武君---------《背水为营》战法的出处
韩信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李左车即广武君,为日后韩信谋得燕齐之地的功臣。
此战便是韩信背水一战的历史典故,韩信在楚汉战争中所发挥出的军事指挥能力堪称完美无缺,在垓下,韩信与项羽展开决战,虽然占据了人数优势,但依然可以看出其指挥能力的超群卓著。
我认为程昱应该是这一层意思。这是什么历史?正史吗?演义就别说了,小说而已。毫无评论的必要。
伏兵程昱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