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心手相应是谁的主张

三堂网 > | 发布时间:2023-08-14T13:40:28 更新时间:2024-11-11T14:03:17

【郑板桥画竹都是胸无成竹胸有成竹另有其人还和大文豪苏轼是亲戚】

梅兰竹菊历来是中国画家钟爱的题材,而且提到墨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难得糊涂的郑板桥,更是理所当然的认为,郑板桥画竹自然是胸有成竹,可万万没想到,郑板桥自己都说。他画竹是胸无成竹,而真正胸有成竹的是另有其人,这人还和鼎鼎大名的苏轼是表兄弟。在郑板桥之前,历史上有个人画墨竹很厉害,他就是北宋的文同。「”胸有成竹”这个词,就是由他而来。他被认为是文人画的先锋。他的竹子,笔墨扎实而不僵,气韵灵动而不滑,非常耐看。他的作品流传到今天的很少。只有一幅墨竹,就这一件足以名载史册了。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等。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任邛州、洋州等知州,元丰初年任湖州知州,未到任而死,故有「”文湖州”之称。擅诗文书画,以善画墨竹著称,主张「”胸有成竹”而后动笔。画竹叶创浓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在其影响下,形成了「”文湖州竹派”。以一人擅画一物而开派,毫无疑问文同是个高手。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也是艺术上的知音,胸有成竹的广为人知就要感谢苏轼,在文同的仰慕与传播者中,苏轼是最为重要的人物。这对表兄弟「”竹石风流各一时”,成了墨竹的倡导者。他们在创作之外,理论贡献也很高,如「”虽无常形而有常理”「”达者寓物以发其辩”等观点,涉及到艺术观察、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要旨,其意义不仅在于绘画,对各艺术门类的创作都有借鉴的价值。一些学者甚至认为,墨竹逐渐被赋予新的内容,获得新的声望,在文人间广泛流行,主要归功于苏轼对文同墨竹的赞赏。可以说文同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苏轼的宣传。文同认为:「”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有时文同还会特地在画幅中留下空白,只等待苏轼一人加以题咏。苏轼的绘画创作也受到文同的启发,如米芾评论苏轼的墨竹画:「”运思清拔,出于文同与可,自谓与文拈一瓣香。”苏轼曾写信向文同抱怨,在不少相识的士大夫家里都看到了文同所作的墨竹,而他只拥有「”一竿”,因此他专门令人去求画。于是文同送他一件《筼筜谷偃竹图》,自言「”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文同送给苏轼的这一竿竹子非水墨竹,乃是着色竹子。苏轼收到竹子后,精心装裱,并作赞语。苏轼有诗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文同总结了画竹的基本原则,自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即为「”胸有成竹”的来历。苏轼画竹受文同影响很大,他在《与可(即文同)画货彗谷堰竹记》中记述了文同的一话。「”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一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则逝矣。”意思就是,竹子初生时,只是一寸高的小芽而已,但节、叶都已经具备了。从像蝉的腹部、蛇的鳞片一样,到剑一样挺出高达十寻的,各种形态都是天生就有的。如今画竹的人一骨节一骨节地来画它,一片叶一片叶地来堆砌它,哪里还会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啊!所以画竹一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提笔来仔细的观察,就会看到他所想画的竹子,急起挥笔,依照心里竹子的形象,一气呵成,以再现心中所见到的(竹子)。(这个过程)好像兔子跳跃飞奔、鹰隼俯冲下搏一样,稍一迟疑,机会就失去了。后来的郑板桥也爱画竹,按现在话说他还是文同的粉丝,常常在画中也提起他,这也足以说明文同画竹的艺术魅力和影响,郑板桥自题《墨竹图》:「”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隐跃于纸外平!他又说:「”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实际上,郑板桥「”胸无成竹”与文与可「”胸有成竹”在根本上是不矛盾的,郑板桥注意的是在创作之前,构思要与熟练的技巧相结台,但这种写意画与文同高度写实墨竹画在技法上又是有区别的,即有写意与写实、抽象与具象、神似与形似的不同。所以郑板桥的胸无成竹丝毫也不逊于胸有成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郑板桥画竹还讲究书与画的有机结台,「”以草书之中竖长撇法运之”,他说:「”书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去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为此,人们都能从他的字画中体味到。郑板桥画的怪石,先勾石约轮廓,再作少许横皴或淡擦,但从不点苔,造型如石笋,方劲挺峭,直入云端,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胜,给人一种「”强悍”「”不羁”「”天趣淋漓,烟云满幅”之感《竹石图》。竹一直受到历代画家的喜爱,《宣和画谱》将绘画总分十门:「”道释门、人物门、宫室门、番族门、龙鱼门、山水门、畜兽门、花鸟门、墨竹门、蔬果门”。墨竹独立成门,可见人们有多爱它。但中国人是什么时候最早开始画竹子呢?材料不足无法搞清。有起源于关羽、王徽之、顾恺之等多种传说。北周大诗人庾信有「”水影摇丛竹,林香动落梅。直上山头路,羊肠能几回”的咏画屏诗,可知当时屏风画上是有竹子的。这距离今天已经1400多年了。陕西乾县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上有绿竹二丛,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上色竹之一。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说唐「”萧悦,协律郎,工竹,一色,有雅趣”。白居易还专门写过称颂他的《画竹歌》,「”不根而生从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图片资料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具体分析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的创作思想和对指导写作的意义】

本文借画竹阐发了作者两个方面的创作思想:“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前者:“故画竹,必先……少纵则逝矣。”其含意是:心中要有事物完整鲜明的形象,灵感来时,要适时捕捉,一气呵成,使胸中的形象成于笔下。后者:“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不学之过也。”其含意是:要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渐做到熟练地掌握技巧。

胸有成竹心手相应是谁的主张相关文章:

胸有成竹方可心手相应
胸有成竹方可心手相应

手掌厚实手掌厚实的人往往做事踏实,而且有着非常高的智慧,在求财上能够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因此这样的人事业发展的很好,容易得到贵人的帮助,因此这种人往往也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