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云川是谁
【唐姓氏晋远堂的来历】
中国姓氏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郡望堂号、姓氏起源、字辈家规、祖训族谱等,都是深刻体现传统与传承意义的民族精髓;可如今,怕是大家早已不知道自己的姓氏来源,弄不懂自家血缘的演变。为了能更好的保留老祖宗的东西,易师汇姓名文化网将为大家讲解姓氏文化相关知识,以便大家更好学习了解自己的姓氏,今天就来看看唐姓起源的姓氏知识。
(一)唐姓来源历史和典故是什么?唐姓由来是什么?
1、源于姬姓
①西周初周成王灭山西翼城西的唐,把古唐国之地封与其弟叔虞,史称唐叔虞。叔虞后改封为晋侯,唐叔虞的庶出子孙中也有唐氏,此为姬姓唐氏。唐叔虞的后裔燮父继承唐侯,别封于新的唐地,古城在今湖北随州西北唐县镇。公元前505年,楚昭王灭唐,唐国子孙也以国名为氏,此也为姬姓唐氏,也称楚唐。
②出自陶唐氏,为帝尧的后代,最初封于陶,后来迁于唐,所以成为陶唐氏。成为天子后,开始以“唐”为国号,又称唐尧。尧死后,舜封他的儿子丹朱为唐侯(在今河北省唐县)。到周武王时,唐侯因作乱被周成王所灭,唐国的土地也随即被改封给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原来帝尧的后裔则被迁往杜国,称唐杜氏,其后裔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的,唐叔虞的子孙也以国名作为姓氏,后来就姓唐。还有一支出自丹朱氏和姬姓唐诸侯国,其后人也称为唐氏。2、少数民族
①源于西南夷,出自东汉时期白狼王部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古称白狼族、白狼夷,就是今天少数民族普米族的先民。
②出自元朝时期大臣畏兀人唐仁祖,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据史籍《元史·唐仁祖传》中的记载,元朝时期,西域畏兀人中有唐仁祖。唐仁祖,字寿卿,畏兀人(回纥),因其祖辈称唐古直氏,因此宋、元时期其子孙都以汉姓唐为氏。在唐仁祖的后裔子孙中,皆以汉姓唐为氏。
③源于蒙古族。唐古特氏、夏日那氏、唐努氏等后裔均有姓唐者。
④源于满族。
(二)唐姓始祖是谁?唐姓是谁的后代?
唐氏家族的祖先是尧。尧(约前2377—前2259年),姓伊祁,号放勋,中国五帝时期方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
(三)唐姓人口分布在中国哪些地方?唐姓祖籍在哪里?
宋朝时期,唐姓大约有37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8%,名列第四十四位。唐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唐姓总人口的31.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湖北、浙江、广西,这五省唐姓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78%,其次分布于江苏、河南、安徽,这三省的唐姓又集中了16%。全国形成了以川鄂湘桂、苏皖浙为中心的两大唐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唐姓大约有5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5%,为明朝第四十一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唐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湖南仍为唐姓第一大省,但比宋朝时减少了近一半,约占唐姓总人口的17.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浙江、江苏、广东,这四省唐姓又集中了24%。宋元明期间,唐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湘川、苏浙皖赣、粤桂三大块唐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唐姓的人口已达780余万,为全国第二十五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62%。从明朝至今600年中唐姓人口由51万激增到780余万,增长了15倍之多,唐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入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唐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四川二省,大约占唐姓总人口的35%,其次分布于安徽、重庆、广西、江苏,贵州、云南六省,又集中了34%的唐姓人口。湖南居住了唐姓总入口的18%,为唐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湘桂云贵川渝、皖苏两大块唐姓高比率区域。在近600年间,唐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向西南和南方的移民成为移动的主流。唐姓人群中分布在湘桂黔渝、云川东部、广东北部、江西西端,湖北西南,唐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1.14%以上,中心地区可达到3%以上,这一区域的面积仅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4%,居住了大约51%的唐姓人群。在云川西部、海南、广东大部、鄂赣大部、皖苏沪、浙江北部、福建西部、山东东部、河南南端、陕甘宁南部、青海东部、内蒙古东北角、黑龙江西北角,唐姓在人群中的比例在0.38%–1.1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3.7%,居住了大约34%的唐姓人群。[15]唐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5.6%,A型占29.6%,B型占26.7%,AB型占8.1%.(四)唐姓郡望和堂号分别是什么?唐姓郡望在哪些省份?
郡望
1、晋昌郡:晋昌郡在历史上有两处:①该晋昌郡在西晋至北周时期分敦煌郡所置,治所在今甘肃安西,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安西县、玉门市一带,其地在隋朝时期均属敦煌郡,唐朝时期又析出为瓜州晋昌郡。②该晋昌郡是在南北朝期间的后梁设于今陕西省石泉县一带。
2、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3、鲁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4、晋阳郡:春秋末期,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始筑晋阳城,在今太原西南晋源镇。秦国改置为晋阳县,为太原郡治所,属太原郡辖属(今山西太原),不久又改名为太原郡。西汉初年曾经设为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又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晋阳归属于冀州,分置为恒山、西河二郡,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西晋时期予以扩建。南北朝时期北齐于汾水东岸增筑新城,在旧城增设龙山县。隋朝时期以龙山县为晋阳,而原晋阳则为太原。五代时期为北汉都城。大宋王朝灭北汉后,毁掉晋阳,将其移到并州至阳曲(今山西太原)。
堂号
1、晋阳堂︰因郡立堂。
2、晋昌堂︰因郡立堂。
3、鲁国堂︰因郡立堂。
4、北海堂︰因郡立堂。
5、禅让堂:典出上古帝唐尧,帝尧不以天下为私,把帝位让给了虞舜。历史上称帝尧为圣主。[17]
6、桐圭堂:出自周成王戏耍其弟叔虞的故事。成王将桐叶削成”圭”形给叔虞,说:”我用这个封给你。”因君无戏言,以致于戏耍成真,只好封叔虞于唐,曰唐叔。唐叔的后人遂以”桐圭”为堂号,亦有号桐荫堂、梧桐堂的。
(五)唐姓有哪些名人?唐姓的名人都是谁?
1、唐勒: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
2、唐狡:战国时期楚国将领。
3、唐举:战国时期相术家。
4、唐雎:战国时期外交家。
5、唐邕:唐灵芝之子,字道和,北齐尚书。唐邕三子唐羲,唐鉴,唐懿。
6、唐鉴:唐邕之子,为武贲郎将。
7、唐俭:唐鉴之子,字茂约,唐尚书特进莒国公。唐朝前期重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8、唐宪:唐俭之弟,字茂彝,终金紫光禄大夫。
9、唐临:唐朝名臣。
10、唐绍:唐朝著名文人。
11、唐彦谦:唐朝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关于许姓的来源】
关于许姓的来源
关于许姓的来源,每一个姓氏的来源是不一样的,有些姓氏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也有些姓氏是很孤僻冷门的。我国的姓氏是非常庞大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关于许姓的来源!
关于许姓的来源1
许姓,中华姓氏,属颛顼帝姬姓子孙衍生姓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百家姓》排列第二十位。
2007年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八位,人口约八百九十八万四千余,占中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
这七个省的许氏约占中国汉族许氏人口的55%。2014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许姓在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十六位。
许姓的由来
历史上许姓的分布与迁移
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部一带迁都。
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
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
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
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
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苗、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
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
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
公元前523年,许悼公患疟疾,太子止献药,悼公饮后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送了性命。太子止见闯了大祸,于是便逃到了晋国。
此外,楚国有许伯,郑国有许瑕,晋国有许偃、赵国有许钧、许历、魏国有许绾,他们都是因各种原因从许国流亡到各国的,由于无法归国,便定居于当地。
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
这一时期分布在各国的许姓人大都是许国灭亡后被迫迁去的,他们通常仍可保留贵族的身份。
但在战国后期由于社会变革加快,社会分化剧烈,有一部分许姓人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贵族地位,如赵人许历,便是一例,所以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才干重新博取功勋,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
此外,除了以上诸国外,齐、韩、燕等国也有许姓分布,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其中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人。
通观这一时期的各国许姓,人数并不很多。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
一是许国本来就是小国,人口有限;
二是许国灭亡后,许姓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基础,他们的活动不为史书记载,故今天便很难了解其全部情况了。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
在这些地区也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如陕西主要集中在关中,河南则集中在洛阳及豫南一带,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隋唐时期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许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宋元时期
辽国地处中国北方,其境内许姓分布较少。金国消灭北宋后,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里主要是汉族聚居区,所以金朝统治时期许姓分布要比辽广泛得多。
元朝的统治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复杂,故境内分布有大量的.许姓人。此外,这一时期许姓的民族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不少许姓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为,也有因躲避战乱,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姓氏分布的又一显著特点明清以来的许姓状况。明清时期是许姓人口的大发展时期,见之于记载的许姓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前代。
此外,文化素质也大大地提高了,出现了一批学者,考中进士的人数也空前增加。还有一个特点,即这一时期在少数民族中涌现了大批许姓,人数之多远远超过了以前历代的总和。
当代许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许姓的人口已达730余万,占总入口的0.58%,为全国第二十八位大姓。明朝至今600年中许姓人口由60余万增至650万,增长了整整1l倍,但仍低于全国人口的平均增长率。
这600年中许姓主要由东部地区向南和西南地区流动,云南地区已成为许姓的一块重要的聚集区。
目前许姓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苏、福建、河南、台湾五省,大约占许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山东、河北、云南、安徽、四川、浙江六省,又集中了28%的许姓人口。
全国已分别形成了以粤闽台、豫鲁冀、皖苏浙、云川为中心的四个许姓聚集地区。
许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浙闽台、粤桂云大部、海南、皖赣大部、山东南部、甘肃西部、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地区;
许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66%以上,有的地方可达2.5%以上,这一地区覆盖面积大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9.2%,居住了大约60%的许姓人群。
在广东西北部、广西北部、云南西北和东北、四川南端、贵州南部、湘鄂大部、江西西部、冀京津晋豫、山东北部、辽吉黑大部、内蒙古大部、陕肃大部、青海东部、新疆西北;
许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44%~0.66%之间,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能34.8%,居住了大约37%的许姓人群。
关于许姓的来源2
许姓的来源和历史
1、出自姬姓:
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之长子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
2、出自姜姓:
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3、源于观天象定姓:
“许”字的主体标志是天干顶上这部分,这是“午”的标志,中午的午。
4、汉化改姓为氏:
由于汉化改姓的人很多,譬如,顺布鲁氏、伊拉哩氏、黎族、瑶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许氏族人分布。
姓许人口有多少人
1、秦汉时期:
许姓人口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区;薛姓的姓氏来源和历史简介
2、隋唐时期:
部分许姓人口大举南迁,主要是向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迁移。
3、明清时期:
许姓人口迁移相对频繁,或是受到政府的鼓动,又或是为了躲避战乱灾难。
4、当今:
许姓人口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许姓的人口总数约为898.4万人,占据了全国人口总数的0.56%左右。
许氏家族辈分排名
1、重庆万州许氏字辈:
世代荣昌福寿安康。
2、河北石家庄许氏字辈:
德明克应士肇宪昭稼祥。
3、辽宁岫岩许氏字辈:
克自孝元丕殿振绍长洪华。
4、山东文登许氏字辈:
兴运继光天家传德丕迁。
5、江苏赣榆许氏字辈:
文能安邦武可定国习学圣贤克作家传。
6、河南信阳许氏一支字辈:
士应若金文万世业长兴正道学守本立志保家庭。
7、湖南湘西许氏字辈:
必文允一廷添之启升昌应如星月惟有忠厚可传家慎修敦序光先泽。
8、四川四川成都一支:
世国万登天,明文开正学。大德毕光昌,永实还忠盛。
薛云川是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