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复兴山水画作品
【张复兴的素朴寓奇崛,平淡寄温馨】
———山水大家张复兴的田园视野
文/孙克
张复兴是当代卓有声望的山水画家,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已绽露其不凡的头角。记得1994年在深圳市博物馆由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和深圳动产拍卖行联合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十位名家展,张复兴被提名参加,他的山水画以独特的桂北山川形貌的南派风格,为界内专家所首肯,更得到藏家和爱好者的欢迎。从此,他和他的山水画声名遂广为人知。张复兴是北方人,多年在广西生活、工作,其后到桂林画院,长期担任桂林画院院长。文化部文艺研究院成立中国画创作院,他被聘请担任专职画家。我初次认识张复兴记得是1993年在桂林开全国美术理论时,参观桂林画院见到他和他的作品,算起来也有二十年时光了,在我的印象里,张复兴很有才,作画很有灵性,为人忠厚而低调,不张扬不膨胀,是那种埋头努力“沉潜型”的画家,复兴看似寡言少语却很有幽默感,在画家群里,也属于出类拔萃的好手。
做一个画家是要有才华的,更要有天才,方能出类拔萃。这是我学画从艺近六十年的体会。当然,天才不是唯一的、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些“才气”当然学不成画,做不成画家,但是要突破习见的风范,超越前人、师辈典范的样式,凸现出自家独有面目,或者说站在大师们的肩膀,跨出哪怕一小步,这不仅需要努力和勤奋,更要有天才。张复兴能够在90年代初开始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家的样式风格,与其说有勇气毋宁说他有天才。山水画和花鸟画受惠于改革开放,摆脱了极左的束缚,艺术风格样式开始呈现多样化的态势,这是令人高兴的。近几年来在展会上山水画的数量迅速增多,不足的是跟风模仿的人多,独具面目的少,这几乎是令人感到无奈的,毕竟艺术创造和精品的出现有其独特的规律,投入和产出比不同物质生产现象。上世纪80~90年代,受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一味追求“创新”,于是各种制作方法大行其道。新世纪以来,民族文化复兴思潮涌起,山水画界向传统回归,以黄宾虹研究兴起为契机,“笔墨”开始受到重视,短时间内又出现一窝蜂“复古”趋同现象。这或许正是许多年轻画家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无可讳言的就是全社会当下弥漫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在艺术界的映像。
张复兴的水墨山水以独具的面目享誉画坛20余年,成功之道非仅个人天才擦出的灵感火花,更确切的说成功的取得是一项综合工程。广西是山水之美富甲天下的地方,光是桂林漓江一处就吸引了无数如醉如痴的画家们。不过“美景”与“杰作”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关联,就是说天下好景虽多,却未必都能勾画成“杰作”。正如“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口号不虚,身在漓江之上就体会到无论是“水光潋滟”还是“山色空漾”都有令人惊心动魄之美。但是,除去许多表述性的作品之外,只有徐悲鸿先生的《漓江烟雨》等几件作品令人难忘。董其昌有一段名言:“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以我们今天的理解,好的山水画是画家贴近自然,氤氲山川,积聚天地灵气之后的再创造,所以石涛讲“搜尽奇峰打草稿”。长期生活在广西的张复兴,似乎并没有把目光定格在公认的“美景”上,尽管他担任桂林画院院长多年,问题在于并非桂林那些溶洞、那些如“碧玉簪…青罗带”般的山山水水不能吸引画家的目光,而是那些景观的“奇怪”,即引起感官愉悦的、具有独特视觉性状的景观,很大部分是照相机所能胜任有余,而并非中国画家与相机电脑争一席地之所长。张复兴在广西多年,见多了广西的奇山异水,但从他笔下流出的画面,却没有什么夺人眼球的“奇怪”之景。这或许正是他聪明过人之处:一方面他深谙中国山水画理论精髓,明白景观丘壑的描绘,是属于“技”与“术”层面,而“意境”与“笔墨”这些文化属性,则上升为“道”的精神层面。所以我看他的山水画动人之处,其一是寻求朴实平谈之美,在看似寻常的处处家山中,在南国青烟靇翠的茂林修竹里,达到素朴自然却醇厚丰满意蕴盎然的境界。其二是张复兴特有的笔墨图像构成,开创了山水画具有个性化的新貌。上世纪80-90年代山水画迅速恢复发展时期,影响于南北画坛的是以李可染、陆俨少二位泰斗,此外则是各种“特技”试验以及大量的追随模仿者,在西化“创新”和“折中”的样式试验中茫然的探索着。而张复兴这位远在广西的画家,却以自己特有的才华将多年的勤奋和生活积累,演绎出令人眼球为之一亮的既平谈朴实又华美的笔墨图像。他的许多作品常常冠以“家山”二字,道出了他的精神追求:平凡中的田园美感,温馨中的情感归属。张复兴没有追随当时流行的各种“制作”技法,也没有简单追摹大师前辈们的样式来换得界内的认可。张复兴成功之处在于驾驭前人留传风格图像的种种成法套路,用于探索自家腕下笔端出现形成的图景意象。以至于观者既感到他的图象中有前人的种种因素在,却又难以确切认定其出于何家何派。这正是中国画现代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寻求的目标。许多年来现代美术教育教会人们素描速写掌握造型能力,许多人并不惮于写生画出逼真的视觉图景,但是中国画要达到的是心中酝酿创造的意境图像,其本质是游离于自然真景和记忆想象之间的模糊图景,因此更具有个人惯性特点。张复兴用笔墨编织的节奏感、韵律感极强的图像,既是从传统笔墨程式继承而来更是以现代人的审美观中演化而出的结果,从而为业内同道和广大受众所接受。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画经历了快速发展繁荣时期,尤其是山水画的成绩可称突飞猛进,从事山水画创作的青年很多,难免出现跟风模仿急于求成的现象,但更突出的问题是作品的精神内涵欠缺、意境韵味谈薄,笔墨功底不足反映了画家文化修养素质有待提高。张复兴的山水画20年来异军突起,以鲜明的素朴、绵密、宁静的风格,产生很广泛的积极的影响,成为当代山水画重要一家。我对他的艺术给以更高的期待。
【方坤的作品赏析】
山水大美
萧平
方坤的山水画创作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画坛上杨名了,他那苍茫浑厚,生机勃勃的山水画作品曾给很多评论家和欣赏者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有理论家在谈及艺术的发展与变化时曾说:艺术史的每一步前行,其实都是那一代艺术家共同探索和努力的结果。而细究方坤山水画创作的特点,或许会对当下的山水画坛提供一些借鉴。
中国画的一大特性即是它所具有的高度完善和发达的程式性上,而山水画尤其具有代表性。虽然如此,这种程式性在具有非凡创造力的艺术家面前非但不会成为影响艺术发展创新的束缚,反而能够被用来成为新的风格形成和产生的原始条件。在这一点上,方坤的绘画具有的表现力为我们生动地说明了一切。
山水烟岚,树石亭榭是山水画创作的最基本元素,方坤的山水画也不例外,但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组织自己的画面则表现着不同艺术家的审美追求。我们在方坤的创作中发现,画面中所有的物象和造型都统一在他那率真而又浑厚,随意而又苍辣的笔墨线条之中。但这还只是第一个层面,当我们继续深入,则又发现,在这种浑厚与苍辣的背后,他的作品同时不失去中国传统绘画所具有的人文气息。在他的作品中,那些被他赋予了某种精神力量的笔线墨块中,用笔的勾皴点染,用墨的浓淡干湿处处都体现了画家对艺术规律与本体的深刻领悟和把握。无论从画面的整体与细节上我们都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些,而方坤的山水画的用功之处,也正在于此。
山水画的创作非常重视画面意境的营造,理论方面也一直有关于“写景”与“造景”的讨论。对于画面气氛的表现,方坤有他自己独特的表现,那种随手拈来看似不经意却又是用心经营过的率性的掌控,即是他刻苦学习和训练的结果,同时也是他艺术上不断创新和熟练之后游刃有余的表达。方坤曾用心于古人的传统之中,废寝忘食。尤其他对于黄宾虹和陆俨少的钻研,更使得他的作品在山水画笔墨意境上有了更为丰富的体验与表现。另一个方面,中国画艺术向来与书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对于笔性的把握与表现一向被认为是衡量一个艺术家水准高下的重要因素,黄宾虹和陆俨少曾对此有过极精当的论术。方坤对此多有参悟,书法元素或书写意味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在作品中所注入的对书法艺术的理解最终成为一种滋养,更从另一个方面影响着他的山水画创作。
从整体性的风格面貌上来讲,方坤的作品从里到外,从笔墨到意境都荡漾着一种旺盛而蓬勃的阳刚之气,这种气息不单纯是一种绘画审美上的风格追求,它更是传统绘画所始终倡导的精神,这也就是传统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山水大美的精神。这种气质和精神并不是生来即知或是努力刻苦而能学来的,他必须由艺术家自身的修养积累和智慧生发而来,这或许就是方坤与其他画家的最大不同之处吧。
萧平,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书画鉴赏家。
大气雄浑随意率真
——谈方坤山水画陈传席
方坤到南京办展,我去看了,总的印象是阳刚大气、生机勃勃,且笔墨功夫极好,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当时我为他写了篇文章,其意在于张杨这种阳刚大气的创作风格。事隔八年之后,方坤又携画来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办展,我是从绍兴回来后才知道的。借中午赶到美术馆看他的画,确实令我很惊讶,比我想像的好得多。和当年来南京的画不可同日而语,整个展览气势逼人,令人振奋,确有刮目之慨。细观每一幅画,皆浑朴厚重,随意率真,苍劲老辣的笔墨中又不乏清雅之气,实属难能可贵。观其用笔,当属上乘功夫,他用笔多曲屈婉转,下笔重,用笔狂,点、曳、拂、披、顿、转、挫,笔法多变,或稳或速,无一处不变化。用墨则重淡焦枯随之,潇洒自然,浑厚而华滋。在当前画坛,实不多见。
方坤居黔中,出生于书香世家,家风崇尚斯文,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较深的传统文化根底。好读书、尤好读史。他从小就喜欢绘画,但他学画却起步较晚,原因是众所周知的,他青少年时期也曾经历过很多坎坷和磨难,直到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他才有幸进入大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严格说来,他学画是在参加工作以后。奇怪的是,他学画跟其他画家不一样,他是先学史后学画。先是对画史产生兴趣,举凡中国美术史、中国绘画史、绘画美学史等方面的专著他读了许多。由于他对传统的理解,使他在选择传统时便很主动,在众多传统派大师中他选择了黄宾虹,并一头扎进去就是十几年。这十几年中,他对黄宾虹的研究是全方位的,他说黄宾虹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绘画方面,而他的治学精神、学术思想、美学观念、人生态度等都堪称一代风范。八十年代初,那时黄宾虹热在我国画坛尚未形成,可见他的起点是很高的。选择黄宾虹这条路是很难的,所以他走了十多年。而且他学黄宾虹不像一般的画家学黄宾虹只得其形,他是得其精神,这很可贵。
近几年,方坤又广师百家之长,独成一格。古人、今人、造化,凡有可取,他都兼而采之,而且是化而用之。绝不一味仿其形迹。他对陆俨少很推重,其画风对他有一定影响。但他认为陆俨少潇洒有余而厚重不足,只可取其长而用之,他认为创作还是要守住自己的底线。方坤的美学观是追求形而上的,他已过知天命的年龄,阅历学养都到一定程度,应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或者叫个人风格,任何人已改变不了他。犹如诗人,可借杯中之酒浇自己胸中块垒,方坤是借古今人之长,抒自己的豪情。表现出来的是他自己,属于他个人的艺术模式或风格——大气雄浑。
我一向是主张阳刚大气的,它是一种精神,一种激发民族意志的精神。所以,阳刚大气的作品看后能振奋人心,激发意志。大气是一个画家风格气度的产物,不是靠学得来的。方坤虽生于南方,但个头高大,南人北相,且性情豪放,为人敦厚朴实,不拘小节。画如其人,其画作当然属于阳刚大气一路。
方坤作画主张随意为之,有评论家说方坤的画随意率真,看他的画有轻松之感、痛快之感,我很同意。他作画似漫不经意,却处处追求精到,虽胸无成竹,但胸中却有丘壑;看似无法,却处处依法;所谓无法而法乃为致法是也。虽然随意,但不随便。他认为随意是创作上得自由的表现。画中国画,特别是画写意画,能得自由是极可贵的。自由乃性之使然,是一种艺术创作上的致高境界,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心性才得以充分发挥,可谓心领神会,心手相应,左右逢源,随意生发,直抒胸意,不为造物役。其画作才会有生动之感。很多画家不明此理,作画前包袱很重,如临大敌,处处小心,处处刻意,“其术亦近苦矣”。如此心态,其画作如何,可想而知。他也常深入山区写生,但不用笔,多观察而用心记之,变眼中山水为胸中山水,看得多了便会融会贯通。创作时,便很主动,呼之欲出,可得自由之趣。若一味计较于真山真水,从真山真水中解脱不出来,不能随意,又何能气韵生动。?
在艺术上,方坤是主张大器晚成的。作为中国画家,过早出名不是好事,齐白石、黄宾虹六十岁以前都有没有名气。老画家王康乐先生曾说过:“人老了,画也老了”。若你的阅历、学养都到了一定程度,画就自然耐看,急不得的。方坤画还有不足,还需要继续努力和探索锤炼。他正年富力强,又肯于用功,勤于读书,艺道双进,假以时日,当成大器。?
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稿于南京师范大学
二00五年十月再稿于中国人民大学林园
????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美术史论家、博士生导师)
方坤的山水画很有气势,细观每一幅画皆浑朴厚重,随意率真;苍劲老辣的笔墨中又不乏清雅之气,实属难能可贵。观其用笔,当属上乘功夫,他用笔多曲屈婉转,下笔重,用笔狂,点、曵、拂、披、顿、转、挫,笔法多变,或稳、或速,无一处不变化。用墨则浓淡焦枯随之,潇洒自然,浑厚而华滋。在当今画坛,实不多见。
有评论者说,看方坤的画有轻松之感、痛快之感,我很赞同,他作画看似漫不经意,却处处追求精道,虽胸无成竹,但胸中却有丘壑,看似无法,却处处依法,所谓无法而法,乃为致法是也。
程大利(人民美术出版总社原社长)
方坤先生工作不在画院而在文联,主要从事组织工作,他担任很多行政工作,却天天都在坚持作画;他的画很大气、很率真、很有发展前途。
范杨(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副院长)
我和方坤兄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在山水方面我们有很多谈得来的地方;我们的创作理念,审美取向等等,都是平时能够交流得来、能够谈得拢的。他的山水画最好的地方是比较豪迈、豪放,真情、真率;这么多年他一直在认真地做自己的山水画,营造自己山水的这块净土,非常不容易。贵州是一块充满神奇的土地,既有大山大壑,又不乏幽谷回溪,小桥流水。虽地无三尺平,行路艰难,但有时峰回路转,又见柳暗花明正好入画,满有意思的。方坤兄正好把这种神奇险峻的黔中山水融入他的画里,自然会给我们豪迈大气的感觉。
姜宝林(著名画家、博士生导师)
看方坤的山水画很使人精神振奋,感到有生命力,积极向上。作品阳刚大气,率真而率意,有大家风范。他把贵州的山水转化为笔墨,且吸收了黄宾虹的东西,这在他的画中是一个突出的特色。若方坤先生能在其优势的基础上继续下去,那他的画确实很了不起。
顾森(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方坤的山水画很厚重,苍润,笔墨老辣,有紧有松,感觉很大气。他画的是贵州的山水,受黔西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他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过来的,是长期积累的结果。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方先生的画很开,很宽,很有气势。他虽已过天命的年龄,但作为中国画家来说是很年轻的,可染先生常说,“八十不算老,七十不算稀,六十才是年轻小伙”。方先生就画得这样好,将来一定不可限量。
张志民(山东省美协主席、山东艺术学院院长)
方坤是我国著名画家,也是我们山东美术界的好朋友,他的画展在山东美术馆隆重开幕,这对我们山东省美术教育、美术创作肯定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作用。方坤的山水画一看就感觉到他对传统研究很深,特别是对元代的黄公望、王蒙以及后来的黄宾虹等吸收较多。整个画面布局是大开大合的,很大气;确实画得很好。方坤是性情中人,为人很厚道,和咱们山东人一样。画好画首先和性格是有关系的,性格有时候比其它方面还重要。方坤先生同时还担任行政职务,是文联领导,工作之余还能画这么好的画,是难能可贵的。方坤先生到山东来,有这么多人喜欢他的画,这与他的为人、性格及文化修养是有关系的。我一直都喜欢他的画,可以说他的画册基本上是我案头必备的,随时翻来看看,象品茶一样,也会进入一种境界。方先生的画是高规格的,整个画面感觉很厚重,给人耳目一新的快感,有冲击力,从他的画里我得到很多启发。
孔维克(民革山东省副主委、山东画院院长)
方坤先生是中国山水画界有一定影响的画家。他的山水画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底蕴,他用笔非常大胆,豪放,是粗笔头的。这种豪放的画风相信对咱们山东的作家会有一定的影响和启示作用。他的画都来源于贵州的山水,他画的竹篱茅舍、石头、房子、山的走向及构图都有着深厚的地方气息和生活底蕴,和咱们在感情上都是能够沟通的。
满维起(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院长)
方坤先生的画很阳刚大气,用笔也精道,笔墨很好,有个性。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
对方坤的画,我同意大家的意见,很大气、很率真、有传统功夫,画放得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画面形式有雷同感,当然,有些问题坐而论道容易,起而行之却很难。
张复兴(广西画院院长)
方坤先生的画很率真,看他的画有痛快之感,我要向他学习。强调笔墨,但要丢失很多东西,这是无可奈何的。
曾来德(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方坤先生的画风格明确,地理特征明确,气势很足。用笔很好,但用墨缺乏变数,要注意墨象的形成。
李乃宙(中国传媒大学教授)
方先生的画整体感觉非常好,笔墨很到位。他画贵州山水,跟贵州其它画家不一样。
陆军(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观察》编辑部主任)
绘画是一门文化课,绝不是技术课,要以人为本,画要体现人性。方坤先生人很厚实,其画也很厚实;他的画与他的名字都有些关系,不知是否巧合。他人和画都跟贵州其它画家有很大差异。
杨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部主任)
方坤先生的画雄健瑰丽,笔墨色彩都很好,特别在用色方面很大胆,能出其不意,取得很好的效果。笔墨关系上也很有独到的地方。作为绘画,方先生走的是一条奇险的路,但也是一条能使他成功的路。
刘玉泉(山东省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
方先生是美术界的老朋友,经常在杂志上见到他的作品。他画贵州的山水,能把贵州那种神奇苍古的山水画得那样灵秀,充满人文气息,我认为是方先生的创见,非常好。方先生的画,笔性很好,境界很高。其山水画在灵秀中以不乏大气之感,而且整个画面中笔墨和造型、气韵等都处理得非常协调,浑然一体,非常耐看。
徐佩君(中国美术馆研究员)
方坤先生在用笔方面能以枯写润,以刚写柔,他的画成功之处还于将山水变成笔墨语言,并借笔墨描写了他熟悉的自然风物。他笔下的黔山秀水,不囿造化,随心而安排,这景致既是实境的再现,又恍如理想化的世外桃源,似真似幻,诗意盎然,足以使人流连忘返。
张复兴山水画作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