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珍医学家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7-28T18:59:52 更新时间:2024-11-08T01:09:58

【李时珍的历史~快!急急急急急急急急!10点!】

李时珍出身于一个世医家庭: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也是当地名医。由于家庭的熏陶,李时珍从小就喜爱医药。由于当时从医者的社会地位不高,所以身为医生的父亲李言闻只希望他读书应考以光宗耀祖,并不鼓励他习医。李时珍在14岁的时候不负父望顺利的成为秀才,但是之后3次参加乡试欲成举人,都难以遂愿,兼之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一直有增无减,于是决定弃儒从医专心研究医药。李时珍在30岁时成为当地名医,楚王听说后聘他为奉祠,掌管良医所事务。1556年,经举荐补太医院之阙,李时珍在京师金陵供职了一年。辞职回家后,他在雨湖北岸构筑新居,题名「红花园」,并在此行医。在他行医救人期间,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李时珍多次上书朝廷要求重整医书的资料,可惜并无回应,于是他便利用在良医所和太医院阅读的大量医籍和坚实的文史基础,亲自对中国历代有关药物学的著作进行了整理。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于是李时珍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除了不辞劳苦到各地采药及以自身试药,他还遍访名医宿儒,并到处访问渔夫、农夫等平民以搜集民间验方。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经过30年后,终于著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花了12年修订三次。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李时珍逝世,葬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东南2公里的雨湖之滨。(参看李时珍墓)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刊行。此外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濒湖集简方》、《三焦客难》、《命门考》、《五脏图论》、《濒湖医案》等,除前两种外皆失传。

李时珍(约1518年-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人,是中国明朝最著名的医学家之一。生平李时珍出身于一个世医家庭。祖父是「铃医」。父亲名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由于家庭的熏陶,李时珍从小就喜爱医药。由于当时从医者的社会地位不高,所以身为医生的父亲李言闻只希望他读书应考以光宗耀祖,并不鼓励他习医。李时珍在14岁的时候不负父望顺利的成为秀才,但是之后3次参加乡试欲成举人,都难以遂愿,兼之他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一直有增无减,于是决定弃儒从医专心研究医药。在30岁时成为当地名医,楚王听说后聘李时珍为奉祠,掌管良医所事务,1556年,经举荐补太医院之阙,在京师金陵供职了一年。辞职回家后,在雨湖北岸构筑新居,题名「红花园」,在此行医。在他行医救人期间,他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品数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遗祸无穷。李时珍多次上书朝廷要求重整医书的资料,可惜并无回应,于是他便利用在良医所和太医院阅读的大量医籍和坚实的文史基础,亲自对中国历代有关药物学的著作进行了整理。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往往弄不清药物的形状生长的情况。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于是李时珍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除了不辞劳苦到各地采药及以自身试药之余,他遍访名医宿儒,又到处访问渔夫、农夫等平民以搜集民间验方。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经过30年后,终于著成了《本草纲目》,后来又花了12年修订三次。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李时珍逝世,葬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东南2公里的雨湖之滨。(参看李时珍墓)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的第三年,《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刊行。此外他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濒湖集简方》、《三焦客难》、《命门考》、《五脏图论》、《濒湖医案》等,除前两种外皆失传。

传遍世界各国的「本草纲目」原作者-李时珍,是中国史上著名的医生之一,也是近代最有名的医生,耗时二十七年,动用多名子子孙孙的「本草纲目」,在李时珍死后交由明朝廷刷免发行,最后还东传日本,西传欧洲等地,还间接影响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书,甚至被达尔文喻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明武宗正德十三年(西元一五一八年),在湖北蔪州(今湖北省蔪春县)的某一户人家,诞生了影响世界医学的李时珍。李时珍自幼家贫,父亲李言闻是当时明代社会身为「下九流」之一的「铃医」,父亲为了养活五个孩子;便一天到晚在外为人治病,而李时珍在童年罹患了「骨蒸病」(也就是现代的肺结核),在父亲不眠不休的换汤喂药之下,李时珍的病情才逐渐好转康复,面对父亲的态度,在李时珍幼小的心灵烙印上不可抹灭的记忆,也因而让他立下继承父亲衣钵的心愿。由于兴趣使然,幼年时的李时珍常随父亲上山下海的去采药,而辩识了不少草药,在童年便阅读过陶弘景所编的「本草」一书,且将父亲所著的「医学八脉法」和「四诊发明」等书拜读过。李时珍想从医,但父亲却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希望他去八股取士,而李时珍也只有暂时放弃医学,转而读四书五经,在十四岁那年中秀才,但在考取举人时,却连连名落孙山,父亲也不再坚持他八股取士,进而转支持他行医。李时珍于二十四岁那年随父亲四处行医,为人诚恳热心,对病人诊断细心,因而赢得了人们的赞誉,称他为「千里就药于门,立活不取值」。且灵活地运用「单方」、「验方」,短短几年间便成了家户喻晓的名医。嘉靖二十一年(西元一五四二年)的某一天,一个住在蔪州的湖附近的渔夫君子得了重病,李时珍前往后问了问病因,渔夫便将事情原委叙述了一遍,原来渔夫妻子重病时,恰好一个江湖郎中经过,请他开了张药方,但抓了药后反而更严重了。李时珍接过了郎中所开的药一看,发现所开药物均是正确,后又再一次仔细比对,原来是药铺的伙计将药物名称搅混了,后又察觉是前人所著之「本草」出了纰漏于是李时珍心中有了重修「本草」的意念。后来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但父亲劝他不要太傻,因为古人编「本草」都是经朝廷批淮之后才可行。但李时珍却不因此而气馁,从此之后,李时珍便一边行医,一边蒐集资料,甚至还去探问随郑和下西洋的船员们,有关国外的药草医学,三十三岁时已经有了一大柜子的笔记,于是便着手编撰,且将自己编修的本草称为「本草纲目」,但有些药物的形状、名称相似,甚难分办,他为此而苦脑许久,后来因父亲的一句话,让他想起多年前所编写的「白花蛇传」,这是他亲自去找寻、观察而记录来的,他才恍然大悟,于是便出发找寻笔记上所记载的药物。后来为了将理想实现,除医书外,还阅览了凡「子、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史称「阅书八百余家」,随后带领儿子李建元和门徒庞宪,远离家门做实地考察。有一次他听说了太和山(即武当山)有种仙果,能延年益寿。后来利用夜晚无官兵之时一探究竟,原来只是榆树的果实而非仙果,只能生津解渴而无法延年益寿。后在嘉靖三十一年(西元一五五二年),李时珍为楚王朱检的儿子治好气厥病,而被任命为楚王府的奉祠正(主管祭祀礼仪)和兼管良医所的事,几年后又被荐举至京城太医院任职,但李时珍不愿同流合污,在一年之后便托病还乡,但在楚王府和太医所阅读之医书和所见识之外国药材,对他日后撰写本草纲目有很大的帮助。嘉靖四十四年,李时珍已年至知天命,进行了第二次的出外查访,访问了社会各阶层人士,虚心求教,从药农那里知道了药用植物的不同,向渔民请教了鱼类的繁殖,从猎人那里知道了动物习性以及药用价值。「本草纲目」以唐慎微的<证类本草>为基础,结合了李时珍自己的创作和自己所找的新资料,完成了一部史上最为宏距、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药物大全,「本草纲目」在万历六年(西元一五七八年)脱稿,此时李时珍己是六十一岁老翁了。「本草纲目」全书共分五十卷,一本九十万字左右,将全书药物分十六部,六十二类,收集药物共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方共一万一千零九十一个,同时附图一千一百一十幅。「本草纲目」除了反映明代医学、药物学的新成就,同时也是李时珍毕生心血的凝聚。李时珍三十三岁时,曾被征召到北京,做太医院的院判。这里是中央医疗机构,拥有丰富的、多为为外界罕见的图书资料和药物标本。

参考:epochtimes/b5/1/8/25/c3982

李四珍医学家相关文章:

李四珍姓名测试打分,李四珍名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意思
李四珍姓名测试打分,李四珍名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意思

李四珍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人物,其名字所蕴含的寓意和五行属性都充满了正能量。通过李四珍名字的字义测试分析,可以发现其名字寓意吉祥,预示着李四珍将会取得好的成果和成功。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