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风水线
地球仪上的红线是黄道线。
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由于地球绕着太阳公转,一年正好公转一圈,回到原位,太阳如此“走”过的路线就叫 “黄道”。
而且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即“白道”及各行星绕太阳的轨道都十分接近黄道。它是天球假设的一个大圆圈,即地球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黄道和赤道面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因为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不垂直,所以天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重合,两个平面有23°26'21的夹角角度。(公元2000年测值),两个平面的交角点就连牢春分搭秋分。
地球望过去,太阳朝南变朝北,就叫春分。从该个场化朝东数一圈,0°到360°,就是黄道经线,写做λ,角度叫黄经几化度。黄道纬线就是南北正负各90°。
从地球中心来看,黄道很接近于太阳在恒星中的视周年路径。只有应用精密的天文仪器,才能察觉黄道与太阳视周年路径的差别。黄道是天球上黄道坐标系的基圈。
扩展资料:
一、黄道与赤道的关系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没有垂直于轨道平面,所以赤道平面不与黄道平行,而有23°26'的夹角,这就是所知的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与地球的交集所形成的大圆分别称为赤道和黄道,这两个平面的交叉点正好在一条地球直径线的两端点,就是著名的二分点(春分点与秋分点)。
太阳从南向北经过的二分点称为春分点或是白羊座第一点,黄道经度,通常以字母λ标示,就以这一点为起点向东从0°到360°。
黄道纬度,通常以字母β标示,以黄道为测量的基础平面向北从0°到90°,向南从0°到-90°。春分点同样的也被定义为赤道坐标的原点,赤经的测量也是向东由0到24时,通常以字母α或R.A.表示。
赤纬以字母δ或Del.表示,由赤道平面向北从0°到90°,向南从0°到-90°。简单的转动型式可以让α,δ和to λ,β互相转换。
二、天文现象
1、黄道带
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古巴比伦的天文学家首先使用了“黄道带”这一概念。把整个天空想象成一个大球,而星星都分布在球壳上,这就是所谓的天球。
黄道是太阳在天球上运动的轨迹。黄道两侧各8度的区域就是黄道带。行星都在黄道带里运行。巴比伦人还把黄道带分为了十二个区域,然而这些区域的名字来源于古希腊人。事实上,大多数星座的名称都来自希腊神话。
2、黄道面
黄道面就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平面。由于月球和其它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地球的公转运动,黄道面在空间的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
但在变动中,任一时间这个平面总是通过太阳中心。黄道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黄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地球仪
百度百科-黄道
【地球的上下左右东南西北怎么分】东南西北有以下方法区分:
1、利用指北针
当指北针的磁针静止后,其N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北方。除了测出正北方向外,罗盘或指北针还可以测出某一目标的具体方位,方法是开罗盘将照准器对准目标;
或将刻度盘上的0刻度对准目标,使目标、0刻度和磁中点在同一直线上,罗盘水平静止后,N端所指的刻度便是测量点至目标的方位。
2、利用太阳
太阳从东方出,西方落,这是最基本的辨识方向的方法。还可用木棒成影法来测量,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
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东方,左手为西面。
上下左右分法:
上下左右的概念是以自身为原点进行区分的,左手边称为左边,右手边称为右边,至于左右手定义,是习惯而来,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了。自身的上方称为上,自身的下方称为下。
扩展资料
地球旋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1、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
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地球在公转的时候,地轴是倾斜的,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接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就不完全相同,便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外辨别方向
地球风水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