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德是指什么意思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8-14T00:19:12 更新时间:2024-11-07T16:39:17

【【公务员考试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现把公务员考试职业道德复习要点.汇总如下:

一、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道德的概念

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上层建筑和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善恶、好坏等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2.《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央2001年10月颁布)

职业道德是一个国家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之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爱国——首要的道德要求,实际上是一个公民对祖国的道德观念的体现。守法——必要的道德品质,是道德的底线,是公民的立身之本,处世之本。明礼——做人的起点。

诚信——道德建设的根本,一切道德赖以维系的前提。

团结——高尚的道德品格。

友善——人际交往的道德规范。

勤俭——传统的美德,物质上克勤克俭,意味着自律,体现了奋斗进取的精神状态。自强——永无止境的道德追求。

敬业——道德规范在职业行为中的表现,敬业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奉献——崇高的道德境界,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互为基础,相辅相成

道德与法律都是社会规范最主要的存在形式,都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许多法律义务就是道德义务。

法律是外部的社会规范,道德是社会规范的内在自律。道德规范是隐性的、柔性的,以人们的自觉意识水平为依据。法律是制度化的,是显性的、是刚性的,是阶级矛盾激化和经济利益不可调和的产物。人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道德在调整人的相互关系上宽泛得多,法律主要调整和维持政党的社会秩序,保障法律关系主体的正当合法权益,维持社会关系平衡。法律强调的是法规和强制,是通过必要的强制手段对人们的行为规范加以约束和警戒。道德是强调教育感化作用,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并通过自我调节加以自律。

**十五(15)大报告阐述:“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经)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的主体、对象、基本准则、任务和方式方法。

以德治国的真正内涵是以德治人,即通过教育造就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公民(文明、礼貌、善良、精神追求等)。因为道德能在多大程度上对社会关系起调节作用,就有赖于一个社会的良好风气和公民的道德标准。

社会既需要法律规范,也需要道德自律。“德治”与“法治”并列,维护社会的稳定。

建立一支廉洁奉公、精干(于)高效、忠于职守的公务员队伍,需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

需要严格的“规矩”——《公务员法》和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显性

有行政原则,更要有行政操守。道德的调节作用必不可少,加强法律须以道德为根本。

道德是人们朴素感情和自觉行为,良好的社会道德基础,包括公民对自己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体系和社会生活的认可、肯定和赞许。

如果说经济成就是国家稳定的物质基础的话,那么,公民普遍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以及道德实践的积极倾向将是国家的精神基础、思想基础,并最终与物质基础一起构成坚固的社会基础。

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今天,不仅要用法律对各种违法乱纪行为和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惩戒以维护社会公正,而且需要建立一些公共约定规范人们的生活交往,人们日常所说的“先小人后君子”、“建立游戏规则”等正是反映了这种心态和要求。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法律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规范和约束,更主要的还是在于引导和预防,保证社会的公正和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也为人们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行为规范和法律保护。没有法律作为保障,社会正气就难以弘扬。

道德弘扬善的行为,法律惩罚恶的行为,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是以德治国的核心要素

1.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一方面,指的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工作或者劳动中的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外在于人的一种行为标准(“职业之道”);另一方面,指的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经过职业活动实践和职业道德理想、意志、情感培训所达到的表现在职业工作上的道德品质状况。——行为标准内化于人所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行为标准的认识、践履程度和品质(“职业之德”)

职业道德作为“特殊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职业或行业范围内的特殊的道德要求,是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或行业氛围内的具体体现。

“家有家法,行有行规”,职业道德反映了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对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职业道德的形成有一个由外在向内化的发展过程——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转化的过程。

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官德”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以德治党、以德治国的具体体现。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行使的党和国家赋予的权力,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国家利益、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样也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社会的道德风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官风”和“官德”,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也在于“官德”。

以德治国的“德”首要是指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提升官德,端正官风,才能以德治党,以德治国。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国民素质的基本体现。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首先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从法律意义上说,公民既享有法律赋予基本权利,又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大多处在重要的领导岗位和行政部门,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国家的精英,是国民素质的代表者和引导者。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内涵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其他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共同之处。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也在发生着改变。

目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具有一下基本内涵: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加强学习,勇于追求;服务群众,弘扬正气;依靠群众,开拓创新;更新观念,调整心态。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价值取向

一定社会中的具体职业的特殊性,职业本身社会(阶级)价值取向,规定了该职业的道德内容。由于国家机关在社会分工中的特殊性(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生活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这种特殊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与一般职业从业人员不同的职业道德。

1.基础价值取向——谋取公共利益最大化(职业取向)

在本质上,国家行政机关职业道德是社会政治规范的形态之一,是主导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道德原则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反映。

因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社会行为规范的基本规定性,而且,由于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与一般的企业管理不同,使得国家行政机关的职业道德建设被赋予了特殊的、内在的价值取向,那就是,要真正“为人民服务“,谋求最大化的公共利益。国家机关行政管理的特征:

行政:指行使国家赋予的权力,对国家事务进行管理。

管理:指对一定系统的人财物等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以实现系统目标的过程。

行政管理活动主要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与运作而实现管理活动的。国家机关的管理具有很强的行政特征。国家机关的行政管理,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其基本功能就是执行国家意志,协调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矛盾。

公共利益:指某一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社会关系基础上,公共利益成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

私人利益:以个体为单位的个人利益,它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

特殊的、内在的价值取向——谋求最大化的公共利益。

在本质上,国家行政机关职业道德(是)社会政治形态之一,是主导意识形态的基本价值观念、基本道德原则在行政管理领域的反映。

国家机关的行政管理特征,要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以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作为价值取向,真正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利益的多元化,带来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行政系统作为体制内成员,国家意志的执行者,理应服务于规范的行政整体目标。然而,由于体制内外不同行业利益获取的巨大差异,行政系统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自利性,由此引发渎职失责、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等fubai现象,严重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危害了公共利益。因此,加强国家机关职业道德建设其基本价值取向是抑制行政的自利性,协调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地谋取公共利益,实现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变,努力为人民服务。

2.核心价值取向——建立健全责任监控机制

(1)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前提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前提是,他们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能的同时,应具有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的责任能力——责任行政!

政府必须接受来自内部(主要是职业道德的作用机制)和外部(主要包括行政、政治、法律等强制性机制)的控制,以保证职业责任的实现。

(2)内部责任控制机制的实质

加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责任监控机制,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更要强化职业道德建设。

现在的社会问题主要有滥用公共权力、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机构膨胀等,表明一些国家

【大学全集《第二章·明明德》原文赏析与注解】

明明德

本章朱本称“传之首章,释明明德”。此章以下均被朱熹称为“传”。所谓“明明德”,就是从自知之明做起,修养自己美好的品德,将人与生俱来的美好光明品德,予以发扬光大,从而构建道德的和谐境界。

不管你愿不愿意,人总是站在历史的时点上,是历史链条中的一环,负有道德的义务,负有继往开来的使命,这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历史的河流长流不息,不断地从古走到今,又匆匆奔向未来,从而令人发出“人生匆匆”的感叹,一些目标还没有实现,一些目的还没有达到,一些事情还没有去做,一切都还没有来得及,时间就已经匆匆奔流而去……

在这短暂的个体人生过程中,我们总是盲目地沉溺于物欲的外在诱惑,失去了对自己心灵的眷顾,以至于对日月运行、自然化育视而不见,对于天地万物的道德意义缺乏体味,只是空乏地说着“厚德载物”,而找不到德行修养的途径。要么简单粗暴地将自然加以么人格化,无奈地予以崇拜和祭祀;要么无视道义,肆意践踏道德的戒律;要麻木地苟活,而置德行修养于功利的冷漠中。

人们常说:“先做人后做事。”什么是做人?其实,做人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

以诚立德。古人说“不信不立,不诚不信”,就是说,为人诚实、守信、正直、坦荡,是立身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原文】

《康诰》曰①:“克明德②。”《大甲》曰③:“顾諟天之明命④。”《帝典》曰⑤:“克明峻德⑥。”皆自明也⑦。

【译文】

《尚书·康诰》说:“能够弘扬光明的品德。”《尚书·太甲》说:“顾念上天赋予的光明德性。”《尚书·尧典》说:“能够弘扬崇高的品德。”这些话都是说要自己弘扬光明的品德。

【注释】

①《康诰》:《尚书·周书》中的一篇。

②克:能够。

③《大甲》:即《太甲》,《尚书·商书》中的一篇。

④顾:顾念。諟(shì):此。古“是”字。明命:光明的德性。

⑤《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一篇。

⑥克明峻德:原句为“克明俊德”。俊与“峻”通,高大,崇高。

⑦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几句话。

【历代论引】

朱子说:“上天的明命,就是天所以成就我,而我之所以成为有德的人。能够长久注意修养自己,那么就无时不明达天命。”

智慧运用

《康诰》曰:“克明德。”

【典句札记】

此句如三字真言。虽然很短但是内涵很深,既有儒家的“道德”,又有道家的“道德”,能够明白这样的道德,则既积极进取有雄心壮志,又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这是说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反映着某个时代或某个地区社会的整体道德状况。为官者可以没有专业的技能,但是不能没有道德,而且必须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为“官”者有“德”,才能通过言传身教,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何为“官德”?狭义上是指为官者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和道德规范;广义上说,是指领导集团、领导体制和为官者所代表的政治集团,在公共事务活动中所遵循的政治道德与公共管理道德。

为官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官德”建设对道德建设的影响和导向,即“官”为民之表率,“官风”决定着民风,有什么样的“官德”影响就会有什么样的民风结果。

纵观古今,如果为官者事事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民众,那么,在民众面前,为官者就有人格魅力,就有威望,就会成为民众效仿的楷模;相反,如果为官者对自身要求不严,不以身作则,言行不一,贪污腐败却不以为耻,就不能成为民众表率,对民众的道德教育就会成为空洞乏力的说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官者自身道德水平不高,就会使民众产生失望情绪,从而降低对自身的道德要求,导致整个社会风尚趋于恶化。

要树立良好的“官德”,首先是立德,其次是守德,最后是律德。为官者要在短暂的政治生涯中始终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自律、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言必行,行必果。在办理政务的过程中,要做到公正廉洁、恪尽职守、勤政爱民、勤于学习、精通业务。同时我们的社会制度、法律法规也要强化对为官者的监督,制约权力的滥用,使为官者更好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史例解读

决不败义求生

荀巨伯,是东汉桓帝时的一名贤士,向以恪守信义、笃于友情,为乡里人所敬仰。

一次,他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位友人得了重病,巨伯听说后立即收拾行装,草草地安排了家事就上了路。他一路上日夜兼程,风餐露宿,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赶到了好友所居的县城。

这座县城位于北部,时值匈奴不断侵扰,巨伯走在街上,心里十分纳闷:偌大的城中怎么不见个人影?但急于要见病榻上的朋友的巨伯,来不及细想,直奔朋友的家中,他终于在一片瓦砾和断壁之中找到了那位已奄奄一息的朋友。此时,他的朋友面色惨白,无力地躺在病榻上,巨伯见状忙取出身上仅剩的一点食物,又到外面找了一点水,送到朋友面前,这位朋友因病、饥,再加上此时见到巨伯的激动,一时说不出话来,他将巨伯给他的食物重又无力地推回到巨伯面前,然后又摆摆手,巨伯不能完全理会朋友的意思,就再三恳求说:“你先把这点东西吃下去,我想办法为你治病,千万不要着急。”友人勉强撑起身来,拉住巨伯的手说道:“你不远千里奔波来看望我,真让我感动,可这里绝非久留之地,你赶紧吃点东西,离开这里。胡人很快就要攻城了,这不,城里的人早就跑光了。”

荀巨伯这才明白,为什么此地如此荒寂,可眼下朋友重病在身,身边无人照料又怎么能行呢?我决不能将他一个人留下!想到这,他坚决地对朋友说:“我不远千里来探望你,可你现在却要赶我走,败义求生的事,我荀巨伯绝不做!”

正说着,忽听门外一阵杂乱的皮靴声,还不时地夹杂着乱哄哄的吆喝声,朋友马上意识到情况不妙,焦急地催促荀巨伯赶快从后门逃走,可他就是执意不从。门终于被踹开了,几个虎背熊腰的大汉,手持着大刀,杀气腾腾出现在面前。他们见屋中只有两个男人,一个卧病在床,一个正在为他递水,便大声喝道:“我大军一到,全城皆空,你们是何人,竟敢在此独留?”荀巨伯镇定如常地回答道:“在下荀巨伯,因朋友病重,无人照料,因此千里探视,不忍离去。望刀下留情,要杀就杀我吧。”

胡兵想不到此人能如此舍己为人,重义轻生,也颇为之感动。一个看似小头目的大汉回头对身后的几位说:“我等不该入此仁义之国!”遂挥手引屋里兵汉退出门外去了。

为政要推行仁义

王蕴,字叔仁,东晋孝武帝定皇后的父亲,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曾任佐著作郎、尚书吏部郎、吴兴太守、光禄大夫等职。

王蕴性情平和,任人大度,不压制出身寒微的平民处士,只以才德为选任的标准。当时简文帝为会稽王,王蕴辅政。王蕴对于治内的情况十分熟悉,经常推荐有德才的人,使其得以举用。他所荐举的人,都能够充分发挥所长,因此,那些得不到进用的人也没有怨言。

王蕴任吴兴太守的时候,政绩卓著,民众感念其为政之德。一次,境内发生灾荒,百姓缺粮,生活无着。于是,王蕴下令打开粮仓,赈济灾民。主簿劝阻说:这样做是违犯朝廷规定的,要承担擅权的责任。他坚决请求王蕴按照规定程序,先列出报表上报,在得到朝廷批准后再行实施。

王蕴说:“现在百姓急难,嗷嗷待哺。民以食为天,人是要吃饭的,路上逃荒的人中已经有不少的人被饿死。如果按部就班地履行程序,先列出报表,再逐级上报请示,等到朝廷批准后再予救济,那时,将有多少人早已魂归西天了。专任擅权的罪过,在于太守一个人承担,而饥荒流离却威胁着全城百姓的生存。我想只要所作所为合乎仁义,能够救助百姓,度过灾难,即使被追究责任而撤职,也是坦然的,心里也没有什么值得遗憾的。”

于是,王蕴下令即刻开仓救民,很多吴兴百姓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朝廷以违犯条规法律为理由,免去了王蕴的职务。这种不公平的责处,激起了平民百姓的义愤,很多百姓、读书人都为王蕴抱不平。皇上只得又颁布诏令,只给予王蕴降职处分,改任他为晋阳太守。

只以民生疾苦为重,不以个人的官位为意,这样的官不论是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都会得到百姓的拥戴,都会被百姓记在心里,也必然会流传后世。而那种只为了个人的升迁,和只为了保全自己既得的官位,而无视民众的生计,以至于弄虚作假的人,只能被百姓所唾弃。

《大甲》曰:“顾之諟天之明命。”

【典句札记】

此句话要和上面“克明德”联系起来讲,彰明了自身的道德,才能够体会到上天赋予的道德。就像人们所说的“人善天不欺”、“善有善报”一样的道理。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人把人分为两类,一是君子,二是小人。乍一看似乎笼统之极,对人的评判过于简单直白,然而细细品来,你就会发觉古人智慧的闪光点。当今社会,各色人等,地位不同,学历不等,职业不同,但按照人的道德标线划分,还不外乎就是这两类人,即道德高尚者和品德低下者。所以,做人成功的要诀在于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上,而不是浪费在无谓的虚名上。

史例解读

怀橘奉母

陆绩(187-219),字公纪。三国时吴国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自幼聪慧伶俐,人称“神童”。博学多识,以孝行著称。曾作浑天图,注易释玄。有《周易注》十五卷,《太玄注》十卷。

陆绩经鲁肃推荐,任郁林(今广西除桂林、梧州外的大部分地区)太守。在任期间,陆绩正直无私,为政清廉,深得百姓拥戴。任期届满返还家乡时,因为家资微薄,船轻不稳,难以远航,只得将岸边的一块巨石装载上船以助航行。陆绩返归故里后,就将巨石置于家门口,后来被人们称作“郁林石”“廉石”。这块巨石现保存在苏州文庙内。

陆绩的父亲在东汉灵帝时官居郡守。陆绩六岁时,跟随父亲去九江拜访世家大族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陆绩感到味道鲜美,想到应该让母亲也尝尝新鲜的柑橘,于是就拿了几个揣在怀里。

拜访结束,起身告辞,陆绩向袁术行礼时,怀中的柑橘掉在地上。

袁术取笑说:“陆少爷是我家贵客,为什么把橘子藏在怀中呢?”

陆绩从容回答说:“世伯大人赠予我的橘子,我只吃掉一只,味道特别甜美,我想带回家,请母亲品尝。”袁术和在座的人听了都很感动,也都非常惊奇,觉得陆绩小小年绩,心地孝敬,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

袁术感叹道:“陆郎有如此品德,将来必定是国家的栋梁!”

从此,“陆绩怀橘”传为美谈,后被元代郭居敬编入《二十四孝》,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陆绩故居乍浦刘家埭也因此被称为“怀橘里”,受到后世人们的谒拜。

善行终有报

宋元王,春秋时宋国的国君。相传宋元王二年,有人献给宋元王一只龟,大家建议元王杀掉龟,宋元王不忍,就把它放生到江河。后来有一天夜里,宋元王梦见神龟被渔人捕捞,请宋元王帮忙解救它。

宋元王根据神龟的托梦找到了捕捞神龟的人,解救了神龟。当神龟被宋元王放到地上的时候,龟便伸长了脖子,向宋元王走出三步,突然止步不前,缩回了脖子。人们都不知道什么意思,龟又照先前的样子,重复做了几遍,仿佛有灵性一般。

宋元王惊诧不已,就问他手下的大臣卫平。卫平告诉宋元王,这龟被人捉住后知道性命不保,侥幸被大王所救,伸项向前是感激大王的恩情。后又缩回是想和大王告辞。宋元王明白以后说,这么有灵性的龟,我们就放了它吧。

卫平不同意说,神龟在深水里,黄土中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千多年,能够知道天地万物之道,明察上下千年之事。并且说,有的人说过,龟是天下之至宝,得龟之人,必然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请大王不要放掉龟,这样诸侯知道大王得龟以后必定会臣服于大王。

元王回答道,神龟既然是灵性的动物,降之于上天,深藏于大海。它在患难之时,认为我忠厚,才来向我求救。如果我辜负了它,那么和一般的渔人有什么区别呢。渔人贪其肉,寡人贪其利。他们的行为是不仁,我的行为就是无德,又会有什么福佑可言呢?于是让人赶紧放了这只神龟。

后来,宋元王出兵讨伐,皆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宋国也成为当时最强盛的诸侯国之一。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典句札记】

此句话和前面两句,“克明德”和“顾諟天之明命”都讲了“自明”的意思。同时也和本书的大学之学联系起来,“自明”就是说要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积极的学习,加强自我修养。

修养我们美好的德行。“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行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治理天下和国家,严刑峻法虽可收效于一时,但却会引起潜在的忧患,不如修养道德、推行仁义、广布德泽。凭借德政,推行仁义,则山不可挡,水不可阻。

以才辅德。有句话说得好:“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辅。”在现代社会,才能是生存的基本技能,没有才能、学识,生存就必然面临各种危机。但是,如果没有道德作为基础,才能就有可能用错方向。一个想成就事业的人,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而在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道德的修养,这样才能使个人的能力有所依归,并形成德行与才能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最终成就崇高的品德和伟大的事业。

以微积德。一个人应当把做大事、树大德作为奋斗的终极目标,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对小事小节弃之不管,否则会因小失大。没有做好小事的耐心,没有做小事的点滴积累,做大事就会成为空谈。立德要善于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不辞小流方能成大河,不辞小善才能终成大德。

史例解读

义之所在,不畏灾祸

李固(94-147),字子坚。东汉大臣。汉中南郑(今陕西省南郑县)人。《后汉书》称其“少好学,常步行寻师,不远千里。遂究览书籍,结交英贤,四方有志之士,多慕其风而来学”。曾指斥时政,要求“权去外戚、政归国家”。初官议郎,历任荆州刺史、太山太守、大司农、太尉等职。

李固任太尉时,因坚持反对外戚专权,与大将军梁冀有隙,遭梁冀诬陷谋反,被逮捕治罪,遂死于狱中。梁冀又下令将李固陈尸通衢,并威胁说:“如果谁敢前去哭吊,那么就以同谋加重治罪。”

李固弟子,汝南人郭亮,刚十五岁,在洛阳游学,就带着刑具上书朝廷,要求皇上准许收敛老师的尸首。遭到拒绝后,他就到老师的尸体旁痛哭吊祭,申述冤状,日夜守候,不肯离开。李固的另一个学生,南阳人董班,也冒着生命危险前来哭吊李固。

监守尸体的官吏被他们的师生情谊深深感动,叹息着对郭、董二人说:“生在衰乱的时代,苍天虽高,然而有雷霆又怎么敢不弯腰呢?大地虽然宽厚辽阔,也有沦陷之处,不敢不收脚止步。耳目只能挑选适当的内容去看去听,舌头也不敢说一句那些不该说的话。”

太后也被他们的真情打动,允许他们收殓李固的尸体。于是,他们便将老师的尸体运回故里安葬。

李固主张“以仁义治天下,实现社会和谐”。针对东汉后期腐败混浊的官场,他尖锐地指出:“古代提拔人,有德才的人方能授予官职;现在任用人,只看重谁有钱有势……古代施政务求宽大博爱;现在当官,多以严酷出名;那些天性正直心存宽厚温和而没有派系支持的人,总是受到排挤贬斥……这样,即使增多刑律条文,也没有作用。”接着,他又指出:“政令教化稍有不慎而出现差错,那是一百年也挽救不了的损失。争利之门一开,则求仁义的路就被堵塞了。”

李固的这些言论,穿透千年时空,仍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辉。

李固说:“阳关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常引用这句话告诫干部应谦虚、谨慎,正确对待自己。

一个能够被世人称颂为有仁德的人,他的抱负必然是以天下为己任,他的修养更是恢宏大度,他的器识也必然超出常人,他的言行决不是为了求取声名和自身的安全。他们注重的是确立取舍标准,意在树立和端正天下的风气,用自己的努力来唤醒天下人的良知,从而愿为维护真理而生,愿为坚持真理而死。因此,他们生为天下承担,死为天下楷模。

修屋先修身

阳固,字敬安,后魏无终(今天津市蓟县)人。少年时倜傥任侠,二十多岁始发愤读书。长于谋略,有文才。历任北平太守、步兵校尉、汝南王郎中令等职。为人刚正不阿,清廉奉公,家无余财。

《北史·阳固传》称,“固以讥切聚敛,为王显所嫉,免固官。”宣武末年,阳固晋升为侍御史。中尉王显建造了一座新住宅,装修豪华,亭台楼阁,水榭回廊,雕梁画栋,极尽精致。新宅落成后,王显宴请各级官员及其僚属,赏景吟诗。

欢饮之中,中尉王显喝得高兴,就问阳固说:“这座宅第怎么样?”阳固回答说:“我听说,从前晏婴的住宅又小又低,潮湿狭窄,蜗居在简陋的小巷内,但他的德绩功勋、勤俭谦让的美德却至今传颂。《周易》中记载着这样一句话:‘豪华住宅不吉利,必生灾祸’,这些诫勉与史实您是知道的,相信也还没有忘记吧。现在,您的这座房子确实美仑美奂,这样精美的住宅,我想恐怕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配居住,也才能够长久地保有。因此,希望您努力修养自己的品德,使自己的德行与华丽的住宅相配。”中尉王显听了之后,默然不语,于是举座不欢。

现今的人们,总是注重对华屋美宅的装饰,却放松对德行的修养。有的人身居装修华丽的别墅豪宅,却整日算计如何损公肥私、害人利己。他们有钱豢养宠物,可以每天供给宠物精美的食物,可以给宠物构建住舍,也可以天天给宠物洗澡,但是却不愿给生他养他的父母洗一次脚。

官德是指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什么样的面相聚财,面相聚财是什么意思
什么样的面相聚财,面相聚财是什么意思

我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聚财的面相特征,毕竟当我们拥有聚财的特征之后,名字的聚财能力更强,也可以聚集更多的财富哦!所以,聚财面相的人,往往都是比较有钱的!而一个人是否可以聚财...

面相聚财,面相聚财是什么意思
面相聚财,面相聚财是什么意思

面相聚财的人注定可以获得大笔的财富,注定可以吸收更多的财运,且面相聚财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有钱人哦!所以,我们都想要成为一个面相可以聚财的人!那么,面相聚财的人会有什么样的...

生辰八字五行代表什么意思,五行与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五行代表什么意思,五行与生辰八字

究竟什么是五行呢?所谓的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我们的八字有五行之说,而五行其实会密切的关系着我们的喜忌与命运,甚至与我们的运势也息息相关!那么,很多...

面相克夫克子怎么化解,克夫克子什么意思
面相克夫克子怎么化解,克夫克子什么意思

克夫,指的是一个女人会刑克着自己丈夫的运势;克子指的是一个人对自己子女的运势不利!通常来说,克夫克子的女人,十分的悲哀,并且婚姻和家庭都会相当的不幸哦!当然,一个人是否会克...

女人淫痣长在什么地方,长这种痣代表什么意思
女人淫痣长在什么地方,长这种痣代表什么意思

虽然女人拥有淫痣是不太好听的,但确实拥有这样痣相特点的女人往往会得到了更多的桃花运势。而对于长在什么位置的痣才会称为淫痣呢?对于长有淫痣的女人也会如何呢?1.嘴角上方...

官徳红姓名测试打分,官徳红名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意思
官徳红姓名测试打分,官徳红名字的寓意含义是什么意思

官徳红,这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名字。通过对官徳红名字的打分、寓意、五行、吉凶、好坏、含义及测试字义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名字背后的魅力。【官徳红名字打分】官徳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