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付出是什么
【什么是付出】
你好,付出的意思,是交付拿出。把自己的东西(包括金钱、精力、人情、时间等)给别人,或者用在别人身上。
往往付出的人都希望得到回报,也有的人付出的时候并没有想着有回报。比如爱心捐赠,不留名的捐助,如雷锋同志的好人好事行为。现实生活中,付出与回报之间,往往是不等式。有的付出多,回报少;有的付出少,回报却很多。经历多了,人心常常容易失衡。这时,心理调节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你觉得父母对孩子的付出(精神付出经济付出)是有偿还是无偿的?】
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不付出肯定不会有回报。
大部分父母对孩子付出是无偿的、与生俱来的,但反过来,孩子未必会全心全意回馈父母。
一、工作忙,没时间
年轻人正是创事业时期,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加点,业余时间要充电提升自我,以适应现在快节奏生活,经常早起晚归,身心疲惫,缺少时间精力去给父母打电话,回家看父母,即使回家也是匆匆忙忙。
二、不具备回报能力
现在孩子从小到大忙于上学,一周七天被安排满满的各种课、兴趣班占用,没有休息时间,家长只要孩子学习好,家务一律全包,导致好多孩子长大结婚,没进过厨房,不会洗过刷碗,不会烧饭,他们从小只是接受关爱,不知道怎么关爱父母,遇着父母需要关怀时,手足无措,比如?社交障碍?,不知道怎样关爱父母,充满胆怯恐惧。
三、只想索取,不想回报
这种孩子现在越来越多,事事依赖父母,自私自利,一切为自己考虑,不管父母辛苦年迈,比如?啃老族?,已到独立年龄不担事,遇事往后缩,花钱大手大脚,经常向父母伸手要钱。不想着自己多挣钱补贴家用孝敬父母,只嫌父母给予少。
种种原因,造成现在的?精神空虚老人?、?空巢老人?,儿女常年不回家,像前一阵子媒体报道的?女儿多年不回家,回去发现老父亲早已去世?,什么儿女顾着自己旅游,结果孩子撇给老人导致老小结亡的悲剧。
?孝?,是中国千年优秀文化传统,《弟子规》(入则孝)里写了为人子女该遵守的礼仪。作为现在的父母,在为孩子过上幸福生活付出时,更要教导孩子最基本的孝道,不能仅仅教授书本知识,养成高智能低情商自私自利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言传,更要身教。应从一下几方面做起:
一是适当分担家务。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每天吃饭前端碗、拿筷子,给父母添饭,吃完饭擦桌子、洗碗,可以划分责任区,指定任务,养成从小劳动的习惯。
二是学会关心父母。父母身体不适,要告诉孩子,让他学着如何照顾父母,告诉孩子碰到什么情况该怎么做。孩子大一点时,可以告诉父母的工作困难、家庭经济情况,让孩子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三、学会分享。学会分享美食,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享受,分享生活中快乐的事,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快乐。
四、家长要孝敬自己的父母。家长要孝敬双方老人,经常打电话问候,过年过节回家,为老人买礼物,定期买衣服,照顾生病老人和年老父母。对父母要和颜悦色,谨守孝道。
不要做全权包办的父母,要得到回报前,先要付出,同时,教育引导好孩子
精神付出是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