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姓的来源简介
【一座营镇倪姓来源】
出自姬姓,黄帝后裔邾武公次子之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姓氏考略》及《辞源》所载,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郳(故城在今山东滕州境),建立郳国,为邾国附庸。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郳氏。战国时郳国被楚国所灭,为避仇改为儿姓,再后又以原姓郳去“阝”加“亻”旁成倪姓。汉初有御史倪宽,其先即为公子肥后裔。
②出自春秋时邾国后人郳黎来之后,避仇改为倪氏。据《尚友录》所载,春秋时邾国有郳黎来之后,别族为倪姓。
③出自他族改姓或少数民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后魏代北复姓贺郳氏改郳姓,后又改为倪姓
【请问揭东县新亨镇倪姓的来历?】
潮汕倪氏源出金华
五易其姓得倪氏
倪氏出自帝高阳氏颛顼之后,本为拟姓。颟顼为黄帝之孙,在位78年,生子鲧,鲧生大禹。大禹治水有功而有天下,在位27年,生子启。启生太康,其后子孙经商及周,随周王姓姬。传至姬友,受封为郑国公爵,官拜桓侯,遂改姓郑。友生掘突,掘突生仪父。仪父受封鲁国子爵,镇守山东邾娄,于是又改姓邾。仪父生挟,挟生黎。邾黎结盟鲁隐公,改邾国为胍,姓随地易,邾改姓郧。郧黎联鲁割据,为楚所败,郧氏只得流窜他乡,为求安身立命又改姓兄。嗣至战国,有兄良者,将略堪涪,兵机莫测,官拜上柱国将军,事楚为臣,甚获楚王宠爱,赐姓为倪,倪氏自此始定。故《倪氏族谱》称其“氏历拟郑邾郧倪”即是
指此。
金华始祖倪若水
历史上,促进倪氏宗族空前发展,派裔鼎盛的人物,要数唐代的倪若水。倪若水,字子泉,恒州藁城人,进士及第,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任汴州刺史。他到任后,兴修孔庙,推行教育,躬亲教诲,风化部尚书,右丞相。后来,他迁到浙江金华府定居。从此,倪氏根基磐固,人了兴旺,派裔鼎盛,其后代遍布山东、河南、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四川、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地。后世倪氏雅称“金华世家”,由来在此。倪若水被尊为倪氏金华始
祖。
迁闽始祖倪义
倪义,宋末元初人,倪若水之后裔,原籍浙江金华。父倪普,字文震,宋理宗淳桔庚戍(1250年)进士,任枢密右仆射丞相。倪义有兄两人:长兄倪桢仍留居金华,次兄倪祥出继为戚姓,是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之先祖;倪义于元初出任福建福州懦学提举,因而随官迁居于福州东街凤池里,开基立业,衍传世裔。当传至第三代倪朝奉时,又迁居泉州府莆田县古美乡。后世尊倪义为倪氏迁闽始祖。
入潮始祖倪十五
元末明初,莆田战乱四起,民不聊生,倪朝奉之长子倪十五便率胞弟倪学士、倪十二及族人共18人于明洪武元年(1368县鹤洋村(今碌潮阳市)开基创业。倪学土、倪十二两兄弟无嗣。倪十五传于倪逸斋,逸斋传子三入:长子倪念三,仍留居鹤洋;次子倪念四,于明宣穗五年(1430年)迂创海阳县东莆都生聚村(今属潮安县沙溪镇);季子倪念七于宣德四年迁创揭阳县蓝田都硕浦村(即今揭东县新亨镇硕和村),三兄弟分居三阳,各自开基立业。此后,三系派下子刹v又陆续迁住潮汕各地:
鹤洋系始祖倪念三之裔孙分别迁创达濠鸡岗乡、南山乡和大宅乡(今属汕头市);另有一支苗裔分创潮阳县铜盂镇下底村。
正德年间(1506-1521)该村灭于战乱,幸存者之一的倪讲学住创普宁市军埠镇凤村。后来,凤村五世祖倪和里又迁创惠来县葵潭镇溪沙村。
潮安生聚系五世祖倪元华迁创潮州城下水门;倪元赞迁住南澳;另有一支苗裔迁往陆丰市甲子镇;现今居于汕头市区的倪氏也属潮安生聚系派下的子孙。
揭阳硕浦系二世祖倪潮隐迁创普宁军埠墟;倪福隐迁创新亨下埠许厝,今已无嗣。倪泉隐迁往云南省蒙自县;后又有裔孙迁住海南省临高县和珠海拱北。
由此可见,潮汕各地的倪氏都是一脉相承,均属唐代倪若水之后,元代倪义之直系,明代鹤洋始祖倪十五的派下裔孙。
潮汕倪氏从始祖倪十五开基鹤洋至今已历六百三十二载,子孙遍布潮汕及海内外各地。
倪姓的来源简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